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解決問題的段子手 不是好醫生-新快網-新快報官方網站(明天...

2020-12-15 新快網
■範冠傑說,能逗樂病人,「不是因為我是段子手,而是因為我是能解決他問題的醫生」。
■掃二維碼觀看範冠傑醫生受訪視頻。

好醫生 好故事

廣東省中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範冠傑:不能解決問題的段子手 不是好醫生

·編者按·

來到人間,去往天堂,生命兩頭陪伴我們的都是醫生。

8月19日是首屆「中國醫師節」。在迎接我國第一個醫師節之際,7月10日,廣東新快報社發起2018年「為善而生——好醫生好故事」系列活動,以最大的善意,在全省尋找醫療界的正能量,通過文字、影像、視頻及全媒體渠道,用真摯、真實、真情的故事帶出醫生的全新形象,講述醫生們的「好故事」。

很多暖意,由善而生。請把這些溫暖通過gdgooddoctor@163.com告訴我們。我們將擇其中突出、優秀者進行採訪,相關報導及視頻將在報紙、ZAKER廣州、新快報官博官微同時推出。

■採寫:新快報記者 許力夫 肖萍

■攝影:新快報記者 龔吉林

■攝像:新快報記者 王飛

醫生:「最近指標不好了,是不是沒管住嘴呀?(不遵醫囑的話)你可就把我的青春浪費了!」

病人:「……」

醫生:「你最近的負面情緒太多了,估計身邊人都被你傳染了吧!」

病人:「呀,醫生,我還沒說話,你怎麼知道的!」

醫生:「憂國憂民這四個字都寫在你臉上了呀!」

病人:「……」

這是廣東省中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範冠傑教授與病人們的日常對話,是不是有點畫風清奇?

範冠傑告訴記者,他通常從下午兩點不到,出門診看病人看到六點多——在當下中國醫療行業的現狀下,三甲醫院知名專家的工作量大多這樣繁重,但少有專家像範冠傑這樣「舉重若輕」,他介紹完工作概況後迅即聲明:「我樂得不得了!一整個下午我的診室都是歡聲笑語的,病人樂,我也樂,我的學生們也在一旁樂!」

不是「累得不得了」,而是「樂得不得了」。

不是看喜劇,而是看醫生。

這個「反差萌」一時讓記者有點意外。但範冠傑一句話就道破天機:「病人來找醫生是幹什麼的?是為了解決問題來的。我能解決他的問題,那麼剩下的事情就輕鬆了。他能被我逗樂,不是因為我是段子手,而是因為我是能解決他問題的醫生。」

每次看病,患者總會被他逗笑

記者在廣東省中醫院門口見到範冠傑,他剪著幹練的平頭,數十年如一日身材挺拔,健步如飛,笑聲爽朗,反應靈敏而精力充沛,平均兩句話就能抖個「包袱」,令人忍俊不禁。

鮮為人知的是,範冠傑是宋代大文豪範仲淹的第29代後人,範氏先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氏後人範冠傑也樂於兼濟蒼生,不過,他可不是永遠擺著一副憂國憂民臉的教授——凡是被範冠傑教授診療過的患者,都會豎起大拇指誇他醫術高明、認真負責,還有幽默風趣!因為每次看病,總會被逗笑。「一個下午的門診看下來,我在樂,病人在樂,旁邊我帶的學生也在樂。比如肥胖症的病人來看病減肥,問應該減到什麼程度?我就指著窗外說像廣州塔那樣,把你的腰減成小蠻腰就行了。病人一聽就樂了。」

所以會講段子的醫生才是好醫生?範冠傑卻說,並不是。

「如果光靠講段子就能逗樂病人,不如讓病人直接去看趙本山小品。逗樂病人,確實是希望讓他們放下心理包袱,但真正放下包袱,靠的是行醫多年積累下來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範冠傑說,三十年前剛剛做醫生時,其實自己並不算一個幽默風趣的人,是在這麼多年的工作中,不斷地積累病案、總結經驗,不僅是對判斷和治療疾病本領的參透,也是對醫學深入淺出的參透、對病人心理妥帖周到的參透。

在範冠傑看來,一名好醫生能讓病人馬上建立對醫生的信任。而這信任,首先要求醫生有深厚的醫學基礎和豐富的經驗,病人來了之後,可以很快發現問題所在,然後用病人能聽懂的通俗語言告訴他是什麼情況,「這樣你所有的治療方案,他一定會執行得非常好」。

