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其實「道」比法玄乎,需要幾年基礎。
如果一個人喜歡二王,並能臨二王臨的「像」,自然對「道」也就會有理解。
首先說一個概念
中國的「道」與日本的「道」概念不太一樣。所以不要用日本「書道」的概念來理解中國的「道」。
正如大家知道的,中國善做加法,日本做減法,都是「道」,但是兩個相反的概念。
簡單說一下日本的「道」,只是簡單說,未必全面,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如果想深入了解,可以看一看論證資料,那叫什麼高什麼什麼的日本書法理論家寫過,大家自行查證。
日本善做減法,減到什麼地步呢?
日本的道,以行草書,尤其是草書最為高明。
三筆三跡,尤其三跡,幾乎就是「一根線」的藝術。
用一根線,自然書寫,自然的乾濕濃淡,不刻意去營造,就一直畫到枯。
幾乎弱化了提按,輕重,沒喲中國這樣大開大合的提按。
這是比較容易理解的日本「書道」
至於中國的「道」,則是帶有「矛盾」意味的,要求對比強烈。
這是自《易經》《道德經》儒道二家發展而來的。
「玄者,自然之始祖,而萬殊之大宗也」
玄就是道,看過道德經的朋友應該都知道。
「道,在中國強調的也是自然」
但是與日本不同,日本做減法,減到一根線,再也不願意做多餘的動作。
中國是「萬殊大宗」這是一種大同的概念,是做加法,什麼都可以有,在這一點上追求自然。
說一點很多「正義」之士不愛聽的,這確實跟生存環境有關係,日本島狹小,中國地大物博。
不能說沒有關係,畢竟一個天天看小土包子的人,和一個每天登華山的人,年深日久,心胸是不一樣的。
說到最後「一陰一陽之謂道」
中國最神奇的數字就是「一」和「二」
一是「同」,二是「殊」
在八卦裡,陰爻陽爻,就是用一橫和兩橫表示。
比如佛門傳有八萬四千法門,但是也有一門叫「不二法門」
中國書法,就是建立在「一陰一陽」這兩個基礎上,去求「一」,求大同,平和等等。
道家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一陰一陽這個「二」,就可以表現出「對比矛盾」從而體現出「萬殊而同宗」
至於有多少矛盾,還是要看個人造化。
歷來以王羲之最妙,所以為後世「書聖」而不可動搖。
王羲之之所以能在中國傳統文化下成為「書聖」,是有其原因的。相比之下,王羲之在日本的地位,雖叫書聖,但是地位並不高,這個也並不是他們「鼠目寸光」或者「狂妄自大」,確實是文化的不同。
王羲之裡的東西多,不屬於「日本書道」的主流。
王鐸用一根連綿的線表達出跌宕起伏,日本人就覺得王鐸比王羲之更強。
這是有原因的。
反而,中國人再看日本書法時,就感覺「不咋地」,這個也是文化不同。
書法就是在不斷地「製造矛盾並且消除矛盾然後達到統一自然的狀態」
簡單到用筆的「方圓」「轉折」「聚散」「奇正」「疏密」等等
時時刻刻都在變化。
這就是書法中的「道」
其實這類文章寫起來最麻煩,並不是有多困難,而是要顧忌很多沒有這些基礎國學知識的朋友如何了解這些。
其實簡單來寫,文縐縐幾百字就可以搞定,歷來書論都是這麼辦的,寫出來也容易,只不過自己思考又需要花時間,顯得意義就不大,不夠「普惠」。
所以,如果大家有同意的,可以點一下關注,畢竟寫兩個小時不太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