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接待經驗裡,大陸到臺灣的旅遊團總會有若干衣著普通、面貌平凡無奇的男團友。他們往往一下飛機,就迫不及待地要去看看檳榔西施,順道嘗嘗聞名已久的檳榔。但當遊覽車停在檳榔亭子前,隔著玻璃面對真實的西施時,這些男團友卻大多坐在車上遠望,不下來與西施互動接觸。我曾經鼓勵他們下車,那怕買包煙、買罐可樂也好,只是聊兩句也行,卻被他們支支吾吾、語焉不詳地拒絕了。
對於「屌絲」這個大陸網絡用語,筆者本來還不太理解。通過這一幕我大概明白了,就是那些對生活充滿好奇、經濟條件一般、不敢實際行動的人。
回頭想想,檳榔西施又何嘗僅是大陸屌絲的女神,她們更是臺灣屌絲的最愛。屌絲為啥愛西施?西施為何賣檳榔?屌絲為嘛吃檳榔?讓我來慢慢告訴你。
檳榔與臺灣的屌絲一起成長、茁長。在1970年代,隨著「國民義務教育」的普及,當時臺灣年輕人的眼界已經與他們父輩明顯的不同,特別是農村的年輕人,已經不滿足於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這些屌絲們出生於50、60年代,剛剛好趕上1968年開始實施的九年「國民義務教育」。這使他們具備讀寫、算數的能力。對照當時的識字率,他們對於未來充滿著期待。不料,等到畢業時卻碰到學歷貶值的困境。
正巧,臺灣承接了70年代由歐美、日本產業升級而轉移來的低端加工業,各種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建立。這一切為他們離開老家打工提供了機會與環境。與此同時,經濟起飛、物價飛漲,客觀上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已經無法單靠傳統農業餬口,正如同大陸今日的農民工,臺灣屌絲們開始離鄉背井,到城市謀生。
70年代的臺北街道
如果你看過富士康,就會明白在整個上世紀70、80年代臺灣屌絲們的苦逼生活。為了賺取更多的加班費、更多的計件工資薪酬,他們夜以繼日地在生產線上趕製出口商品。單調無聊的機械式生活與熬夜加班的精神疲憊,使得屌絲們亟須提神醒腦的刺激物品,此時檳榔成為他們的恩物。
由於檳榔鹼對於中樞神經有亢進作用,單寧酸與加料的石灰質的交互作用下,更有提神醒腦的功效。檳榔參雜了香料、熟石灰之後,風味更加獨特。特別是在陰冷潮溼的南方冬夜,嚼著嚼著唾液與石灰混合會發熱,實在是很舒服的一件事。就像吸菸一樣,檳榔吃多了會輕微上癮,時不時就想來上一粒提提神、解解悶。
比起香菸,檳榔沒有著火的危險,更不需要打火機;比起口香糖,檳榔的價格不高,更不會粘的到處都是;隨地吐一口紅汁,一陣大雨就衝掉;檳榔渣也可以降解,堪稱「環保」。因此檳榔深受廣大司機朋友、工廠勞工、建築民工的喜愛,甚至連站夜哨的軍人都時不時來上幾顆提神。一人一口檳榔促進了檳榔市場的蓬勃發展。
檳榔林
當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舉進入工廠做工,家中只剩老人與小孩的情況下,田產已經無法精耕細種,拋荒又太浪費,因此只能種植一些好打理的、卻又有高經濟價值的作物,檳榔遂成為空心化農村最常見的農產品。賣檳榔的門檻很低,技術上只需要用小刀割開檳榔填入香料/石灰就能完成加工;資金上只要能放上兩張桌子,掛上一張招牌,生意就能作起來。所以很多家庭婦女在騎樓下、街邊上擺起檳榔攤子,兼著賣點香菸、汽水之類做起小生意。
