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大田出動無人機,山東這家家庭農場代管千畝地忙春耕

2020-12-15 閃電新聞

種大田出動無人機,蓋大棚拉村民入夥

家庭農場代管千畝地忙春耕

2月28日上午,穿過翠綠的麥地,記者來到蘭陵縣景亮家庭農場。十幾分鐘後,一輛簇新的皮卡載著幾袋大豆駛來,57歲的農場主蔡文芝走出車門,「去外面買了點大豆來做豆餅,給甜瓜施肥,一會兒給麥子噴完除蟲劑就去種甜瓜,快得很。」

蔡文芝是蘭陵縣蘭陵鎮蔡家村的村委會主任,也是鎮上最大的種糧戶。這些年,蔡家村附近廠礦林立,一些村民陸續進廠務工,無暇料理土地,蔡文芝就將村民手中的耕地流轉過來,集中耕種。到了2015年,蔡家村南邊的2000餘畝耕地,有800多畝流轉到了蔡文芝手中,他索性成立了景亮家庭農場,購置農機設備,大規模開展機械化耕種。

春節後,新冠肺炎疫情撞上了春耕生產,在家自我隔離的蔡家村村民出不了門,又想起春耕將至,一度很是著急。村民就在蔡家村的微信群裡問蔡文芝,能不能幫忙把大家的地代管一下。蔡文芝當即在群裡表態,把翻地、施肥、打藥這些活全部攬下,景亮農場把村民手中的千餘畝耕地全部免費代管了。

「加上我自己的800多畝,這片地得有近2000畝,你可能會覺得我這家庭農場就4個工人,是怎麼能忙得過來的,其實我這裡有全套的農機設備,全都不用親自下地彎腰插手,現在種大田反倒比種大棚菜要輕鬆些。」蔡文芝告訴記者,十幾天前拖拉機在地頭奔忙,前幾天無人機和打藥機一直閒不住,終於把村民的地都收拾完了。

走進景亮家庭農場的大院,南面的塑料大棚底下排列著各式農用機械,「光買這些設備就花了我370萬元」。正說著,蔡文芝帶記者走進了東面的塑料大棚,這裡停放著一架翼展兩米有餘的無人機,「前幾天我用無人機和打藥機把村民的一千多畝地噴完了除蟲劑。先顧村民的,再管自己的,今天上午我打算給西邊自家的兩百多畝地打藥。」

展開無人機的螺旋槳,連上電池,將藥箱接入無人機底部,在遙控手柄上插上手機,一切準備停當,蔡文芝按動遙控手柄,無人機升空5米,向西飛去。約百米後,蔡文芝將無人機的高度下降至2米左右。無人機自南向北,在麥地裡低空掠過,只十幾分鐘,便飛了二十幾個來回,為一大片麥地噴完了除蟲劑。

給麥地打完除蟲劑,蔡文芝領著記者去看他的蔬菜大棚,大棚裡種的是甜瓜。

「蔬菜大棚裡溫暖如春,可以保持20℃的溫度,和外面的溫差有10℃。」蔡文芝拉開夾克拉鏈說道,「你來得正巧,這個棚前兩天剛翻完土,等一會澆完水就開始栽甜瓜苗,你可以一塊來體驗一下。」

蔡文芝領著記者蹲在田壟旁,熟練地捏出一株瓜苗,挖坑、下苗、埋根、拍拍土。記者學著蔡文芝的手法捏著苗身用力一託,包裹著苗根的土包登時散碎,連帶著小半白色的根須也被扯斷。蔡文芝看到後,將自己手中的塑料託盤掀開一角告訴記者:「像這樣,託苗之前先把託盤底下的這個尖尖捏一下,把包著根的土頂上來,就不會扯斷根須了。」

