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6月10日,四川臥龍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王鵬彥告訴《鄭州晚報》獨家責任記者,目前臥龍已經做好大熊貓赴臺的相關準備工作。無論是寶島臺灣還是祖國大陸,公眾較為關心的是,熊貓基地作好了那些的準備,大熊貓能否適應臺灣的地理氣候,臺北方面的館舍、技術究竟咋樣,那裡能否提供適宜的"起居室",從臥龍到臺北,需要哪些相關的對接?17隻候選贈臺熊貓又有誰最可能被選中……
臥龍已作好赴臺準備
6月1日,國家林業局公布赴臺大熊貓將從臥龍選擇。
作為回應,6月3日,臺灣"中華兩岸大熊貓關懷保育交流協會"理事長張家治帶著協會成員組成的先遣組,來到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看望大熊貓。張家治在此行中透露,即將赴臺的大熊貓已經"鐵定在臺北市立木柵動物園"。
木柵動物園是臺灣規模最大,也最有名望的動物園,幾乎圈養著世界上所有的珍稀動物,就是沒有大熊貓。
據最近臺灣幾大媒體對島內民眾進行了一次民意調查,73%的民眾歡迎大熊貓來臺,20%以上的人表示不反對。前一段時間,有1000多名臺灣小朋友參加了畫熊貓的比賽,同時,島內各種關於大熊貓的活動都在製造一次又一次的轟動。
據已經公布的媒體消息,目前,木柵動物園耗資2億新臺幣的大熊貓特展館已經恢復建設,預計明年3月以前,包括場館建設在內的大熊貓赴臺的所有準備工作將會就緒。本月底,由臺北市的大學教授和木柵動物園飼養員組成的20人專家組將赴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學習"取經";7月中下旬,成都的大熊貓專家將赴臺北指導大熊貓場館的建設。
6月10日下午,臥龍大熊貓研究中心王鵬彥接受鄭州晚報記者採訪時說,從國家林業局公布消息時起,臥龍大熊獵研究中心就開始著手準備大熊貓赴臺的各種相關工作。準備工作包括,除了挑選合適的對象,還在準備可能提供的人才和技術。
赴臺大熊貓能否適應
儘管有很發的場館建設,但能否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這是中心人員未定的懸念之一。四川臥龍是大熊貓的棲息地,作為全世界最理想的熊貓棲息地,臥龍自然有它獨特的地理風貌和氣候。"作為接收大熊貓的臺灣方,也必須儘可能的模擬這裡的環境氣候來適應大熊貓的生存和繁育,根據熊貓的成長特徵對照臥龍的地域特點。"王鵬彥說,大熊貓在生存過程中,各種行為和起居飲食都與地理氣候特徵密切相關。
豐富的竹資源是大熊貓生存的最基本條件之一。據介紹,大熊貓作為草食動物,並不像其他食草動物,如羊、鹿的腸子那樣長,而是類似肉食動物只有很短一截,那麼它的吸收營養的能力就很弱。比如鹿吃100克竹子,可以吸收80克養分,而熊貓只能吸收17克。這樣的話,一隻熊貓一天只能不停的吃竹子,他的消耗量是很大的,一年一隻成年熊貓的竹子消耗量能達5000公斤左右。再拿放養到野外的大熊貓祥祥來說,在他一期放養的過程中,他一年之內毀掉2.7萬平方米的竹資源地,這個場地要待到兩三年之後才可能逐漸恢復,對此不知臺灣方是否有足夠的竹資源可供兩隻熊貓使用。
接著便是到熊貓成年,也就是大概四歲之後,就開始"固執"的過起獨居生活。這時候他對環境,對周圍事物的變化,變得非常敏感起來,尤其是其領地意識大大增強,他已經不願意讓任何同性或者異性的大熊貓接近自己的地盤。即使是在發情期,甚至是剛和和異性交配完,他便可以轉臉不認人,馬上驅趕異性在自己的領域內活動。所以必須給熊貓足夠的場地供他們在獨居生活中能有豐富的環境變化,以不至於在狹小的領地內作出各種機械行為,影響健康發育。
而臺方在未來赴臥龍考察學習前,出巨資建造的熊貓館不知是否考慮到這個方面。
據了解,臺北市立木柵動物園熊貓館,面積達600餘平方米,裡面的設施都非常先進,完全符合大熊貓棲息。大熊貓場館有大熊貓室內活動場,也有室外活動場,場館內有空調,將保證大熊貓長年處於它們所適應的溫度。各種獨立的活動場地一應俱全。"關於這些方面,我們將和對方作全面的接觸合作,共同探討適應大熊生存的必要條件。"但對於臺灣餵養熊貓的成功率,王鵬彥很自信,他認為,臺灣方一定會儘可能的模擬棲息地的生態環境,保證熊貓在臺灣的健康成長。
基地將提供各種支持
據悉,臺北準備接受熊貓饋贈的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張羅之中,到臥龍學習大熊貓繁育和飼養技術的月底即將到來。那麼,臥龍中心對此到底有什麼準備,又如何與這些專家交流經驗的呢?中心高級工程師魏榮平介紹說,臥龍中心目擁有的科研人員和各類專家完全可以承擔起傳授給臺灣專家各類技術和經驗的責任。
從臥龍大熊貓研究中心了解,中心目前有六個研究部門的專家即大熊貓野外生態觀測學、動物行為學、動物病理學、動物營養學,動植物生態學、動物繁育學等六個相關部門可以為臺方提供各種技術。
這些研究部門都有成熟而富有經驗的大熊貓專家進行工作,還有許多是來自各個相關領域學科的技術人員。"臺方專家加入來到臥龍之後,他們會和我們的工作人員一起參與日常工作,操作餵養熊貓的每個步驟。比如學會製作熊貓的各類加工食品,熟悉餵養熊貓的各種技巧和注意事項,了解熊貓的病理特徵,學會如何治療熊貓疾病,另外還有熊貓的繁育、育幼等技術,都要教會他們。"魏榮平介紹說。