在臺灣「女人就應該待在家裡相夫教子」的社會期待下,賣檳榔成為很多家庭婦女貼補家用、消磨時光的好出路。男人出外打工,靠檳榔提神,女人家裡賣檳榔貼補家用,遂成為臺灣很多屌絲的家庭寫照。
按照臺灣的傳統習俗,結婚必須準備一大筆聘金,這使得未婚的屌絲必須節約每一分血汗錢。結了婚的屌絲肩上的擔子卻更加沉重。與經濟發展同步攀升的地價與物價,逼著工人必須加更多的班、熬更長的夜。這些都帶來檳榔的需求。辛苦賺來的加班費不僅繳納房產按揭,還要儲蓄起來作為子女的教育基金。也就是這些加班費直接促成了臺灣70年代的經濟奇蹟。
屌絲們龐大的壓力需要宣洩,在那個道德保守的年代,屌絲們有了餘錢也不願意流連花街柳巷,並不是因為他們不敢,而是傷不起。唯一能享受的,只有檳榔與香菸。在男人與女人買賣檳榔的過程中,時不時的幾句問候,開幾段葷玩笑。言語調笑中,屌絲們可以放鬆神經,舒緩壓力。賣檳榔的少婦明白人情事故、開得起玩笑、風情萬種。屌絲們可以傾吐生活的壓力。
檳榔姐姐是屌絲們的好朋友。屌絲雖然喜歡意淫,卻不敢越雷池,因為人家是有老公的。生活雖然艱辛,卻充滿希望,臺灣的經濟就在屌絲與檳榔姐姐純純的檳榔交易中越飛越高。大家都是「臺灣經濟奇蹟的無名英雄」。
整個70與80年代,檳榔攤如水銀瀉地般遍及臺灣大街小巷,只要有公路的地方,不管是高山還是海灘,總能找得到賣檳榔的地方。在全盛時期,臺灣約有50多萬個檳榔攤,一年總消費額達200億人民幣,有將近300萬人吃檳榔,200萬人賣檳榔,還有6、7萬戶農民種檳榔。可以說,2千多萬人口裡面,每6-7個人中就有1人跟檳榔有關。
產業的充分發展導致充分的競爭。在無序的瘋狂種植中,檳榔的產值逐漸超過水稻,產量也逐漸供大於求。檳榔生意隨著越來越多的姐姐加入而日趨慘烈。
1976年,在檳榔的主要產地南投,中潭公路上的檳榔攤已經密集到五步一攤、十步一檔的地步。有一位謝大姐家裡大量的檳榔無法銷售,萬般無奈之下,只好召回在工廠打工的三個女兒回家賣檳榔。沒想到生意紅火,在當地掀起一股風潮,各家紛紛召回女兒回來賣檳榔。不久之後,臺灣各地的檳榔攤都打著「雙冬」的名義,聘請妙齡少女以為招攬。
文化也反映出這種現象,到了80年代,臺灣的綜藝節目已經開始模仿檳榔姐妹花,藉由她們的口吻來諷刺社會百態。至此,檳榔市場開始分化,純買檳榔嚼的找檳榔大媽,尋求慰藉的找檳榔姐妹花。
到了上世紀90年代情況益發嚴重,大量臺灣工廠外遷提高了失業率。首先失業的是工廠女工。臺灣社會的傳統觀念認為男人更應該承擔養家的責任,所以優先裁減女性工作崗位。
隨著嬰兒潮的逐漸長大,中學生失業問題更為嚴重,特別是女學生。更多的家庭因為經濟問題而破裂,失去家庭支持,青少年中輟失學的比例也越來越高。在90年代臺灣已經將絕大部分的專科學校改制成大學或獨立學院,使得文憑迅速貶值。在幾乎人人都有本科或大專文憑的背景下,一般的工作都要求大專以上的文憑,失學的青少年就業的壓力非常大。
檳榔西施們幾乎有著相似的背景,低教育水平、性別弱勢、家庭破裂,使得她們很難在激烈的職場上競爭。對於她們來說,不偷不搶的賣檳榔,也不失為正當工作。講到底,衣著雖然大膽,但不是賣淫,穿得少卻不違法。
與此同時,隨著女性工作機會的減少,男屌絲們的經濟壓力越來越大,需要更加努力才能養活一家老小,他們需要更強的刺激來紓解壓力。
90年代AV的刺激,使得臺灣的屌絲們已經不能滿足於拉拉小手與言語調戲。他們需要更強的視覺震撼。原來的檳榔姐妹花模仿起AV女優,衣著越來越少,也越來越挑逗,從小可愛變成泳裝,泳裝變成蕾絲內衣。
檳榔西施
