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首次公開佐證日軍侵華罪行的「北大營戰績紀念公園計劃圖」

2020-12-14 新華社客戶端

新華社瀋陽11月9日電(記者石慶偉、於也童)十四年抗戰第一槍在瀋陽北大營打響,北大營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遺址。「日軍規劃的『北大營戰績紀念公園計劃圖』此前一直藏於館中,沒有被公開過,它揭示了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期間,曾將北大營作為日軍軍國主義教育場所的『反人類』罪行。」瀋陽市檔案館原館長荊紹福說。

記者在瀋陽市檔案館看到了這張剛被公開的特殊圖紙——北大營戰績紀念公園計劃圖,泛黃的圖紙中,道路、綠地、建築等都有系統的規劃,還標註了比例尺。「這個戰績公園雖然僅停留於規劃階段,沒能最終建成,但是在圖紙規劃之前,北大營就已被日軍作為軍國主義教育場所,這些都有史料照片存留,與這次公布的圖紙一起,形成了一條揭示日軍罪行的完整證據鏈。」瀋陽市檔案館原館長荊紹福說。

據介紹,「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在北大營為其在突圍戰中被擊斃的兩名士兵修建了墓碑。此後,從標示塔、戰績紀念碑到紀念館,北大營成了日軍用來宣揚其發動「九一八」事變的戰功地。

「北大營的特殊歷史地位和留下的戰爭遺蹟,在當時成為日本政府向民眾宣傳軍國主義和殖民思想的工具,日軍多次在此進行軍國主義教育。」荊紹福說。

在瀋陽市檔案館,記者看到很多相關史料圖片。在一張由日本人編印出版的瀋陽旅遊圖中,北大營作為重要的旅遊景點在圖中明顯標示,與瀋陽故宮、北陵、東陵等景點一樣突出,北大營主題的明信片和紀念冊也大量發行。

「我們需要重新認識北大營舊址之於瀋陽的重要性。」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會副會長王建學說,「北大營歷史地位特殊,不僅是瀋陽的,也是世界的,應搜集資料和文物,展現發生在北大營各個歷史階段的重大事件。」

