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濟南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牢牢把握「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目標定位,按照省委省政府「揚起龍頭」工作要求,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力推進「1+474」工作體系,以實幹實績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較好完成了市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2019年工作成績單
GDP達9443.4億元 增長7%
省會龍頭加速揚起。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443.4億元、增長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74.2億元、增長7.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1%,進出口總值增長17.9%,主要經濟指標增幅繼續領跑全省。
全域一體加速融合。濟南萊蕪區劃調整重大政治任務順利完成,支持萊蕪、鋼城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落地實施,全域空間一體化發展規劃深入推進,濟萊高鐵開工建設,教育、社保、醫療等民生事業實現等高對接,區劃調整紅利快速釋放。
發展新動能加速壯大。「四新」經濟增加值佔比達到28%,數字經濟佔比39%,成為全國第二個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入選全國首批5G商用城市,浪潮集團成功獲批國家產業創新中心,省會高質量發展動能更加強勁。
創新平臺加速集聚。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設立運營,引領帶動50餘個高端項目在全省布局實施,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掛牌成立,國家超算中心科技園建成啟用,大科學裝置落地實現零的突破,省會科創高地優勢更加凸顯。
樞紐功能顯著增強。貨運大北環投入運行,濟鄭高鐵、黃臺聯絡線破土動工,「米」字型高鐵網建設全面提速,濟南機場二期改擴建正式啟動,青蘭、濱萊、濟青高速改擴建全線通車,軌道交通1號線、3號線開通運營,省會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更加完善。
城市影響力顯著提升。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濟南片區高點起步,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區產業項目加速落地,中意高端前沿產業園加快建設;城市吸引力不斷增強,接待國內外遊客突破1億人次,獲得國際花園城市金獎,國際知名度美譽度大幅提升。
營商環境顯著優化。企業開辦實現「一日辦結」,「拿地即開工、建成即使用」模式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指數全國第七,政商關係健康總指數全國第九,市場主體總量達到115萬戶、增速全省第一,「在泉城·全辦成」成為濟南靚麗新名片。
民生福祉顯著改善。民生支出佔財政支出比重達到78%,20件民生實事全部完成,中小學大班額問題有效化解、新增學位數全省第一,全國醫保電子憑證在濟首發,城市低保標準提升至全省最高,高分通過全國文明城市測評和國家衛生城市覆審,泉城市民越來越為自己的城市感到自豪。
2019六大亮點讓濟南人驕傲
省會首位度持續提升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3%和9.1%
(一)關鍵詞:省會首位度
270個市重點項目年度投資突破3000億元
著力增強綜合經濟實力,省會首位度持續提升。經濟增長動力明顯增強。270個市重點項目年度投資突破3000億元。47個總部項目成功落地。夜間經濟、品牌首店等消費新熱點加速形成,入選全國夜間經濟十佳城市。金融服務功能明顯增強。金融業增加值、稅收收入、本外幣存貸款餘額等主要指標穩居全省首位,法人財務公司達到11家、居副省級城市首位。物流承載能力明顯增強。四通八達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基本形成,國際內陸港加快建設,董家鐵路貨運中心投入運營。開行歐亞班列158列,新開國際(地區)航線10條。5A級物流企業達到14家,居副省級城市首位。科創集聚效應明顯增強。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到2.71%,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200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9.25件,技術合同成交額278.4億元、居全省首位。齊魯科創大走廊啟動建設,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首批師生入駐,中科院在濟新落地院所6家。
(二)關鍵詞:新舊動能轉換
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3600億元
強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經濟發展質量效益持續提升。優勢產業競爭力不斷增強。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600億元和3400億元,醫療康養、生物醫藥產業規模突破千億。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全面完成鋼鐵去產能任務,濟鋼、小鴨、輕騎等一批傳統企業實現「老樹發新芽」,企業上雲2.7萬家。培育獨角獸企業3家,入圍省十強產業集群領軍企業12家,省級以上瞪羚企業達到80家,數量均居全省首位。平臺載體支撐更加有力。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發展框架初步形成,「三橋一隧」建設加快,綠地國際博覽城、中科新經濟科創園等項目順利推進。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建設提速,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質子臨床治療中心主體封頂。國際金融城快速崛起,入駐境外世界500強企業12家,全國500強企業21家,金融機構330餘家。
(三)關鍵詞:城鄉統籌
打通瓶頸路37條 拆違拆臨3196萬平方米
加強規劃建設管理,城鄉統籌發展水平持續提升。規劃體系不斷完善。城市發展戰略規劃編制基本完成,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啟動編制,城市雙修、城市設計國家試點任務順利完成。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改造提升城區主次幹道40條,打通瓶頸路37條,新開公交線路43條,建成水廠3座,建設5G基站6000個。城市管理更加精細。大力實施「十化」提升行動,開展城市精細化管理試點,全面推行路長制,拆違拆臨3196萬平方米,建綠透綠97萬平方米。新開工郊野公園6處,綠化提升城區主次幹道107條,裸土覆綠218萬平方米。鄉村振興紮實推進。北方國際種業之都建設堅實起步。成功創建3個省級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區。
(四)關鍵詞:改革開放
4100多家企業湧入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
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發展動力活力持續提升。重點領域改革有序推進。深化「一次辦成」改革,企業開辦、項目審批、不動產登記、出口退稅等辦理效率大幅提高。12345熱線在全國率先實現市民訴求一單通達街道社區。新增減稅降費233億元,落實原有稅費優惠政策695.2億元。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企業開辦實現秒批秒辦,4100多家企業競相湧入。濟南綜合保稅區提前半年封關驗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獲批設立。濟南籤證中心投入使用,實現32個國家就地籤證。「雙招雙引」成效顯著。實際使用外資152.9億元、增長31.4%。建成全國首家人力資本產業園。
(五)關鍵詞:生態環境
小清河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 重點泉群連續16年保持噴湧
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藍天保衛戰紮實推進。提前完成城區126座山體綠化任務,建設綠色通道150公裡。PM2.5平均濃度達到53微克/立方米,提前完成省下達的2020年目標。碧水保衛戰成效顯著。在全省率先完成消除劣五類水體任務,國省控河流斷面全部達標,小清河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重點泉群連續16年保持噴湧。淨土保衛戰取得積極進展。土壤環境監測實現縣級全覆蓋。商河縣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
(六)關鍵詞:民生
城鎮新增就業19.4萬人 老舊小區改造惠及群眾9.5萬戶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脫貧成果進一步鞏固。黃河灘區遷建工程加快推進,與湖南湘西州、重慶武隆區和臨沂市的扶貧協作對口幫扶取得積極進展。就業保持總體穩定。城鎮新增就業19.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0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3%和9.1%。社會保障更加有力。連續15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待遇,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每月685元和每年5480元。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3%。老舊小區改造726萬平方米、惠及群眾9.5萬戶。公共服務水平加快提升。開工建設中小學、幼兒園140所,新增學位5.97萬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5%。建成各類養老服務設施163處。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累計打掉涉黑涉惡犯罪組織、團夥332個。連續9年命案全破,社會治安持續平穩。全力抗擊超強颱風「利奇馬」,各類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53.4%和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