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省會」時代,濟南的背水一戰

2020-12-25 齊魯網

濟南在哪裡?

在濟南如今頻繁以「大發展」之勢見諸媒體之際,之所以有此一問,並非指的是地理意義上的濟南,而是在山東經濟版圖,乃至中國經濟版圖中,濟南所在的位置。

在各省加強省會建設之際,作為全國GDP前三的大省省會,濟南的位置在哪裡?在當下濟南高歌猛進、大破大立發展的態勢下,如何定位濟南在山東、在全國經濟版圖中的位置?又如何在一片喧騰中找出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子,真正實

現「大強美富通」?

四面楚歌 身陷重圍

「尋找濟南」的話題先是被國家中心城市的爭奪戰引燃的。

2016-2017年相交的年終歲末,國家中心城市的熱點被各地關心經濟的網友熱炒。作為中原腹地的山東,經濟體量巨大,無論如何不會錯過這一國家戰略。

所謂國家中心城市,也就是處於我國城鎮體系的最高層級,是綜合實力強、輻射能力大的城市,是全國性或區域性的經濟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教中心和對外交往中心,是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城市。這麼高大上的城市定

位,想一下都讓人激動萬分,所以,爭搶「國家中心城市」這個頭銜有多急切,可以腦補一下。

隨著12個國家中心城市名單最終公布,山東發展格局將出現巨變,而其中「沉默的濟南」地位則更加尷尬。

東部:青島入選,承載起了山東半島發展這一國家使命。有媒體稱這一決策意味著濟南市乃至山東省都要對其進行

支持。青島又有此等發展機遇,濟南只能望洋興嘆。另外別忘了,對於山東而言,青島是計劃單列市。

西部:鄭州入選,其國家中心城市範圍已經劃到了濟南的家門口,甚至其代表的中原城市群已經把聊城、菏澤劃入

輻射範圍。發展勢頭直逼山東腹地。

北部:北有京津冀城市群,既有國家中心城市戰略,也是擁有另一個國家級戰略的城市群。近日,更有握有尚方寶

劍的雄安新區崛起。猛一看,齊魯大地北邊大有兵臨城下的感覺。

南部:往南也是一片發展高地,南京、上海、武漢不僅入選國家中心城市,還承載著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

群的核心發展任務。

四周高峰聳立,中間窪地之勢已然形成。

如此看來,回答「濟南在哪裡」,就是在回答「山東在哪裡」,甚至在回答「華東地區、黃河中下遊在哪裡」。道理很簡單,身處山東腹地的濟南,是華東地區、黃河中下遊的龍頭城市,是國內的重要交通樞紐,對這些地區的城市具備足夠的輻射潛力。

缺乏核心區域的大城市,讓一直以均衡發展為特點的山東無法淡定下去,尤其是「大省小省會」的現實更加讓山東

身處尷尬之地。在全國各省紛紛加強省會建設發展之際,有媒體預言中國正迎來「強省會」時代。

一個強省會並不簡單意味著擁有一個經濟發達的大城市,更重要的是擁有一個強有力的資源配置中心、一個強有力

的話語權。這兩樣東西,可以幫助各省在全國激烈的區域競爭中,贏得更多的政策、資源和人才。

城市虹吸效應

濟南崛起,勢必帶動整個山東,乃至華東地區、華北地區中部,乃至山東半島中部的快速發展。反之,這些區域勢

必形成一個經濟發展窪地,觸目驚心。

四面楚歌,身陷重圍!在各大發展高地的包圍下,濟南這個連一個國家戰略都沒有的城市註定要背水一戰,否則將

沉淪下去,徹底淪為發展窪地。

這不僅關乎一個城市的發展,還關乎一個經濟大省的協調健康發展,也符合了中央制定的中西東部協調發展的期望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這並非聳人聽聞,故弄玄虛。且從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情說起。

5月19日下午,浪潮軟體股價突然直線拉升,4分鐘內漲停。不少人猜測其背後原因是浪潮集團將在雄安新區設立浪潮(中國)運營總部,儘管後來浪潮方面做出回應,表示並無定論,但已經有風聲鶴唳的態勢。作為濟南重量級企業

