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古碑,講一段巴蜀古道的北朝往事

2021-02-15 文化旅行

蜀道難,風雪路上,徹骨的冷,北周文王碑的尋訪之路是可以銘記在記憶深處的。

 

起點是成都市龍泉驛,龍泉山脈深處,成渝古驛道旁大佛村,便是這塊珍貴的古碑所在之地。這是整個長江流域迄今為之已發現的古碑中年代最早的南北朝碑刻,也是已發現的唯一一塊以碑文的形式記錄北周時期史事的碑刻。

 

時間回到1400多年前的南北朝時期,西魏晚期實際掌權人宇文泰派大將尉遲迥率勇士12000多人伐蜀,連克劍閣、漳州等地,一路所向披靡。即將攻破益州(成都)時,益州刺史開城投降,從此,成都及巴蜀地區歸於西魏統治。而這條連通成都與重慶之間的「巴蜀大道」也因為歷史的改寫重新賦予了使命,當時駐守四川的大將強獨樂為了歌頌宇文泰的功績,刻碑記錄了這段「平定巴蜀」的南北朝歷史。

 

去大佛村是有公交的,地鐵龍泉驛站出來,每間隔15分鐘左右,就有公交開往大佛村,古碑所在的位置是大佛村八組的山坡上,下了公交還要步行1.6公裡左右的爬山路。零星的小雪花飄著,歷史中古道的繁忙景象早已不在,悽冷的氣氛,適合追憶。

 

北周是一個短暫到只有24年的國度,戎馬一生的宇文泰是北周政權的奠基者,更是之前西魏晚期的實際掌權者。他掌權期間,對內團結各方,對外立足關隴,爭戰東魏,攻陷南梁,奠定了其身後關隴政權一統天下及隋唐王朝強盛的基礎。特別是他在用人制度上,唯賢是舉,不限資歷,只要德才兼備,哪怕出身微賤,都可居卿相,他的選官思想體現了打破門第傳統的新精神,使西魏吏治較為清明,這其中,「北周文王碑」的立碑者強獨樂就是其中一個。

上圖:宇文泰墓石獅,墓原址在陝西富平,今不存,石獅現存西安碑林博物院

 

強獨樂是何人呢?從碑文中可以看出,強獨樂官至車騎大將軍,級別是軍都縣開國伯,而「伯」在當時「公、候、伯、子、男」五等爵位中居第三等,在職掌四川的官員裡面居於第二等級。

 

原本他只是一介布衣,因為宇文泰推行了一套選拔人才的機制,才讓他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抱負。強獨樂後來駐守武康郡,也就是龍泉驛東南方向的簡陽一帶,立碑的時候,他應是走這條成渝古道路過龍泉山,深知這條古道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又是往來要道,來往的達官貴人眾多,在這樣一個地方為宇文泰鐫刻碑文,是對宇文泰的宣揚與懷念,而選擇石質古碑而非「摩崖」的方式,應該是石質更利於保存,影響也更深遠一些。

1400多年過去了,古碑確實流傳了下來,如今作為一個訪古者面對此碑,斑駁的文字深深淺淺,有記載古碑刻於北周孝閔帝元年,也就是557年,歷史中宇文泰556年病故,那此碑應是北周將領追諡文王宇文泰而立。碑額正書「北周文王之碑」,碑文:「大周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大都督、散騎常侍、軍都縣開國伯強獨樂為文王建立佛、道二尊像,樹其碑。元年歲次丁丑造。」共計五行五十六字,皆陽文大正書,對這五十六字,後世有學者質疑是後世偽刻,因為「北周」二字是後世對後周的稱謂,而當時的統治者則應自稱「大周」。

 

從歷史背景來看,西魏在蜀的統治時間只有553年至557年短短五年的時間,而北周在蜀的統治卻有557年至581年24年之久。正是由於西魏政權在蜀的統治時間短促,加上朝代更替,地方政權建置也就十分混亂,再加上南北方石碑的製造本身有差異,對後世修史修志帶來了很多疑問待探究。

 