1998年,也是在南投,第一家露底、上空的檳榔西施店終於橫空出世。隨之改變的,是原來一張招牌一個冰櫃兩張凳子的檳榔攤,換上大面積的透明玻璃,配上高腳吧檯椅,屋頂裝上耀眼的七彩霓虹燈在夜裡閃閃發光,這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檳榔亭子。西施穿梭其間,好像櫥窗展示的尤物,吸引無數青年老少屌絲駐足欣賞。
2000年以後,西施已經變成一道臺灣亮麗的風景,大量觀光客湧入臺灣指定參觀檳榔西施。這不由得引起衛道保守勢力的警惕與撻伐。衛道人士表面上將檳榔西施汙名化以正視聽,暗地裡推動保守政治力量對西施們進行清剿。儘管西施穿得少不違法,但卻可以妨礙交通、偷稅漏稅、違反食品衛生安全等各種名義取締西施。一時間,使得桃園以北已經見不到衣著清涼的西施。
在取締的過程中,一個叫顏如憶的檳榔西施對著警察大聲抗議,警察以柔道過肩摔的方式,把她摔得鼻青臉腫。事件經過媒體披露,顏如憶哭得梨花帶雨引起社會廣泛同情,紛紛譴責當局者逼人太甚。社會上一面倒支持檳榔西施,使對西施的認同廣為增加,一時間,檳榔西施成為自食其力、出淤泥而不染的象徵。越來越多的失學少女加入檳榔西施的行列。
社會的認同讓西施們找回自信,這些女孩不僅不吝於展示自己的身體,甚至引以為傲。西施們一點也不自卑,更不覺得羞恥,反而在眾多屌絲的追捧下,從卑微的人生中找回一點關注的目光。
檳榔西施
但就在這種社會縱容與漫不經心的氣氛中,西施們越來越享受於展示自己的身體,並從中獲得比公務員、工人更高的經濟回報。一時間,賺快錢的心態充斥於臺灣青少年的心目中。隨著社會的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西施們也更願意放下道德的束縛,用自己的身體直接賺錢。
臺灣有媒體曾以《沈淪三部曲:辣妹─檳榔妹─應召女郎》來形容檳榔西施的「墮落」。在很短的時間裡,大量的檳榔西施直接走向賣淫,以至於路邊的檳榔亭子又逐漸恢復成幾十年前的檳榔攤子。如今,在臺灣要在馬路邊找一家聲色俱全的西施檳榔店也越來越困難了。縱使有少數的檳榔亭子還在營業,卻早已成為掛羊頭賣狗肉的地方。前面提到的顏如憶最後也走上出賣身體的道路。
與他們的父兄輩不同,臺灣的新一代屌絲也與西施們一起沉淪。他們生長的時代已經不缺乏物質,也不需要拼命賺錢,這直接導致對檳榔需求的喪失。他們小時候的教育裡,檳榔致癌、骯髒的符號已經深深的烙印在心底,使得他們對檳榔敬而遠之。臺灣停滯的經濟發展,使得2012年的大學生畢業薪資仍停留在1997年的水平。屌絲們不是不想離家,實在是離家就會怕餓死;屌絲們不是不想斷奶,而是斷奶就怕會渴死。長期在家庭的保護中,使得他們缺乏抗壓力,被戲稱為「草莓族」。
在網絡普及的時代裡,屌絲們還不到青春期就從網絡上了解了性奧秘。過早的視覺震撼,使得他們對真實的世界產生抗藥性。他們不願意與真實的女性交往,卻沉迷於虛幻世界的女神崇拜。他們更願意宅在家裡,因為屏幕裡的波多野要比志玲姐姐更美麗,與蒼老師交流要比出門與女孩交往更刺激,更省錢。
臺灣的檳榔西施產生於70年代屌絲的需求。通過檳榔的媒介,屌絲完成了跟西施的接觸。但隨著屌絲的更新換代,西施們也逐漸與檳榔脫鉤。這些都反映出臺灣長期以來社會的深刻變化。
關於作者
丁常昕,臺灣人,現任職於復旦發展研究院。
新浪專欄
點擊標題下方藍字關注
分享到朋友圈,好文共欣賞
讓您的碎片化閱讀更有價值
---
微博:@新浪專欄 微信:sinazhuan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