,按照濟南「四個中心」的規劃,將依託它打造千億產業鏈,浪潮的一舉一動,自然很多人關注,尤其是總部遷移問題

,自然更受關注了。

對於企業外流的敏感,濟南人由來已久。為什麼?因為對自身營商環境的不自信,因為之前有過企業外流的例子。比如華潤萬家超市,一開始進駐山東,就把總部設在了濟南,如今卻搬到了青島。

一旦形成投資窪地,不僅企業外流,人才、資本、科技也會被吸走。「人往高處走」,在如今產業、人才、科技向更優良的資源環境聚集的趨勢下,選擇更具有投資前景的區域肯定是不二選擇。

由此可見,一旦濟南代表的山東腹地淪為經濟發展窪地,那可想而知的是,一個惡性的經濟發展循環鏈條將形成:窪地難以聚集人才、資源——人才、資源外流——窪地更窪——更難聚集人才、資源……其後果必然是徹底淪陷,成為其他高地的大後方。

早有人給這種城市發展現象起了個高大上的名字——城市虹吸效應。簡單的說,拿濟南乃至山東來說,就是未來整個華東、黃河中下遊地區高端的人才和資源都會被周邊這些發展高地的核心城市帶走。

這種虹吸效應,在將來的城市化進程中,越是周邊城市發達,越是自己不給力,被虹吸的就越快越多。在不發展毋寧死的形勢逼迫下,「默默無聞」幾乎等同於自我放棄、自我毀滅。

王文濤時代的「舉全省之力」

時不我待。

在2017年山東省兩會上,時任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的王文濤振臂呼籲,「舉全省之力發展濟南」。危機四伏,山窮水盡,這位曾在上海這座全球化城市履職的濟南領頭人的焦慮和危機感盡在這句吶喊中。

同年,山東省委省府出臺了省十三五規劃,首次明確把濟南的發展與「全國」掛上了鉤。規劃中提出,要支持濟南建設全國的區域性經濟、金融、物流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強化省會輻射引領。儘管不少濟南粉質疑仍然把青島、膠東等的城市規劃排列在前,但比較省十二五規劃,已經有了質的提升。

山東省十二五規劃中對於濟南的發展定位是醬紫的:「加快省會建設發展,強化濟南作為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核心的地位。」相比之下,此次省十三五規劃明顯具體而具有全國視野。濟南,終於在山東經濟版圖上刷了存在感。

有經濟界學者認為,這也是王文濤之所以敢喊「舉全省之力發展濟南」的底氣所在。有了金鋼鑽才敢攬瓷器活兒,省級戰略正是這枚堅硬的、能攪動濟南這灘靜水的金剛鑽。

有媒體撰文稱濟南應該自立自強,言外之意,不能依靠全省戰略。

王文濤預想到了這種質疑。「我們再不奮起直追,很有可能形成中間塌陷」,他分析周邊鄭州、合肥,還有遠一點的武漢、長沙、成都、貴陽,這些今年發展迅猛的城市,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所在省份舉全省之力發展省會,才鑄就了今天的輝煌。

一組數據更能印證省會城市發展的重要性,2015年的數據顯示,河南的GDP只有山東的60%,但鄭州佔到河南全省

的19.8%;安徽經濟總量只有山東的三分之一,合肥佔到安徽的25.7%;武漢佔全省37%、長沙佔全省29%。而濟南不到9.73%,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首位度排名中是倒數第一。

在王文濤看來,雖然在全國其他省份有一些對舉全省之力發展省會有不同的聲音,那是因為省會佔比太大,有的甚至佔到全省一半。但山東情況不一樣,濟南即使翻一翻,也才剛剛達到鄭州的佔比水平,遠遠達不到武漢、合肥這些城市的佔比水平。

除了戰略規劃中的有力支持外,2017年4月初,中共中央任命王文濤為山東省委副書記。省委副書記兼濟南市掌門人,雙重身份的「濤哥」被認為成了大力推進濟南發展崛起的關鍵人物。

而5月19日,省委書記劉家義、省長龔正雙雙來到濟南調研,並召開座談會,對濟南的發展有了具體而明確的定位,那就是建設「大強美富通」的現代化省會城市,實現習總書記提出的「走在前列」目標。

大省會建設開啟!

