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絲、檳榔和西施

2021-03-03 新浪專欄

在我的接待經驗裡,大陸到臺灣的旅遊團總會有若干衣著普通、面貌平凡無奇的男團友。他們往往一下飛機,就迫不及待地要去看看檳榔西施,順道嘗嘗聞名已久的檳榔。但當遊覽車停在檳榔亭子前,隔著玻璃面對真實的西施時,這些男團友卻大多坐在車上遠望,不下來與西施互動接觸。我曾經鼓勵他們下車,那怕買包煙、買罐可樂也好,只是聊兩句也行,卻被他們支支吾吾、語焉不詳地拒絕了。

對於「屌絲」這個大陸網絡用語,筆者本來還不太理解。通過這一幕我大概明白了,就是那些對生活充滿好奇、經濟條件一般、不敢實際行動的人。

回頭想想,檳榔西施又何嘗僅是大陸屌絲的女神,她們更是臺灣屌絲的最愛。屌絲為啥愛西施?西施為何賣檳榔?屌絲為嘛吃檳榔?讓我來慢慢告訴你。

檳榔與臺灣的屌絲一起成長、茁長。在1970年代,隨著「國民義務教育」的普及,當時臺灣年輕人的眼界已經與他們父輩明顯的不同,特別是農村的年輕人,已經不滿足於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這些屌絲們出生於50、60年代,剛剛好趕上1968年開始實施的九年「國民義務教育」。這使他們具備讀寫、算數的能力。對照當時的識字率,他們對於未來充滿著期待。不料,等到畢業時卻碰到學歷貶值的困境。

正巧,臺灣承接了70年代由歐美、日本產業升級而轉移來的低端加工業,各種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建立。這一切為他們離開老家打工提供了機會與環境。與此同時,經濟起飛、物價飛漲,客觀上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已經無法單靠傳統農業餬口,正如同大陸今日的農民工,臺灣屌絲們開始離鄉背井,到城市謀生。


70年代的臺北街道

如果你看過富士康,就會明白在整個上世紀70、80年代臺灣屌絲們的苦逼生活。為了賺取更多的加班費、更多的計件工資薪酬,他們夜以繼日地在生產線上趕製出口商品。單調無聊的機械式生活與熬夜加班的精神疲憊,使得屌絲們亟須提神醒腦的刺激物品,此時檳榔成為他們的恩物。

由於檳榔鹼對於中樞神經有亢進作用,單寧酸與加料的石灰質的交互作用下,更有提神醒腦的功效。檳榔參雜了香料、熟石灰之後,風味更加獨特。特別是在陰冷潮溼的南方冬夜,嚼著嚼著唾液與石灰混合會發熱,實在是很舒服的一件事。就像吸菸一樣,檳榔吃多了會輕微上癮,時不時就想來上一粒提提神、解解悶。

比起香菸,檳榔沒有著火的危險,更不需要打火機;比起口香糖,檳榔的價格不高,更不會粘的到處都是;隨地吐一口紅汁,一陣大雨就衝掉;檳榔渣也可以降解,堪稱「環保」。因此檳榔深受廣大司機朋友、工廠勞工、建築民工的喜愛,甚至連站夜哨的軍人都時不時來上幾顆提神。一人一口檳榔促進了檳榔市場的蓬勃發展。


檳榔林

當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舉進入工廠做工,家中只剩老人與小孩的情況下,田產已經無法精耕細種,拋荒又太浪費,因此只能種植一些好打理的、卻又有高經濟價值的作物,檳榔遂成為空心化農村最常見的農產品。賣檳榔的門檻很低,技術上只需要用小刀割開檳榔填入香料/石灰就能完成加工;資金上只要能放上兩張桌子,掛上一張招牌,生意就能作起來。所以很多家庭婦女在騎樓下、街邊上擺起檳榔攤子,兼著賣點香菸、汽水之類做起小生意。

在臺灣「女人就應該待在家裡相夫教子」的社會期待下,賣檳榔成為很多家庭婦女貼補家用、消磨時光的好出路。男人出外打工,靠檳榔提神,女人家裡賣檳榔貼補家用,遂成為臺灣很多屌絲的家庭寫照。

按照臺灣的傳統習俗,結婚必須準備一大筆聘金,這使得未婚的屌絲必須節約每一分血汗錢。結了婚的屌絲肩上的擔子卻更加沉重。與經濟發展同步攀升的地價與物價,逼著工人必須加更多的班、熬更長的夜。這些都帶來檳榔的需求。辛苦賺來的加班費不僅繳納房產按揭,還要儲蓄起來作為子女的教育基金。也就是這些加班費直接促成了臺灣70年代的經濟奇蹟。

