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日本戰國最能打的兩位戰神,他們的四次會戰結局如何?

2020-12-13 歷史新烙印

「甲斐之虎」武田信玄和「越後之龍」上杉謙信是日本戰國時期兩位能徵善戰的大大名,雙方為稱霸一方互相交手十幾年,誰也奈何不了誰,最終兩位戰神不願再互相消耗實力,而轉移了進攻方向。那麼史書記載的雙方四次川中島會戰結局如何呢?

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

第一次川中島合戰

第一次川中島之戰發生在1553年。上杉謙信老謀深算,為了不使自己的上杉軍實力受損,他唆使自己在北信濃地區的舊將村上義清挑起戰事,讓村上義清承擔武田軍的壓力,上杉軍只是作為支援而出動一部分兵力前往北信濃地區,信濃的出兵馬上就有了效果,村上義清在上杉謙信的幫助下奪回了葛尾城。但是好景不長,隨後武田信玄親率大軍前來叫陣,村上義清的軍隊在武田軍摧枯拉朽般的進攻下大敗而回,本人也被迫逃往他鄉。此番交戰,雙方均是一勝一敗。

第二次川中島合戰

第二次川中島之戰發生在1555年,上杉謙信用政治手段獲得了幕府的信任,取得了「以朝廷之名懲治叛軍」的權力。就這樣,上杉軍打著正義的旗號再次選擇了出兵。在戰事的另一邊,武田信玄也十分忌憚上杉軍的實力,一邊積極促成與北條、今川兩大豪強結成軍事同盟共同抵禦外敵,一邊加緊製造上杉軍內部矛盾,引發兵變,從而分散上杉軍的兵力。兩軍在信濃川的支流犀川流域對峙,雙方卻都沒有前進一步。

武田和上山都深諳兵法之道,兵法有云:「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先出兵容易暴露己方的弱點,以靜制動才是上乘的戰法。在對峙的二百餘天中,上杉謙信困擾於內亂,武田信玄困擾於自己的糧草供應,雙方均無力再負擔戰事,遂借今川義元調和為臺階,二人鳴金收兵。

川中島合戰

第三次川中島合戰

武田信玄一直對北信濃地區虎視眈眈,在政治上對北信濃的武士運用懷柔政策,意在穩住北信濃地區的武士,伺機將北信濃地區據為己有。而上杉謙信在前兩次摩擦中未佔到絲毫便宜,卻耗費了巨大的財力、物力。上杉謙信為此十分苦惱,甚至想遁入空門,靠上杉家將的死諫才把他從高野山迎回。在此番周折中,上杉謙信立下了一統天下的宏圖大志,但要一統天下首先要取得信濃地區,於是,第三次川中島之戰爆發了。

此時的上杉軍中士氣正盛,連續摧城拔寨,攻下武田家多座城池。武田軍選擇了避其鋒芒,收縮兵力準備最後的決戰。武田信玄清楚地認識到「兵貴勝,不貴久」,不可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將有限的力量集中起來出擊才能謀取最後的勝利。

正當雙方進入決戰階段時,室町幕府的第13代將軍足利義輝為了重振幕府,正在積極調停各個戰國大名之間的戰事。此時,武田信玄乘機向足利將軍提出和睦必須以北信濃為條件。這樣,武田信玄就在實際上獲得了信濃地區的支配權——第三次川中島合戰結束。

上杉軍的車輪戰術

第四次川中島合戰

被推遲的武田軍和上杉軍的決戰還是到來了。1559年,為了謀求霸業的上杉謙信開始進攻北條氏,北條氏在一開始就陷入被動,隨後節節敗退,最後被圍困在小田原城內。萬分危急的北條氏基於三國同盟向武田軍求助。武田信玄又考慮自己每次出兵的時候都有上杉謙信的牽制,使自己出兵不順,遂下決心集合大軍準備與上杉謙信來一次大決戰。

本次決戰也以其宏大的規模被載入史冊,史稱「八幡原決戰」,雙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武田信玄將大本營設於茶臼山,上杉謙信將大本營設於茶臼山隔千曲川相望的妻女山。無論是武田信玄還是上杉謙信,要撤軍都會路過對方的轄區,雙方互斷後路——戰事伊始就擺出了決戰的架勢。

