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Web報導】8月23日報導,近日央視第一時間欄目報導了北京地鐵安貞門附近,「黑摩的」用上網約車軟體載客送貨的消息。
「黑摩的」,北京人俗稱「三蹦子」。在地鐵安貞門站附近,很多黑摩前側都裝有手機架,這些摩的車主也和網約車一樣利用手機APP拉客、送貨。據報導,乘客利用該快遞軟體確實可以乘坐沒有客運資格的摩託車或摩的到指定位置。而且市面上出現的可供黑摩的使用的叫車軟體,在招募黑摩的的時候並不會對車輛和車主的真實情況進行驗證。
據媒體報導,此前亞運村城管執法隊工作人員,對轄區安貞門地鐵站口的黑摩的進行查處過程中發現,一些黑摩的車主使用手機軟體主要功能為收、送快遞,但實際操作過程中運營方很難分辨出註冊車主是為了送快遞還是拉客,一些車主因此鑽了軟體的漏洞,打著送快遞的旗號卻幹想拉客的活。
面對這一出現的新情況,監管部門應該如何應對呢?
媒體此前曾報導《「黑摩的」傍APP提醒監管「上線」》的文章,提醒監管部門對摩的網約車的運營進行線下的查處,並及時的與相關的網約車運營方進行合作,將一部分監管轉移到線上。另外有媒體評論文章觀點稱,「黑摩的」升級,「網約車」的監管也需要升級。對於一些管理不規範,甚至故意設計監管漏洞的行為要進行實時監管,同時要與手機APP的運營方進行信息共享,對摩的運營進行有效監管。當然還有觀點認為,線下的查處與線上的監管當然有必要,但最重要的則是疏導,要有切實的辦法去解決公眾在出行過程中,「最後一公裡」不便捷的問題。(王卡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