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省會首位度全國最低,應該舉全省之力發展濟南

2020-12-10 負債大軍黃偉添

省會城市與全省GDP比值反映省會在全省的經濟地位,省會首位度越高說明省會對全省的帶動作用越強。2019年各省會首位度最高的是銀川,達到52.2%,最低的濟南只有9.9%,是全國唯一一個低於10%的濟南。

濟南省會首位度太低,直接導致山東西部各城市沒有得到濟南的輻射帶動,而且使魯西人口外流到青島長三角等其它地方。省會不強也容易造成該省存在感低,所以山東應該舉全省之力做大做強濟南。

濟南雖然合併了萊蕪,可形狀卻變成了人字形,東西距離拉大,可以把泰安的泰山區岱嶽區肥城市3個縣區劃歸濟南管轄,使濟南底盤更穩。同時青島的中國海洋大學和青島大學遷往濟南,把濟南打造成華北科教中心。

不知大家怎麼看待呢?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強省會」時代,濟南的背水一戰
    王文濤時代的「舉全省之力」時不我待。在2017年山東省兩會上,時任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的王文濤振臂呼籲,「舉全省之力發展濟南」。山東省十二五規劃中對於濟南的發展定位是醬紫的:「加快省會建設發展,強化濟南作為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核心的地位。」相比之下,此次省十三五規劃明顯具體而具有全國視野。濟南,終於在山東經濟版圖上刷了存在感。有經濟界學者認為,這也是王文濤之所以敢喊「舉全省之力發展濟南」的底氣所在。有了金鋼鑽才敢攬瓷器活兒,省級戰略正是這枚堅硬的、能攪動濟南這灘靜水的金剛鑽。
  • 全國各省會城市GDP佔全省的GDP比重是多少?
    全國各省會城市GDP佔全省的GDP比重是多少?其實這就叫作省會首位度現在每個省份的經濟發展格局基本都是強省會政策,換句話說,就是集中力量發展省會,以省會來推動整個省份的經濟發展。這個的發展模式,最為出名的應該是成都。
  • 最新經濟、人口首位度排名:這11個省會一城獨大
    而且提升最高的,恰恰多數是首位度已經很高的城市,像銀川提升了8.62個百分點,長春提升了7.73個。聚集全省資源做大省會,去爭奪人才、資金和政策,省會越來越強的趨勢很明顯。濟南吞併萊蕪,以及日前廣西推進強首府戰略,都是這種趨勢的縮影。
  • 省會城市房地產首位度大排名
    梳理26個省會(自治區首府)城市GDP佔全省比重、房地產開發投資佔全省的比重,會發現房地產開發投資首位度與GDP首位度是緊密相關的,一般來說,GDP首位度高的城市,房地產開發投資首位度也高。並且,大部分省會城市的房地產開發投資首位度超過了GDP的首位度。
  • 合併萊蕪的一年多之後,濟南城市發展還在路上
    而且,個人感覺10244平方公裡的面積和870萬人口還是太少,作為中心城市至少應該是一座人口千萬級別的城市,所以並萊蕪恐怕並不會是濟南市擴張的結束,下一步很可能是往西並齊河甚至禹城。(濟南:我想要往東發展…… 國務院:不,你不想。)
  • 青島和濟南哪個城市發展潛力更大些?真相被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按照青島的目前發展及未來趨勢,可以負責任的說,不需要10年的時間,青島的GDP會超出濟南的一倍是沒有問題的!濟南除了自身是省會,具有政治和文化優勢可以自慰外,在經濟發展方面跟青島比起來沒有任何信心和優勢!
  • 「齊河劃歸濟南」之說由來已久,為何至今未落實?
    濟南到齊河交通便捷齊河縣位於山東德州市最南端,與濟南隔黃河相望,處於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和西部經濟隆起帶戰略的交集區。吸納齊河可以助力濟南「西拓」「北跨」目標的實現。早在1989年,濟南市就提出將齊河、濟陽兩縣劃歸濟南。如今已過30年,齊河仍屬於德州市。為何濟南難以真正吞併齊河呢?
  • 濟南和青島,這對雙子星城市急了
    濟南和青島的密集出手,無論是打造經濟圈,還是爭奪優秀的人才,它的核心目標,都是服務於提升發展能級,爭創國家中心城市。另一方面,兩座城市的雙子星組合格局,也意味著這些提升城市競爭力的措施,也是為了競爭省內的第一城位置。
  • 新濟南乘風而起 強省會奮鬥不息
    新跨越之一 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規劃《建議》提出:經濟持續較快增長,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領跑全省,經濟總量在全國主要城市中實現位次前移,省會城市首位度明顯提升,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顯著增強,成為黃河流域核心增長極。強省會首先要有強的綜合實力。近年來,濟南搶抓機遇、拼搏進取,經濟發展持續在全省處於領跑地位,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始終走在前列。
  • 東部沿海諸省也開始效仿中西部來打造強省會,這兩個最可能成功!
    2020新一線城市分布強省會戰略也幾乎就是專指中西部省份,以上述幾座城市為代表的中西部內陸省份,在無海洋經濟加持,無政策先發優勢的前提下,集中全省之力打造一個明星城市,來參與全國競爭結果證明是成功的,這幾座內陸省會已經躋身中國城市頭部舞臺。與中西部內陸省份相反,東部沿海省份往往是雙星、多星閃耀格局,省會城市紛紛被沿海港口明星城市光芒所掩蓋。雖然這樣的城市格局使全省整體實力更強,但省會作為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省會的衰落,對全省整體的均衡發展是不利的。因此,東部一些省會紛紛提出強化省會首位度的戰略。那麼這些東部沿海省會打造強省會,誰可能成功?