據介紹,對於大熊貓接收地的相關人員,不僅僅需要一整套的生態系統知識,更在注重大熊貓日常生活的各個細節。
不過,王鵬彥認為,臺灣專門組織人員來臥龍大熊貓研究中心,除了學習圈養大熊貓的務實操作之外,雙方還可以就一些問題作學術上的探討。"大熊貓赴臺的意義,不僅僅只供臺灣人民觀看,還是大熊貓異地保護的一種形式。"他說,此次如果大熊貓赴臺成行,兩岸就會為大熊貓繁育研究展開科研合作。
養護熊貓的成本
一個勿庸置疑的現實是,圈養大熊貓是一個昂貴的工程。北市立木柵動物園將接受這一代價的考驗。
據了解,臥龍大熊貓研究中心的經費除了每年來自國家財政的撥款,還有來自民間的援助。援助的內容不僅僅有經費,還有各種專業人才的義工。在已經援助的項目裡,包括由香港海洋公園和熊貓保護協會捐建的熊貓保育醫院,還有一些其它方面的建設。
據不完全統計,從1980年11月,中國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成立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以來,臥龍大熊貓研究中心接受了數個民間的捐贈。僅在2004年,就有數起以認領方式提供的捐贈。"民間的熱情對帶動大熊貓的生存改善有非常大的影響。"王鵬彥說。
2005年上半年記錄了數次受捐情況。
1月26日到2月2日,四名英國學生Christina Lees, Jennifer Healey, Clare Wingfield and Susannah Brady, 來臥龍做為期一個星期的志願者,在飼養場的安排下,四個女孩分別由四位老師帶領做義務工作。據老師們介紹,四個女孩工作很刻苦、認真。
3月9日,德國科研工作者Dr. Bergmann Marion I ngrid女士前來研究中心進行為期8天的大熊貓愛心志願者工作。
2005年3月11日,臥龍大熊貓俱樂部收到了美籍華人Helen Woo女士寄來的一張500美金的支票,Helen Woo女士在2002年9月參觀臥龍的時候認養了當年出生的一隻大熊貓寶寶,取名為Ping Ping, 此後,一直繼續認養。但2004年9月,她寄來的支票,臥龍方面始終未能收到,原因不詳。其間,她一直與臥龍大熊貓俱樂部保持密切聯繫,查找支票下落,但最終未果。因此,在今年2月,她又寄出了500美金作為繼續認養費用,現在已經完好無損的到了工作人員手中。衷心感謝Helen Woo女士對大熊貓保護事業的關心。
2005年4月26日,來自美國的志願者Joey James 和女朋友Jennifer Pridgen 到臥龍擔當志願者,幫助照顧大熊貓。
5月21日,四川省玉溪河灌區管理處進口管理站團支部組織全站共青團員到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峽基地為大熊貓捐款。"這些僅僅是一個縮影。"王鵬彥說,這些還不包括其它知名企業的認領和一些民眾的捐贈。他說,大熊貓的生存質量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民眾的氛圍。
王鵬彥說,從目前種種轟動活動來看,臺灣島內的人們對於熊貓的熱情,應該有一個比較好的氣氛。
誰會被入選
哪兩隻大熊貓會被幸運入選?頗生疑念。
6月10日,臥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王鵬彥對此不置可否。他說,入選並不是熊貓基地所考慮的事情,也不是管理局所能決定的,到底那兩隻熊貓能勝出,除了客觀因素之外,還要看臺灣的接收方臺北市柵北動物園自己的選擇,以及接受方與中心上級主管部門的協商結果,然後,由國家林業局及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最終作出決定。
可以肯定的是,赴臺的大熊貓在已經公布的17隻備選大熊貓之中。
雖然臥龍熊貓中心不能確認選秀勝出熊貓,不過此前,曾有消息傳出臥龍放養在福州市的兩隻熊貓是有望送到臺灣的熊貓,但很快傳言被質疑。
據了解,赴臺的大熊貓將一雄一雌,保證身體健康,發育良好,並且沒有近親關係。此前有業內人士推測,兩隻大熊貓中的雌性熊貓,應該出自臥龍基地四隻關養在一起的平均年齡將達兩歲多的熊貓之中。這4隻大熊貓發育完好,樣子可愛。而雄性貓可能出自臥龍中心雅安基地年齡也在3歲左右的雄性貓中。"這並不是我們基地可以決定的。"王鵬彥說。
有人推測,僅從觀賞性而方言,臺北接收方可能會為臺灣市民挑選3歲左右的未成熟大熊貓,因為一般情況下,熊貓年紀越小會顯得越可愛。
擇幼的另一個原因是,臥龍中心十多年才摸索出餵養熊貓和繁育熊貓的經驗來,臺灣接受方由於各方面經驗不足,不可能一下子選擇即將性成熟的熊貓,那樣會加大餵養的難度,並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另外,養在臥龍基地的備選貓雌性多一點,而雅安的雄性多一點。(鄭州晚報記者 張志穎 楊宗錦 文/圖 自四川臥龍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