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公布的實時疫情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3月30日上午8時22分,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已升至72萬,達721584例;累計死亡數達33958例。
從數據上看,中國境外新冠肺炎累計確診過萬的國家已多達10個,分別是:美國、義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伊朗、英國、瑞士、荷蘭、比利時。其中,歐洲是「重災區」,累計過萬的國家佔8個。
面對海外疫情的迅速蔓延,今日(3月30日),「鳳凰WEEKLY財經」(ID:fhzkzk)在報導中指出,回國還是留守,超過60萬名中國留學生正經歷艱難抉擇。3月24日,《環球時報》曾發表社評,探討為何中國有關部門應該開始行動起來,準備派專機接留學生歸國。
以下為該社評的節選:
「隨著歐美主要國家疫情越來越重,大量中國留學生陷入了困境。很多學校停課,留學生們面臨著感染風險高、生活成本驟增、心理壓力加大,以及不時出現的社會歧視等多重壓力。他們當中的一部分迫切希望回國,但由於全球航空體系已經變得支離破碎,他們回國又是挺難操作的一件事。
之前中國駐各國使領館在當時的形勢下大多鼓勵留學生們就地避疫,就像鼓勵華僑儘量居家不動一樣,因為那樣反而更容易實現個人安全。我們直到今天認為,那些使領館的建議仍然值得留學生們認真權衡,只要條件允許,原地避疫不失為選擇之一。
同時要看到,形勢在飛速變化,每一個星期都與上個星期不同。歐美國家疫情失控的情況越來越多,留學生們的處境比長居歐美的華僑更加困難。如果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強烈希望回國,國家應當提供必要幫助。
那些留學生都是中國的孩子,甚至他們就是你我的鄰家男孩女孩。留學生的家長們很著急,我們大家應能感同身受。比如在歐美許多城市,中國留學生很集中,而那裡又有著當前全球最嚴重的疫情風險。在當前特殊情況下向那些留學生提供幫助和保護,應當說是中國政府應盡的一份責任。
我們在此建議,國家多向境外派接僑專機,向那些急切希望回國的留學生和他們的家庭提供決定性的幫助。我們認為,由於國家的防控已成體系,目前各地外防輸入的措施逐漸成熟,派專機接留學生回國,不會衝擊國內的防控形勢,反而可以降低那些留學生輾轉回國給他們個人和對中國社會造成的風險。」
究竟是去是留?
北京時間3月26日晚八點,中國民航局發布《關於疫情防控期間繼續調減國際客運航班量的通知》,規定以當前確定的航線為準,國內每家航空公司經營至任一國家的航線只能保留1條,且每條航線每周運營班次不得超過1班;外國每家航空公司經營至我國的航線只能保留1條,且每周運營班次不得超過1班。在抵離中國的航班上採取嚴格的防控措施,確保客座率不高於75%。
這也意味著,將有不少中國留學生滯留在異國他鄉。
同時,外國的疫情也開始呈現爆發的狀態,因此,在上述文件出臺後,海外留學生的歸國問題再度引發廣泛討論。
在國外的留學生不停改籤機票,國內的家長更是天天懸著一顆心。
那麼,目前在海外到底有多少中國留學生?
據財新網站引用教育部2018年的數字是153萬,並稱這個數據中可能少了一部分「小留學生」。自國外疫情爆發,可能多數已經回國,還有多少人計劃回國,並沒有統計,但應該應該數以萬計。
但是,對於國內目前的防控舉措,很多家長還是感到無法理解。
英國疫情爆發後,一位小學留學生母親在網上求助,稱自己的孩子才13歲,如今在英國留學,但當前英國的環境十分糟糕。寄宿家庭不願意承擔責任,自己的孩子無家可歸,如今回國機票更是一票難求。
在孩子發出求救信號之後,這位母親聯名100多位家長,希望政府可以包機的方式將這些孩子接回祖國。不過,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3月18日接受央視採訪時稱,中國在英國有大約1.5萬小留學生。
這些小留學生的年齡跨度在10—17歲,平均年齡在14歲左右。當地疫情越來越嚴重,而中國國內疫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諸多因素讓家長和孩子都覺得回國才是最好的安排。
166個中國小留學生家長向中國外交部、駐英國大使館發送了一份《關於對滯留在英國的未成年中國小留學生開展領事保護的申請》,希望我國能夠組織包機將滯留在英國留學的中國中小學生接回國。
但根據目前的疫情防控舉措,不少海外學子滯留在外國。是去是留,成了目前他們面對的最大難題。
另一方面,在這一背景下,回國的機票一票難求,炒到了天價。
例如,有留學生計劃從巴黎飛往廣州,半小時之前看機票還是一萬九,猶豫了片刻沒下定決心是否要買,頁面再刷新,票價轉眼到了兩萬多。
除了面對瞬息萬變的票價,一路上很多留學生不吃不喝,努力將感染的風險降到最低。
有留學生一口氣買了十幾張機票,從新加坡轉機的,從杜拜轉機的,甚至從臺北轉機的,花費將近40萬,最終定下來的回國路線是曼城-杜拜-香港-北京。
自私的人無法獲得理解和同情
讓留學生能夠平安回國,既是家長的願望,也是社會應該做出的努力。在艱難的時刻,我們不應該放棄那些身處海外的中國同胞。
但同理,留學生的聲譽也不能因為個人的私心被毀掉,按規定隔離檢測是每個中國人都應遵守的規則。
前陣子,在麻薩諸塞州的黎某以為可以瞞天過海,卻被網友爆出自己早就確診。
其公司在2月26日的一次會議上出現了大規模的聚集性病例,疫情在3月初就被發現了。
聊天記錄中,有人還稱黎某早在美國就被「確診」,但她「不滿意」美國的醫療手段,所以違反隔離要求,從麻薩諸塞州逃到洛杉磯,再坐飛機回中國。
還不惜撒謊稱美國沒有給她做檢測...
