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施派爾技術博物館, 館藏珍品,二戰微型潛艇

2020-12-15 DMarine

以下圖片原創拍攝於 德國 施派爾技術博物館

1943年11月, 德國繳獲了一艘被漁網困住的英國W-46號 Welman 型微型潛艇, 以其為基礎, 呂貝克的弗蘭德船廠推出了 Biber 河狸級微型潛艇。

第一艘原型艇 Adam亞當號, 在1944年3月15號完工, 隨即投入試航。處女航即告沉沒, 所幸駕駛員獲救, 亞當號也被打撈上岸。 雖然試航不順, 但因為鄧尼茨本人對此型潛艇的關注,弗蘭德船廠獲得繼續製造4艘試驗艇的機會, 並以此完善了設計。

河狸級潛艇此後共生產了324艘, 成為德國微型潛艇部隊的主力。除了弗蘭德船廠, 河狸級也在義大利的安薩爾多船廠生產建造。

河狸級的主要武器為艇外掛載的兩枚 G7 魚雷。 為防止魚雷在航行中因為觸及海底而損壞或意外擊發, 河狸級艇體下方有兩副承腳保護魚雷。

河狸級操縱性極差, 1.5米的潛望鏡高度根本無法保證載浮載沉的河狸定位目標艦, 實戰中, 為保證命中, 魚雷一般在距敵800米左右時施放, 這個距離遠遠小於G7魚雷的一般射程。

河狸級搭載225升的燃料, 可以以6.5節速度在水上行駛100海裡, 或者以電機在水下以5.3節行駛8.5海裡。

300餘艘的河狸共組建了9支潛艇艦隊, 依次為K-Flottille 261 至K-Flottille 269 艦隊。

1944年9月首批3艘原型艇交付, 試航中顯示了不錯的航行能力,潛深30米, 水上8節, 水下6節。隨後由數家德國船廠開始批量生產。

=================================

海豹級可以說是德國所有微型潛艇中唯一真正具備戰鬥力的型號。 取得了93000噸的戰績, 其中包括了擊沉法國L19驅逐艦, 這是德國微型潛艇屈指可數的擊沉大型戰艦的記錄。