時隔三天後的濟南市委常委擴大會上,王文濤提到,要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覺悟,自覺把濟南發展放在全國、全省大局中謀劃和推進。

濟南發展,已經上升為一個重大的政治課題。

王文濤手拿原子模型闡述一座城市的主中心、副中心、次中心、地區中心和衛星城之間的關係。

首提敢於做「帶頭大哥」

定位和高度有了,省級戰略和支持也有了。接下來該濟南登場了。

大時代下的發展需要借勢,更需要排兵布陣、運籌帷幄。帶有歷史積重包袱的濟南,思維保守、產業層次不高、道路擁堵、城市框架像根油條……哪哪都是缺點和劣勢,一直習慣自黑的濟南人甚至「黑」到了底兒,提出把濟南炸了重建。

面對如此難以破的陣局,從何破局?如何取得切實的全省支持?

破局機會來了!濟南成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

對於新舊動能轉換,最近成了官方和媒體上出現的高頻詞。其實這個說法在2016年初就已經出現了,當時在李克強總理的幾次公開講話中,已經多次提及新舊動能轉換。但進入大眾視野還是今年第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一份文件。該文件全稱是《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創新管理優化服務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意見》。

很長的句子!知事君劃重點:創新是關鍵,在創新驅動下搞好產業發展是實施戰略。

今年4月份,李克強總理視察山東時,多次提出山東要在新舊動能轉換中先行先試。而省委書記劉家義則把新舊動能轉換比喻成山東各項工作的牛鼻子。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常修澤說,站在全國看動能轉換,山東是試驗區;站在山東看動能轉換,要突出重點搞試驗。整個山東如果15.7萬平方公裡都搞試驗,有點大。泛濟青煙新

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要重點突出濟青煙,尤其是濟南。

國家和省裡如此重視的工作,先行先試的試點落在了濟南,自然是千載難逢的機遇。

王文濤5月22日的市委常委擴大會上提出,要發揮省會「龍頭」作用,要在全省各項工作中率先凸起,敢於做「帶頭大哥」,不斷增強經濟實力,大幅提高首位度,成為引領區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他特別強調,要在新舊動能轉換上先行先試,為全省闖出路子。

濟南做「帶頭大哥」,知事君搜了一下,好像是多年來第一次提啊。濟南的自信和底氣頓時上了一個層次。

北跨升級,打造「濟南版新雄安」

路子怎麼闖?還需要具體的布局和舉措。

省委、省政府對濟南的指示是:「北跨東延」。

先看北跨。如今再提「北跨」,不論外部還是內部環境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經過十餘年的發展,濟南向北發展的迫切性更加凸顯。王文濤有段關於「老油條」的表述,他說,濟南東西長,就像根「油條」,再往東、再往西,再往東東拓,再往西西進,就變成了「老油條」。

但這次和以前不同,可以說是北跨迎來了「升級版」。以前更多停留在如何打通交通障礙、如何進行產業轉移,這次濟南市決定劃出一個全新的沿黃新區,以黃河為軸,攜黃河南北融合浩浩蕩蕩800平方公裡。

有人將這一新區稱為「濟南版雄安」。

毫無疑問的是,沒有便捷的交通,黃河北區很難留住人和產業。濟南喊了多少年,如今動作頻頻。去年3月,濟南黃河大橋,建邦黃河大橋和濟陽黃河大橋三座大橋都對魯A牌照小汽車免費通行。被外界認為是一大重要信號。現場調研的王文濤說:此舉對於北跨和攜河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標誌著濟南從小清河時代邁入黃河時代。