可事實是,麻薩諸塞州官方3月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當時已經測出32名與Biogen公司有關的確診病例,佔了該州當時全部41名確診病例的近8成。
14日與該公司有關的確診數字升至104人,佔當天累計138例確診的75%。
而在此背景下,黎某竟然帶病回國,同時還謊話連篇。目前,黎某已經被所在的美國公司開除。但是,她給國內民眾帶來的心理傷害卻是無法估計的。
此外,還有一些留學生吐槽隔離環境不盡人意,沒有被安排住在酒店。
因為社會的資源實在有限,有些地區很難在短時間內協調出酒店,畢竟酒店也擔心被感染。
就如同,川普為什麼連一個呼吸機都不願意撥給紐約?還不是因為根本就不夠用。
非常時期,每一個中國公民都應該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90歲的爺爺,擔心浪費國家醫療資源,決定不要扎針。
在那一代人的心中,最艱苦的日子裡,總要伴隨著個人的犧牲,舍小為大。
同樣,義大利72歲的貝拉德利在義大利北部貝加莫的卡斯尼戈鎮擔任牧師,身處疫情重災區的他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
但他放棄了呼吸機,給了更年輕的病人。隨後,貝拉德利在當地醫院去世。
張文宏醫生:80%的人都可以熬過去
針對留學生該不該回國的問題,近日,張文宏醫生應中國駐美大使館邀請,為留學生提出了以下建議:
1、對留學生來說,即使等級最低的保險也會覆蓋重症新冠。同時美國的ICU床位在全球範圍內超過德國,遠超英國,所以考慮現在紐約的發病率,待在那裡是很安全的。
2、包括留學生在內的所有在美華人,只要還留在那裡,對整個的衛生體系應該有信心。那麼在峰值到來之前,大家怎麼辦?「我個人覺得就發揚我們的光榮傳統,宅在家裡,戴口罩到華人超市把東西買回來,燒燒菜。最近這段時間就不聚會了。勤洗手、少社交,我覺得把這段苦日子過了,後面應該沒什麼大的問題的。」
3、如果發燒了,多吃有營養的東西,雞蛋牛奶,多休息,有時家人的哭泣對你造成的影響會更大。奉勸各位父母,你的哭泣、關心對子女毫無幫助。此時所有的關心都會成為一種負擔。「除非他們已經回去了,如果沒有回去,事實上你是幫不上他的。」
4、回不回國?要回來的,不需要三級防護(護目鏡、防護服、頭盔),穿得像太空人一樣沒有必要,N95口罩就可以了。
5、中國經驗對美國是有幫助的。80%的人可以自己熬過去的。目前為止還沒有確切的有效藥品。20%的人需要氧療。需要去醫院。5% 的重症需要去醫院。
最後,若「政府派專機幫助留學生回國」這一提議成真,有聲音認為,留學生們也應承擔相關包機費用,在最大程度上不給國家增加額外負擔。
建國以來,中國只從有戰亂、瘟疫和大規模自然災害的國家撤僑過。例如,由於葉門內戰,中國從葉門撤僑;2018年由於颱風玉兔來襲,中國從塞班島撤僑;紐西蘭大地震時期,中國從紐西蘭撤僑……
如今,在留學生們的抗疫交流群裡,已經越來越多的求助信息了,也因此有呼聲認為,可能是時候國家出面安排專機接回留學生了。正如《環球時報》在社論中所說的:「由於專機上面的防控水平高,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留學生們回國途中的感染風險。他們一回到國內,立刻進入集中體檢和集中隔離,這期間可以做到將感染中國社會的風險降至零。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樣做都比他們各自想辦法零散回國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