屌絲們龐大的壓力需要宣洩,在那個道德保守的年代,屌絲們有了餘錢也不願意流連花街柳巷,並不是因為他們不敢,而是傷不起。唯一能享受的,只有檳榔與香菸。在男人與女人買賣檳榔的過程中,時不時的幾句問候,開幾段葷玩笑。言語調笑中,屌絲們可以放鬆神經,舒緩壓力。賣檳榔的少婦明白人情事故、開得起玩笑、風情萬種。屌絲們可以傾吐生活的壓力。

檳榔姐姐是屌絲們的好朋友。屌絲雖然喜歡意淫,卻不敢越雷池,因為人家是有老公的。生活雖然艱辛,卻充滿希望,臺灣的經濟就在屌絲與檳榔姐姐純純的檳榔交易中越飛越高。大家都是「臺灣經濟奇蹟的無名英雄」。

整個70與80年代,檳榔攤如水銀瀉地般遍及臺灣大街小巷,只要有公路的地方,不管是高山還是海灘,總能找得到賣檳榔的地方。在全盛時期,臺灣約有50多萬個檳榔攤,一年總消費額達200億人民幣,有將近300萬人吃檳榔,200萬人賣檳榔,還有6、7萬戶農民種檳榔。可以說,2千多萬人口裡面,每6-7個人中就有1人跟檳榔有關。

產業的充分發展導致充分的競爭。在無序的瘋狂種植中,檳榔的產值逐漸超過水稻,產量也逐漸供大於求。檳榔生意隨著越來越多的姐姐加入而日趨慘烈。

1976年,在檳榔的主要產地南投,中潭公路上的檳榔攤已經密集到五步一攤、十步一檔的地步。有一位謝大姐家裡大量的檳榔無法銷售,萬般無奈之下,只好召回在工廠打工的三個女兒回家賣檳榔。沒想到生意紅火,在當地掀起一股風潮,各家紛紛召回女兒回來賣檳榔。不久之後,臺灣各地的檳榔攤都打著「雙冬」的名義,聘請妙齡少女以為招攬。

文化也反映出這種現象,到了80年代,臺灣的綜藝節目已經開始模仿檳榔姐妹花,藉由她們的口吻來諷刺社會百態。至此,檳榔市場開始分化,純買檳榔嚼的找檳榔大媽,尋求慰藉的找檳榔姐妹花。

到了上世紀90年代情況益發嚴重,大量臺灣工廠外遷提高了失業率。首先失業的是工廠女工。臺灣社會的傳統觀念認為男人更應該承擔養家的責任,所以優先裁減女性工作崗位。

隨著嬰兒潮的逐漸長大,中學生失業問題更為嚴重,特別是女學生。更多的家庭因為經濟問題而破裂,失去家庭支持,青少年中輟失學的比例也越來越高。在90年代臺灣已經將絕大部分的專科學校改制成大學或獨立學院,使得文憑迅速貶值。在幾乎人人都有本科或大專文憑的背景下,一般的工作都要求大專以上的文憑,失學的青少年就業的壓力非常大。

檳榔西施們幾乎有著相似的背景,低教育水平、性別弱勢、家庭破裂,使得她們很難在激烈的職場上競爭。對於她們來說,不偷不搶的賣檳榔,也不失為正當工作。講到底,衣著雖然大膽,但不是賣淫,穿得少卻不違法。

與此同時,隨著女性工作機會的減少,男屌絲們的經濟壓力越來越大,需要更加努力才能養活一家老小,他們需要更強的刺激來紓解壓力。

90年代AV的刺激,使得臺灣的屌絲們已經不能滿足於拉拉小手與言語調戲。他們需要更強的視覺震撼。原來的檳榔姐妹花模仿起AV女優,衣著越來越少,也越來越挑逗,從小可愛變成泳裝,泳裝變成蕾絲內衣。


檳榔西施

1998年,也是在南投,第一家露底、上空的檳榔西施店終於橫空出世。隨之改變的,是原來一張招牌一個冰櫃兩張凳子的檳榔攤,換上大面積的透明玻璃,配上高腳吧檯椅,屋頂裝上耀眼的七彩霓虹燈在夜裡閃閃發光,這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檳榔亭子。西施穿梭其間,好像櫥窗展示的尤物,吸引無數青年老少屌絲駐足欣賞。