海豹級的戰損率在百分之三十左右, 相對其他幾型微型潛艇動輒六七十的戰損率來講已屬不易。

共建造285艘, 完工交付142艘, 93艘直至停戰也還沒有完成建造。

相關焦點

  • 施派爾科技博物館——德國最知名的科技博物館之一
    施派爾科技博物館(德文:Technik Museum Speyer)是位於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施派爾市的一間博物館,是德國最知名的科技博物館之一。施派爾科技博物館於1991年開幕,是辛斯海姆汽車和技術博物館(Auto- und Technik Museum Sinsheim)的子博物館,並且與後者結盟為「辛斯海姆汽車和技術博物館聯盟」(Auto & Technik Museum Sinsheim e.V.)來營運這兩個博物館。
  • 重現二戰德軍狼群戰術?臺灣要自產大量微型潛艇?
    臺軍分析認為,目前自造潛艇需要25類設備,臺灣可以製造或者有可能製造的是19類,其餘6類尤其是重要的柴油機都必須外購。同時,即便可以製造的19類,最終能造成什麼樣也很難說。畢竟之前從來沒造過,必須摸著石頭過河。就比如臺軍現役的荷蘭潛艇,就使用了不少實驗性的技術,並不成熟。至於6類需要購買的設備,也有很多不確定性。以柴油機為例?從哪個國家購買?
  • 蘇聯花了750億美元造的太空梭,最後一架藏在德國小城的博物館
    正如黃河長江之於中國,萊茵河就是德國的母親河。在萊茵河畔離海德堡不遠的地方,有一座安靜的小城——施派爾,城市不大,卻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積十分深厚。施派爾大教堂是這座小城的標誌性建築,這座大教堂始建於公元11世紀,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是歐洲最大並最具代表性的羅馬式建築,位列世界文化遺產。施派爾大教堂的主體用紅色砂巖建造,很古樸。這座古老的教堂有134米長的進深,1000年來埋藏著8位德國國王。作為一座千年古城,施派爾的古蹟非常多,在小城的公園裡,隨處可見當年的古城牆和城門。
  • 二戰德國潛艇技術有多牛?直接影響戰後美國潛艇發展
    【軍武次位面】作者:騎豬騎士二戰期間,由於戰爭的推動,美國潛艇技術飛速發展。到了戰後,美國當時的艦隊潛艇日益落後。美國海軍作戰部長辦公室成立了研究小組,對未來的潛艇發展進行深入研究。美國海軍決定立即集中精力設計一種新型潛艇,但美國海軍艦艇局認為,可以對現有的數量龐大的"小鯊魚級"、"白魚"和"丁鯛"級潛艇進行大規模改進。▲"小鯊魚"級潛艇是二戰中美國水下艦隊的中堅力量1946年6月,海軍作戰部長批准了 "更大水下推進動力計劃"(GUPPY)計劃,目的是提高潛艇的水下速度、機動性和續航能力。
  • 探訪鼓浪嶼鋼琴博物館和風琴博物館 欣賞7件館藏珍品
    時至今日,島上已有鄭成功紀念館、林巧稚紀念館、馬約翰紀念館、西洋文化與鼓浪嶼——古蛋白照片館等多個頗具特色的博物館和紀念館,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和中國唱片博物館的籌建工作也正穩步推進中。  今天恰逢第四十個國際博物館日,我們將與大家一起分享鼓浪嶼鋼琴博物館和鼓浪嶼風琴博物館——這兩個極具含金量的博物館的七件館藏珍品。
  • 邱吉爾:二戰中唯一令我感到不安的是德國U型潛艇
    一戰結束後,鄧尼茨從戰俘營釋放,回到德國,再次加入德國海軍,在潛艇部隊任職。1939年9月1日,以德軍向波蘭發起「閃電戰」為標誌,二戰爆發。二戰伊始,德國陸軍一度取得相當巨大的成功:由於正確運用了「閃電戰」,德國陸軍在很短的時間裡就攻克了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比利時等國,號稱擁有「世界最強陸軍」的法國只堅持了1個月就被德軍打得投降。與此同時,德國海軍卻進展不大,還在與英國海軍爭奪北大西洋的制海權時,損失了當時德國噸位最大、技術最先進俾斯麥號戰列艦。鄧尼茨在二戰爆發前,就提出了「狼群戰術」。
  • 科爾總理的家鄉 古老的萊茵河小鎮施派爾
    施派爾SPEYER位於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萊茵河畔,擁有2000多年的歷史,漫長歲月的積累,施派爾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氛圍和神秘高冷的氣質。接待我們的喬治為施派爾的天主教教區工作,他為我們講解沿路的雕像,壁畫,建築以及施派爾的歷史。
  • 二戰德國的U型潛艇,究竟有多麼恐怖?
    看過德國電影《從海底出擊》的網友。印象最深的一刻,U型潛艇能下潛到280米深的地方,沒有解體,幾乎要顛覆對二戰的技術記憶。在當時,只有德國能做到。在兩次世界大戰之中,德國海軍都有使用U型潛艇,但其實這兩次戰爭中的潛艇並不一樣,僅僅是因為德國潛艇的編號都是使用德文「Untersee Boot」的首字母:U外加數字來命名的。
  • 《從海底出擊》:二戰時期,德國潛艇部隊戰鬥力到底如何?
    這是一部西德拍攝的二戰題材電影。為了更好地理解電影,我們先簡單討論下影片講述的歷史背景。但是好景不長,隨著盟軍破譯了恩尼格瑪密碼,改進戰術以及雷達技術發展,給予了鄧尼茨的潛艇部隊幾乎是毀滅性打擊。1943年德國損失了240餘艘潛艇(如果沒記錯的話,整個二戰期間,德國潛艇總數也沒有超過400艘),1943年底,u型潛艇只能在海上巡遊了,此後,盟軍海軍對德國人取得了全面優勢直到戰爭結束。