「一株瓜苗進價1.4元,待2個月後甜瓜上市,趕上行情好,每斤甜瓜的收購價能有3元。算下來,這樣一個一畝三分的大棚,一年的純利潤有2萬元錢吧,比種糧食高不少。」蔡文芝告訴記者,因為種蔬菜大棚收入更高,這兩年他在農場裡陸續建起了10畝大棚。有些大棚自己種不過來,他就和附近的村民合作經營,農場出投資,村民出管理,收入對半分。

蔡文芝帶著記者鑽進了東邊一個較低矮的大棚,高度只有一米半多。與蔡文芝同村的村民蔡景學夫妻倆正在這裡澆水,準備栽種甜瓜苗。「這個棚6米寬,比剛才那個小,照看好了我們兩家能各分5000多元。」蔡文芝說。

景亮家庭農場從村民手中流轉的土地,每畝承包費用約為800元,這在附近屬於比較高的價位。但如果只種糧食的話,一季小麥加一季玉米,利潤有限。800畝耕地的產出,各項收入加起來能有170餘萬元,但刨除用地、人工、機械等成本,純利潤不過20餘萬元。

「土地能生金,關鍵看種啥。去年我去了不少地方考察,種聖女果的、種草莓的、種獼猴桃的都看了,現在也做好了一份計劃書,一方面多上蔬菜大棚,一方面學著種一些價格比較高的水果,比如桑葚、藍莓什麼的。」蔡文芝說。

