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 | 家鄉的渡槽

2021-02-17 商城縣陽光村務

觀廟西街的冷水灣渡槽,建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期。那時,正是人民公社興修水利的時期。這座渡槽是商城縣西部觀廟鎮的大石橋水庫眾多的附屬工程之一,它是觀廟鎮西部十四個自然村抗旱灌溉的重要水利設施。每逢夏季乾旱少雨,大石橋水庫的水就源源不斷地從這裡經過。每當這時,從大渡槽溢出的水像白色的幕簾,非常壯觀。

一九八二年我們考上師範,體檢那天,正趕上下大雨,道路淹沒,有一個同學就從渡槽的洞孔裡鑽到對面,然後繞路走到城裡。現在想想當時的情景是多麼讓人後怕啊,可現在又有多少人知曉,在那個年代考上一個中師生,對一個農村家庭而言,是多麼的幸運。我就是那時的師範生,在師範裡學到的知識,受益終生。

一九八九年秋,我從武橋中學調回了觀廟中學。這一年冬天我有了兒子,每次往返老家王寨和學校時,都經過觀廟西街的冷水灣大渡槽。從心儀大渡槽的壯觀,到和大渡槽一起滄桑,一晃三十餘年了。這期間,女兒和兒子上初中,都要路過這座大渡槽,因此,我對觀廟西街的冷水灣大渡槽情有獨鍾。

這些年,這座渡槽的巨型石柱經歷了幾次大水的衝擊,特別是萬象河支流正中的這個石柱,政府不斷撥錢加固加寬它的底座,使它生根一樣牢牢地矗立在那裡。

無獨有偶,我的老家王寨村也有一座渡槽,這座渡槽更長,更壯觀。王寨村,位於觀廟鎮的西北角,東面接壤汪橋鎮的萬河村,北部和汪橋鎮的古崗村雙橋村毗鄰,西部和潢川縣仁和鎮的凌集一河之隔,離光山縣白雀園鎮的雙輪河也只有幾裡路的距離。王寨村的這座大渡槽橫架於楊灣組的楊大山和孫白樓組的後山的脊上,全長約二百七十米,二十五座梯形石柱支撐起二十六段預製的半圓形渡槽,渡槽的直徑一米有餘,每段約十米。每遇夏季莊稼乾旱時,大石橋水庫就開閘放水,途經幾處涵洞,觀廟西街的冷水灣渡槽,渠道,源源不斷地送往觀汪兩鎮的近四十個自然村。

我的老家在管灣組的曾家灣,在王寨村的西南,一遇乾旱糧食就歉收,好多成年的小夥難找對象,遭拒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農田缺水收成少。有了渡槽後,那些金鳳凰自然就落戶到了我的村莊。

這些年來,像渡槽、渠道等水利設施,大大保障並提高了農民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收入。

家鄉的渡槽,凝聚看家鄉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它像一條動脈血管,在最需水的時候,能夠汩汩流淌,成為家鄉農業的命脈,為農業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增添了新的活力。

