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二十年】香港電影進入「CEPA時代」:CEPA籤署後 香港電影不...

2020-12-16 央廣網

央視網消息2003年內地和香港籤署了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簡稱CEPA。而香港電影也是CEPA當中的重要內容,今天的《光影二十年》來關注CEPA籤署之後的香港電影。

1997年香港爆發金融危機後,投資的全面萎縮讓香港電影雪上加霜,而到了2003年,香港電影的從業人員已經從巔峰期的2萬人減少到不足5千人,產業人才也在不斷流失。

香港電影人 吳思遠:「一開始我還記得是CEPA裡面沒有電影,很多都是關於其它經濟投資的,我記得一天董建華先生請吃飯,他就問香港電影現在怎麼樣了,當時我就很擔心。我就跟董先生說,我知道中央現在幫香港有一個CEPA的制度,你也馬上要去籤約,能不能試試看把CEPA包含電影。」

2002年電影《無間道》在香港收穫了5500萬港幣的票房,卻並沒有在內地上映。而同一年一部以香港演員作為主演的電影《英雄》成為了內地的票房冠軍,並最終在全球獲得1.77億美元的票房。打入正處於快速發展的內地電影市場成為了困境中香港電影為數不多的選擇。

2003年內地同香港籤訂了CEPA協議,協議在2004年生效後港產片將不再受到20部引進大片的限制。而香港和內地的合拍電影則可以作為內地電影進行宣傳和放映。

電影《無間道Ⅲ:終極無間》成為了CEPA實施後第一部在內地上映的香港內地合拍電影,上映2周後內地的票房就突破了2千萬人民幣。

香港電影導演 麥兆輝:「當時我覺得是很大的一件事情,因為你知道香港電影的工業其實一直是往外面去的。香港是一個很小的地方,所以打開中國內地市場是一個很大的事情,找到一個出口。」

2008年CEPA又陸續就香港電影籤署了補充協議,包括允許合拍電影在香港製作,香港商人可以在內地投資電影院等等。而對於兩地的電影人來說,最為重要的是CEPA開啟了香港和內地合拍電影的熱潮。

香港電影導演 陳可辛:「我覺得CEPA還是挺有用的,就是整個香港和內地的經貿合約給香港的一些優惠,在內地拍片的時候發行能夠再內地發行等等,這個確實是使香港電影工業能夠用另外一個形式延續下去。」

在最初的幾年,內地的市場成為了吸引香港電影人北上的第一驅動力,不過看似簡單的合拍電影卻經歷了長期的磨合。

:「以前香港電影從確定開始拍到真的拍起來其實時間是很短的,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劇本。」

以快速反應和商業運作作為優勢的香港電影,在最初北上的幾年也在經歷大浪淘沙式的檢驗。近幾年兩地合拍的電影無論是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得到了提升。香港電影在製片和團隊協作等方面優於內地,而內地電影人對於劇本、文學的把握也在給香港電影人帶來正向的影響。

內地電影導演 黃建新:「那個時候大陸的大多數導演還在一個固定概念裡,電影一個本質是藝術、是文化,它要有深度。但是,香港電影的工作方式、創作方式跟大陸、臺灣都距離比較遠。它是跟觀眾貼得更近,而且它對我們整個電影的推進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記者 胡婧:「香港文化中心是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舉辦地點,這些年越來越多的獎項頒給了內地和香港的合拍電影,它們也是從側面反應出這些電影在經歷了長期的磨合之後,現在無論是從市場還是從藝術價值上,都開始越來越受到肯定。CEPA籤署的這些年是兩地的電影工業深入融合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當中,無論是內地的電影人還是香港的電影人都在彼此學習和相互成長。」