□ 本報記者 紀 偉

相關焦點

  • 春雷響萬物生驚蟄春耕忙 山東農民種地挺"新潮"
    它對農事活動具有重要意義,也被人們視為春耕正式開始的日子。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它到來的時間點在公曆3月5日-6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345°時。今天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驚蟄春雷響,農夫閒轉忙」「 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 ,春耕春管也進入了關鍵時節。今年,突發的疫情給春耕備耕帶來了諸多挑戰。春光不等人,春耕備耕工作已在齊魯大地全面展開。
  • 一天「搞定」2500畝麥田 無人機春耕減少人力負擔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一天「搞定」2500畝麥田 無人機春耕減少人力負擔新京報訊(記者 田傑雄)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城市裡的春天多少有些蕭索,可在全國各地的田間地頭,已有農夫如約而至,赴約春耕。在一些地方,還出現了可取代人工作業的「硬核」幫手,它們能在一天之內為2500畝稻田噴施藥劑,也能在3個小時內完成7、8個人一天都幹不完的農活。如何在防疫的同時不耽誤生產?河南、廣東等地的農人們可以用植保無人機和現代化的機械設備給出答案。李傑的無人機團隊每天能夠噴施2500畝麥田。
  • 雲南彌勒:春種蓮藕千萬株 萬畝荷塘春耕忙
    彌勒萬畝荷塘春耕忙走進雲南彌勒市竹園鎮的田間地頭,一片繁忙的景象。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時,種植戶們車拉人挑,把一捆捆藕種整齊有序地置放在田間地頭,他們把藕芽朝上、藕頭向外稍傾斜,置入三、四釐米深厚肥沃、富含有機質的泥層田中,期待著三個月後有一個好的收成。
  • 雨水節氣忙春耕 雲南羅平萬畝油菜花田用上無人機
    雲南曲靖羅平縣有百萬畝的油菜種植地,更是雲南省最大的油菜籽生產基地,早春二月這裡油菜花開得正盛,除了能沐浴春雨,對油菜來說,早春防治病蟲害也非常關鍵,疫情期間,勞動力是否也能跟上呢?羅平縣合作社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防治已不用人來「插手」,「我們用無人機作業,防蟲殺蟲不是難事。」在一些合作社,無人機是噴灑殺蟲藥的主力。
  • 安慶皖河農場:植保無人機助力「防疫+春耕」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安慶消息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耕備耕正當時。3月10日,皖河農場農服公司4架植保無人機在農業技術推廣站試驗田田壩上騰空而起,在農服公司技術人員的操控下,植保無人機在綠油油的小麥上空來回穿梭噴灑農藥,所經之處一層薄霧輕輕灑落。
  • 墾區掀起高標準大田播種熱潮
    本報訊(楊爽記者姜斌吳樹江)3日,記者從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農墾總局)農業發展部了解到,墾區大田播種工作已全面啟動,播種進度比全省平均進度快6.1個百分點。今年,墾區確定旱田播種總面積2036.7萬畝,截至5月2日,已完成390萬畝,佔總任務的19.2%,其中,小麥、玉米、大豆、薯類以及其他作物已分別完成86.7%、39.3%、2.5%、13.3%和10.2%的播種任務。 今年,雖然受疫情、低溫、降雪等因素影響,墾區旱田播種啟動時間較往年晚,但由於前期的備春耕工作啟動早、標準高,為加快推進春播進度奠定了良好基礎。
  • 蒜鄉春韻美如畫——山東成武縣大田集鎮春耕生產見聞
    每年種植10萬畝大蒜的山東成武縣大田集鎮,推行大蒜——辣椒和大蒜——棉花等種植模式,農民增產增收明顯提高。立春過後,天氣回暖,眼下既是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又是春耕生產的重要時節。山東成武縣大田集鎮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產,嚴格落實「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工作要求,緊鑼密鼓地備戰春耕春播,做到防疫春耕兩不誤。雖然沒有像往年一樣出現大規模生產的熱鬧場景,但各項農事生產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在田間地頭勞作的村民都戴上了口罩,分散勞作,成為蒜鄉時下最美的風景。
  • 搶抓農時忙春耕——自貢貢井區農業領域復工復產見聞
    截至發稿時,全區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中,瑞鑫牧業、凱基化工、得力飼料、泰福等13家已復工復產;農民專合組織復工139家;家庭農場復工550家。   大春備耕田間忙   蔬菜瓜果長勢喜人   在通往龍潭鎮獅子村的公路兩側,蔬菜大棚直入眼帘,蕃茄、黃瓜、辣椒、茄子等蔬菜長勢喜人。
  • 江西打造首個萬畝智慧農場
    江西首個萬畝智慧農場發布活動11月14日在南昌縣蔣巷鎮舉行,通過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深度融合,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讓農民更「慧」種地。
  • 200畝,500畝,1000畝,甚至上萬畝,農場多大地才適合?
