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自由主義史學,英國浪漫主義的廣泛傳播,社會生活

2020-12-11 大大談歷史

百家原創作者:大大談歷史

19世紀,「自由」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在英國,儘管存在著輝格黨和託利黨激烈的議會鬥爭,但資產階級君主立憲政體在政治上、經濟上已逐漸建立起自己穩固的統治;始於18世紀60年代的英國工業革命,以及海外殖民擴張,掠奪,對英國社會歷史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英國史學也不例外。下面大家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有關英國自由主義史學的歷史事件吧!

19世紀上半葉,英國史學在繼承英國理性主義史學的同時,在英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這一新的歷史條件下,出現了積極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自由主義和浪漫主義史學,在英國和西方史學發展史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英國自由主義史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麥考萊、卡萊爾等。哈蘭出身於資產階級家庭,畢業於牛津大學,早年曾做過律師。在政治上屬於輝格黨右翼,反對激進的革命和改革。

他依靠父親的巨額遺產,專門從事史學著述。其主要著作有《中世紀歐洲史要》(1818年)、《英國憲政史》(1827年)、《15—17世紀歐洲文學概論》4卷《英國憲政史》曾受到英王喬治四世的褒賞,被多所大學列為教材。該書敘自1485年亨利七世即位,到1760年喬治二世的逝世之間的英國史。哈蘭強調,古以來英國的傳統是主權在民,國王是議會中一員,不能高高在上。因斯圖亞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倒行逆施,才導致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以及長年內戰,只是1688年的「光榮革命」,才重新將國王納於法律的規範之中,使國家免於內亂。

麥考萊是英國歷史學家,也是政治家。生於蘇格蘭貴族家庭,畢業於劍橋大學。麥考萊青年時參加輝格黨,曾被選為議會議員,先後出任印度最高理事會高級官員、陸軍大臣等要職,被封為貴族。19世紀中葉力主發動侵華戰爭。1847年,在愛丁堡競選失敗後退出政界,開始研究歷史的學術生涯,主要著作是5卷本《英國史》,全稱為《自詹姆斯二世即位以來的英國史》,1848—1861年陸續出版。

《英國史》對英國古代史僅進行了簡要敘述,重點是1685年詹姆士二世即位到1702年威廉三世去世這17年間的史事,特別是有重大歷史意義的1688年「光榮革命」發生的社會背景,及深遠的社會影響。麥考萊從輝格黨的立場出發,強調「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對英國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他認為事實不過是歷史的渣,為了政黨的利益,往往不惜歪曲甚至篡改歷史。

馬克思曾指出:「為了討好輝格黨和資產階級,麥考萊偽造了英國歷史」。與以往英國史著作明顯不同的是,麥考萊在第1卷中,有專章描述英國的社會生活,將歷史視野放在政治、軍事和外交歷史之外,被認為是英國社會史的開山之作。卡萊爾,英國歷史學家、作家、哲學家,生於蘇格蘭,畢業於愛丁堡大學,主要代表作有《席勒傳》(1823年)、《法國革命史》(1837年)、《憲章運動》(1839年)、《英雄與英雄崇拜》(1841年)、《過去與現在》、《付萊德瑞克二世正傳》(1858—1865年)等。

他早年信奉空想社會主義,積極參加「憲章運動」。1848年歐洲革命後因恐懼革命逐漸後退,詛咒革命運動,最終投入資產階級的懷抱。卡萊爾的早期著作,曾批判資本主義社會中貧富不均的現象,同情勞動者,但反對暴力革命。他認為英雄人物是「公正天意」的體現者,是歷史的主人,世界歷史不過是偉人的傳記,完全否定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在《法國革命史》中,卡萊爾嚴厲譴責封建制度,對廣大勞動人民的悲慘處境十分同情,對革命中人民的英勇鬥爭高度讚揚,但他卻將法國大革命的勝利,歸功於少數領袖人物。