相關焦點

  • CEPA帶來好消息 香港電影業界紛紛謀划進軍內地圖
    (左二)進軍內地電影市場的第一部作品《如果.愛》於上年底在北京舉行了新聞發布會和首映禮(資料圖片)中新網1月16日電據香港大公報報導,CEPA第三階段補充協議的籤署,讓香港電影業界欣喜。  獲準獨資興建影院  報導稱,根據協議,今年一月起,香港電影業獲準在內地獨資新建或改建多間影院,經營電影放映業務。香港製片單位拍攝的、擁有百分之五十以上影片著作權的華語影片,在審查通過後,其在內地發行也將不再受進口配額限制,並允許香港與內地合拍影片的粵語版本在廣東發行放映。消息一出,香港安樂、新寶院線等數家公司都將進軍內地市場提上了日程。
  • 內地與香港《CEPA貨物貿易協議》在香港籤署
    經國務院批准,2018年12月14日上午,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傅自應與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香港籤署了《CEPA貨物貿易協議》。協議自籤署之日起生效,並將於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中央駐香港聯絡辦公室副主任仇鴻等見證了籤署儀式。
  • 香港電影:後港片時代
    不管承認與否,我們都應該知道,後港片時代,已經來臨。港片本土,票房的下滑確實觸目驚心,純港片的票房從幾十萬到幾百萬港元之間,能過千萬票房的,都叫做大賣,排行榜更早已被西片攻陷,甚至在2011年,一部來自臺灣的電影《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女孩》以6186萬的票房成績登頂華語冠軍,直到五年後的2016年,《寒戰Ⅱ》才以6680萬的票房數字問鼎並奪回寶座,算是維護了港片的榮光。
  • 特別報導:小河灣灣入海流——回顧香港電影二十年
    特別報導:小河灣灣入海流——回顧香港電影二十年 時間:2017.06.3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賽人
  • 記憶香港:合不合拍,看回歸後的香港電影
    香港街頭層層疊疊的廣告招牌構成的城市景觀,多次在中外電影中出現。圖/NPR香港回歸二十年,香港電影的發展見證了香港與內地的磨合與成長。文/丁正如意在當下,一提起「合拍片」,可能許多人會不禁皺起了眉頭,好像「合拍片」就是空談IP不走心、無腦的劇情、生硬的演技、兩邊都不靠的不接地氣……然而,其實「合拍片」並不是IP時代的產物。早在1983年,廣獲好評的《少林寺》即成為第一部內地香港合拍片,更別提那些伴隨我們成長的《黃飛鴻》系列、《新龍門客棧》等等。
  • 別了,香港電影
    在全年總票房只有9億元的2002年,《英雄》成功拉動了1100萬人進電影院觀看,斬獲2.5億票房,直接推動中國電影進入大片時代。自此,安樂便和內地市場深度綁定在了一起,此後十餘年裡又推出過《寒戰》《捉妖記》等大賣的合拍片。
  • CEPA實施15年,為香港拓寬發展空間
    15年來,約971億港元的香港貨物按照「產品特定原產地規則」以零關稅進口內地,節省關稅約68.1億元人民幣。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是國家主體與香港關稅區之間籤署的自由貿易協議,也是內地第一個全面實施的自由貿易協議。  零關稅進口幫助眾多香港製造企業站穩腳跟,快速發展。
  • ...在香港籤署《CEPA投資協議》將於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對香港...
    中國商務部:內地與香港《CEPA投資協議》和《CEPA經濟技術合作協議》在香港籤署《CEPA投資協議》將於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對香港內地在非服務業領域僅保留26項不符措施內地對香港首次以「負面清單」方式籤署投資協議
  • 香港回歸二十年電影大盤點「下」:殭屍、情色、恐怖
    殭屍片1997年,香港回歸,林正英病逝,殭屍片沒落,歷史就是這樣充滿巧合。曾在八九十年代盛極一時、火遍亞洲的香港殭屍片,在最近二十年裡幾乎絕跡。香港回歸前一年播出的電視劇《殭屍道長2》是林正英最後一次飾演殭屍道長最盛時,「17部殭屍電影同期趕拍,荒郊野嶺的片場大小殭屍蹦來跳去」。
  • 忘不掉的只有你—用電影述說香港情感 二十年來你我看過的那些香港...
    那個時代的港片,也成了一代人心中不可磨滅的經典。雖然現在香港電影質量參差不齊,但老港片的味道,才是影迷最私密的喜好。如今,正是香港回歸二十周年,二十年裡,香港電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出現了一批批傑出的香港演員,而香港,對於電影也有著她特別的意義,隊伍一個香港回歸的年齡相仿的我來說,香港,對於她,有著難以割捨的感情!
