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深山裡的古村,被譽為「江南第一村」,四根柱子估值12億

2020-11-07 大夢先生看世界

安徽深山裡的古村,被譽為「江南第一村」,四根柱子估值12億

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沒人知道湯顯祖的這句詩到底是批判還是嚮往,但我卻深知徽州一帶風光旖旎,是個旅遊的絕佳去處。

早聽人說徽州古村眾多,諸如宏村、西遞、績溪等等早已名聲在外,但去過之後難免有些失望。或許是因為成名太早,如今很多古村都已被商業化所侵蝕,逐漸失去了原有的寧靜祥和。

直到遇見了深山裡的呈坎古村,我這才被它的原始之美所觸動,這個歷史悠久的村子當真無愧於「江南第一村」的美稱。

它最大的特色不僅在於古建築保存完好,而且類型豐富、排列有序,當地人稱「三街九十九巷」,隨手一拍都是飽含滄桑美的藝術照。

呈坎古村別名「龍溪」,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北部,該村始建於東漢三國時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悠久歷史。

古村地處新安江上遊,背靠大山地勢高爽,選址布局完全參照《易經》「陰(坎),陽(呈)」的八卦風水理論。若從上空俯拍便能看到溪水繞村而過,形成一個類似陰陽魚的圖形,兩條水圳耐心地引導著河水穿街走巷,至今仍在發揮著防洪排水、灌溉農物的作用。

積澱千年的呈坎古村給後人留下了諸多風景名勝,燕冀堂、羅進木宅、羅東舒祠等一眾文物古蹟可謂膾炙人口,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遊客慕名而來。

其中名氣最大的羅東舒祠又稱「貞靖羅東舒先生祠」,是建於明朝中後期的磚木結構建築,加上左右碑亭、廚房雜院等共有四進四院,佔地面積高達3300平方米。

踏入祠堂中門,正中間是一條16米長,近5米寬的甬道。根據當地老人所說,甬道是用於祭祀行禮的主要通道,非德高望重的長輩是不能亂行的,平時大家進出走的都是兩旁的廂廊。

兩側的丹墀有上百平米,據說裡面原本有8棵古樹,不過現在只剩下一棵400多年的銀桂樹。都說「金秋九月,丹桂飄香」,這棵枝繁葉茂的桂樹就是羅氏家族的象徵,若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桂樹的底部剛好分為四枝,寓意著四季富貴。

再往深處便是享堂,此間深21.6米,縱寬25.8米,屋梁和柱子均要兩人方能合抱。一位老人非常自豪地告訴我說,享堂裡的屋梁取自銀杏,柱子取自金絲楠木,二者皆是木中珍品價值不菲,光這四根柱子就估值12個億。

最後一進乃是模仿故宮太和殿,裡面各種物品的雕飾都極為精美,被人稱為「中國歷代古建築藝術博物館」。

集古樸、雅致、大氣為一體的羅東舒祠堪稱徽州古建的經典之作,它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獲得了「江南第一名祠」的稱號,不管是從藝術還是美學角度來說都具有很高的鑑賞價值。

從歷史、社會的角度來說,羅東舒祠內的精美彩繪和活靈活現的木雕都具有非凡的文物價值,祠堂內所蘊含的建築歷史文化又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稱其為瑰寶一點也不為過。

除了羅東舒祠以外,呈坎村內古老的建築還有環秀橋(建於元朝),它是古時候由休寧通向歙縣、許村的主要交通要道之一。

這座飽經千年風霜的古橋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傳說元朝時期呈坎村內有一對恩愛的年輕夫妻,由於家境貧寒丈夫便萌生了外出經商的念頭,可惜最終還是因為心力交瘁死在了異鄉。

後來他的妻子秉承丈夫遺志,努力賺錢並捐建了這座橫跨河川的石橋,還用丈夫的名字將其命名。

如今我們所能看到的石橋上還有廊亭,這是由清朝羅福俊(小名黑仂)改建修造的,後來村名也環秀橋成為「黑橋」。

雖然呈坎古村並不算大,但其原始的風貌尤為美麗,各位遊客到此也別忘了品嘗一下當地有名的毛豆腐(徽州黃山一帶的特色傳統菜)。

它的外表上看起來長著一層白色的茸毛,聽說是以傳統人工發酵而來,烹飪之後味道鮮美無比,嘗過的人紛紛讚不絕口。

不知聽完分享大家是否對呈坎古村有了興趣呢?

想了解更多的精彩內容,那就請你動動小手點個關注,用風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態度的社會人!

