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創業團隊在糯米飯店的經營上花了不少心思。
溫州網訊 「你們之前報導的幾名溫州人在香港開的糯米飯店StickyHouse,怎麼找不到了,是不是不開了?」近日,有市民向本報反映,他們到香港遊玩,本想去找那家糯米飯店嘗下味道。然而根據當時報導上的地址,他們卻怎麼也找不到。得知此事後,記者馬上向當時的創辦者之一劉宇豐求證。遺憾的是,劉宇豐證實糯米飯店確實在去年6月就已停止營業。近日,他也代表他們團隊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分享了一碗糯米飯的「經驗故事」。
一碗糯米飯承載了多方關注
去年2月3日,朱彤、劉宇豐、朱可夫、吳怡芳這四位80後溫州人,離開本職工作,一起在香港開出了首家溫州糯米飯店StickyHouse。一時間,「80後溫州青年放棄高薪把溫州糯米飯賣到香港」的故事成了坊間的熱門話題。「除了溫州的本土媒體,《人民日報》後來也報導了,講的是內地生在港創業的故事。」劉宇豐說。
糯米飯店開業後,他們還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微博平臺、facebook,以及在美食平臺上進行宣傳,一些美食家也有找上門幫他們寫專訪和食評。網際網路時代的信息傳播之快,讓這家開在香港的溫州糯米飯小店,承載了多方關注。之後不乏一些慕名前去的在港溫州老鄉,甚至有去遊玩時慕名前往的溫州人。
「店開起來,人氣是有了,生意也不錯,但這也讓我們逐漸暴露出人手缺乏的問題。有時候顧客的訂單都超過了我們的接待能力。」劉宇豐說,店鋪開始運營後,由於每人的分工不同又要兼顧店鋪運營,經常忙不過來。「講直白點,就是大家既當老闆又當員工,事無巨細都要親自做,很多時候有點力不從心。」
而這之後,團隊裡有小夥伴由於家庭因素不得不離開香港,這使得人手缺乏這個問題更加嚴峻,也成為「壓垮」他們店的最後一根稻草。
創業只是按下了暫停鍵
事實上,從店鋪公眾號上不時發布的一些新品訊息不難看出,這個創業團隊在一碗糯米飯上也著實花了不少心思。從最初的古早味溫州糯米飯,到後來的芥菜飯、珍珠米漢堡系列、香芒糯米飯等新品類,他們不斷做出創新嘗試,讓糯米飯更融入當地人的飲食習慣。
「從對創業的滿腔熱情到最終決定放手,經歷了很長時間的思想掙扎,因為人員的缺乏會使得一些經營環節跟不上節拍,比如無法保證食品的品質,所以最後決定與其強撐,不如暫時停止該品牌邁進的步伐。」劉宇豐坦言,他們也不想將停止營業的事情到處宣揚,所以選擇了默默「關門」,在此也要跟特地找過來卻撲了空的老鄉們說一聲抱歉。
如今,團隊裡的小夥伴們已經回歸成為上班族,雖然對這家糯米飯店感到遺憾和惋惜,畢竟投入過心血想把事業做大,把家鄉文化推廣出去。但劉宇豐表示,這只是他們的創業之路按下了暫停鍵。「是一次經驗的學習和成長,對於以後的再創業更是奠定了經驗基礎,當然這並不是創業的一個休止符,我們的團隊還在,創業激情還在燃燒,下一個項目相信很快能與大家見面。」
>>>劉宇豐分享餐飲創業的心得
首先創業者要有一股衝勁和激情,餐飲創業異常辛苦,沒有那股激情,創業的火苗很容易被困難熄滅。此外,他特別執著於做良心賣家,尤其是飲食行業,為了讓大家吃到安全健康的東西,製作的每道工序都要把關好。再來就是創業方向和客戶群的定位,以便選擇更加好的地點。食物方面,還需要考慮到季節性和符合當地人的口味。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