從字跡上來看,《北周文王碑》為魏碑體,這一時期的書法,尚處於隸書向楷書的過渡,粗樸率真,略帶民間風味,筆鋒遒勁挺拔,參以行草,具有一定的北朝特徵。

 

石碑周圍有隋唐到清後世雕刻的摩崖造像,另有唐大曆年間《唐三教道場》碑和北宋年間一個叫宋京的人所刻《留題周文王廟詩》碑各一通,《唐三教道場》碑記述了石佛寺的修建情形,石佛寺又稱「大佛寺」,建於唐大曆六年,現存彌勒佛一尊位於石碑所在「天落石」正前殿,殿中浮雕彌勒巨石佛像,應該是山下大佛村的得名由來。

宋京是北宋時期成都人,崇寧年間進士,《留題周文王廟詩》刻於宋徽宗政和二年,作者路過此地時看到北周碑及唐碑,感嘆歷史風雲變換中,宇文泰在西魏時期徵伐取蜀,以及宇文氏取代西魏建立北周,而後又被楊堅取代建立隋朝之事。

 

如果歷史塵煙有一條被時間掩蓋的飄帶,那麼,斑駁的史跡就是這飄帶上靈動的音符。

 

這不是巴蜀大地上最驚鴻一瞥,最打動人心的史跡,守護他的,是一位77歲高齡的肖大爺,肖大爺步履蹣跚卻精神矍鑠的給我開門並講述著古碑的故事,我卻滿眼淚光的感動於時間的留存與老人一輩子的堅守。老人用自己的一輩子守護著千年古碑免於人為損壞已是50餘年,他說自己是平凡的,卻因為守護古碑,提升了他的人生價值。老人腿腳並不方便,我掏出100元讓大爺看病買藥,大爺說什麼也不收,那一刻大爺眼睛閃著光,我看到了遠比100元高尚的,屬於肖大爺心靈上的寄託。

 

願古碑千古,長江流域最早的石碑,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

願肖大爺健康長壽安享晚年,一輩子的堅守,洗淨我心,致敬好人!

