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拎火哥」陳百朕拎出煤氣罐全過程
前天傍晚6點半,正好是晚飯時間,金東消防大隊接到報警:金華金東區赤松鎮上,有一家小飯店的廚房著火了。廚師燒菜時油放多了,躥起的火苗借著經年累月的油漬迅速蔓延,一下就超出了飯店自主滅火的能力範圍。
兩輛水罐消防車、12名官兵,火速趕赴現場撲救。
從抵達到撲滅,消防隊員總共僅用了半小時。然而,這半小時裡有那麼一分鐘,讓在場所有人為一個小夥子提心弔膽——這個95後,單手從火場裡拎出了一個正在噴火的煤氣罐。
煤氣罐不遠處就是大量菜油
95後消防員果斷出手
這個「拎火」的小夥子叫陳百朕,山東人。
前天傍晚,他和戰友們一起進入起火的廚房展開撲救。這個廚房只有十幾個平方,但因為到處是油漬,火情一時不好控制。
衝在最前面的陳百朕在一片火光中發現,角落裡有一個煤氣罐,出氣口正不斷地往外噴火。
陳百朕2014年9月成為一名消防戰士,儘管年紀不大,但在部隊裡已經算是有經驗的老兵了。處理噴火煤氣罐這種事情對他來說,並不是什麼特別難的事,以前也碰到過,只要用水槍對準煤氣罐不斷噴水,就能把火澆滅。
可是,現場情況特殊。
除了長期積累的油漬,廚房裡還有飯店囤著的大量菜油,而煤氣罐的出氣口和下方閥門一圈都已漏氣,一旦處理不及時,很可能引發二次燃燒。
關鍵時刻,陳百朕在水槍的掩護下衝到煤氣罐邊。他試圖關上閥門,但閥門已經壞掉。火苗繼續向外噴射,來不及多想,他一把抓住正吐著火舌的煤氣罐,朝著廚房門口大跨步跑去。
陳百朕後來告訴記者,當時戴著手套,但仍然感覺到燙手,而且罐體特別沉,應該是滿瓶的煤氣罐。
煤氣罐被陳百朕單手拎到空曠處,滅火組迅速上前,用水槍冷卻煤氣罐後將火撲滅。隨後,消防隊員用肥皂將漏氣位置堵上,起火的煤氣罐這才得以妥善處置。
整個過程不到一分鐘,卻驚心動魄,還好並沒有發生人員傷亡。
這個年輕的「拎火哥」
每次出警都衝在最前面
昨天,起火小飯店的老闆饒先生給金華消防支隊打去電話,他想問問前天晚上那位勇敢的「拎火哥」叫什麼名字。「多虧他的勇敢,我們才安全脫離險情。」饒先生特地詢問了小夥子的身體狀況,還特別叮囑,「以後的救援,讓他注意安全啊。」
對於饒先生來說,手拎噴火煤氣罐這種場景,出乎意料之餘還十分震驚和佩服。但在指導員和戰友們眼中,陳百朕會這麼做,一點也不意外。
陳百朕,2014年9月入伍,武警上等兵警銜。入伍2年來,他一直兢兢業業地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
指導員說,他的訓練成績不是最突出的,但火場中的他卻是個使命感極強的消防員。「不管是滅火救援還是搶險救援,每次出警,陳百朕都衝在最前面。」
兩個問號
噴火的煤氣罐,非得冒險徒手去拎嗎
徒手拎煤氣罐,還是個噴火的煤氣罐,這也太冒險了吧,消防員都得這麼拼嗎?前天的撲救現場,不少旁觀市民看到這一幕,敬佩之餘不免有些擔心。
昨天,記者專門請教了陳百朕所在部隊的指導員,這種撲救方法到底合不合理。
金華消防支隊金東大隊指導員王哲銳告訴記者,徒手拎煤氣罐並不安全,一般不提倡這種做法。即使消防人員進入火場時是戴著防護裝備的,比如手套、防護服等,但徒手觸碰到易燃物時,接觸面的溫度也相當高,如果處置不當,很容易燙傷。
那為什麼還會選擇徒手拎煤氣罐呢?
「這是隊員對火情的認識和判斷,當時著火空間狹小,室內油漬多,撲救難度大,煤氣罐一旦傾倒或者側翻,極易引起爆炸。」王哲銳說,為了避免二次燃燒,消防隊員在防護裝備齊全,且有水槍掩護的情況下,才做出了衝進火場拎出煤氣罐的選擇。
消防隊員提醒,普通市民萬一遇到類似情況,還是應該求助119,切勿模仿。
如果情況緊急,需要馬上處理,消防隊員的建議是:一旦煤氣罐著火,現場人員要保持冷靜,在周邊尋找吸水類的棉布,打溼後蓋向著火煤氣罐進行滅火;也可以戴上防火手套,用溼毛巾將出火口包上,然後關掉閥門。另外,更換液化氣罐時,要檢查軟管是否漏氣,以免釀成火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