2000年以後,西施已經變成一道臺灣亮麗的風景,大量觀光客湧入臺灣指定參觀檳榔西施。這不由得引起衛道保守勢力的警惕與撻伐。衛道人士表面上將檳榔西施汙名化以正視聽,暗地裡推動保守政治力量對西施們進行清剿。儘管西施穿得少不違法,但卻可以妨礙交通、偷稅漏稅、違反食品衛生安全等各種名義取締西施。一時間,使得桃園以北已經見不到衣著清涼的西施。

在取締的過程中,一個叫顏如憶的檳榔西施對著警察大聲抗議,警察以柔道過肩摔的方式,把她摔得鼻青臉腫。事件經過媒體披露,顏如憶哭得梨花帶雨引起社會廣泛同情,紛紛譴責當局者逼人太甚。社會上一面倒支持檳榔西施,使對西施的認同廣為增加,一時間,檳榔西施成為自食其力、出淤泥而不染的象徵。越來越多的失學少女加入檳榔西施的行列。

社會的認同讓西施們找回自信,這些女孩不僅不吝於展示自己的身體,甚至引以為傲。西施們一點也不自卑,更不覺得羞恥,反而在眾多屌絲的追捧下,從卑微的人生中找回一點關注的目光。


檳榔西施

但就在這種社會縱容與漫不經心的氣氛中,西施們越來越享受於展示自己的身體,並從中獲得比公務員、工人更高的經濟回報。一時間,賺快錢的心態充斥於臺灣青少年的心目中。隨著社會的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西施們也更願意放下道德的束縛,用自己的身體直接賺錢。

臺灣有媒體曾以《沈淪三部曲:辣妹─檳榔妹─應召女郎》來形容檳榔西施的「墮落」。在很短的時間裡,大量的檳榔西施直接走向賣淫,以至於路邊的檳榔亭子又逐漸恢復成幾十年前的檳榔攤子。如今,在臺灣要在馬路邊找一家聲色俱全的西施檳榔店也越來越困難了。縱使有少數的檳榔亭子還在營業,卻早已成為掛羊頭賣狗肉的地方。前面提到的顏如憶最後也走上出賣身體的道路。

與他們的父兄輩不同,臺灣的新一代屌絲也與西施們一起沉淪。他們生長的時代已經不缺乏物質,也不需要拼命賺錢,這直接導致對檳榔需求的喪失。他們小時候的教育裡,檳榔致癌、骯髒的符號已經深深的烙印在心底,使得他們對檳榔敬而遠之。臺灣停滯的經濟發展,使得2012年的大學生畢業薪資仍停留在1997年的水平。屌絲們不是不想離家,實在是離家就會怕餓死;屌絲們不是不想斷奶,而是斷奶就怕會渴死。長期在家庭的保護中,使得他們缺乏抗壓力,被戲稱為「草莓族」。

在網絡普及的時代裡,屌絲們還不到青春期就從網絡上了解了性奧秘。過早的視覺震撼,使得他們對真實的世界產生抗藥性。他們不願意與真實的女性交往,卻沉迷於虛幻世界的女神崇拜。他們更願意宅在家裡,因為屏幕裡的波多野要比志玲姐姐更美麗,與蒼老師交流要比出門與女孩交往更刺激,更省錢。

臺灣的檳榔西施產生於70年代屌絲的需求。通過檳榔的媒介,屌絲完成了跟西施的接觸。但隨著屌絲的更新換代,西施們也逐漸與檳榔脫鉤。這些都反映出臺灣長期以來社會的深刻變化。