今年5月24日,在濟齊路西首的黃河大橋施工現場,大橋頂端懸掛的「齊河黃河大橋」橋名正式亮相,大橋預計今年7月建成通車。

這是新通道布局的一部分。攜河北跨打造新區、打造先行區奠定基礎,濟南從架橋梁打隧道著筆。原來北跨設計的「九橋一隧」通道布局,如今正在邁向「十二橋一隧」。

向東看,山東大學東遷章丘,章丘方面已表示,將借勢山大,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山大周邊規劃有山東大學科創園高端裝備孵化園等多個特色園區。

「一個城市要有時代感」,王文濤說。如今的濟南,面對的一個時代選擇就是建設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這個先行區怎麼建設,省裡給出的要求很高:世界眼光、國際先進、國內一流。

要當好山東的「帶頭大哥」,濟南抓住了這個「牛鼻子」。

通過省委書記、省長在濟南調研的電視畫面,人們得以窺見先行區規劃,該區域確定「一體兩翼」空間格局,建設用地面積110平方公裡,劃定崔寨、桑梓店、大橋三鎮為核心區。

可見,拉開的新框架正與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的設計相吻合、呼應。

北跨,拓寬濟南城市發展框架,優化產業布局;東延,提升濟南城市創新和智慧水平。布局已定,蓄勢待發。

期待濟南有一個國家戰略

栽了梧桐樹,卻引不來金鳳凰的事兒也常有。一直被大家所詬病的濟南軟環境的打造同樣重要。

濟南前不久轟動一時的大部制改革以及破拆違章建築或許可作為註腳之一。

簡政放權、優化服務,轉變政府職能,營造好的營商環境,政府一直力推。但總歸雷聲大雨點小。此次濟南大部制改革,堅持一件事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負責,在「大文化」「大城管」「大農業」部門體制的基礎上,實現「大水務」「大綠化」「大建設」「大交通」「大外事」體制格局,以此進一步優化政府部門的職能配置。

目前,濟南已啟動了市政府工作部門和投融資平臺的整合調整,倒排工期,確保6月底前全面完成大部制改革。

前所未有的拆違力度也引燃了這個夏日濟南的熱度。儘管拆違必然涉及某一領域人的利益,但以此力度推進天下第一難的工作,誓把濟南髒亂差局面徹底整治,就濟南的長遠發展來看,知事君還是一個大寫的「服」。

迎來酷暑的濟南湧動著一股發展大潮。天橋史上最大規模的「千人大會」,章丘屢屢發聲公示對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的先期準備工作,北跨的橋梁建設似乎每天都在刷屏推進……這一切都昭示著一個事實:濟南的確已經開始從大明湖的死水微瀾,走向了波濤洶湧的黃河。

如此,濟南崛起或可期許。

重新回到「尋找濟南」的話題。一旦成為發展高地的濟南,其經濟輻射、引領能力大大提升。

往北,對接德州、濱州,而後承接、吸引京津冀城市群的人才和產業;

往東,走融合之路,利用已有的濟萊協作區優勢,與濰坊、淄博融合發展,承載、輔助發展山東半島城市群;

往南,則對接泰安、濟寧,輻射、對接長江中遊城市群;

往西,輻射聊城,並延伸至中原城市群。

至此,濟南在哪兒的問題迎刃而解,一副美好圖景呈現了。當然,這一切的到來只能是濟南已經切實發展成為一

座高峰。

忍不住想到王文濤最近說的一句大實話,「濟南少一個國家戰略,」他說要爭取把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上升為國家戰略。

如此一來,濟南登高為峰的可能性將會大大提高。作為生活在濟南的一員,且拭目以待吧。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郭靜 馬云云