武田信玄採納大將山本勘助的建議,採用「啄木鳥陣法」,將大軍分出1.8萬人作為別動隊,渡過千曲川誘敵深入,本隊前往八幡原設伏。但是,上杉謙信也同樣是用兵如神,他從武田軍的炊煙中準確地判斷出了武田軍的戰術意圖,指揮上杉軍主力也前往八幡原地區。大戰終於爆發了。武田軍因為其「啄木鳥戰法」分出一部分兵力,所以戰鬥打響之後馬上就陷入了苦戰。

八幡原決戰

上杉謙信採用「車輪戰法」,大軍呈圓形擺開,自左向右轉動,這樣有利於軍隊在作戰中有效地休息。號稱戰神的武田信玄馬上想出了對應之法——鶴翅陣。軍隊排成仙鶴翅膀的形狀,從兩面夾攻上杉軍,令其兩邊受敵,首尾不能相顧。但畢竟武田兵力較少,儘管戰術神妙但是依然損失慘重,愛將山本勘助和其弟武田信繁均戰死沙場。

正當武田軍支撐不住時,武田別動隊趕到,武田別動隊的參戰大大扭轉了戰局,雙方兵力又恢復了平衡。激戰持續了一天,雙方均損失慘重,撤出了戰鬥。第四次的川中島之戰結束了。

