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12月18日,改造升級後的拱北口岸地下通道全面開放通車。拱北口岸是連接珠海與澳門的主要通道,其配套的地下通道下穿拱北口岸廣場,東接情侶路,西接昌盛路,車流量極大。
「以前經過這裡總感覺比較昏暗,現在地下通道看上去明亮了不少,不再有壓抑的感覺。」開車經過地下通道的市民吳先生說。經過4個多月的全面改造,拱北口岸地下通道的環境煥然一新,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
與改造前相比,現在的地下通道更加明亮開闊。通道內部採用鋁板天花搭配高亮度節能LED燈帶,設計簡潔流暢。鋪貼白色搪瓷板的兩側外牆與黑色瀝青路面形成鮮明對比,東西入口處頂部設置全彩LED顯示屏,交通指示信息一目了然。
據代建單位珠海正方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宇介紹,此次改造工程還對拱北口岸地下通道的通風系統、路面排水系統等功能設施進行了升級。拱北口岸地下通道原有的通風管路破損嚴重,新的通風系統採用全新不鏽鋼材質通風管,以抵禦海風和尾氣的腐蝕。風機更改為大功率風機,在實際應用中,通風系統可根據車流量及空氣品質情況對開機數量進行調控,達到節能目的。
在環境得以優化的同時,新的交通組織方案也正式開始實施。目前,拱北口岸地下通道對計程車、社會車輛、大巴車、公交車劃分了不同的行駛區域,解決了過去不同車輛相互搶道造成交通擁堵的問題。通過車輛分類、主輔分離、四大分區的方式,新的交通組織方案將有效提高拱北口岸地下通道的交通服務水平,展現口岸交通樞紐便捷高效的良好形象。
據介紹,地下通道主道為雙向六車道的車輛快速通行道,兩側保留原有公交站點,並設有港灣公交專用道。輔道劃分計程車上客區、計程車下客區、社會車輛上下客區和歧關大巴上客區四大功能區。其中,北側輔道作為計程車上下客專用道,嚴禁社會車輛、大巴進入;南側輔道供社會車輛、大巴上下客使用,嚴禁計程車進入。
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蔣欣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