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潛艇帶40枚,常規潛艇僅帶20枚,為什麼現代潛艇魚雷裝這麼少

2020-12-06 老特有話說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使用U型潛艇,祭出狼群戰術縱橫大西洋。二戰之後,各國都對潛艇的威力深有感觸,所以紛紛大力研發自己的潛艇。隨著核動力潛艇的出現,潛艇這種武器已經從配角搖身一變成主角。

令人奇怪的是,魚雷這種反艦利器,並沒有因為潛艇地位提升而得到重視。現代核潛艇搭載的魚雷不超過40枚,而常規動力潛艇搭載魚雷不超過20枚!考慮到現代潛艇有多達8根發射管,40枚魚雷也只夠發射5次而已。那麼為什麼現代潛艇攜帶的魚雷如此少呢?個人認為和潛艇的戰略定位變化有關。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潛艇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海戰武器。它的主要打擊目標是敵方艦船,這些艦船無論民用還是軍用,都是在水中行駛。打擊這些船隻主要武器就是魚雷,所以在當時,一艘潛艇出海作戰,魚雷是能裝多少就裝多少。戰果也用擊沉的艦船來衡量。

而二戰結束後,核潛艇的出現,使得潛艇從單純水下打擊利器,變成了一款戰略威懾武器。尤其是核反擊概念的提出,使得潛艇成為執行這個概念的最好武器。現代潛艇更多是一個打擊平臺,上面搭載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門,從魚雷到反艦飛彈、巡航飛彈甚至洲際彈道飛彈。武器種類越多,每種武器的使用頻次也會下降。最終每款武器都不用準備太多彈藥,反而平衡了一艘潛艇的戰力。

當然除了現代潛艇有更多武器選擇外,最根本原因還是魚雷裝配流程太過繁瑣,且危險性極大,稍不留神就會炸到自己。根據網上的資料來看,常規潛艇裝配魚雷總共需要4步,也就是魚雷運輸,吊裝上艇、空間整理位置調整,這些都做完後,魚雷才算裝配完成。

這四個過程中,第三步的魚雷吊裝上艇最危險,因為潛艇空間比較小,所以吊裝魚雷的大型設備基本用不上,只能靠人力搬運和吊裝,如果姿勢調整的不對,魚雷撞擊到硬物體就會大概率爆炸。所以潛艇艇員裝配魚雷,都會打起200%精神,就拍一不小心撞到哪裡,導致爆炸。這也是潛艇兵不喜歡魚雷裝配太多。

而且相比較魚雷十幾公裡射程,反艦飛彈和巡航飛彈射程都在幾百公裡上下。精確度也更高。有這麼好用的武器,潛艇不用魚雷也就能理解了。畢竟有這麼多好用的武器裝備,潛艇沒必要非得用魚雷。這也是魚雷被淘汰的主要原因。