壹點號 濼源知事

[責任編輯:楊凡、劉向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濟南大步邁向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
    「十四五」時期,濟南將進入歷史最好發展時期,特別是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推進實施,把濟南首次放在國家戰略發展大局、生態文明建設全局、區域協調發展布局中高點定位,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明確提出實施強省會戰略,省市一體化推進濟南加快發展,為濟南市跨越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戰略機遇。
  • 濟南泰安合併?山東強省會時代到來!
    山東濟南要打造泰安建設超級省會城市。盤點分析為何要考慮兼併泰安和淄博地區?又為何先劃萊蕪?後動泰安市,有何考量?小編獲悉部分內情消息盤點兩部分分享給您。二 、濟南把泰安和淄博擴進是建設超級省會城市空間布局的強大合體。隨著祖國強大經濟繁榮發展競爭的新時代到來,泰山5A風景遊覽區處於良性循環之中,保護和助力經濟繁榮成就了不少夢想。山東省強省會建設越來越大的發展空間,給很多泰安迷的夥伴們帶來想像。
  • 濟南「兩會時間」即將開啟,「強省會」奮力起筆
    濟南「兩會時間」即將開啟,「強省會」奮力起筆 2021-01-09 2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新濟南乘風而起 強省會奮鬥不息
    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吹響了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建設衝鋒號。規劃《建議》全文31000多字擘畫了宏偉的未來藍圖,提出了遠大的發展目標,描繪了新時代新濟南的美好前景。新目標指引未來,新藍圖催人奮進。「十四五」時期,圍繞全面展現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建設的美好前景,規劃《建議》提出了「七個新跨越」;圍繞如何加快推進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建設,規劃《建議》提出了「十個新突破」。
  • 這份《建議》濟南被「點名」11次,看「強省會」戰略如何揚龍頭
    《建議》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以及到二〇三五年的遠景目標:經過五年不懈奮鬥,主要領域現代化進程走在全國前列,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具體來看則以「七個走在前列」「九個強省突破」為抓手,推動山東高質量發展、加快強省建設。
  • 2021年,中國沒有拋棄「強省會」!
    與此同時,濟南、福州、貴陽、南寧等城市則不約而同將「強省會」突出強調,作為十四五時期(2021年-2025年)的戰略規劃目標。近日,山東發布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濟南實施「強省會」戰略,支持濟南打造「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這是對濟南打造「強省會」、「國家中心城市」戰略的又一次肯定。十四五規劃貫穿2021年到2025年,對濟南、青島定位的理清,無疑有助於整個山東的區域發展。
  • 省會時代一路狂奔的濟南,10年之後,能否贏得立志對標深圳的青島
    省會時代一路狂奔的濟南,10年之後,能否贏得立志對標深圳的青島?紅磚綠瓦的青島,風景宜人,但是山東最好的醫療資源在濟南,最多的行政資源在濟南,最好的學校在濟南,最多的國企和央企駐魯總部也在濟南,經濟差距可以抹平,可行政地位帶來的優勢,永遠存在。
  • 濟南省會首位度全國最低,應該舉全省之力發展濟南
    省會城市與全省GDP比值反映省會在全省的經濟地位,省會首位度越高說明省會對全省的帶動作用越強。2019年各省會首位度最高的是銀川,達到52.2%,最低的濟南只有9.9%,是全國唯一一個低於10%的濟南。
  • 山西搞強省會引爭議:濟南並萊蕪,鄭州西安拼人口,太原憑什麼?
    山西搞強省會引爭議:濟南並萊蕪,鄭州西安拼人口,太原憑什麼?一種觀點認為,太原本身市區小,涵蓋人口更是少,簡單看數據基本比不過任何地方。人們普遍喜歡看直觀的數據GDP,但GDP能真正反映一個地方嗎?
  • 強省會之濟南:山東確定支持之下,入選國中有戲?
    此前很長一段時間,濟南一直在頻繁報導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難道是放棄了申請「國家中心城市」?但現在看來,並沒有放棄。山東已於近日明確只支持濟南申報國中。為什麼這麼肯定呢?大家來看看:小編給大家分析一下:如果只是單純支持濟南申報國中,可能大家還會有疑慮,因為青島在省內確實是經濟第一大市,並不能無視其存在,這中間肯定會有變數。
