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臺北市動物園明星,贈臺大熊貓"團團""圓圓"的二胎"圓寶",正式亮相會客,又在臺灣掀起一波熊貓熱潮。臺北動物園也在今年元旦假期期間,特別提供每天1萬9千2百張參觀券,供臺灣民眾與"圓寶"見面。大熊貓能去到臺灣,並獲得大家喜愛,其實一路走來並不容易。《兩岸新新聞》的系列報導《根脈》帶你一同回顧贈臺大熊貓的赴臺之旅,以及它們在臺灣的快樂生活。
四川被稱為大熊貓的故鄉,這裡氣候溫涼潮溼,植被豐富。作為國寶,大熊貓憨態可掬的樣子,總能輕易俘獲人們的心,對於這一"萌物",海峽對岸的臺灣同胞也十分喜愛。2005年,大陸方面宣布,將向臺灣同胞贈送一對象徵和平、團結、友愛的大熊貓。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張和民:我始終覺得我們的熊貓到臺灣,是給臺灣人民和小朋友帶去歡樂,帶去幸福的生活。
其實自1982年起,大陸方面就停止向境外無償贈送大熊貓。向臺灣同胞贈送大熊貓,雖然是一次特例,但又在兩岸親如一家的情理之中。
此事敲定,專家組就在四川展開起了如火如荼的甄選工作,制定出了空前嚴格的五大標準。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張和民:一個是心理健康標準,身體健康標準,還有一個就是遺傳標準。年齡結構標準,還有一個外貌特徵五大標準,我們根據這五大標準選出最漂亮的,最健康的,心理也健康,也是最好的。
歷經半年的嚴格挑選,16號雌性大熊貓和19號雄性大熊貓,成為了"幸運兒",兩岸中國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這一對"小淘氣"上,央視也隨即開始為熊貓寶寶徵名。
團圓,是中國人過年的樸素願望,也是兩岸民眾心中的期盼。可正當所有人盼望著"團團""圓圓"的臺灣之行時,一場生死考驗,悄然而至。
記者 吳則拓:這裡是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核桃坪基地,"團團""圓圓"就在這裡出生,在這裡成長,而就在他們要趕赴臺灣的2008年,發生了令人痛心的汶川地震,"團團""圓圓"的圈舍瞬間被摧毀,成為了我腳下的這一片平地。
2008年5月12日,8級強烈地震襲擊汶川,"團團""圓圓"的住所,距離震中僅有8公裡。地動山搖中,整個大熊貓繁育中心的通訊、道路、水電全部中斷。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張和民:其實它("圓圓")是自己回到這個場地的,回來以後我們看到是"圓圓"的時候,它自己都害怕呀,它害怕自己的腳,它提起來都不敢放下去,它都害怕這個地呀,抖動是它給踩出來的一樣。
之後"團團""圓圓"被轉移到了雅安的碧峰峽基地。歷經坎坷,2008年12月23日,"團團""圓圓"的赴臺之旅,終於正式開啟了。
臺灣貓熊專機座艙長 徐淑華:這次是辦喜事,所以一點都不會緊張,很開心。
飛行2000多公裡,"團團""圓圓"終於踏上了寶島臺灣。為了能讓"團團""圓圓"在臺灣住得舒心,臺北市立動物園斥資2.5億新臺幣,打造熊貓特展館,並安排多位飼養員到大陸"取經",力求全方位無死角照顧好"團團""圓圓"。
臺北市立動物園保育研究中心執行長 曹先紹:最大困難是優先考慮食材,一開始我們可以找到非常多品相(的竹子),但也要跪求"團團""圓圓"試菜。
經過一個月的悉心照料,2009年1月,"團團""圓圓"首次在臺灣公開亮相,一出場就瞬間抓住了臺灣民眾的心。臺灣中南部民眾:凌晨一點就出來了,三點到這裡,兩點從臺中出發,大概七點到這邊,大概等了一個半小時。
從開始吃臺灣竹子,到從四川話到閩南話環境的無縫銜接,"團團""圓圓"很快適應了新家,人們也開始關心,小兩口何時能在臺灣誕下新生命。
臺北市立動物園保育研究中心執行長 曹先紹:就算你抓住了"圓圓"排卵時期 ,它自己身體狀況也未必能懷孕 ,就算有受精卵,也不見得會著床 ,所以(這是)大貓熊繁殖困難的地方。
為了讓臺灣地區也孕育出"熊貓二代"。2010年,臺北市立動物園與四川臥龍大貓熊保育研究中心籤訂"大熊貓繁殖合作備忘錄"。針對大熊貓的生殖、生理,以及醫療加強合作。大陸方面也多次派出專家赴臺,為"圓圓"實施人工授精。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張和民:我們真是每一次,這個飼養人員,獸醫人員和人工授精人員前去,我們都是派技術最好的。
在雙方共同努力下,通過3次人工授精,2013年"圓圓"成功懷孕,並在當年7月6日誕下了大女兒"圓仔"。
一聲清啼,凝聚著兩岸民眾的期盼。"圓仔"一亮相,立即在臺灣颳起了一陣"熊貓旋風"。
2020年,喜訊再次傳來,"圓圓"又懷孕了。
雖然由於疫情影響,兩岸專家無法面對面交流,但藉助網絡,大陸方面組織的11人專家團隊,還是24小時與臺北市立動物園保持聯繫,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今年6月28日,"團團""圓圓"再添"千金"。
臺北市立動物園保育研究中心執行長 曹先紹:因為大家也是感覺像自己家人一般,臥龍方面真的是給我們在關鍵時刻,非常多經驗的分享,讓我們可以很好地去做判斷。
從溫暖溼潤的四川臥龍,到熱情似火的臺灣臺北,"團團""圓圓"走過的這兩千多公裡,變的是環境,不變的是兩岸同胞對和平團圓的期盼,如今,乖巧可愛的"圓寶"和蹣跚學步的"圓仔",都在臺灣茁壯成長,它們,正是團圓二字,在臺灣紮下的根,結成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