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詩路天台┃《靈巖寂庵辯才師有羅漢樹一株移自臺嶽託根木》 南宋·謝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天台山文化,ID:ttwhg2015】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臺嶽石為梁,苔滑水湍激。
應真所遊處,林杪飛杖錫。
遂令山木閒,變現如所歷。
扶疏冠琪玉,不受霜雪滴。
當其含蕊時,知狀曾目擊。
端如尊者相,相呈鹹可覿。
掌合貌甚恭,頭光不加冪。
升高真躡虛,集菀聊憩寂。
枝棲過三宿,神通渺難測。
不於下成蹊,俗眼何曾識。
四皓共木奴,大槐蔭土國。
孰非夢幻閒,昧者徒自惑。
況此方廣徒,衲身豈人力。
我有一瓣香,敬為千百億。
漂搖風雨中,此地何偪仄。
向來專一丘,不受山庭勒。
盤踞來藥寮,使我親封植。
清泉堪晚漱,甘露充朝食。
埽除有浮屠,高下宜降陟。
稽首達聲聞,應供毋難色。
釋義
臺嶽:指浙江天台山。
晉·孫綽《遊天台山賦》:「嗟臺嶽之所奇挺,寔神明之所扶持。」
《隋書·徐則傳》:「雖復藏名臺嶽,猶且騰實江淮。」
石為梁:石樑飛瀑位於浙江省天台縣城北22公裡的天台山中,是浙東"唐詩之路"的精華所在,在崇山翠谷之中,一石橫跨天際,瀑布噴湧而下,"晝夜起風雷",令歷代文人騷客為之傾倒,留下無數壯美詩篇,被譽為"天下第一奇觀"。
近瀑布的古方廣寺為五百羅漢道場。中方廣寺是禪宗道場。
湍激:水流猛急。
應真:佛教語,羅漢的意譯。意謂得真道的人,為上應乎真道者。
唐·韓偓《無題》詩之二:「明言終未實,暗祝始應真。」
林杪:樹林的末梢。
唐·柳宗元《與崔策登西山》:「連袂度危橋,縈迴出林杪。」
錫杖:雲遊僧所持法器。
變現:出現變異現象。
扶疏:枝葉繁茂四布的樣子。
《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其梓柱生枝葉,扶疏上出屋。」
覿:相見。
曹植《洛神賦》:「爾有覿於彼者乎?」
冪:覆蓋,遮蓋。
升高:高地位、程度或水平。
躡虛:凌空,指得道成仙后可騰空而行。
集菀:趨炎附勢。
典出《國語·晉語二》:「春秋時﹐晉獻公寵幸驪姬﹐人多向驪姬之子奚齊。惟獨大夫裡克仍親近不得勢的太子申生。優施於是作歌諷喻之。歌曰﹕"暇豫之吾吾﹐不如鳥烏。人皆集於苑﹐己獨集於枯。"裡克笑曰﹕"何謂苑?何謂枯?"優施答曰﹕"其母為夫人﹐其子為君﹐可不謂苑乎?其母既死﹐其子又有謗﹐可不謂枯乎?枯且有傷。"裡克遂中立﹐不助申生。
韋昭注﹕"集﹐止也。苑﹐木茂貌。己﹐裡克也。"」
枝棲:鳥棲於樹枝。比喻可以安身的處所或職務。
典出《莊子·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後以「枝棲」喻託身之地。
四皓:商山四皓的簡稱,指秦末隱居商山的東園公﹑甪裡先生﹑綺裡季﹑夏黃公。四人鬚眉皆白,故稱商山四皓。高祖召,不應。後高祖欲廢太子,呂后用張良計,迎四皓,使輔太子,高祖以太子羽翼已成,乃消除改立太子之意。事見《史記·留侯世家》﹑《漢書·張良傳》。
木奴:丹陽太守李衡因其妻不善治家,遂密遣十人於武陵龍陽洲上作宅,種柑橘樹千株。臨死乃告知兒女,後家道殷足。見《三國志·卷四八·吳書·三嗣主傳·孫休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
後用以稱柑橘為「木奴」
唐·柳宗元《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方同楚客憐皇樹,不學荊州利木奴。」
大槐蔭土國: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記廣陵淳于棼夢遊大槐安國﹐被招為駙馬﹐拜南柯太守﹐享盡榮華富貴。夢醒,乃知所遊為宅南大槐下一蟻穴。
後以此比喻富貴權勢之虛幻無常。
方廣徒:佛教語。其言富﹑其理正﹐故名,後多借指佛教。
偪仄:相迫近、擁擠。
張衡·《西京賦》:「麀鹿麌麌,駢田偪仄。」
一丘:一座小山。
原意為田一區。丘,丈量土地面積的單位。
勒:統率。
埽除:打掃、去除。
降陟:升降。
稽首:出家人所行的常禮,一般在見面時用。
聲聞:佛教謂從他人開示、教授佛法,進而修行悟道者。
應供:接受奉養。
難色:為難的表情。
謝伋
字景思,號藥寮居士,上蔡(今屬河南)人。參政謝克家子。往來青城,毀容敗服,助其父奉國璽走宋州,為高宗所知。
高宗紹興初侍父寓居黃巖。
高宗紹興三年(1133年)為大宗正丞(《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四一)。
紹興四年,兼權太常少卿,遭秦檜之厄,擯落二十年,始稍外遷而死。
紹興二十五年,知處州。二十七年,提舉兩浙西路常平茶鹽。
有《四六談麈》兩卷,主張四六文應著眼於命意遣詞。其議論亦多切中時弊。
《藥寮叢稿》二十卷(《宋史·藝文志》),葉適為之作序。
事見《嘉定赤城志》卷三四。
謝伋詩,據《天台績集別編》等書所錄,編為為一卷。
石樑飛瀑
「石樑飛瀑」,曾被宋代書畫家米芾譽為「第一奇觀」。
石樑是花崗巖天生橋,長7米多,厚近5米,脊面隆起,窄處寬僅20釐米。梁下空洞高約2米,瀑布高30多米,恰似天上銀河傾瀉而下,飛流直下三千尺。梁以瀑險,瀑因梁奇,世所罕見。
四周林木蒼翠、修竹蔥鬱,曇華亭紅牆黛瓦,掩映於石樑上空綠蔭叢中,仿佛天上宮闕。
石樑景區集天下山水奇觀於一體,李白、孟浩然等著名詩人都為此留下不朽的詩篇。
這裡是「唐詩之路」的精華段和目的地、五百羅漢的道場、中國第一部武打片《少林寺》及《少林俗家弟子》、《射鵰英雄傳》等多部影視片的主要拍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