未來戰爭中,潛艇大概率會在敵人防區外發射各種型號飛彈。這和它的戰略定位有關,更多是先做到保存自己,才能打擊敵人。至於魚雷就是一種保命武器,也就是潛艇被其他艦船襲擊時候,發射一枚魚雷,無論能否打中,都能挽救潛艇的命運。但對於魚雷這種武器來說,確實是大材小用,但並非不能接受。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神秘的潛艇」!排水量僅100噸,這麼小能有什麼用?
    (世界上最神秘的潛艇,古巴海軍德爾芬級常規潛艇,同時它也是一款微型潛艇)根據照片可以判斷,古巴海軍的"德爾芬"級潛艇排水量大約為100噸左右,推測可以攜帶2枚魚雷,因此具備一定的水下作戰能力。根據外媒的報導,古巴海軍曾經裝備過3艘蘇制潛艇,但這些潛艇已經退役,所以德爾芬級常規潛艇是目前古巴海軍唯一的一艘潛艇。
  • 俄:2023年造出AIP潛艇!AIP是啥?賦予常規潛艇挑戰核潛艇的勇氣
    這被認為是俄羅斯潛艇AIP系統發展的最新消息,而在全球常規潛艇AIP裝置已經廣泛使用數十年後,俄羅斯作為一個世界頂級潛艇大國,卻依然沒有量產這種現代常規潛艇必備的裝備,確實令人驚訝。何謂"AIP"系統?
  • 全球第一常規潛艇?聊聊東亞地區的水下暗戰
    1983年,韓國在SX-756的基礎上研製建造了3艘了170噸的可以攜帶兩枚魚雷的微型潛艇海豚級,可謂韓國潛艇的萌芽時代。之後,韓國展開了長遠的造艦計劃,水面以KDX系列為主,水下以KSS系列為主。而水下的KSS系列,以德系潛艇為基礎,到目前也是發展了三代,基本和水面艦艇同步。包括9艘以209型為基礎的1000多噸的KSS-I張保皋級魚雷常規潛艇,9艘以214潛艇為基礎的近2000噸的KSS-II孫元一級,KSS-II裝備有燃料電池技術的水下不依賴空氣的AIP裝備,除魚雷武器外,還有反艦飛彈。之後,就是大躍進般的KSS-III安昌浩級。
  • 騎鯨蹈海,見證中國海軍潛艇發展奇蹟,裝備80艘夠不夠?
    033型R級潛艇是中國仿製蘇聯型號生產常規動力潛艇,長76.8米,水面排水量1400噸,水下排水量1800噸,艇首裝6具、艇尾裝2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總共可攜帶14枚53-56型魚雷。其實新中國還有W級03型潛艇,說是製造實為組裝,所以R級才算的上我自行生產的國貨。035型「明」級魚雷攻擊潛艇。
  • 德國傳奇潛艇:U9號——一場戰鬥擊沉3艘英國戰艦,僅用了6枚魚雷
    1914年的德國尚未充分意識到潛艇這一新型兵器的潛力。而隨著戰爭的進行,潛艇的重要性開始凸顯,到1916年,潛艇戰已成為德國海軍的主要攻擊手段。德國潛艇在戰鬥中每每先發制人,其可怕的破壞力令缺乏戒備的水面艦船屢遭滅頂之災。
  • 營救失事潛艇有多難?美國花掉一艘核航母的錢,打撈一條常規潛艇
    1968年,蘇聯海軍K-129號常規潛艇在夏威夷西北部海域爆炸,沉沒在4800米的海底,當時艇上攜帶著核彈。蘇聯人搜索了兩個月但是一無所獲,於是放棄了搜救。但潛艇沉沒的具體方位也被美國海軍測定了,該艇屬於G級常規彈道飛彈潛艇,水下排水量3500噸,攜帶3枚R-13潛射彈道飛彈(中國海軍也有一艘同型號艇),這艘潛艇具有非常高的情報價值,有助於了解蘇聯核彈頭與彈道飛彈技術,還可獲取加密設備,從而破譯蘇聯的軍用密碼。在6年之後,到了1974年,美國決定打撈這艘蘇聯潛艇。
  • 朝鮮潛艇部隊現狀與潛艇戰能力
    朝鮮2000年畫報上刊登了w級的圖片,從外表看沒有多少改進,其電子支援接收天線依舊是位於指揮臺圍殼後尖端的固定天線,不能像現代潛艇一樣升降。不過,w級在事故不斷的蘇聯潛艇行列中算是最可靠的,在總數200多艘該犁潛艇中,只有3艘發生事故沉沒,而H全部足人為因素造成的。朝鮮現有w級潛艇的實際狀況不詳。
  • 俄羅斯潛艇家族的主力狗魚B級971有什麼特點?夠大夠強夠長!
    俄羅斯潛艇家族的主力狗魚B級971有什麼特點?夠大夠強夠長!在俄羅斯龐大的核潛艇艦隊中,有一支神秘而鮮為人知的潛艇部隊--特殊任務核潛艇。在北極地區,核潛艇是俄羅斯的重磅武器,俄羅斯北方艦隊覆蓋北大西洋和北冰洋,擁有俄羅斯50%以上的作戰潛艇,可以說是俄羅斯的後花園。今天小編要講的就是 "狗魚 "B級971型潛艇。"狗魚 "B級971型潛艇可攜帶40枚魚雷,其中50%為650毫米魚雷。在試驗海域,魚雷從艦上發射,擊中三個目標中的一個,同時遠離其他兩個目標。
  • 專家評史上最好5種潛艇:美國潛艇重創日本商船
    據《參考消息》1月20日報導,【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1月18日文章】題:史上最好的五種潛艇(作者美國肯塔基大學帕特森外交和國際商業學院助理教授羅伯特·法利)  歷史上有三次大規模的潛艇戰和一次曠日持久的潛艇戰。
  • 劃時代的21型潛艇,堪稱軍用潛艇界的鼻祖