卡萊爾的理論是「英雄史觀」的典型代表,對西方史學有廣泛影響。喬治·格羅特,英國歷史學家,生於肯特郡的銀行家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古典文化的教育,對古代希臘、羅馬的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格羅特沒有讀過大學,16歲時入銀行工作,但他卻刻苦學習各種語言,攻讀文學、歷史和政治經濟學,致力於學術研究。格羅特熱心公眾教育,1826年偕同友人創辦倫敦大學,歷任該校委員司庫、主席,1862年為副校長。1842年遊歷義大利後,全力以赴從事古希臘史的研究工作。著有《希臘史》12卷,自1846年開始,歷時10年才出齊,為西方史學名著之一。格羅特繼承並發揚了歐洲啟蒙時期史家的優秀傳統,自覺地弘揚歷史研究中的理性主義精神。

在撰寫《希臘史》前,他進行了長達20年的準備,強調歷史著述必須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針對有些史家篡改、歪曲史實,他說:「個歷史家如果在轉述具體史實上尚且如此脫離根據,那麼他在任何一般性的論斷方面便更加不會有多大信實可憑。如果希臘歷史將來被人以認真信實的態度重寫之後,我們敢於斷言,這位作者的聲譽必將一落千丈」。《希臘史》的開端,所以確定為公元前776年舉行的首次奧林匹亞賽會,就是因為在此之前的史實的可信性,格羅特認為多難準確地確定,所以只好暫時不寫。

《希臘史》的內容十分豐富,自首次奧林匹亞賽會開始,直至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東徵。為了回答託利黨人史家對「雅典民主度」的歪曲和詆毀,格羅特深入發掘諸如雅典的立法司法和政府行政機構的歷史文獻,用相當多的篇幅闡述雅典民主制度的形成與發展,對雅典的敘述,明顯於希臘其他各邦。這對深入了解古代希臘的歷史,無疑有積極的意義。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內容就到此結束了,歡迎大家的留言評論!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