相關焦點

  • 薛嶽的兩位參謀長都是中將,一個死在臺灣,一個留下來結局不錯
    一個能打的將軍,離不開優秀的參謀長。因為一軍主將的很多構思和謀劃,是需要參謀長去傳達實施的。同時,參謀長也是主將的另一個大腦。作為一代戰神,薛嶽當然也有很多參謀長。今天來介紹其中比較重要的兩位。在薛嶽一生最為輝煌的長沙保衛戰時,這兩位都在他身邊。他們也都是國民黨中將,只不過因為出身不同,後來的結局也不同。
  • 最常碰瓷三國名將的日本戰國武將《九州劫》告訴你其中原因
    三國演義的故事在日本非常流行,很多人會把日本的武將比作三國名將以示讚美,比如日本曹操德川家康,日本孔明竹中重治。其中類比三國名將最多的要數本多忠勝了。本多忠勝有著「日本之張飛」的稱號,這個稱號來源於元龜元年的姊川會戰。
  • 日本人最怕的中國人,毛主席李小龍在列,其他兩位你絕對猜不到!
    日本人最怕的中國人,毛主席李小龍在列,其他兩位你絕對猜不到!1.薛嶽,薛嶽是中國抗日第一戰將,是指他是抗日戰爭時期殲滅日軍最多的戰將,僅他指揮的四次長沙會戰,就殲滅日軍十餘萬人。日本人在長沙會戰中吃盡了苦頭,他們稱薛嶽為「中國戰神」、「長沙之虎」,對他心生畏懼。美國總統杜魯門授予薛嶽一枚自由勳章,以表彰他在抗日戰爭中的功績。面對這樣一位殺神,日本人見了只有落荒而逃的份!
  • 小身材大拳頭 1米43的「日本張飛」本多忠勝是如何成為戰國最強的
    在日本如若提到戰國最著名的大名,那答案必定是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而如若對眾星璀璨的戰國武將進行排位分次他曾被織田信長稱作"花實兼備之將",被豐臣秀吉稱作"日本第一、古今獨步之勇士"。世稱"三河飛將"、"鬼之平八"、"日本之張飛"、"戰國第一猛將",這個人究竟有多麼恐怖,相信從這些評價之中便可以感受到他的勇武。
  • 抗戰中國民黨三大戰神最後的結局
    抗戰期間,中華兒女同仇敵愾,踴躍抗戰,以犧牲三千萬人口的代價打出了勝利,趕走了日本法西斯。在這期間有出現了大量會領兵打仗高級將領,他們在抗戰中取得了巨大勝利,但是每個人最後結局有喜有悲,今天著重講三位國民黨抗戰名將軍結局,薛嶽,王耀武,張靈普。
  • 聖鬥士系列中戰神阿瑞斯很強?雅典娜:不好意思,手下敗將
    貳:〖1〗人物篇阿瑞斯——希臘神話中十二主神之一的戰神,阿瑞斯是宙斯和赫拉的兒子,擁有無以倫比的力量,他的存在也是散播世界各地戰亂的種子,阿瑞斯手下的軍團分為「炎」「火」「恐怖」「災難」四軍團,雅典娜與眾神交戰史上最慘烈的一戰正是與戰神阿瑞斯的交鋒
  • 最常碰瓷三國名將的日本戰國武將《九州劫》告訴你其中原因
    三國演義的故事在日本非常流行,很多人會把日本的武將比作三國名將以示讚美,比如日本曹操德川家康,日本孔明竹中重治。其中類比三國名將最多的要數本多忠勝了。本多忠勝有著「日本之張飛」的稱號,這個稱號來源於元龜元年的姊川會戰。
  • 大阪如何一步步被招核男兒除名:戰國勇猛無敵,抗戰時期全場划水
    日本大阪城戰國勇猛無敵在古代的日本近畿和畿內地區的一直是當時日本主流和民族的發源地,依賴於瀨戶內海,這裡的經濟發達,人口繁盛,因此也被稱為日本的王脈之地其中在豐臣秀吉之前管理大阪的三好家能以區區幾十萬石的實力在的戰國生存,其武士戰鬥力強是一個主因。當然大阪武士們的實力可不僅於此,當年大阪地區是一向一揆的重災區,位於現在大阪中心的本願寺的僧兵戰鬥力讓當時的戰國霸主織田信長都忌憚的存在,在雙方的作戰中,甚至織田信長賠上了兩個兄弟。雖然最後因為糧草問題本願寺的僧兵隊伍(主要是大阪人)投降了,但大阪人能打的外號已經響遍了當時的日本列島。
  • 日本戰國那些誇非常張的武將綽號,他們的實際戰績如何?
    在日本歷史上有這麼一段時期,自室町幕府的八代將軍足利義政任職期內連續發生了應仁之亂和細川政變後,原本作為日本國權力機構的室町幕府勢力衰弱,日本各地大名豪族紛紛脫離幕府的管制,自立山頭。自此,日本迎來了一個多世紀的戰國時代。
  • 他外號「張扒皮」,是國軍中最能打的將領,日本人對其又敬又怕
    如果問國民黨最厲害的將軍是誰?國民黨最能打的將軍是誰?那麼答案毫不疑問是張自忠!張自忠何許人也?張自忠可以說是國軍當中的鐵血漢子,他先後參與臨沂向城戰鬥、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與棗宜會戰等。1940年在襄陽與日軍戰鬥中,不幸犧牲。他在民間聲望極高,被稱為「活關公」,但是他手下的士兵卻稱他為「張扒皮」。為何稱「張扒皮」?因為他操練士兵太狠了!
  • 他外號「張扒皮」,是國軍中最能打的將領,日本人對其又敬又怕