我想念家鄉,想念家鄉的渡槽。

相關焦點

  • 河南汝州:洗耳河渡槽見證崢嶸歲月
    一些水利工程至今仍發揮著重要作用,並且成為那一代人回憶崢嶸歲月的打卡之地,更是一個地方群眾的鄉愁寄託。圖為河南汝州至今仍在使用的,較大型並且維護完整的洗耳河渡槽。東二乾渠是當年臨汝縣(汝州)的「紅旗渠」,洗耳河渡槽更是沿線渡槽的「練兵場」,至今實用價值依然,文物價值也日益突顯。
  • 一個時代的記憶《渡槽》
    威海乳山城區江村的一個橫跨江村河上的渡槽作為當年乳山水利灌溉工程的重要一段,乳山城區江村河上的江村段渡槽,南北長約兩千米,橫跨於江村河上的渡槽蔚為壯觀。乳山城區江村河段的渡槽,在膠東半島應該算得上保持最完好的。
  • 日暮鄉關何處是,繁華落儘是鄉愁...
    閒暇之餘來讓我介紹一下我魂牽夢繞的一處家鄉小景---故鄉的過江橋過江橋簡介位於河南林州的留馬過江渡槽,修建於1970-1974年,歷經五年時間,全長1.1公裡。是一座主要用於澆水灌溉,具有引水兼交通功能的大型石拱橋。上圖為橋面部位石拱,共計108孔。下部橋拱共計9孔。
  • 平頂山沙河渡槽工程簡介
    沙河渡槽工程3個施工標段合同總投資額為17.07億元,主要工程量:土石方開挖317.7萬m3,土石方填築269.5萬m3,混凝土126.5萬m3。合同工期為2009年12月30日~2013年4月30日,總工期41個月。共分為1個監理標、3個施工標。
  • 與紅旗渠媲美的勝天渡槽
    渡槽橫跨三溪場鎮巍然屹立 壯觀奇麗勝天渡槽為拱式渡槽,槽身及支撐結構均為一塊塊條形方石壘砌而成望著傲然於蒼穹中的道道石拱和架設在石拱上的槽身,人們每每慨嘆其設計之巧妙,建造之奇特,可謂渡槽建築中的傑作。據參與設計與修建渡槽的汪旭東工程師介紹:勝天渡槽創造性運用了中國古代石拱橋的設計和製造原理,整個工程則是在邊施工邊設計中完成。
  • 探訪中國最長渡槽,世外桃源一般,一步之差便入他鄉
    直到我看到毛主席語錄那個碑,我覺得肯定要到了,緊接著馬上看到了渡槽,我的心開始激動起來。穿過渡槽,我就看到了東崗村黨群活動中心,已經是傍晚,廣場上放起來音樂,鄉村生活很是愜意,站著東崗村看將軍山渡槽,真是雄偉壯觀,敬仰之情悠然而生,但是我沒找到上去的路(後來上去之後才搞清楚了一些路徑),於是我就順著導航繼續前行。
  • 渡槽:古羅馬是如何給人們帶來水的
    羅馬渡槽是古代世界的最高技術成就。羅馬的第一條渡槽建於公元前312年,在接下來的五個世紀中還將建造更多的渡槽。 但是,他們沒有發明使用渡槽移動數百萬加侖淡水的想法。亞述人,希臘人,埃及人以及更多人都使用渡槽來供應乾渴的城市。但是,古羅馬的渡槽因其規模宏大和令人嘆為觀止的建築而引人注目,它們經常使用高架橋將水穿過山谷和市區。
  • 《國家記憶》中的險峰渡槽
    險峰渡槽的經過,充分展示了當年躍峰渠戰天鬥地、艱苦奮鬥無私奉獻、協作攻堅的精神。位於磁縣白土鎮張二莊村東南的險峰渡槽,飛跨西部山區高家堖與跑馬山之間,如一座峽谷飛虹,依然保持著「單拱跨度亞洲之最」的美譽。它是磁縣躍峰渠水利工程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工程,至今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空中渡槽:時代記憶中的風景線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餘鴻在忠縣境內,許多地方都還存留著空中渡槽。那一個個渡槽已然成為歷史標本,化成時代記憶中的一道風景線。2000多年前,人類找到馴服水的方法:從有水處調水至缺水地。自此,渡槽應運而生。
  • 丹江口水庫清水流經最大輸水渡槽 汩汩南水跨湍河
    原標題:汩汩南水跨湍河(我的家鄉我的河·聚焦南水北調中線工程②) 記者站在渡槽的維護通道俯身向下看,只見渡槽內水波蕩漾,時不時還能看見幾條魚隨著水流,遊向北方。   湍河渡槽工程項目經理陳謀建告訴記者,現在湍河渡槽中水深大概有2米,流量每秒達40立方米,丹江水正在源源不斷地流向平頂山市白龜山水庫。
  • 家鄉的記憶_客家人的鄉愁