相關焦點

  • 安徽最「牛」古村,號稱江南第一村,四根破舊柱子竟然價值12億
    安徽的秋天很美,是攝影師的拍攝天堂,而安徽的皖南就更是一個寶藏之地。這幾天我在安徽旅行,發現在黃山市的徽州區有一個古村非常不簡單。朱熹說「呈坎雙賢裡,江南第一村」,可見這個村子非同一般。呈坎村被譽為「人間天堂」水墨畫。但與其他的傳統村落相比,呈坎村的特別之處不在於絕美的風景,而是因為這裡有號稱「中華第一祠」的貞靖羅東舒先生祠。
  • 安徽最「牛」的古村落,4根柱子竟然價值12億,號稱江南第一村
    這是這座古村對遊客最真心的祝福吧。這裡正是夢裡的徽州,被宋代朱熹稱讚「呈坎雙賢裡,江南第一村」。這些古建築中,最有名的當屬羅東舒祠,是明朝後期磚木結構建築,面積達到3300平方米,是羅氏後代為供奉其先祖羅東舒先生建造的,有著「江南第一名祠
  • 安徽有個民間小故宮,4根柱子價值12億,被譽為江南第一名祠
    對大多數遊客來說,如果你來羅東舒祠,最適合拍照打卡的,莫過於有著4根價值12億的金絲楠木柱子的享堂以及被譽為民間太和殿的寶綸閣了在享堂裡,有4根巨大的柱子屹立在房子中間,據當地導遊講,這是4根金絲楠木的柱子,07年曾有專家估值4根柱子共12個億
  • 安徽古村中4根破柱子價值12億?每根價值3億,已有1800年歷史
    說到安徽,不知大家首先會想到什麼?首先在我腦海中,第一浮現的那就是黃山了。說實話,南方的一些地區景色是非常優美,去過的小夥伴定會感同身受。其實安徽非常有名的便是天下名山黃山。除了這個地方,在安徽好像沒有其他讓人記憶深刻的景點了。
  • 我國最土豪古村落,4根柱子價值12億,也是最早的「八卦村」
    我國最土豪古村落,4根柱子價值12億,也是最早的「八卦村」。當地的建立時間,距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在這漫漫歷史長河之中,村落得以留存了下來,明朝時期,身為文壇大家的朱熹曾提字寫下「江南第一村」的美名,當時的呈坎村名聲大召。
  • 安徽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村 被譽為「江南第一村」 像個迷宮
    安徽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村 被譽為「江南第一村」 像個迷宮黃山這個古村有迷宮文化 九十九巷如八卦 有特色建築安徽的古村數不勝數,只在黃山一帶,就有很多座知名不知名的。提及黃山的古村,很多人自然會想到名聲在外的宏村,不過這裡要說的是另一座「寶地」呈坎。呈坎古村,單論外形,和宏村在內的不少古村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其最大的特點在於獨有的文化,也可以說是其風格突出的迷宮般的造型。
  • 安徽涇縣這個古村,被譽為「寫生第一村」不輸於宏村,卻少為人知
    很多人們去旅遊時,都會首選一些充滿特色的古村鎮,通過那些具有年代感的建築來感受不一樣的民族風情,在每當說起安徽省,很多人都知道這裡的宏村,似乎已經成為當地古村落的代表,同時還有很多人都會想到這裡的宣紙,其實安徽的宣紙來源於宣城,就在安徽的涇縣
  • 安徽又一古村走紅,池州深山的神秘匈奴部落,至今保留匈奴民俗
    南溪古寨,位於東至縣花園鄉的深山峽谷中距縣城30餘公裡,三面環山古寨按八卦形沿河流依山而建,地形奇特,山、水、民居巧妙結合。古村由於位置比較偏僻、交通不便,長久以來都與外人少有聯繫,直到2014年10月才通鄉級公路。正因為這樣,古村得以完整地保存元代的碉樓、明代的大城祠,還有眾多的明清古建築。
  • 安徽休寧「最低調」的古村,被譽為「雲端飛村」,知道的人卻不多
    關於安徽的古鎮古村,腦海裡會不由自主的想像出一幅白牆青瓦,青山流水的山水畫,很多遊客都已經遊過西遞、宏村等早已家喻戶曉的古村古鎮,但在黃山市的一座山中還私藏著一座宛如仙境般卻非常低調的古村落,被譽為「雲端飛村」,知道的人卻不多。
  • 安徽這個5A古村有世界僅存的女祠堂 被譽為「袞繡江南第一鄉」
    安徽黃山腳下這片富饒的土地上,孕育了悠久而輝煌的歷史文化,這裡的古城古鎮,一屋一舍,一牆一瓦,共同繪就了古徽州獨特的人文景觀。後來人們根據這一典故,以「棠陰」一詞比喻「德政」,而棠樾的「樾」字,即指「樹蔭」,棠樾村先祖以「棠樾」來寓意古村是出人才之地。
  • 湖南深山裡藏著的一個絕美古村,距今六百多年,被譽為湘南第一村
    板梁古村位於湖南郴州市永興縣高亭鄉境內,初建於宋末元初,強盛於明清時代,距今有六百多年歷史。板梁古村人傑地靈,在歷朝為官者數百人,歷史底蘊厚重,傳奇故事甚多。開國大將黃克誠就是從漢梁暴動走向革命道路,整個古村佔地三平方公裡。背靠相鄰,平展延伸,依山就勢,規模非常宏大。