  • 這份《建議》濟南被「點名」11次,看「強省會」戰略如何揚龍頭
    《建議》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以及到二〇三五年的遠景目標:經過五年不懈奮鬥,主要領域現代化進程走在全國前列,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具體來看則以「七個走在前列」「九個強省突破」為抓手,推動山東高質量發展、加快強省建設。
  • 2019年「濟南答卷」亮眼
    「四新」經濟增加值佔比達到28%,數字經濟佔比39%,成為全國第二個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入選全國首批5G商用城市,浪潮集團成功獲批國家產業創新中心,省會高質量發展動能更加強勁。創新平臺加速集聚。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設立運營,引領帶動50餘個高端項目在全省布局實施,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掛牌成立,國家超算中心科技園建成啟用,大科學裝置落地實現零的突破,省會科創高地優勢更加凸顯。
  • 濟南為提高首位度合併了萊蕪,下一個「目標」,會不會是泰安?
    青島作為省內的經濟中心,近些年的發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雖說省會濟南在之前的首位度不高,可自從合併了萊蕪之後,也可謂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那麼問題也就因此而來了,濟南會不會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而把下一個「目標」,定為泰安呢?
  • 東莞力壓濟南、石家莊、福州、哈爾濱省會連續四年晉級新一線城市
    東莞廣東「四小虎」之首,改革開放以後東莞作為廣東改革開放前沿城市經濟社會飛速發展,東莞更享有「世界工廠」之美譽,東莞作為廣東省地級市連續四年力壓濟南,石家莊,福州,哈爾濱等省會城市晉級一線城市,我們來看一下東莞與其他四位省會城市經濟發展現狀;
  • 濟南與鄭州大PK!誰會是北方省會的「一哥」,你最看好誰?
    濟南與鄭州大PK!誰會是北方省會的「一哥」,你最看好誰?經濟被各種各樣的因素所左右,所以反映在具體的地區發展上的現實,可能和我們每個人的認知不同。根據發布的全國經濟數據排名,前20位城市中,包括北京、天津、青島、鄭州、濟南在內,秦淮線以北城市僅佔四分之一。
  • 鄭州、濟南、瀋陽和西安,到底誰才是北方最強的省會
    首先要得到最近一年GDP數據也是非常簡單,我們通過查詢,了解到這四個省會中GDP最高的是鄭州,數據是9003億元,今年鄭州的GDP也將破萬億,在GDP這個重要指標中,鄭州在這四個裡屬於第一檔次。接下來的濟南和西安GDP非常接近屬於第二檔次,濟南是7285億元,西安是7206億元。
  • 打造「山大校企系 校友產業系」品牌服務濟南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
    7月17日上午,打造「山大校企系 校友產業系」品牌服務濟南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在濟南喜來登酒店舉行。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市委副書記邊祥慧出席會議並講話。樊麗明表示,山東和濟南都對山東大學充滿期待、寄予厚望,服務山東、服務濟南,校企有責、校企先行。
  • 國家中心城市之爭濟南力壓青島,沈長、寧杭、福廈分對角逐
    因此我們看到,越來越多地區,加入到國家中心城市的競逐中,既有強二線城市,同樣有一些經濟實力和存在感偏低的省會。比如福州,2019年GDP為9392億元,在福建全省只能排第二位,低於泉州;再比如烏魯木齊,2019年GDP為3413.26億元,位列全國五十強開外。
  • 超大特大城市擴至16個,濟南為啥晉級
    而近日,根據住建部公布的《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國內500萬人—1000萬人的特大城市增至10個,濟南成功晉級。對此,專家認為,這不單單是區劃調整帶來的結果,更與濟南城市實力提升、省會城市首位度增強、國內外知名度提高等一系列因素相關。
  • 濟南新遠景:2035年將建成「五大區域中心 」
    成為黃河流域核心增長極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科創濟南、智造濟南、文化濟南、生態濟南、康養濟南基本建成,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建設實現新跨越。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領跑全省,經濟總量在全國主要城市中實現位次前移,省會城市首位度明顯提升,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顯著增強,成為黃河流域核心增長極。初步建立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內外兼顧、陸海聯動、東西互濟、多向並進的全面開放新格局。泉城特色風貌更加彰顯,建設全國文明典範城市,城市吸引力顯著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