  • 濟南引才現虹吸效應,「強省會」魅力凸顯
    如今濟南的發展,不僅「叫好」,而且「叫座」。僅上半年,濟南已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3萬人,提前完成全年的任務目標。畢業季的到來,使得山東數十萬應屆畢業生面臨著就業去向的抉擇。今年上半年,濟南市總體就業人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近一倍,濟南生源總體就業率高於青島1.84%、高於全省1.52%,濟南的「強省會」魅力凸顯。
  • 濟南或將「併攏」一城,迎來經濟強時代
    其實在我國北方,還有河南,陝西等發展非常不錯的地區,但是山東相比較它們而言有著不一樣的特色,那就是山東境內眾多地區經濟水平分布比較均勻,而不是像其他省份一樣縣城發展影響了大體趨勢,那麼其境內正是青島,濟南等強市,造就了山東整體的經濟體量比較高。然而近幾年來,濟南一直是諸多城市的領跑者,所以濟南的經濟發展一直受到了限制,以至於被其他城市超越。
  • 山東明確實施「強省會戰略」 石家莊只有羨慕的份!
    石家莊,簡稱「石」,舊稱石門,是河北省省會,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京津冀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石家莊市轄8區13縣(市),總面積14464平方千米(含辛集市)。截至2019年,石家莊市常住總人口1039.42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5.05%,戶籍人口城鎮化率47.5%。
  • 山東十四五實施強省會戰略:濟南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蹚出路子
    來源:澎湃新聞據山東《大眾日報》,近日,山東省委發布《中共山東省委關於制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稱《建議》)其中明確,「十四五」時期山東要增強中心城市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支持濟南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 山東「」最無奈的城市,常常被誤認為是省會,只因綜合實力太強
    現在國內城市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越來越強,在我們不知不覺中,一些城市已經成為國內的新城市,但是,隨著國內城市經濟的提高,很多城市的經濟實力都超過了該省的省會城市,因此,很多孩子不知道省會城市中哪個是省會城市。
  • 猜一猜,濟寧、菏澤會不會納入濟南的省會經濟圈
    濟寧、菏澤離濟南不遠,自身實力不強,與臨沂、棗莊難以自己成圈。9月24日,山東弄了一個省會經濟圈(黃河流域)大數據聯盟,包含濟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東營、濟寧、菏澤9個城市,看到不,竟然把魯南經濟圈的濟寧、菏澤寫進去了。
  • 「換乘時代」來臨!濟南地鐵2號線開通在即
    濟南軌交4號線一期工程,是一條中心城區東西向骨幹線路,途經槐蔭區、市中區、歷下區、高新區和歷城區,線路全長約40.3km。4號線可以說是目前濟南規劃建設的最重要的地鐵線,對濟南和省會經濟圈發展意義重大!第一,濟南軌交4號線縱貫經十路,是軌交時代的「經十路」,承擔著未來濟南城市發展的「脊柱」通道作用。
  • 山東「最無奈」的城市,常常被誤認為是省會,只因綜合實力太強
    現在國內的城市發展速度是越來越快,也越來越強,可能在我們不經意間有些城市就已經成為國內的新一線城市了,不過隨著國內城市經濟的提高,甚至很多城市的經濟實力都超過了同省的省會城市,這讓很多小夥伴都有點搞不清楚到底哪個是省會城市了,畢竟在大家眼中經濟實力最強的一般都是省會城市。
  • 濟南加速趕超邁入「三環時代」
    近日,百度地圖與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共同編寫並發布了《2020年第3季度中國城市交通報告》,在全國百城交通擁堵排名中,濟南這座昔日「堵城」,早已悄悄「讓」出了榜首的位置,揮手作別入榜排行榜前十的資格。另外一個與濟南相關的利好消息是,11月26日,濟南繞城高速大東環正式通車,這意味著,山東省會終於邁入「三環時代」。
  • 傳遞時代城市精神 濟南一次性推出9本書講述人文濟南故事
    蒲松齡的詩句意蘊深遠,不僅表達了對濟南歷史文化的熱愛景仰之情,也揭示了優秀傳統文化會隨著時代的發展開花、結果。時間穿越到300多年後的今天, 1月8日上午,濟南龍奧大廈G1526會議室,9冊嶄新的反映新時代文化濟南成就的圖書一字排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