  • 安徽這個古村秀美勝過烏鎮,被譽為畫裡的鄉村,恬靜美麗與眾不同
    安徽黃山市在安徽省是一個旅遊大市,在這裡有著「黃山歸來不看嶽」的黃山,黃山之美,去過的遊客都讚不絕口,黃山之名,也幾乎是人盡皆知,因為在我們曾經的課本裡就有黃山迎客松的文章。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並且進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比起蘇州周莊,浙江烏鎮更有底蘊。
  • 紹興深山裡的偏遠山村,30年前有名的光棍村,如今江南民族第一村
    說起紹興,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大文豪魯迅先生筆下的水鄉,烏篷船、茴香豆、水鄉社戲、小橋流水、粉牆黛瓦,也許是江南水鄉的印象太深刻了,以至於人們一直忽略了它的奇山秀水以及隱秘在這些山水之中的古村風情。在紹興新昌的大山深岙裡,就藏秘著一座民族風情古村,它就是被外界譽為「江南民族第一村」的外婆坑村,來到這個偏遠的山村,可以領略到紹興不同於水鄉的另類風土人情。
  • 養在深閨人未識——安徽的一座八百歲的古村
    安徽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魚米之鄉,說到去安徽旅遊,很多人都會選擇去黃山、宏村、西地這些知名景區,但是這些景區風景美則美矣,但是奈何門票太貴,讓人望而卻步。像黃山風景區光門票就要兩百三十元。宏村和西地這樣的古村也要收一百零四十元的門票。
  • 安徽又一古村走紅,藏於黃山的深山之中,景色堪比西遞、婺源
    千百年風雅沐浴,無數美好的古村古鎮散落其間。這些古村鎮沉澱著古徽州的文化,古徽州的歷史。在黃山,如果你想看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築,並非一定要去西遞宏村。粉牆青瓦,翹腳飛簷,小橋流水,遠山清秀,中國古詩詞中裡的意境與幽靜,你都可以在小眾古村落中找到。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處黃山很紅的古村-石潭村。
  • 安徽最受冷落的古村,被譽為江南第一村,距今1800多年歷史
    《記》中關於安徽章的一些古村文化發展寫道:「事實上,在其境內的義高村,文化都是全國比較有名的,比如那個地區的文化發展等方面的特點,但現在我國的話是古村的發展,就有幾個比較有名的古村,剩下的古村容易忘掉,甚至對於遊客來說,都是不知不覺間過去的村莊。
  • 安徽有一座八卦村,被譽為中國風水第一村,眾多影視劇在這裡拍攝
    「江南第一村」。呈坎古村始建於東漢三國時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村落裡有150餘處宋、元、明、清等歷史古建築,其中的21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國寶之鄉」,有「呈坎民居甲天下」的美譽。走在村中,彎彎繞繞也確實有進入迷宮之感,一不小心便迷了路。
  • 安徽又一古村走紅,號稱宣城「大城裡」,全村四門三街十八巷
    安徽宣城,績溪,是安徽省五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從南朝梁大同元年建縣以來,至今已有近1500年歷史。千百年風雅沐浴,無數美好的古村古鎮散落其間。據統計,境內1000年以上古村落有25個,500年以上古村落有30個。
  • 安徽歙縣「最低調」的古村,堪比西遞、婺源,可惜知道的遊客不多
    而且人少景美,在安徽就有這麼一座低調的古村深藏在深山中,景色堪比西遞、婺源,重點是這裡還不需要門票的。這個古村叫做「石潭村」,位於安徽歙縣霞坑鎮,在昌源河旁邊。石潭村初建於宋建炎年間,自石潭的始祖吳起公的長子吳唯遷居於此之後,至今這座古村已經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古村至今還是保留著一姓一村的傳統。石潭村歷代也是人才輩出,清華教務長吳景超、吳承禧兩兄弟,吳榮壽、吳聲記等大茶商都是出自這個族。
  • 安徽一處少有的古村,被譽為「唐朝模範村」,是黃山十大景區之一
    當然,在對安徽目前的一些發展情況中說,它的旅遊熱點雖然是很多,但多數人卻只記得安徽的黃山這一座山而已,而對其它的山看來,卻不是一個比較熟悉的,也是很容易被遊客忽視的,所以就來簡要的介紹一個在安徽很少有的古村,這處古村雖然是沒有西遞宏村的名氣大,但卻還是非常值得被讚譽的文化名村。它就是唐模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