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與西班牙爭奪的直布羅陀,位於歐洲的西南角,西班牙的最南端,面積只有6.5平方公裡,人口不到4萬。由於其扼守地中海與大西洋的咽喉,因此其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此地與1501年正式納入西班牙版圖,並且西班牙當局對當地信奉伊斯蘭教的摩爾人採取驅逐或者逼改信仰的政策。
1700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二世在精神失常中死去。由於其沒有子嗣,按照卡洛斯生前的遺囑,法國路易十四的孫子菲利普被宣布為西班牙國王。但是卡洛斯二世的外甥,奧地利的查理大公按照血緣關係也要求繼承王位,由此引發了西班牙的王位爭奪戰。
英國與荷蘭支持奧地利的查理大公。法國與西班牙則支持菲利浦。英荷聯軍於1704年攻佔直布羅陀,並且建立要塞。1713年,雙方籤訂了烏德勒支條約,承認菲利浦的西班牙國王地位。但是作為條件,直布羅陀被割讓給英國。1830年,直布羅陀正式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該地的一切事務由英國王室派出的一位總督管理。然而西班牙當局一直沒有放棄直布羅陀的主權要求,兩國多次談判,直至鬧到聯合國。
由於它是英國在歐洲大陸最後一塊殖民地,當地人對英國更加認同,況且該地是連接大西洋與地中海的唯一通道。即使蘇伊士運河開通,該地的戰略地位也沒有絲毫的下降。而西班牙不僅國力不如英國,兩國又同屬北約國家,雙方大打出手的可能性也很低,因此只能動動嘴皮子。而直布羅陀對於英國來說重要性極大,英國也決不可能輕易地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