相關焦點

  • 世界歷史:自由主義史學,英國浪漫主義的廣泛傳播,社會生活
    在英國,儘管存在著輝格黨和託利黨激烈的議會鬥爭,但資產階級君主立憲政體在政治上、經濟上已逐漸建立起自己穩固的統治;始於18世紀60年代的英國工業革命,以及海外殖民擴張,掠奪,對英國社會歷史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英國史學也不例外。下面大家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有關英國自由主義史學的歷史事件吧!
  • 歷史學研究 | 愛德華•湯普森和英國馬克思主義新社會史學的「文化轉向」
    湯普森實際上繼承發展了傳統馬克思主義「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的理論隱喻,為其繼續獨立且全面考察文化意識與歷史形態等問題奠定了堅實基礎。2.自由主義家學淵源、浪漫主義史學實踐和英國新社會史學的「文化轉向」湯普森早期的學術取向既受特定的時代背景與20世紀30年代以來英國政治文化與學術文化環境的影響,更來自其深厚的家學淵源。
  • 浪漫主義史學在歷史舞臺上逐步壯大,成為顯赫一時的史學流派
    百家原創作者:巖石聊歷史歡迎來到百家號巖石聊歷史,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一聊浪漫主義史學,而小編了解到在以赫爾德為代表的歷史哲學家的影響下,浪漫主義史學在歷史舞臺上逐步壯大,成為顯赫一時的史學流派。就其史學特點而言,主要表現為:浪漫主義史家撰寫歷史不再被理性所支配;認為歷史的發展具有個體的和獨特的性質,而不存在普遍性和規律性。由於主張歷史應當充分展示各國和各民族歷史發展的具體特徵,體現每個民族所固有的「民族精神」,因此,他們特別重視編寫民族史和國別史。同時,他們強調歷史現象的連續性和繼承性,重視中世紀的歷史地位,並將之理想化。
  • 梁民愫|愛德華·湯普森和英國馬克思主義新社會史學的「文化轉向」
    安德森堅持在多元決定論基礎上分析政權與國家的優先性,著眼國際主義的歷史分析立場,從歐洲的視角看英國,從世界的視角看歐洲,重視歷史理論的分析模式,運用結構主義視域看待階級鬥爭與社會結構變遷。由此,英國馬克思主義新社會史學的「文化轉向」在英國文化研究與域外文化史領域得到傳播及認可。2.催生英國馬克思主義新社會史學取向的內在轉變和實踐效應在英國史學史上,作為英國現代史學勁旅的馬克思主義新社會史學派在20世紀60年代的發展勃興,預示著一種史學研究範式的新突破。在社會經濟史領域,「這一主題在1963年愛德華·湯普森《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之中顯示了其強大影響力」。
  • 歷史話語權的定義,什麼是公眾史學?
    這一觀念也反映在卡爾·貝克(Carl Becker)的主張——即「每一個普通人都是能人」,都知曉並會利用歷史——以及他的後續觀察中,即,如果學者不根據社會需要去調整深奧的知識,他們所做的也僅僅是培養一種無趣的專業優越感,因為如果歷史只存在於無人閱讀的書籍中,它對現實世界就毫無作用可言。
  • 20世紀英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歷史際遇與「文化」轉向
    以社會史家喬治·屈維廉為代表的自由主義史學、以政治史家劉易斯·納米爾和赫伯特·巴特菲爾德為代表的保守主義史學、以經濟史學家喬治·科爾和理察·託尼為代表的工黨史學、以阿諾德·湯因比為代表的文化形態史學等流派,各領一時風騷。二是六七十年代以來,馬克思主義史學在與非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對話交鋒中,逐漸發生了方向性轉變,取得了階段性進步。
  • 虛構與現實 英國轉型時期的麥考萊浪漫主義思想到底為何物?
    英國歷史學家託馬斯.麥考萊所著的《自詹姆士繼位以來的英國史》通過其優美的文筆和對歷史的詳細的闡述,讓當時的學者和大眾十分喜愛。很多人只知道託馬斯.麥考萊是一位史學家,但不盡然,在麥考萊的史學著作中,對學術性和文學性都有兼顧,甚至更為強調史學的藝術性,他是一位以歷史為基礎,對藝術為追求的浪漫主義史學家。
  • 梁民愫:20世紀英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歷史際遇與「文化」轉向
    以社會史家喬治·屈維廉為代表的自由主義史學、以政治史家劉易斯·納米爾和赫伯特·巴特菲爾德為代表的保守主義史學、以經濟史學家喬治·科爾和理察·託尼為代表的工黨史學、以阿諾德·湯因比為代表的文化形態史學等流派,各領一時風騷。二是六七十年代以來,馬克思主義史學在與非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對話交鋒中,逐漸發生了方向性轉變,取得了階段性進步。
  • 殷之光:散裝英國的病根在新自由主義
    據統計,自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英國政府的國家債務達到國民生產總值的113.41%,一直到1963年,這個比例才剛剛恢復到100%以下。在此期間,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得政府借貸急劇增高。並在1923年戰後經濟復甦浪潮中迎接了第一次歷史高點,達到185.67%。在1929至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衝擊下,基本維持在163%至181%中間。