    我的家鄉在河源市一個叫蓮塘的小山村裡。很久沒有回老家了,雖然城裡離老家不到二百公裡不算很遠,但是老家已經沒有了家。人是離開家鄉啦,不曾離去的是散落在家鄉院前屋後、山間田埂的成長記憶和親情的回憶。每當節假日或閒時有人回老家,那種舊時的情懷就會湧出來勾起淡淡的惆悵,鄉愁終於隨著家的變遷和年歲的增長成為生活的一種經常品嘗的滋味。
  • 我的圓通寺與渡槽情緣
    第八批國保共達762處,四川共有32處文物保護單位入選,瀘縣圓通寺、奇峰渡槽榜上有名。消息傳來,我們熱淚盈眶,激動不已:我們長期奔走呼號終於有了結果!早在2009年秋天就寫過《走進奇峰渡槽》,拍攝了渡槽的相片,發了三篇空間日記。
  • 中國獨一無二的人工天河:羅定長崗坡渡槽
    長崗坡渡槽位於我的家鄉廣東省羅定市羅平鎮長崗坡, 距羅定市區約21公裡,有「廣東紅旗渠」之稱,素有「北看紅旗渠,南看長崗坡」之美稱。其中,渡槽全長5200米,其中鋼筋砼渡槽長度3450米,砌石拱渡槽1750米,渡槽寬6米,高2.2米,設計流量為每秒25立方米,渡槽兩邊設有行人道、護欄,為連拱結構,渡槽共有133個墩,132個跨拱,拱的最大跨度51米,最大高度37米。工程採用肋拱形式和實心重力墩,除幾個大跨度的拱跨以外,有2700米長的拱跨都用無筋拱或少筋拱。
  • 淠河總乾渠鋼渡槽左幅渡槽順利合龍
    10月26日上午,隨著總重12.71噸的杆件精確架設就位,位於肥西縣高店鄉引江濟淮工程淠河總乾渠鋼渡槽左幅渡槽順利合龍。這一全國首例、世界最大跨度通水通航鋼結構渡槽,預計將於11月中旬全橋合龍,明年3月底有望實現通水,形成一座「河上有河、船上有船」的水上立交奇觀。全國首座「水橋」提前兩月實現半幅合龍引江濟淮工程淠河總乾渠鋼渡槽位於江淮分水嶺北側。作為合肥和六安兩市的重要供水源渠道,它比引江濟淮航道高出30多米。
  • 瀘縣渡槽 人工天河
    群力渡槽。 勝利渡槽。然後會給你指路,「那邊還有一個勝利渡槽,雙層的,更好看!」  「勝利」「華豐」——這兩個帶著時代印記的名字,可以暗示這兩個渡槽的「年齡」。至今仍然發揮著作用的它們,今年2月已由省文物局推薦,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瀘縣文物局的專家了解到,這些以灌渠、渡槽構成的石渠,在瀘縣境內大約有3100公裡。
  • 春華渡槽,巡遊拾趣
    春華渡槽 巡遊拾取地處長沙春華鎮的春華渡槽好雄偉呵,遠觀近瞧,既像氣貫長空的彩虹,又似凌空出世的巨龍,飛跨橫亙於夷山頂與天鵝山之間,身臨其境,除了視覺震撼之外,心中也陣陣掀起浮想漣漪。所謂渡槽,就是跨越低處,連接兩端高處的架空輸水長槽。
  • 【誰不說俺家鄉好】畫卷裡的鄉愁
    【誰不說俺家鄉好】畫卷裡的鄉愁 2020-12-15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群英渡槽搶險急
    7月22日,記者站在臨澧縣佘市橋鎮桃花村的村道上,向西眺望,連接東西乾渠的群英渡槽(俗稱「江家坡渡槽」)屹立在兩山之間,藍天白雲、稻田蔥翠,千米渡槽飛架南北,顯得格外的雄偉。  站在一旁的村支書李章習告訴記者,從未像現在這樣覺得這座渡槽與自己如此親近,曾經這座長1200米、高44米的渡槽留給他的也就只是茶餘飯後閒談時的驕傲。
  • 冬日俯瞰沙河渡槽
    據了解,位於河南省魯山縣境內的沙河渡槽,單槽重量大、最大高度高,槽身空間受力複雜,架設難度極大。新華社記者 馮大鵬 攝據了解,位於河南省魯山縣境內的沙河渡槽,單槽重量大、最大高度高,槽身空間受力複雜,架設難度極大。新華社記者 馮大鵬 攝
  • 威遠這些渡槽,農村長大的孩子們,你還記得嗎?
    歷史上,我們的先民「逐水而居」,兩千多年前,人類找到了馴服水的方法——從有水處調水到缺水地區,渡槽,應運而生。在過去,渡槽,是村裡人引水灌溉的救命槽,渡槽就承擔著灌溉全村人甚至鄰村人田地的使命。友誼渡槽友誼渡槽位於嚴陵鎮三勝村,是威遠縣重要的水利灌溉工程-團結渠的渡槽之一,也是整個渠道工程最大的渡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