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保留運動場地 地下新建800餘停車位 近日,「赤坎體育場要改建停車場」的消息在湛江人的朋友圈裡熱傳。不少老赤坎人的心都懸了起來,赤坎體育場對許多赤坎人都意義非凡,它不僅是周邊居民休閒、運動的主要場所,還承載了湛江幾代人的體育運動記憶。
為何選址赤坎體育場建停車場?興建停車場是否要以損毀運動場地為代價?停車場什麼時候能建好?建好的停車場主要供哪些人使用?12月14日,記者採訪赤坎區相關職能部門及項目建設單位,為市民們尋找答案。
老城區停車到底有多難?
都說停車難,到底有多難?城市商圈「有車無位停」、老舊小區「停車基本靠搶」、出門辦事「辦事10分鐘,找車位半個鐘」……是市區停車的真實寫照。隨著城市的發展,「停車難」問題已經成為了城市管理的「頑疾」,為市民出行帶來了不便。
「要說停車難,老舊城區停車才是真難。每次回家停車時,我都後悔自己當初買了車。」作為老城區居民,家住赤坎中山一路廣發銀行宿舍的劉先生對停車問題無可奈何。劉先生所在的小區是典型的老舊小區,每到節假日,單元樓門口都停滿了車,居民想推個童車通行都難。「有時早上上班,得挨個打電話請鄰居挪車才能把自家車開出來。」
交警部門統計,截至2019年3月,湛江市區機動車保有量已經達到31.7萬輛,其中小客車保有量29.8萬輛。初步估算,目前湛江市中心城區小型汽車保有量約24萬輛,中心城區停車泊位供應總量約18.96萬個,泊位缺口高達5萬個。而赤坎區作為老城區,停車泊位的缺口更為明顯,每逢節假日,大量的返鄉及外地車輛更是「一位難求」。
湛江交投城市停車服務經營有限公司對赤坎區公共建築配建泊位進行調查與統計,發現赤坎體育場周邊的公共建築配建泊位不能滿足訪客的停車需求,在尖峰時段,公共停車位缺口高達2000餘個。
12月14日,記者在赤坎體育場周邊走訪發現,從文東路到躍進路範圍內,以居民自建樓為主,區域內的居民住宅樓基本沒有匹配停車場。社區居民的私家車主要停靠在路邊或者小區內。在文東路上,原本雙向車道在停滿車之後,已被「擠」成了單行車道。不少居民對此怨氣不少。60多歲的陳姨說,「家們口的這條路本來就不寬,人都得挨著車走,有時人多的時候不得不前後排著隊趕路。」
停車場緣何選址體育場?
新建停車場有助於緩解城區停車難的問題,但是為何選址在赤坎體育場?
家住赤坎體育場旁的市政府宿舍區內,供職於市政府某單位的劉先生一語道破這個問題:「赤坎體育場周邊的建築大多是上個世紀70、80年代的建築,大部分沒有配停車場,但這一帶早已形成成熟的生活區和商圈,因此停車場的建設更顯得迫切。」
赤坎舊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及周邊政府部門、銀行、市場、學校等主要設施的建設時間比較久遠,對停車設施考慮不足,卻匯聚了大量的人流車流,且老舊城區建築密集,道路交通壓力大,路內停車無法滿足道路交通需求,因此,赤坎體育場周邊對車輛停放的需求越來越大,停車設施供需矛盾尖銳,停車難問題越來越突出,車輛亂停亂放,路內停放等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湛江市的城市形象。
然而,赤坎老城區目前的小街小巷沒有多餘空間設置停車位。面對城市停車難問題,尤其是湛江中心老城區,利用地下空間緩解城市停車問題的構想受到湛江市政府、社會等相關部門的普遍關注。2019年8月27日經政府十四屆56次常務會議研究通過《關於加強市區停車場(停車位)建設和管理的議案》,其中提到「要充分挖掘舊城區停車潛力,研究確定近期可開發利用作為永久或臨時公共停車場的地塊位置、規模、建設方式及項目資金來源,可利用舊城改造、現有暫閒置的土地、邊角地、土地儲備部門提供的閒置土地等,建設地面生態停車場、地面立體停車場、地下停車場、樓頂停車場等多種形式停車場,解決最為突出的老城區停車難問題。」
為改善赤坎區交通和停車的環境,緩解赤坎區公共停車位不足的問題,赤坎區計劃向地下空間「做文章」,通過挖掘公共體育場的地下空間,新建大型地下公共停車場,以緩解老城區停車難的問題。經過多番論證,赤坎區計劃在赤坎體育場原址新建2層地下車庫,滿足區域公共停車的需求。根據規劃,地下停車場項目建成後,將新增800餘個公共停車位,緩解周邊停車難題。
增加停車位,運動場地怎麼辦?