  • 十九世紀興起的"浪漫主義史學",對人的理性進行反思和批判
    實際上,浪漫主義在史學界也有一席之地,&34;是西方史學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階段,上承十八世紀的理性主義史學,與之同時代的還有歷史主義史學、馬克思主義史學、實證主義史學等諸多歷史流派,這些共同構成了十九世紀西方史學發展的繁榮局面。
  • 英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時代價值
    這種變化主觀上拓展了傳統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學術領域與思想陣地,客觀上為英國馬克思主義史學思潮的文化傳承與思想傳播積蓄了學術活力,甚至憑藉在新型史家聯盟的對話語境,為西方新史學思潮的深度發展提供了外部推動力。
  • 浪漫主義思想家的理論,有關歷史發展,與同時期民族主義思想相關
    赫爾德學說的繼承人,如德國保守的浪漫主義思想家弗裡德裡希·施萊格爾和弗裡德裡希·薩維尼(公元1779-1861年)都譴責外來的民族主義和自由主義思想植入了德意志文化的土壤。他們說,歷史告訴我們,制度應該有機地演進——這是政治浪漫主義者喜歡用的詞——合適的法律是歷史發展的產物,而不是從普遍的第一原理演化而來。
  • 殷之光:散裝英國的病根在新自由主義
    據統計,自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英國政府的國家債務達到國民生產總值的113.41%,一直到1963年,這個比例才剛剛恢復到100%以下。在此期間,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得政府借貸急劇增高。並在1923年戰後經濟復甦浪潮中迎接了第一次歷史高點,達到185.67%。在1929至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衝擊下,基本維持在163%至181%中間。
  • 虛構與現實 英國轉型時期的麥考萊浪漫主義思想到底為何物?
    英國歷史學家託馬斯.麥考萊所著的《自詹姆士繼位以來的英國史》通過其優美的文筆和對歷史的詳細的闡述,讓當時的學者和大眾十分喜愛。很多人只知道託馬斯.麥考萊是一位史學家,但不盡然,在麥考萊的史學著作中,對學術性和文學性都有兼顧,甚至更為強調史學的藝術性,他是一位以歷史為基礎,對藝術為追求的浪漫主義史學家。
  • 德國史:德國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的發展有自己的特點?
    德國通史:在大多數德國人的眼中,自由主義是一種「後革命性的運動」歡迎來到百家號林林講歷史,今天林林和大家講講革命時代的德國處於新舊交替的風雲激蕩年代。各種思潮洶湧澎湃,自由主義、民族主義、社會主義等思潮廣泛衝擊著思想文化界。
  • 歷史話語權的定義,什麼是公眾史學?
    這一觀念也反映在卡爾·貝克(Carl Becker)的主張——即「每一個普通人都是能人」,都知曉並會利用歷史——以及他的後續觀察中,即,如果學者不根據社會需要去調整深奧的知識,他們所做的也僅僅是培養一種無趣的專業優越感,因為如果歷史只存在於無人閱讀的書籍中,它對現實世界就毫無作用可言。
  • 世界歷史:伽特勒和赫倫,哥廷根學派和俄國史學的較大影響
    伽特勒在哥廷根大學主講世界歷史,他是德意志大學中開設世界史課程的第一人,其代表作是1792年問世的《世界史)在這部著作中,伽特勒關注的不是傳統的政治史和軍事史,而是內容廣泛的文史研究;在世界歷史的分期上,他明確提出「古代」、「中世紀」和「近代」三個概念,並以日耳曼入侵羅馬帝國和哥倫布發現美洲為歷史分期的標誌。
  • 陳力丹:自由主義理論與社會責任論
    現代自由主義理論奠定於17世紀,18世紀末至20世紀上半葉逐漸成為西方工業國家新聞學的主流理念。在對人性的看法上,它認為人是有理智的動物,人本身就是目的,構成社會的基本單位是個人。每個人作為思想的有機體,能夠認識周圍的世界,有能力作出促進社會利益的決定。真理若不受約束,便能戰勝一切。因此,個人的意見必須得到充分尊重。
  • 《西遊記》在英語世界廣泛傳播
    《西遊記》在英語世界廣泛傳播 2016年04月12日 08:2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朱明勝 字號 內容摘要:自從西方傳播者譯介《西遊記》以來,傳播者的身份經歷幾次變化,從外國企業在華工作人員
  • 「第一代」和「第一代」浪漫主義,是如何區分的?
    在唯心主義和自由主義誕生並成長的同時,浪漫主義通常在相同人士那裡產生並擴展:這種共時性不是並列,而是一種關係或多重關係,這仿佛有益于澄清而不致迷失。那麼,唯心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區別,體現在哪些方面呢?大家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