關於作者

丁常昕,臺灣人,現任職於復旦發展研究院。

新浪專欄

點擊標題下方藍字關注

分享到朋友圈,好文共欣賞

讓您的碎片化閱讀更有價值

---

微博:@新浪專欄 微信:sinazhuanlan

相關焦點

  • 檳榔西施
    檳榔西施 2019-01-26 09: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檳榔西施 賣的是情色?!
    檳榔清理後剖開包石灰和甘草,每盒售價20塊人民幣臺灣底層勞動者和司機最愛的神物檳榔西施起源於臺中檳榔西施起源於1976年臺灣中部,謝姓三姊妹家的檳榔攤設在中潭公路「檳榔姊妹花」捧紅了臺灣兩位女星;曹蘭和姚黛瑋七彩霓虹檳榔攤臺灣的檳榔攤早期只是在攤上掛個招牌。
  • 這也西施那也西施,我看不如緬甸檳榔西施
    在我重磅推出緬甸檳榔西施之前,來回顧幾個中國西施先:這位一根面西施,看表情和身段,是不是有些矯揉造作?結果餐館吃麵的沒幾個,拍照看熱鬧的圍一堆。這位豬腳西施,如此純情的看著遠方,肯定是為了提醒自己:忍忍吧,生活除了豬腳還有詩和遠方。能不能好好賣豬腳了,西施同志?
  • 業務模式:檳榔西施
    page_id=2639) (李時珍《本草綱目》,下排右二為檳榔,1590年)在中國的醫藥傳統中,檳榔早在三國、六朝時期(220-589)就已進入「本草」的著作之中,如吳普《本草》和李當之《藥錄》都提到檳榔,南朝陶弘景(456-536)的《名醫別錄》則針對檳榔的產地、藥性和功效(消谷、逐水、除痰澼、殺三蟲、伏屍、寸白)詳加介紹。
  • 登阿里山未見「檳榔西施」
    安徽赴臺遊首發團一行昨天從臺南出發赴阿里山遊覽,在山上見到了成片的檳榔樹,不過,傳聞中的「檳榔西施」沒有出現在路邊招攬生意。今天,大家將去遊覽臺南古蹟,然後赴高雄參觀。  記者昨晚6時與中青旅安徽赴臺遊首發團領隊張靜晶取得聯繫,她告訴記者,遊客們已從阿里山上下來,準備回臺南的賓館休息了。
  • 臺灣「檳榔西施」促營銷 CNN:人們對檳榔愛恨交織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6日刊文關注臺灣的「檳榔營銷」。文章報導說,在其他地方,人們可能會認為這種產品會是性服務。但在這裡卻不是。玲玲賣的是檳榔,這種容易讓人上癮的小吃在臺灣島內、印度、緬甸等地很受歡迎。玲玲說:「你越漂亮,賺錢越多。這也是我穿成這樣的原因。」在臺灣街頭和馬路邊,掛著霓虹燈的售貨亭內站著穿著暴露的「檳榔西施」,時不時地會有轎車或卡車停靠購買檳榔。
  • 檳榔西施:臺灣最美風情,再不去,就看不到了
    有了電視和網絡,腦海中臺灣的標籤,又增加了如以美食聞名的臺灣夜市,以及如純淨透亮的七星潭美景。然而,臺灣有一樣文化,卻是課本不宣傳、電視不廣告、不到臺灣不知道的特色,那便是檳榔文化,以及由檳榔文化衍生出來的「檳榔西施」。
  • 臺灣檳榔西施穿著清涼招攬大陸遊客[組圖]
    檳榔西施真乃臺灣一景,讓你購買檳榔時順便和西施聊聊天。天氣一轉熱,檳榔西施的穿著又引起臺灣警方注意。新竹警方陸續對穿著太過清涼的「西施」進行勸導開罰,卻有「西施」私底下相當不滿,認為警方大小眼,說百貨公司可以當街舉行爆乳內衣秀,為何要來為難檳榔西施!抓與不抓的界線,到底怎麼平衡,警方傷腦筋!據tvbs報導,前陣子大陸遊客赴臺,即便不吃檳榔,裝扮清涼的「臺灣名產」檳榔西施也是重點。
  • 中國時報:「檳榔西施」凸顯的是臺灣一窩蜂次文化
    ,賣檳榔的姑娘仔有真濟人列把……阮這的管區定定攏來加趕……你若來買檳榔擱送你打火機,大家攏叫伊是檳榔的西施」一首《檳榔西施》道盡這行辛苦和脫序行為,臺灣桃園縣政府2002年10月15日執行「三不」(不露胸、肚、臀)政策,要讓西施收斂。
  • 日本媒體認為檳榔西施是臺灣特殊文化
    華夏經緯網9月2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日本中京電視臺臺北支局特派員杉本育隆說,長期處在玻璃屋內、穿著清涼的檳榔西施讓人感到「相當有趣」,他也聽說日本觀光客特地前往觀看的現象;如果查禁檳榔西施他「會把握最短時間內再去買檳榔」。
  • 康德夜市全面調整 檳榔西施即將出擊
    「不僅是夜市門面,目前我們正進行全面調整,讓夜市業態多樣化,吃喝玩樂購一體化,以吸引更多人流。」首屆「臺灣觀光夜市嘉年華」總指揮詹天佑告訴記者,8月9日,康德·臺灣夜市商圈將正式啟動,夜市將加強商戶陣容,還引來臺灣特色文化——「檳榔西施」,全新出擊。  入駐新商戶  臺灣紅面線 、檸檬愛玉  「這是臺灣紅面線,口感很不錯。