  • ...隨著CEPA貨物貿易協議的籤署實施,內地與香港貨物貿易自由化...
    >2020-08-13 18:44:13來源:FX168 【美國制裁香港對中國外貿有何影響商務部回應:香港單獨關稅區的地位並非美國能夠賦予】13日,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關於進一步穩外貿穩外資工作的意見》情況。在被問及美國制裁香港,對中國外貿有何影響時,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表示,香港單獨關稅區的地位並非美國能夠賦予,是由世貿組織規定並被所有成員接受和承認的。
  • 80年代不只有香港電影——臺灣電影新浪潮
    說到這裡或許大家就能感覺到了,臺灣電影太多會偏文藝向,追求個人風格比較多,所以我們比較熟悉的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都是在這一類影片中備受好評和追捧的導演。這樣的情況也造成了商業屬性的降低,導致該類影片票房都不叫座,經常有臺灣資方購買香港電影過來維持票房。
  • 海南日報數字報-內地與香港籤署
    CEPA服務貿易協議
    據新華社香港11月27日電 (記者謝希語)《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
  • 香港喜劇電影:看30年香港電影的轉變,探索周星馳的電影世界
    香港電影發展以來,喜劇電影一直是香港電影的靈魂,無論是警匪片、動作片,還是愛情片,都能看到喜劇的影子。喜劇電影不僅是香港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還為香港電影創造了一系列難以複製的輝煌。20世紀70年代,當時香港現代商業文明的快速發展,使香港喜劇電影開始逐步走向較為成熟的製作,所以70年代被稱為香港喜劇的重要轉型期。
  • 12分鐘,17年,香港電影的墜落
    席捲世界的疫情像是在提醒我們歷史已進入新的周期。2003年,非典肆虐,彼時的金像獎,是所有華語影人目光的焦點——尚未成為「國師」的張藝謀,與來自本土的劉偉強在此不期而遇,《英雄》與《無間道》,內地商業大片鼻祖與港片巔峰,一場劃時代的比武在金像獎的擂臺上開啟。而那一夜,香港便是華語電影的中心。
  • 看香港電影新浪潮
    香港電影新浪潮什麼是香港電影新浪潮?指香港電影的一次變革運動,約在1978年至1983年之間。香港發展至七十年代末,經濟高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本土文化認同形成,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流的轉口貿易港口城市,文化上長於吸收新的藝術元素,並開革新之風。
  • 香港回歸20年:內地和香港電影融合發展,成績如何?
    1997-2017,香港回歸20周年。在這20年裡,關於香港電影是否沒落的討論從未停止。與此同時,20年來,眾多香港導演北上內地加入電影製作,華語電影的創作、類型、市場也因為香港影人的一步步參與,發生著深遠而巨大的改變。
  • 粵港澳大灣區,香港電影重生的現實路徑
    早在1974年,許冠傑、許冠文兄弟的港式喜劇片《鬼馬雙星》一炮走紅,使得香港電影終於擺脫了粵語的地域局限和戲曲電影的形式束縛,進入到了以國語/普通話為主的、以香港為中心的整個東南亞地區的新興中產階級觀眾圈,形成了製作商業類型電影的香港電影「新浪潮」。
  • 香港電影研究的現狀分析
    《光影繽紛五十年》,1997。    22.《超前與跨越:胡金銓與張愛玲》,1998。    23.《香港電影新浪潮:二十年後的回顧》,1999。    24.《跨界的香港電影》,2000。特刊每期專題對香港電影研究有著指導性的意義,暗含建立香港電影研究整體框架的意義。
  • 香港電影金像獎預測:香港電影「越獄」
    香港電影金像獎預測:香港電影「越獄」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15日 00:54 來源: 來源:人民網  第2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恰逢香港回歸十周年,有人說這是最好的時代,因為又出現了一批新的電影人,加上政府又對電影工業大力支持,香港電影騰飛不成問題;有人說這是最壞的時代,近10年的香港電影產量大減,質量也不如從前,未來堪憂。  不管怎樣,香港電影金像獎如期舉行,那麼多的提名者依然要為香港電影的榮譽奮戰,在對手以及大環境的阻力面前,他們能否帶領香港電影「逃出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