  • 德國潛艇的成功,源於這兩方面的技術,卻沒有大艦巨炮浪漫的情懷
    寫在前面的話:德國海軍水面艦艇的輝煌在一戰,二戰是德國潛艇的主戰場。應粉絲朋友的邀請,從本期起咱們就聊一下二戰時期德國的主要潛艇。其實和航空母艦相比,二戰時期各國的潛艇和一戰時期的潛艇差距並不大,很多都沿用了一戰時期的船型和設計,和飛機以及航母的快速發展不同,潛艇的發展幾乎趨於停滯,直到德國的重回潛艇的道路。在往期的文章中曾說過,在凡爾賽合約中英國限制德國發展潛艇,於是德國就將潛艇的研發技術人員轉移到在荷蘭開的一家公司,使得德國潛艇技術得以保留下來。
  • 巴鐵打造百噸級微型潛艇,二戰時表現優異,曾擊沉萬噸級戰列艦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報導,由於巴基斯坦海軍一直沿用的MG110微型潛艇已服役近30年,即將超過使用年限。因此,巴海軍為了替換這些老化嚴重的裝備,正在展開新一代微型潛艇的研製計劃。比如巴基斯坦國防生產部2015至2016年鑑中曾記錄:2017~2018年將啟動一項研製新一代微型潛艇的項目。同時還要求巴基斯坦軍工必須在不藉助任何外力的情況下,通過自主設計和建造的方式來打造新一代微型潛艇。美媒指出,根據美國最新發布的衛星圖像來看,巴軍工部門可能已按照國防部的要求自主研製出了新一代微型潛艇。
  • 擊沉5000多艘:二戰德國潛艇各項最高數據記錄盤點
    【話說軍世】二戰德國的裝甲集群突擊、閃電戰讓世界一震,相比之下,德國海軍在直接戰鬥中戰績並不輝煌,不過其潛艇的「狼群戰術」確實讓盟軍「頭痛」了好幾年,所示二戰中擁有潛艇最多,和最大規模使用潛艇執行破交戰的國家,德國潛艇有著多項紀錄,今天俊赫君和大家一起看一下。
  • 年度二戰大片《灰獵犬號》裡,德國潛艇的那些黑科技都是真的嗎?
    圖1:年度二戰大片《灰獵犬號》海報年度二戰大片《灰獵犬號》,是以一支盟國的護航船隊穿越大西洋深處沒有空中掩護的「黑窟」地帶,與德軍潛艇展開殊死搏殺的經過為背景,在這部影片裡,德國潛艇的那些黑科技都是真的嗎?
  • 德國旅遊攻略:世界上最老的窄軌蒸汽火車可以追溯至1887年
    導語:世界上最老的窄軌蒸汽火車可以追溯至1887年「二戰」遺址:這些舊址記錄了納粹令人不寒而慄的暴行,同時也紀念著那些為擺脫第三帝國壓迫而犧牲的英雄。貝希特斯加登:在上薩爾茨堡文獻博物館了解這座令人嘆為觀止的阿爾卑斯小城是如何成為希特勒的南方總部的,然後在前往「鷹巢」的途中驅逐納粹的幽靈。集中營:集中營記錄了「二戰」最黑暗的一面,包括貝爾根-貝爾森、布痕瓦爾德集中營、達豪集中營、朵拉-米特堡集中營、薩克森豪森集中營和諾因加默集中營。
  • 施派爾大教堂,德國的羅馬式建築,你對他有多少認知和了解?
    神聖羅馬帝國的傳統在德國儼然是復興羅馬形式的過濾器。因此,集中在萊茵蘭的德國羅馬式建築,在其結構與形式語彙方面,都依賴於加洛林和奧託統治者們贊助興建的建築。施派爾大教堂於1061年祝聖,其中容納了諸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陵墓。其中堂覆蓋有木構屋頂,這點與其他加洛林和奧託的建築不同。
  • 性能雞肋的二戰後德國袖珍潛艇 性能甚至不如前輩U艇
    二戰德國U艇(本文由桌面戰爭兵棋原創撰寫,圖片來源於網絡。)德國雖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非正義的失敗方,但是德國在二戰中軍工產業卻不乏亮眼表現。比如令人印象深刻的投入實戰的噴氣式戰鬥機Me-262、地面戰場上所向披靡的「虎」式、「黑豹」坦克以及大洋裡神出鬼沒的U艇「狼群」。德國海軍的水面艦隊在二戰中被英國皇家海軍所壓制,但是其龐大的潛艇部隊卻險些扼斷英國海上生命線,讓盟軍損失慘重頗為頭疼。
  • 中臺世界博物館開幕 館藏珍品豐富堪稱臺灣佛教博物館的「羅浮宮」
    中臺世界博物館館藏珍品豐富,堪稱臺灣佛教博物館的「羅浮宮」寶華供養-館藏珍品佛教在線臺灣訊 中臺禪寺開山方丈惟覺長老圓寂前掛心的中臺世界博物館,8月13日剪彩落成,館藏珍品豐富,堪稱臺灣佛教博物館的「羅浮宮」。
  • 百年前德國U型號潛艇:內部構造複雜令人嘆服,英國拆解仿造失敗
    【正在被拆解的U型潛艇】這組照片原版收藏於英國的泰恩威爾檔案博物館,反映的是1918年一艘德國SM UB-110潛艇(下稱U型潛艇)停靠在英國沃爾森德碼頭,當時英國正在拆解德國潛艇,企圖以此來仿造,但最終以失敗而告終,因為這艘潛艇實在太複雜了,以當時英國擁有的技術根本無法仿造。
  • 「中國紫檀博物館館藏珍品特展」臺灣行巡禮
    這一天,臺北101大樓迎來了自建成以來大陸首個赴臺文化交流項目:「紫檀的奧秘——中國紫檀博物館館藏珍品特展」臺北展覽的隆重開幕。101件價值超過新臺幣十億元的紫檀藝術珍品,讓臺灣民眾有機會近距離領略巔峰工藝之精和傳統文化之美。
  • 二戰時期,德國潛艇「狼群計劃」,為何能稱霸大西洋又短期破產?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創了很多與以往戰爭不同的戰鬥模式,例如利用坦克部隊發起的「閃電戰」,將擁有世界第一陸軍的法國佔領,日本與美國之間在太平洋上進行的航空母艦大對決,最終將日本的海上優勢徹底擊碎,很顯然在二戰之前的戰爭中並未出現這樣的戰鬥模式,這也推升了近現代武器發展的一個新高度,今天我們談到的這一種戰鬥模式,在二戰之前也從未出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