    其實能拿地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後面有數不清的問題正等待你去解決。有些跨行做農業的為什麼被坑的很慘?他們流轉了很大面積的土地。可是自己的農場根本沒法容納規劃的項目,資金也無法運營一個農場的項目!縱覽全國,半途而廢的農場絕非孤案! 家庭農場越大越好嗎?你能玩轉多大面積的家庭農莊?
  • 如何「未雨綢繆」,最大限度縮小家庭農場經營風險?
    從我國農村、農業、農民的現實情況來看,家庭農場的管理要經歷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的適應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很多家庭農場都出現了經營問題,如不按管理企業的方式經營家庭農場、農場主與僱工的關係處理不當、財務管理粗放、定位不準確,沒有自己的核心產品、沒有明確的統籌規劃、缺乏與社會各方面打交道的能力等等。
  • 春耕新事|趕農時、備農資、送農技……這裡助農春耕有「實招」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當前正是春耕生產關鍵時期,在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當地政府部門強化對種糧大戶的農資農技幫扶力度,助力春耕生產順利進行。一大早,種糧大戶閆正東就開著耕田機到地裡耕田,他的農場今年要種800畝水稻,這幾天要完成200畝早稻的翻耕插秧工作。「我現在抓緊時間把谷種種下去,這樣我們老百姓心裡安逸。」閆正東說。為幫助種糧大戶抓好農時趕生產,柴桑區農業局安排農技專家到田間地頭對農戶進行一對一幫扶,並加強農戶的谷種、化肥、農藥等物資保障。
  • 5口人、10多臺農機,種1000畝地!藁城區這個家庭農場成了「全國典型」
    鄭建衛 攝 截至2018年底,全國納入農業農村部門名錄的家庭農場近60萬家,從其中選出26家作為第一批全國家庭農場典型,可謂精挑細選,優中選優。國奇農興為什麼能夠入選?10月18日,記者到國奇農興一探究竟。上午10點,記者趕到時,負責人李國奇的電話一個接著一個忙個不停,記者索性不去打擾他,獨自在農場大院裡轉了一圈。
  • 西山農牧場:春耕春播忙!
    近日,西山農牧場黨委和連隊「兩委」帶領職工提前做好備耕備播等各項工作,為春耕春播全面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戳視頻,更精彩 4月6日,筆者在西山農牧場看到一幅人勤春來早的景象:大田豇豆播種已經全部結束,蔬菜站溫室裡的洋蔥苗一片蔥鬱。
  • 黑龍江:千裡沃野春耕忙
    全省搶抓良好的土壤墒情,春季整地、大田播種、水田泡田工作已經在龍江大地上全面展開。2020年,黑龍江省農作物預計總播種面積2.23億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將比上年增加近50萬畝,達到2.15億畝以上。
  • 春光明媚春耕忙,馬家坪上種玉米
    春光和快樂一起照耀到了我的甘肅禮縣紅河老家這是八圖莊背後的北山馬家坪大自然造就的方圓唯一的山上如「坪」如「川」的平整土地因此才有大秦國的祖先在此繁衍生息引得文物專家跨省前來考察引得中央電視臺專程來拍上下兩集的電視紀錄片引得全國和海外的文物盜賊一次又一次盜挖出大坑小坑有人在山下平川都不敢種不敢保收成的玉米
  • 探尋2020年成都農業發展新脈動:人勤春早,一起來繪「春耕圖」
    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在成都平原的千裡沃野上,一幅幅「春耕圖」也正在鋪開。新的一年,勤勞的農人們在穩糧優供、品牌打造、市場開拓、產業融合等方面也有不少新打算。  本報記者探訪大邑、金堂、蒲江三地,捕捉那些火熱的春耕圖景,探尋2020年成都農業發展新脈動。
  • 重慶涪陵:生態農業旅遊示範區裡春耕忙(6)
    新華社照片,重慶,2020年3月1日重慶涪陵:生態農業旅遊示範區裡春耕忙3月1日,重慶市涪陵區藺市鎮泡桐村國際生態農業旅遊示範區內,一臺小型耕地機在平整土地(無人機照片)。春耕時節,重慶市涪陵區藺市鎮泡桐村國際生態農業旅遊示範區一片忙碌景象。該示範項目在2月10日復工後,當地村民在示範區投資企業重慶美心集團派出的農技人員的指導下,按照現代化農業的標準開始栽種首批40畝釀酒葡萄。
  • 從20個手搖噴霧器到3臺無人機——江西現代化春耕見聞
    新華社南昌3月29日電 題:從20個手搖噴霧器到3臺無人機——江西現代化春耕見聞新華社記者範帆、熊家林在江西省吉水縣羅田鎮一片稻田上空,無人機來回盤旋,藥劑被均勻噴灑在稻田裡。馬路旁邊,「90後」無人機「飛手」曾運強正熟練地操作著手柄,遙控無人機的方向和路線,「如果背著手搖噴霧器人工打藥,這1000畝稻田要請20個人花上5天時間。如今靠3臺無人機,1天就能搞定!」曾運強告訴記者。前年,曾運強加入位于吉水縣的江西中波農業服務有限公司,並且通過了無人機飛行員認證考試,成為一名無人機「飛手」。
  • 春耕忙,周末到鄉間撒個野
    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之後,氣溫回升,雨水增多,農民常常把此時節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根據廣東省農業廳主辦的廣東省農業信息網消息,目前春耕已經開始,省內不少地區的稻農已經紛紛在田間忙起了育秧備耕,清明前後將插完早稻。在這春天裡,不妨和孩子一起,到田間地頭體驗難得的農耕種植樂趣。  城裡人喜歡田間「撒野」  驚蟄後,大部地區進入春耕大忙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