相關焦點

  • 北周,北齊,南陳
    後三國局面鼎立,北周北齊南陳前期:北朝宇文家的北周<南朝陳<北朝高齊。中期:南陳<北周≈北齊。,隨後的隋唐政府的系統出自北朝。繼承了東晉的地盤的南朝宋,如果從正統論的話,算是華夏代表,但是綜合比較,北魏孝文帝漢化之後,北朝的實力一直比南朝強,何況南朝的是王小二過年,大體上也就開國君主還可以,昏庸者眾多。
  • 北周的佛像(下篇)
    麥積山北周造像的歷史背景北周都長安,今陝西西安市。是一個短暫而強大的王朝,佛教社會基礎雄厚。各個社會階層共同構成了北周佛教興盛的社會基礎,國都長安成為這種佛教信仰潮流的集中體現之地,湧現出大量精美的佛教藝術品。近年來大量出土於西安地區的北周造像也說明了這點。
  • 喚醒古道馬蹄聲 共話成渝新故事——專家學者等共議如何活化利用成渝古驛道,助推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
    其次,加強文旅融合與深度開發,深入挖掘古道文化的歷史文脈,講好古驛道的地方故事,使古道文化活起來。最後,要重視市場和流量導向,打造一批特色鮮明、體驗性強、品牌好的景區,充分利用大數據智能化的科技手段,吸引網絡流量,讓成渝古驛道歷史資源服務當下、造福人民。
  • 希臘神話故事圖,早在北周時期已傳入中國!
    原標題:希臘神話故事圖,早在北周時期已傳入中國!實際上,銀壺上的畫面,描寫的是一段廣為人知的希臘神話故事:帕裡斯和金蘋果。 在人類英雄帕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婚禮上。眾神均受邀參加婚禮,唯有負責掌管爭吵、不和的女神厄裡斯沒有受到邀請。厄裡斯懷恨在心,便發動自己的老本行,在婚禮上將一個金蘋果扔給賓客,上面寫著「送給最美的女神」。
  • 巴蜀的道教與佛教
    他造作道書24篇,完成了道教的神學思想體系;他選擇疊幽擁翠的青城山作為「靜思精至」、「整理鬼氣」的創教傳教基地;他改造巴蜀原有仙鬼巫術,建立神系、宮觀組織、教區組織和齋戒儀軌,其中最主要的是創立教區組織「二十四治」。初期的24治全在四川盆地西部,以陽平治(今彭州)為中心,鹿堂治(今綿竹)和鶴鳴山治(今大邑)最為重要。天師道後來分化很多,南北朝時,南朝有南天師道,北朝有北天師道。
  • 秋遊恩施地心谷,走巴蜀第一古道,品味中華五千年
    獨自一個人,慢慢地走著,步調不緊不慢,一路欣賞生動迷人的風景,不知不覺走上了巴鹽古道。恩施地心谷景區的這一段,是巴鹽古道中絕美的一段,也是這條巴鹽古道美的極品。跟隨著背夫們沉穩踏實的腳步,行走在古道雲梯街的吊腳樓之間,一步步品味著溫醇厚重的歷史。
  • 宿遷皂河一農戶保存古碑半個世紀 188歲古碑見證黃墩湖一段歷史
    因為即將面臨拆遷、搬家,古碑該如何保存下去讓張家很是困擾。帶著對這塊古碑的好奇,記者與王曉風一起前往皂河鎮劉莊村十一組張孝林家中進行採訪。古碑曾是地藏庵裡的功德碑,距今已有188年古碑靜靜地躺在張家的小院裡,吸引不少村民前來圍觀。因為年代久遠,碑上刻著的字跡已經有些模糊。
  • 邯鄲磁縣旅遊景點推薦,北朝考古博物館
    磁縣北朝考古博物館的大門北朝考古博物館位於河北省邯鄲市磁縣城區西北部北朝考古博物館佔地200餘畝,總投資1.66億元,建築面積12200平方米,展廳面積4000平方米,主建築分為兩層。展館文物包括陶俑、壁畫、瓷器、金銀器、石刻等是東魏和北齊出土的珍貴文物展品,囊獲了數十年來考古工作的豐碩成果。在漢唐之間有近400年的歷史,在中國歷史上,北朝是指與南朝同時代的北方王朝的總稱,主要包括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等數個王朝。
  • 十六國至北朝長安城宮門遺址面世(圖)
    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長安城工作隊對十六國至北朝時期長安城東宮和西宮之間的宮門遺址進行了發掘清理,揭露出這一時期宮門的完整形態,這也是我國第一次對十六國至北朝時期長安城宮門遺址進行發掘,對研究長安城的沿革、建築形態、城市發展、宮殿布局和宮廷生活提供了豐富的考古資料。
  • 北周大墓揭開襖教秘史
    北周大墓揭開襖教秘史  2000年5月底,省考古所在配合省政府二號小區工程文物清理工作中,發現了這座罕見的北周大型墓葬。該墓位於西安市北郊大明宮鄉炕底寨村,系長斜坡墓道多天井磚砌單室墓,總長35米,由斜坡墓道、5個天井、5個過洞、甬道和墓室組成,未遭盜竊。
  • 劉海龍分享:西安博物院北周史君墓石槨藝術下篇
    西安博物院北周史君墓石槨藝術下篇劉海龍分享劉海龍,網名大佛西安市北郊發現的北周史君墓,出土石槨圖像內容涉及漢文化、祆教等十分豐富。據石槨上的題刻記載墓主姓史,為北周涼州薩保。是繼虞弘墓、安伽墓的發掘之後國內有關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又一重大考古發現。北周史君墓為長斜坡土洞墓,墓葬座北朝南。由墓道、天井、過洞、甬道和墓室等幾部分組成,全長47.26米。墓室中部偏北出土一石槨。
