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越多、經濟增速越高、發展越快可能是誤區。忽略人力資本積累,我們會錯失未來發展機會。」
「企業處於被動乏力和創新轉化階段,不確定性比較高的時候,組織柔性化能力會起決定性作用。」
「數位化轉型成功都是無法複製的,數位化是一種賦能手段,不是目的,千萬不能為了數位化而數位化,要回歸以人為本,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在剛剛結束的「內生力量,重塑新生」2020中國年度最佳僱主頒獎盛典暨中國人力資本國際管理論壇上,來自學界、政界、企業界和媒體的千餘名專家共同探討了在當前特殊環境下的經濟發展及企業組織管理問題。
58658 家企業角逐,旨在博取人才青睞
經過16年經營,中國年度最佳僱主評選活動已經成為企業管理和求職跳槽的風向標。今年宏觀環境的變化下,讓企業更加依賴於組織內員工的合力,「新僱主經濟」進一步深化和演進。今年共有58658家企業參與了評選,旨在贏取更多人力資本的力量。
智聯招聘CEO郭盛作為僱傭關係領域的意見領袖,總結了一些好僱主的特徵,他指出,好的企業首先在組織力上勝出,通過重塑組織的技能實現超額收益,而不是簡單粗暴的通過裁員降薪節約成本;在今年不安的環境中,好僱主能給員工安全感,與員工站在一起共克時艱,降低個體焦慮;除此之外,好僱主能讓員工感受到工作的意義,除了物質回報之外,員工的工作熱情更多的來自於成就感下的自我驅動;最重要的一點,好僱主與員工共同成長,技能與思維模式超前,不被社會淘汰。
頂級智庫學術交鋒,新銳話題成功出圈
2020中國年度最佳僱主頒獎盛典揭曉並頒發了2020中國年度最佳僱主100強和30強,最受大學生關注僱主10強、最受女性關注僱主10強、最具社會責任僱主10強、最具發展潛力僱主30強、最具智造精神僱主30強、最佳組織發展僱主5強、年度最佳引才城市、最佳促進就業城市等獎項;在今年的特殊背景下設立中國年度最具戰「疫」 精神僱主10強獎項 ,關注在與疫情抗爭過程中充分發揮社會責任的企業;同時繼續頒發卓越成就僱主獎項,嘉獎連續五年獲得最佳僱主30強的企業。斬獲榮譽的同時,這些企業也將憑藉僱主品牌的魅力吸引更多人才關注,為商業戰鬥力注入新的活力。
獲獎的企業、城市等組織紛紛針對獎項進行宣傳,強化自身的僱主品牌成就。獎項及活動之所以獲得高度關注和社會認可,與權威組織和專家的深度參與密不可分,評選中積累的學術成果也成為城市引才和企業管理的科學工具。
在今年的論壇活動中,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透過宏觀經濟洞察當下人力資本趨勢,也指出了最佳僱主評選他表示在數字經濟浪潮下,人力資本需求正在「由量轉質」。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管理學教授、北大國發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則站在組織的角度,提出了「構建柔性組織」這一理念,她提出組織柔性是應對不確定下的潛在能力,在企業發展與創新上起到決定性作用,也為人才打造更好的棲所。
來自復旦大學的梁永安教授,則準確洞察了當代年輕人的六大特點:大時代小格局、快流動低情感、有激情無信仰、有年輕無青春、高欲望低價值、有職業無事業,通過鮮活的案例,為迷茫的年輕人就業、從業和事業發展給出建議。
「中國年度最佳僱主」是智聯招聘於2005年發起的尋找和評選最佳僱主的調查活動,以其獨立客觀的立場、專業科學的評選機制,持續釋放影響力。活動背靠北京大學社會調查研究中心、聯合國婦女署、世界衛生組織以及哈佛商業評論等多個權威組織和機構,在2005年活動舉辦初期評選出的阿里巴巴、甲骨文、星巴克等最佳僱主企業,已經通過十幾年的發展從早期玩家發展為行業巨頭,在人力資本的紅利中一路高歌。
此次活動憑藉新銳的觀點和前沿話題成功破圈,獲得黨政、經濟、科技以及區域媒體的高度關注,引發社會的廣泛討論,為職場人的職業發展,企業和城市的引才、留才、育才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策略基礎,並讓僱傭關係概念成功出圈,成為大眾廣泛認知的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