眾所周知,赤坎體育場是集休閒娛樂、體育運動、文化宣傳為一體的綜合場所,每天到此參加鍛鍊的市民數以千計。體育場內的舞臺更是舉辦大型集會和露天晚會的好地方,這裡經常有文藝演出、電影放映等活動。運動場兩旁近200米的文化長廊,更是政府部門宣傳政策法規的重要陣地。要在赤坎體育場原址上建設停車場,是不是意味著人們的運動休閒空間將被剝奪呢?
不會!項目建設單位湛江交投城市停車服務經營有限公司的林經理介紹,赤坎體育場地下停車場項目將儘量保持地塊原有的功能,在不減少市民運動場所的前提下,僅在目前運動場的位置開挖,停車場建成後,將在原址還原原來運動場地,恢復運動場的休閒運動功能。
「我們將按照『造一個集生態景觀、公共停車於一體的現代化新型地下停車場』的目標進行建設。」林經理表示,項目建設儘量選擇環保和可循環利用的建築材料,地面綠化發揮海綿作用,吸納該片區的部分徑流,項目將成為踐行湛江市建設「海綿城市」「循環城市」和「腳印城市」等理念一舉多得的項目。
據介紹,《赤坎體育場地下停車場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今年9月審核通過。根據項目可行性設計,赤坎體育場地下停車場項目將設計2層地下空間,其中地下一層設計停車位531個,含14個無障礙停車位,地下二層設計停車位274個,共建設805個公共停車位,滿足公共停車需求。地面則保留現已建設的公廁、體育業餘學校、主席臺等建築。地下停車場建成後,地面恢復田徑場、足球場、籃球場、桌球場等運動場所,與赤坎體育場現狀功能一致。
區發改局方面介紹,赤坎區體育場地下停車場建成之後,將有效根治該地帶車輛亂停亂放,很大程度上還將緩解周邊社區的「停車難」問題。
新建的地下停車場誰可以停?
市政府今年3月31日印發《湛江市中心城區交通擁堵綜合治理規劃(2019-2021年)》通知,其中提到停車系統改善行動計劃:赤坎區田徑場停車場、市體育中心地面生態停車場、百園小區立體停車場等均列入停車專項規劃近期建設計劃,以達到增加停車供應的建設目標。據介紹,赤坎體育場地下停車場屬於地下公共停車場性質,服務主要功能用車為小汽車。
「由於各類建築均按照停車位標準進行了相應的配建,在周邊停車泊位不夠的情況下,新建的地下停車場能較好解決訪客的停車需求。」林經理介紹,根據停車場的服務半徑分析,以及交通影響分析預測的相關調查,赤坎體育場地下停車場的用戶白天以政府機關人員及辦事人員、體育場健身人員、歷史文化街區遊客、學校、商場、酒店及市場人員的短時車輛停放為主,晚上以商場、酒店和周邊居民私家車的停放為主。
在14日的走訪中,記者隨機採訪了十餘位赤坎體育場周邊居民,大家對體育場將新建停車場的消息都非常期待。同時也對項目的建設存在較多疑問:項目何時開始建設?建設過程對周邊交通出行有何影響?停車場如何收費?
據了解,12月4日《赤坎區體育場地下停車場項目》已正式獲得批覆。下一步,將進行項目設計招投標工作。由於項目的設計方案仍未確定,具體的建設細節仍無從得知,但建設方介紹,項目將於明年動工建設,2022年建成投入使用。本報記者也將持續關注項目的建設進程,及時為市民解疑答惑。
潘潔婷
來源 湛江日報
【來源:湛江政府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