    了解軍事的軍迷朋友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潛艇,是德國在第二世界大戰期間設計和使用的一型柴電潛艇,以水下巡邏和作戰為宗旨,安裝的通氣管裝置,推動了二戰後世界各國潛艇技術的迅速發展,同時被認為是現代潛艇技術發展過程的第三個裡程碑,這就是今天兵哥要說的21型潛艇。
  • 重型魚雷是艦艇的噩夢,為什麼發射後還拖著一根繩子?
    即使是所謂的"反潛飛彈",其彈頭也絕大多數為自導魚雷。現代魚雷在1866年由英國工程師羅伯特·懷特黑德(Robert Whitehead)發明,因此在當時魚雷也被稱為"白頭"魚雷。1887年的俄土戰爭中,當時的俄國海軍在大約60米距離上向土耳其海軍"英且巴哈"號裝甲艦發射了數枚"白頭"魚雷,並將其一舉擊沉。
  • 伊朗突破美國封鎖,自力更生造潛艇,100%國產,竟帶巡航飛彈
    近日,伊朗海軍再次公布新型的國產「法塔赫」級(意為「徵服者」)常規潛艇的部分照片,並稱這是一種突破美國封鎖後,自力更生研製建造的潛艇,可以攜帶並發射重型魚雷、高速超空泡魚雷和巡航飛彈。從潛艇的近照看,伊朗這種潛艇的工藝已經大幅提升,在近海作戰對美軍艦艇有較大的威脅。
  • 六枚魚雷換來一艘7萬噸巨艦 二戰美國海軍這艘潛艇一戰成名
    而這樣的北京,為美國海軍這艘潛艇擊沉日本海軍信濃號航母提供了可能。而擊沉信濃號的潛艇則是美國海軍的射水魚號潛艇。 射水魚號潛艇是美國海軍白魚級潛艇的其中一艘,該潛艇排水量2400噸,1943年1月動工,同年9月加入美國海軍服役,兩個月之後在珍珠港加入美國太平洋艦隊。
  • 韓國海軍最強潛艇試航,挑戰日本翔龍號,這絕技堪比美國核潛艇
    「安昌浩」號裝備有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潛航速度20節,水面航速11節,8節航速時水面航程18520千米。配備8個533毫米魚雷發射管,能發射韓國LIG NEX公司的改進型「白鯊」重型魚雷。圖片:下水時的「安昌浩」號潛艇。
  • 盤點史上五大潛艇:單論擊沉噸位德國潛艇包攬前五
    圖為戰爭結束後,德國潛艇U-118在被繳獲後因風暴漂流至英國海灘。參考消息網10月20日報導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10月18日發表題為《史上最好的五種潛艇》的文章,全文摘要如下:歷史上有三次大規模的潛艇戰和一次曠日持久的潛艇戰。第一次和第二次大西洋海戰是德國潛艇對陣英美護航艦隻和飛機。
  • 史上最倒黴的潛艇:居然被自己發射的魚雷擊沉了!
    魚雷是海戰的重要武器,尤其對於潛艇來講,魚雷幾乎是潛艇最害怕面對的威脅,相信沒有一艘潛艇願意聽到魚雷來襲的警報。然而在潛艇歷史上,有三艘潛艇上的官兵卻結結實實的體會了一把這樣「腎上腺素」飆高的感覺,所幸的是這三艘潛艇上的官兵沒有葬身大海,在他們浮上水面後,普遍都有劫後餘生的感覺。
  • 阿根廷潛艇失蹤5天生死不明:該艇當年差點賣給臺灣!
    阿根廷海軍在11月17日宣布,搭載40多名的阿根廷海軍聖胡安號常規潛艇已經失聯了48小時,目前已出動艦船和飛機搜尋。該艇是在馬德林港自由貿易區進行例行巡邏任務中失蹤的。這艘潛艇最後一次通信時間為15日上午,地點位於距離阿根廷瓦爾德斯半島大約230海裡的南大西洋海域。
  • 解析亞洲潛艇的作戰能力
    印度租借俄羅斯的阿庫拉核潛艇潛艇可以說是現代海軍真正的主力艦。動力亞太地區的絕大多數潛艇是常規潛艇,這些潛艇被設計成最佳水動力形狀,可提供更高的水下速度。例如韓國海軍的孫元一級常規動力潛艇,即德國設計的214型潛艇,其水下航速為20海裡/小時。其外形也有助於減少潛艇聲學特徵。
  • 潛艇航母全是核動力,世界只此一家
    但是這些都是美國海軍的水面力量,水下還潛伏著一支令人生畏的打擊力量------潛艇部隊。很多對美軍缺乏了解的人可能會以為美國和五常其他國家一樣,潛艇都是「核常兼備」,其實不然,美海軍的潛艇全部都是核潛艇,最後一艘常規潛艇「藍背魚」號也已經在30年前年退出現役,爾後被改造成了一個博物館。
  • 「海上馬車夫」的動物園——獨樹一幟的荷蘭潛艇與輝煌歷史
    1936年,荷蘭在O-19級潛艇上率先使用通氣管。二戰德國人入侵,掠奪技術並用到U-58號潛艇上。隨後又圍繞通氣管研製出以水下作戰為主的21型潛艇,成為現代潛艇的鼻祖。魚雷發射管比「海豚」級少2具,都在艇艏位置,能發射MK-37、48、NT-37等魚雷,備彈20枚。由於採用HY-80高張力鋼板,艇體耐壓強度大大提高,工作潛深增加到220米,極限潛深300米。它裝備主/被動搜索、被動測距聲吶,中期又增加了拖曳線列陣聲吶,都是當年的豪華頂配。所以冷戰時期,「旗魚」級作為荷蘭海軍王牌,成了北約集團的「偵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