  • 學術文摘丨胡風與漢尚:北周入華中亞人畫像石葬具的視覺傳統與文化記憶
    注釋: 1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北郊北周安伽墓發掘簡報》,《考古與文物》2000年第6期,第28-35頁;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發現的北周安伽墓》,《文物》2001年第1期,第4-26頁;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北周安伽墓》,文物出版社,2003年。
  • 走在萬年鏌鋣古道上,講南寧橫亙千古、綿延古今往事
    有崑崙關這樣名震華夏的雄關古道,不知讓多少人為之著迷;有鏌鋣關這樣撲朔迷離的古道,橫亙千古、綿延古今的往事更是讓人發出震撼尖叫!位於大明山主峰鏌鎁峰(今龍頭山)南面,有一條十分詭異的驛道,它北起上林大豐,由周利橋分路往西南,經羅勘村、黎口隘、三黎,至武鳴馬頭鎮,直通南寧城。
  • 長興古道(一)—《南周古道》
    南周古道位於八都岕南周村的南周山。清《長興縣誌》記載:「南周山北周山在縣西三十裡」。沿著八都岕景區門口的楊林澗而上,依次分布著南周嶺古道、金雞嶺古道和排旗嶺古道,均系南周村和楊嶺村舊時山貨通往白魚埠碼頭的山路。據岕裡名人蔣乃鏞先生所著《我的往事》記載:「山裡的人民,每日挑柴掮竹往白魚埠出售,換些油、鹽、米等必需品回家過生活」,這些特產便經由山嶺小道運到白阜鎮(民國前為水陸碼頭)銷往外地。
  • 大美四川不只有川西,川南美景也毫不遜色,尋巴蜀古國的前生今世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巴蜀時代,就曾是蜀王開明王朝的故都;北周的統治者名其「嘉州」,清朝雍正時期才更名為沿用至今的「樂山」,也正是取了《論語》中的「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之義。秦漢之巴蜀接連出現兩個永垂不朽的郡守,帶來了萬世長傳的福音。李冰築都江堰,締造了成都平原千年的富庶。
  • 【丫丫爸爸講古詩】敕勒歌 北朝民歌
    丫丫爸爸講古詩讀詩詞、有溫度、有態度【朗讀】【講解】【原文】chì Lè gē>敕 勒 歌北朝民歌chì lè chuān ,敕 勒 川,yīn shān xià 。【作品簡介】《敕勒歌》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傳唱的一首民歌,最早見錄於宋代郭茂倩所編著的《樂府詩集》中的第八十六卷《雜歌謠辭》,由當時少數民族的語言鮮卑語譯成漢語。這首民歌具有鮮明的遊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濃鬱的草原氣息,主要表現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了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
  • 華夏最早的國道是米倉古道,小編講三個故事,讓您一下子記住它
    ,唐蕃古道等等。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這條國道就是位於陝西漢中的米倉古道,據史料記載,米倉古道這個名稱定於秦朝末年,到漢朝成為繁忙的商路,並且一直沿用到唐宋和明清。但其實在秦朝之前,這條路就修通了。據專家考證,米倉古道是「巴嶺路」的一部分,而「巴嶺路」則早在3500年前就已經存在了。
  • 由九原崗《門樓圖》看北朝建築特點
    導讀:發掘於2013年的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是考古領域的重大發現,特別是繪於墓道北壁的《門樓圖》是研究北朝時期建築形制的珍貴歷史資料。這是國內首次在墓葬壁畫上發現如此高等級的北朝建築圖畫實例,細節之豐富,令人驚嘆,具有極高的歷史意義和學術價值。
  • 石碇.大格門古道
    近年來,坪林、石碇的地方文史人士紛紛發起「尋找淡蘭古道」活動, 希望能陸續探勘出淡蘭古道的舊跡。蕭郎所稱的「大格門古道」,有可能是淡蘭古道的一段,自然引起我的好奇與興趣。圖:昭和四年建造的古橋-「大舌子長壽橋」沿著石階路往下走,石階路旁矗立著一巖石,斑駁的巖面上有刻字,疑為日據時代的古碑, 後來問當地居民,才知並非古碑,是後來居民所立的石碑。
  • 文史學者古梁詩歌《深山,古道邊》外一首
    (詩)深山,古道邊(外一首) 文/古梁 那一年 我就在這大山裡 站在古道上 望著山澗的水流 看著蜿蜒的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