編輯:丁鵬

相關焦點

  • 瀋陽首次公開佐證日軍侵華的「北大營戰績紀念公園計劃圖」
    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門前的「殘歷碑」。十四年抗戰第一槍在瀋陽北大營打響,北大營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遺址。「日軍規劃的『北大營戰績紀念公園計劃圖』此前一直藏於館中,沒有被公開過,它揭示了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期間,曾將北大營作為日軍軍國主義教育場所的『反人類』罪行。」瀋陽市檔案館原館長荊紹福說。記者在瀋陽市檔案館看到了這張剛被公開的特殊圖紙——北大營戰績紀念公園計劃圖,泛黃的圖紙中,道路、綠地、建築等都有系統的規劃,還標註了比例尺。
  • 《瀋陽北大營》 梳理北大營的前世今生
    「九一八事變」後瀋陽北大營有何用途?  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標誌性建築殘歷碑上刻著一段文字:「夜十時許,內日軍自爆南滿鐵路柳條湖路段,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遂進攻北大營,東北軍將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國難降臨,人民奮起抗爭。」很多前來參觀的人心中存有疑問,瀋陽北大營在哪裡?為什麼建成?「九·一八」之夜,日軍和東北軍在此如何戰鬥的?
  • 瀋陽計劃建北大營遺址公園(圖)
    「九·一八」事變後,侵華日軍佔領後的北大營營房。文保志願者餘泓提供  1931年前的北大營營房圖。文保志願者餘泓提供  北大營發現的一座保存最完整的營房遺址。該營房為青磚建築,鐵皮瓦屋頂,近百米長。
  • 馮玉萍代表:建好瀋陽北大營抗戰紀念館
    馮玉萍代表:建好瀋陽北大營抗戰紀念館 瀋陽網
  • 九一八,從柳條湖到北大營
    爆炸聲響後,坐鎮瀋陽指揮的板垣徵四郎立即下令獨立守備第2大隊炮轟並進攻柳條湖附近的北大營;步兵第29聯隊攻擊瀋陽城;命令駐鐵嶺的獨立守備第5大隊急速趕到瀋陽支援,並報告關東軍司令官本庄繁,請第2師團主力立即出動。
  • 勿忘9.18:侵華日軍暴行選錄[組圖]
    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瀋陽,以武力侵佔東北的事件。19世紀末至20世紀前半葉,日本逐步確定了徵服世界必先徵服中國,徵服中國必先徵服「滿蒙」的戰略方針。1930年,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波及日本,為了轉移日益激化的國內階級矛盾,日本加快了武力侵華的步伐,於1931年7月和8月在東北製造了「萬寶山事件」和「中村事件」。由於國民政府實行不抵抗政策,日本遂於一月後發動了大規模武裝侵佔東北三省的戰爭。
  • 瀋陽北大營將建抗日戰爭第一槍紀念碑警示後人
    本報訊記者 王曉倩 李振村報導 今天是「七·七事變」爆發68周年紀念日。68年前的今天,正是盧溝橋上的槍聲揭開了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大幕。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作為一個東北人,尤其是一個瀋陽人,更會激起對另一個極具重要意義的槍聲的回憶。
  • 九一八事變後瀋陽九君子冒死向國聯遞交日軍罪證
    他們在日軍一邊實行白色恐怖、一邊銷贓滅跡的情況下,冒死行動起來準備向國際社會揭穿日本侵華罪行。  要知道,獲取每一件罪證都是驚心動魄的。比如,日軍把持偽滿洲國財政的證據布告,貼在財政廳大門前,那裡時刻有日軍站崗。負責拍照此證的畢天民,偷偷爬到對面一家商號房頂,長時間等候陽光直射到布告才拍照成功。
  • 馮玉萍: 將瀋陽北大營抗戰遺址建成國家級紀念館
    在她看來,建設瀋陽北大營抗戰遺址國家級紀念館正當其時。  銘記歷史才能鑑往知來。「瀋陽北大營抗戰遺址是『九一八事變』打響抗戰第一槍的發生地,在中國14年抗戰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今,隨著國內對『九一八事變』的重新定位和『九一八事變』在國際社會影響的加深,北大營抗戰遺址歷史地位的重要性也進一步提升。因此,急需加快推進北大營抗戰遺址保護和利用。」
  • 拆遷逼近東北軍唯一建築物 救救瀋陽「北大營」
    中新社瀋陽五月十八日電 題:救救瀋陽「北大營」         中新社記者 金果林  最後一幢瀋陽「北大營」的當年建築物,正處於岌岌可危的境地!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夜,日本關東軍悍然攻擊位於瀋陽北郊的中國東北軍北大營,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東北軍在北大營被迫一邊還擊一邊撤退突圍,從而打響了中國人民奮起抗擊日本入侵的第一槍。
  • 72年前濟南地圖 見證日軍侵華罪行
