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9號於1910年敷設龍骨,同年開工的還有3艘姊妹艇,但唯有U9號自一戰中倖存。在德國頭號U艇王牌奧託·韋迪根的指揮下,該艇於服役期間取得了輝煌的戰績。
1914年的德國尚未充分意識到潛艇這一新型兵器的潛力。而隨著戰爭的進行,潛艇的重要性開始凸顯,到1916年,潛艇戰已成為德國海軍的主要攻擊手段。
德國潛艇在戰鬥中每每先發制人,其可怕的破壞力令缺乏戒備的水面艦船屢遭滅頂之災。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20世紀初的德國海軍參謀部並未意識到潛艇的潛在價值,而德國生產的第1批潛艇竟是在1904年為俄國海軍建造的「卡普」級。德國自己的第1艘實用潛艇則要等到1906年方才完工,這便當時設計最成功、表現最可靠的U1號。
儘管在一戰爆發前,德國人的潛艇建造計劃起步較慢,但德國潛艇一開始就設計優良,採用了雙殼體結構和雙軸推進。在早期潛艇的動力來源上,德國工程師並沒有選擇汽油,而是傾向於使用氣味濃烈卻更為安全的煤油作為燃料。再到後來,潛艇的主機又換成了柴油機。
作為首批參與作戰巡航的U艇之一,U9號在大戰爆發不久便旗開得勝。1914年9月22日,當該艇巡弋至多格爾沙洲南部時,奧託·韋迪根發現了英國第7巡洋艦分隊的3艘巡洋艦。值得一提的是,第7分隊還有1艘巡洋艦於兩天前返港補充燃料,而本應為巡洋艦護航的驅逐艦群又恰巧因天氣不佳而未能出動,於是,海面上便只剩下「阿布基爾」號、「霍格」號與「克雷西」號這3艘老艦。
由於海況惡劣,韋迪根不得不將U9號潛至水下。本來他的任務是攻擊奧斯坦德的英國運輸船隊,但當潛艇浮出水面後,3艘英國巡洋艦進入了韋迪根的視野,這在他看來實為不容錯過的天賜戰機。
6點20分,U9號向距離最近的「阿布基爾」號巡洋艦發射了1枚魚雷,該艦右舷中雷,隨即因主機艙進水而被迫停船。鑑於未發現潛艇航跡,「阿布基爾」號艦長遂認定戰艦是觸雷受創,並命令另外2艦靠近施救。由於爆炸破壞嚴重,加之用以施放救生艇的蒸汽絞車失靈,故只有1條救生艇成功駛離戰艦。「阿布基爾」號最終傾覆,5分鐘後沉入海底。
韋迪根隨即轉向下一個目標,並在270米(886英尺)距離上向「霍格」號發射了2枚魚雷。隨後U9號艇艏猛然上揚出水並被「霍格」號發現,後者旋即趕在前者下潛前開火,但很快也被魚雷擊中。僅僅10分鐘後,「霍格」號便傾覆沉沒。
7時20分,韋迪根用艇艉魚雷管向「克雷西」號發射了2枚魚雷,1枚失的。有鑑於此,韋迪根又將艇艏魚雷管對準敵艦,並在500米(550碼)距離上發射了僅剩的1枚魚雷。自艇艉魚雷管發射的魚雷擊中「克雷西」號右舷,艏魚雷管發射的魚雷則命中了左舷。該艦隨後傾覆,底朝天漂浮了一陣方才沉沒。
天氣好轉後趕到現場的救援船隻救起了837人,但仍有1459人隨艦身亡。韋迪根指揮U9號以水面航行躲過了英國驅逐艦的搜索。僅僅3周後,他又在阿伯丁外海擊沉了老式巡洋艦「霍克」號,這使得他本人的聲譽更盛。
1915年,戰功卓著的韋迪根受命指揮更先進的U29號潛艇。但該艇卻在3月18日被英國「無畏」號戰列艦撞沉於蘇格蘭默裡灣水域。艇上無人生還。至於U9號,該艇後來退出一線作戰,成為訓練用艇,於1918年11月大戰結束後向英軍投降,次年於莫雷坎比拆解。
U9號的姊妹艇中,U11號1914年12月12日在多佛海峽觸雷沉沒;U12號1915年3月10日被「瞪羚」號驅逐艦撞沉於北海;U10號則在1916年5月27日于波羅的海觸雷沉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