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慶年間,川東合州有王姓富家翁,素來相信風水,曾花費重金,從外地聘請堪輿師為父母選墳地。堪輿師被請到後,連續數月皆背著羅盤外出,踏山尋脈,觀測天象,卻一直沒有喜訊。
時間久了,王富翁對堪輿師態度逐漸變差,不再待以客禮,飲食起居與家中僕傭相同。時隨侍堪輿師左右的是王家佃戶的小兒子,十多歲而已。可能是年幼不懂人情世故,並沒有因為主人態度改變而怠慢堪輿師,從始至終殷勤侍候。
終於有一天,堪輿師在王家某塊地上找到吉位。本想告知王富翁,轉念卻打消了這個想法,因為王家對待自己越來越刻薄,且其家行事大多數時候為富不仁,根本不配擁有這塊吉地。反而侍候自己的小童倒一直態度友善,不如把吉地方位告訴他作為回報。
堪輿師借著閒聊機會,得知小童父親替王家外出討債,過江時被風浪捲入水中,屍骨無存;母親年老體衰,幾個姐姐皆已成家別居,只有他與老母同住相依為命。尤其巧的是,小童的家與吉地相距不遠。
因此,堪輿師循循善誘開導小童說:「爾老母萬一有所不測,可向你家主人討要葬地。以我經驗來看,你家屋後左側蘆葦蕩前風水極佳。此地不出貴人,但能使人富貴數代。你謹記在心,千萬不要聲張!」
次日,堪輿師滿懷歉意地向王富翁謝罪,說是才疏學淺,殫精竭慮的奔波數月,實在找不到吉地,另請高明吧。隨即告辭而去。
一年後,小童老母病故身亡,想起堪輿師當初那番話,遂向主人求地葬母。原本,王富翁一口回絕,後聽說求的是無甚用處的蘆葦蕩,便勉強同意了。
小童於蘆葦蕩葬母三年後,年紀長成,外出跟人學做生意,負販大江南北。數年後盈利巨萬,買田造屋,娶妻生子,隨著生意紅火,很快富甲一方。成為富翁的小童,復請風水名家相老母下葬之地,所得結果與堪輿師說法一致,惟能致富,不能大貴。
至鹹豐初年,小童子孫富而不衰,但科舉功名非常有限,僅出了兩位秀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