    如果問國民黨最厲害的將軍是誰?國民黨最能打的將軍是誰?那麼答案毫不疑問是張自忠!張自忠何許人也?張自忠可以說是國軍當中的鐵血漢子,他先後參與臨沂向城戰鬥、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與棗宜會戰等。1940年在襄陽與日軍戰鬥中,不幸犧牲。他在民間聲望極高,被稱為「活關公」,但是他手下的士兵卻稱他為「張扒皮」。為何稱「張扒皮」?因為他操練士兵太狠了!
  • 熊本師團,二戰中日本陸軍最能打的部隊,卻在太平洋全軍覆沒
    當然了,不得不說,第六師團作為日本陸軍前輩,其戰鬥力是非常強的。由於第六師團源出於熊本鎮臺,所有其士兵組成主要來自南九州,比如熊本,宮崎,鹿兒島等南九州各縣。 日本九州向來民風彪悍,南九州更是尚武成風。早在日本戰國時代,就有天下雄兵出九州的說法。
  • 小身材大拳頭 1米43的「日本張飛」本多忠勝是如何成為戰國最強的
    在日本如若提到戰國最著名的大名,那答案必定是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而如若對眾星璀璨的戰國武將進行排位分次他曾被織田信長稱作"花實兼備之將",被豐臣秀吉稱作"日本第一、古今獨步之勇士"。世稱"三河飛將"、"鬼之平八"、"日本之張飛"、"戰國第一猛將",這個人究竟有多麼恐怖,相信從這些評價之中便可以感受到他的勇武。
  • 日本戰國時代10大最強武將,真田幸村居榜首,上衫謙信排第二
    上杉謙信在日本是「戰神」般的存在,也有人叫他「軍神」,智勇雙全,所向披靡。3、柴田勝家:柴田勝家是織田家的譜代重臣,十分勇猛,每次作戰都會在軍隊的最前列帶頭衝鋒,因此得到了「破竹柴田」這樣一個外號,位列日本戰國時代十大武將排名第三。
  • 這四個人被稱為空軍四大金剛,在抗戰中給日軍以重擊
    畢竟當時我們和日本了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但是在面臨亡國滅種的時候我們沒有屈服,也不能屈服,舉全民族的力量進行殊死的抵抗,最終取得了這一場反侵略戰爭的勝利。 現在我們影視劇等宣傳的抗戰內容,好像給我們一種錯覺:抗戰基本上都是陸軍打的。
  • 熊本師團,二戰中日本陸軍最能打的部隊,卻在太平洋全軍覆沒
    當然了,不得不說,第六師團作為日本陸軍前輩,其戰鬥力是非常強的。由於第六師團源出於熊本鎮臺,所有其士兵組成主要來自南九州,比如熊本,宮崎,鹿兒島等南九州各縣。 日本九州向來民風彪悍,南九州更是尚武成風。早在日本戰國時代,就有天下雄兵出九州的說法。
  • 歷史上有資格被稱為戰神的10個人,三國時代就有兩位
    10.李存孝李存孝是唐末第一猛將,這個稱號可不是空穴來風,作為李克用手下「十三太保」裡最能打的一位,李存孝的戰績相當出彩,連當時天下第二的武將王彥章在他手下都走不過幾個回合,其神力和勇武有著「將不過李、王不過項」的盛名,只可惜功高蓋主,被義父李克用處死
  • 中國古代十位戰神,韓信、白起上榜,其中四位一生不曾一敗
    要評選古代「戰神」,首先要對「戰神」二字有一個準確的定義,什麼叫「戰神」?戰神,最重要的就是能打,率軍守土開疆,徵戰沙場。小言之,勇冠三軍,身先士卒;大言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戰神和名將的區別就是,「戰神」是無限接近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人,而名將是可以敗的,是可以屢戰屢敗的。
  • 日本戰國武將很多,綽號也很誇張,那麼他們的戰績如何?
    日本戰國時期的武將很多,綽號什麼的也都是讓人數不過來,在日本的歷史上,只要是能說的上名字的,就都有一個綽號,有的還有好幾個,在這方面,日本戰國時期和水滸的感覺有點像。1.本多忠勝號稱戰國的第一猛將,被稱作是日本的張飛,德川四天王之一,同樣他的名頭還位於,諸如十六神將,三傑,七柱這樣的盤點之中,號稱鬼之平八,東國無雙,那麼這位看起來很厲害,稱號多的讓人虎軀一震的猛將實際戰績如何呢?
  • 抗戰22次大會戰,6次發生在這個省,日本在此舉行第一個投降儀式
    據統計,抗戰時中日投入20萬以上兵力的大會戰共有22次,其中發生在湖南境內就有6次,包括3次長沙會戰、常德會戰、長衡會戰、湘西會戰,日軍四敗一平一勝,戰績慘澹。整個抗戰期間,日本在中國戰死40餘萬人,在湖南就死了21萬,佔去一半。1939年9月,長沙第一次會戰開始,日軍遭到第九戰區第15集團軍的頑強阻擊,戰爭持續1個月,日軍傷亡3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