  • 媚惑檳榔西施成高鐵推薦景點 新竹市嚴正抗議(圖)
    穿著清涼的檳榔西施,成為新竹被「推薦」的特色。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2月1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高鐵1月份的車上刊物提及,看檳榔西施是到新竹市必做的5件事之一,引起臺灣各界議論。新竹市長許明財今天指示市行政處新聞科,以正式公文向高鐵要求澄清,並表達嚴正抗議。
  • 臺灣街頭「檳榔西施」引美媒關注 穿著暴露營銷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6日刊文關注臺灣的「檳榔營銷」。­  文章報導說,在其他地方,人們可能會認為這種產品會是性服務。但在這裡卻不是。玲玲賣的是檳榔,這種容易讓人上癮的小吃在臺灣島內、印度、緬甸等地很受歡迎。玲玲說:「你越漂亮,賺錢越多。這也是我穿成這樣的原因。」
  • 臺灣特色文化檳榔西施的背後,不過是一群為生活苦苦掙扎的女性
    與電視中臺灣人自大或者光鮮的形象不同的是,在2000多萬的臺灣人中也有很多無奈的群體,而檳榔西施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一、臺灣的檳榔文化:食檳榔解瘴毒吃過檳榔的人大概都聽過這樣一句話:「檳榔加煙,法力無邊」,意思就是檳榔和煙在一起食用能讓產生極度的快感。
  • 一丟便"骨肉分離" Ella演"西施"學包檳榔(圖)
    原標題:一丟便"骨肉分離" Ella演"西施"學包檳榔(圖) Ella(陳嘉樺)(圖來自網絡)   中國臺灣網8月14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女子團體S.H.E成員Ella(陳嘉樺)在新片演檳榔西施,特地向檳榔攤老闆娘學習包檳榔,
  • 難道她就是傳說中的「檳榔西施」,清涼的草帽,優雅的氣質
    在我們的印象中,檳榔是很稀少的東西,之前比較有名的檳榔是在我國第一大島上,然而最近幾年,海南的檳榔也是非常有名的,當地人把檳榔奉為上等的水果,但如今的年代沒有什麼水果是買不到的,檳榔也是這樣的結果,已經成為了大眾消費的對象,與日俱增的水果,種類豐富,檳榔也不在成為熱銷品而轉為滯銷品
  • 走花東,看看灣灣嘴裡的「檳榔西施」花容幾何
    傳說中檳榔西施「臺灣佬」的檳榔情結就要告別墾丁了,我有些戀戀不捨。阿漢開始吊我的胃口:「墾丁雖然不錯,但不夠安靜,其實臺東、花蓮那邊更有看頭哦。快走吧,臺東可有不少『檳榔西施』等著我們哦!」臺東知本溫泉臺東主街區到處都是檳榔店的玻璃亭子和醒目招牌:藍天檳榔、阿玉檳榔、小紅檳榔、葉小菁檳榔、阿香檳榔、阿蕙檳榔,有的名字還很有挑逗性:黑美人、柔姑娘、阿嬌、小情人、甜甜、雙美人……名字儘管一個比一個煽情,可再往店面裡看,居然一個「檳榔西施」也沒有!售貨的儘是阿姨、阿嬸,甚至還有阿叔!
  • 伊能靜回臺灣釋放天性,扮檳榔西施與老公秦昊甜蜜互動!
    在今天凌晨,伊能靜與老公秦昊在媒體上面發照片,聲稱當起了檳榔西施!伊能靜凌晨發文:對我來說臺妹檳榔西施伊能靜算什麼?而且發文之中配上了伊能靜扮可愛的照片,並且顯得十分的俏皮,許多網友聲稱很少看到文靜才女也有這麼大膽的一面。
  • 進高雄下墾丁一路狂奔,找尋南部最性感檳榔西施
    高雄港和基隆港一南一北安座於臺灣的兩頭,為臺灣的對外貿易立下汗馬功勞。我們一行人參觀了9號碼頭國際遊輪遊客服務中心,規模看起來是真不小。臺灣郵輪產業發展協會開闢的這條臺灣跳島的遊輪行程,高雄港會是其中的一個停靠站。這裡距離小琉球、蘭嶼、綠島都不是很遠,還可以順便帶遊客來個高雄一日遊。
  • 臺灣新竹檳榔西施掩護販毒 背後藏18人毒販集團
    中國臺灣網7月30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新竹縣「檳榔西施」鄒姓女子以檳榔攤為掩護,販賣K他命。新竹縣警察局刑警大隊循線偵辦,竟破獲其背後的販毒集團。據報導,新竹縣政府警察局刑警大隊30日表示,鄒姓女子今年19歲,6月從一所私立高中夜間部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