除此之外,就是仁心。範冠傑出診,一下午本來限號20個,可慕名來找他看病的患者經常「爆棚」,一些患者從外省過來,又往往是疑難病症,這時候他就會加號繼續看下去,從下午兩點一直看到六點多。「每逢有患者拿著病歷過來說是外地外省來的,我就說那就加唄。」他常對學生說:「一定要心系患者,這麼遠來看病不容易,而且許多病人都是非常嚴重了才來醫院的,就算顧不上吃飯、休息,也要騰出來時間給患者看病。」

所以,所謂的段子手好醫生,也就是「看病時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從病人的角度出發,摸清病人的病情後再用幽默通俗的語言說出來」。

能解開疑難雜症是件開心的事

內分泌科的患者,從症狀上看,千變萬化,各有各的痛苦,因為在人體裡,內分泌「管」得實在太寬了。糖尿病、肥胖、痛風、抑鬱、不孕不育……都有可能是失調的內分泌在「作怪」。

從這個角度來說,從這些各不相同的症狀裡尋找到真正的病因,再對症下藥,內分泌科醫生幹的是一件「燒腦」的事。但範冠傑樂在其中,「我就是喜歡看疑難雜症!」他興致勃勃地舉起例子:2008年,一位痛風急性發作的病人阿顏(化名)來到省中醫院求醫,彼時,他已經在四家醫院輾轉就診一個多月,秋水仙鹼等治療痛風的常規藥物全用上了,但收效甚微,雙膝關節紅腫得很厲害,睡覺都躺不下,只能半坐著睡。範冠傑凝思片刻,斷然決定:停掉所有在用西藥,完全使用中藥治療。結果五天時間,病人情況立竿見影好轉,可以下床走路。

這個病案給範冠傑很大的啟發,至今過程都記憶猶新。十年後他這樣解讀這個病例:停用西藥,並不是完全排斥西醫,而是既然此前用藥沒有作用,就快刀斬亂麻,重新開始;而用中藥所見的效果,則應該細細咂摸體會,總結用藥心得,「別人可能用藥用過就過了,但對我來說,用中藥能治療痛風急性發作,這成了這個病例留給我最大的收穫」。從此以後,他試著用純中藥治療痛風,十年未曾失手。有個貴州籍的痛風病人治好後,回去告訴以前的病友。一個傳一個,現在貴州那邊經常有痛風病人組團來廣州找他看病。「中醫和西醫都是手段,不是互相排斥的流派,比如很多器質性病變,就應該西醫上,而一些功能性病變,中醫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

生活中愛運動愛音樂

能讓病人開心,範冠傑自己也是開心樂天派,「給人看病是件很開心的事。因為能被人需要,是一種幸福」。

有煩惱怎麼排遣?範冠傑說:「換個角度,往好的方面想唄」。還是想不通怎麼辦?「那就彈鋼琴去。」

除了音樂,運動也是範冠傑的愛好。「我這個月還要減1.5公斤。」醫院同事問起他的運動目標時,他這樣回答。出診查房工作繁忙,出差也非常多,範冠傑的「運動秘籍」是步行。從家到醫院,走路;從大德路院區到芳村院區,走路加輪渡;醫院下班後,仍然是走路,一天走三萬步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早點出門,步行上班,這樣走一趟下來就是兩個小時。昨晚從二沙島院區步行回家,經過江邊的健身器材時,我還在單槓上做引體向上,可以連做十個。」說起這個,54歲的範冠傑臉上掛著年輕人一般的小傲嬌。

人物簡介

範冠傑,廣東省中醫院大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1998年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獲得國內第一批授予的臨床醫學博士學位,並於2001年獲博士後證書,2002年獲廣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選,2003年(39歲)破格評為「廣西名中醫」,是至今為止最年輕的省級名中醫。

擅長糖尿病及各種併發症,甲亢、甲減等內分泌疾病、內科雜病的中醫、中西醫結合診治。提出了「動-定序貫八法」理論,為中醫臨床診治和科研創新提供了嶄新的思維模式。

為造福糖尿病患者,範冠傑帶領團隊攻堅克難,潛心研究,作為「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負責人,研製了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的有效中藥—「糖痺外洗方」,為防治DPN創出了「中醫方案」。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