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是由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依據品牌商業數據、網際網路公司的用戶行為數據及數據機構的城市大數據對中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排名而出。因其在第一期榜單發布中首次提出新一線城市概念,又被稱為新一線城市榜單。
PART 1
5月28日,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公布了《2020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按照這個榜單,一線城市毫無疑問還是北上廣深。不過,新一線城市的排名卻有些意思哈。
十五個新一線城市按照排名,依次是成都、重慶、杭州、武漢、西安、天津、蘇州、南京、鄭州、長沙、東莞、瀋陽、青島、合肥、佛山。
PART 2
按照第一財經的報告顯示,在新一線城市排名中,成都依然穩坐新一線城市頭把交椅。掌柜翻看了前幾年的排名,這第一位的寶座還真是「穩」啊。
而重慶從原來第6名,經過五年的穩步爬升,終於在今年坐上了老二的位置。
有城市升級,自然有城市降級。曾是多年老二的杭州就被重慶後來居上,排名下滑,位列第三。
當然今年新一線城市榜單最大的黑馬,當屬合肥和佛山了。這是合肥和佛山首次亮相新一線城市,替代了原來的寧波和昆明。
PART 3
杭州排名下滑,合肥亮相新一線······ 都讓掌柜不得不研究起這份榜單了。
怎麼才算新一線城市?評價的指標又有哪些?
根據第一財經的介紹,榜單主要以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未來可塑性五大指標作為一級維度來評估城市。
其中,商業資源集聚度包括主流消費品牌對城市的青睞程度、商圈實力以及基礎商業發展三個方面;
城市樞紐性則包括成績交通基礎設施指數、交通聯繫度指數、物流通達度指數、商業資源區域中心度指數四個方面;
城市人活躍度則包括消費活躍度、社交活躍度、夜間活躍度指標等三個方面;
生活方式多樣性包括出門新鮮度、消費多樣性、休閒豐富度三個方面;
未來可塑性包括創新氛圍指數、人才吸引力指數、消費潛力指數、城市規模與增長指數。
PART 4
看起來,排名的指標還不少,但是這些花裡胡哨的指標真能反映城市的綜合實力麼?這些指標在實操中的可量化性如何呢?而且這些指標各自權重又是多少呢?
成都坐擁新一線頭牌六年,竟然沒有城市能夠趕超?
GDP破萬億的寧波竟然只能跟在僅6千億的瀋陽後面,不配新一線城市的名頭?
真不知道這些指標數據如何收集、計算的。目前能知道的只有,五大一級指標的權重由該機構專家委員會給出綜合計算的。
PART 5
掌柜在「研讀」過程中還發現,號稱反映了337座城市在2019年的發展情況的排行榜單,居然用的是2018年的GDP?
「動態的數據是排行榜的生命力」。在2020年5月發布的榜單,卻用著2018年的GDP數據,如此滯後的數據更新,能反映真實的城市發展變化麼?
PART 6
同時,掌柜還非常疑惑。為什麼新一線城市從一開始就定了15個?不是5個,不是10個,也不是20個?
中國未來真會有19個一線城市麼?還是只會有19個一線城市呢?
掌柜不確定,畢竟想成為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的瀋陽已經蠢蠢欲動了。
PART 7
既然是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就站好自己商業排名的定位,不要濫用新一線城市的噱頭,釋放恰當的魅力吧!
附:2020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