    7月7日,是「七七事變」75周年紀念日。濟南一位藏家向記者展示了一張70多年前日軍侵華時期製作的濟南地圖,這張地圖製作很精密,是當年日軍侵華的一份罪證。日制「老地圖」很精密為侵華下足了工夫收藏這張地圖的是濟南煉油廠退休老幹部張化文先生,記者在張化文家見到這張70多年前的老地圖,這張地圖已經有些發黃,上面還有些水漬的痕跡,見證著歲月的滄桑。
  • 瀋陽拆毀「北大營」遺蹟 社會各方強烈抨擊(圖)
    點擊進入>>>   中新網瀋陽五月二十二日電 連日來,瀋陽拆毀「北大營」  七十八歲的中共遼寧省委黨校教授張一波氣憤地說,今年恰好是抗戰勝利六十周年,北大營裡的這處最後歷史遺存,沒有毀於日軍的炮火,卻毀於當代的施工建設!這位老教授質問說,這麼重要的一處抗日戰爭歷史遺蹟,當地政府為什麼沒有把它記錄在案加以保護?!  北京的《新京報》發表評論說,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中國政府將於八月舉行盛大的紀念儀式來撫今追昔,憶往鑑今。
  • 瀋陽「北大營」遺蹟遭毀 老教授泣不成聲(附圖)
    大東區文體局調查人員連稱可惜 省委黨校老教授坐在殘存的磚垛上泣不成聲  晨報訊(記者 何騫)前夜,中國抗日戰爭鳴響第一槍的地方———瀋陽「北大營」最後的歷史遺蹟———一間保存完好的馬廄在抓鉤機的轟鳴中被拆毀了。
  • 瀋陽志願者衛星定位 發現東北軍北大營遺址
    東北軍北大營惟一現存的遺蹟,被瀋陽一名文保志願者通過GPS衛星定位意外發現。昨日,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會副會長、中共遼寧省委黨校教授王建學表示,經過實地調查證實,志願者發現的就是「九·一八」事變時,駐紮北大營的東北軍精銳——第七旅的坦克戰車隊和軍樂隊的營房。此前,曾是東北軍北大營「最後」的歷史遺蹟——一間保存完好的馬廄,已於2005年拆除。
  • 探訪「北大營」、「柳條湖」-九一八事變發生地
    來瀋陽,有必要到九一八事發地看看。觸摸那段歷史,感知沉重歲月。九一八「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夜,日本關東軍在瀋陽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 瀋陽北大營:幾多風雲幾多硝煙
    作為日軍首先進攻的目標,北大營一下子成為舉世皆知的地方。在這裡,發生了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  北大營的由來  北大營,坐落在奉天(瀋陽)城北約10華裡處,東距東大營約20華裡,西距當時的南滿鐵路(今長大路)約300米,離柳條湖近500米距離。
  • 馮玉萍:「瀋陽北大營抗戰遺址」應建成反法西斯紀念館
    全國人大代表、瀋陽市評劇藝術研究中心一級演員馮玉萍10日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建設瀋陽北大營抗戰遺址紀念館,可以充分發揮抗戰遺址遺蹟作為重要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神資源的作用,特別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據悉,瀋陽北大營抗戰遺址位於遼寧省瀋陽市大東區柳林街2號,建築面積約1500平方米,目前僅存三棟營房,該營房為青磚建築,其中一棟還保留著原來的鐵皮瓦屋頂。
  • 探訪瀋陽北大營遺址——「九一八事變」與14年抗戰開始的地方
    1931年9月18日夜晚,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向位於瀋陽北大營的東北軍發動突然襲擊,從此開始了對中國長達14年的侵略。北大營是抗日戰爭時期,日本最先開始侵略中國的地方,也是中國14年抗戰打響抗日第一槍的地方。
  • 鐵證如山——日本首次發現侵華日軍使用毒氣彈詳細報告!
    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歷史研究學者松野誠也近日發現一份記錄侵華日軍在中國戰場使用毒氣彈情況的「戰鬥詳報」。 這是侵華日軍毒氣部隊記錄使用毒氣彈作戰的報告首次被發現,為解開侵華日軍暴行再添新證據。
  • 將瀋陽北大營抗戰遺址建設成國家級紀念館
    3月10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瀋陽評劇藝術研究中心國家一級演員馮玉萍接受採訪說,將瀋陽北大營抗戰遺址建設成國家級紀念館,具有關乎民族情感、關乎民族歷史觀的歷史意義,具有關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講述國家故事的現實意義,還具有表達中國維護和平立場、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國際意義。3月8日,在全國人代會上,馮玉萍代表提交了《關於建立國家級瀋陽北大營抗戰遺址紀念館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