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如何一步步被招核男兒除名:戰國勇猛無敵,抗戰時期全場划水

2020-12-18 雨田觀史海

在日本的地域文化中向來都有相互起歧視的存在,比如日本的關西地方和關東地方就很相互看不慣。關西的京都和奈良人認為東京人是小家子氣和暴發戶,而東京則是京都是落魄的貴族(以前京都是日本的首都 ,但從江戶時代開始日本的政治和經濟中心逐漸偏向了東京和關東等地),這有點像咱們的西安和北京的關係。

日本關東和關西

不過雖然兩邊鄙視歸鄙視,但一旦遇到大阪,雙方都會出了奇的團結,雖然大阪也是關西地方。但在diss這一點上,整個日本的幾乎都是大阪的對立面。甚至於在很多人日本人的說法中有大和民族和大阪人的說法,可以說大阪幾乎成了全日本之敵。那麼大阪是如何活成了日本的對立面的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大阪人系血統裡面的因子裡面沒有「昭和男兒」剛猛的武士精神屬性。

日本大阪城

戰國勇猛無敵

在古代的日本近畿和畿內地區的一直是當時日本主流和民族的發源地,依賴於瀨戶內海,這裡的經濟發達,人口繁盛,因此也被稱為日本的王脈之地,京都和奈良等古城也代表著關西人往日的輝煌。而當時的大阪只不過是攝津國的一個屬地,到了戰國時候豐臣秀吉在本願寺的基礎上修建了大阪城,而修建完善的大阪城則與熊本和名古屋城一起被稱為是日本三大古城。依靠豐臣秀吉將大阪當成自己的根據地,大阪才得以發展起來。

而之所以豐臣秀吉選擇大阪作為其領地,其主要的原因是除了這裡的地形不錯位於關西的隘口之外,還得益於這裡強悍的大阪兵戰鬥力。

豐臣秀吉圖像

在戰國時期日本的強兵除了九州和三河之外,在京都攝津國地區的大阪兵實力也是很強。其中在豐臣秀吉之前管理大阪的三好家能以區區幾十萬石的實力在的戰國生存,其武士戰鬥力強是一個主因。當然大阪武士們的實力可不僅於此,當年大阪地區是一向一揆的重災區,位於現在大阪中心的本願寺的僧兵戰鬥力讓當時的戰國霸主織田信長都忌憚的存在,在雙方的作戰中,甚至織田信長賠上了兩個兄弟。雖然最後因為糧草問題本願寺的僧兵隊伍(主要是大阪人)投降了,但大阪人能打的外號已經響遍了當時的日本列島。

大阪夏之戰的真田部隊

時間到了的豐臣家和德川家爭霸的時候,大阪人也表現出了頑強的一面,在大阪冬之陣和夏之陣當中,大阪武士們(豐臣陣營除了浪人就是大阪本地人)表現出來的頑強一面也讓德川家康為之動容。

因此,整體來說,在戰國的時候,大阪的武士們戰鬥力並不弱,甚至於一向一揆的總部根據地本願寺還有著當時戰國時代最強的步兵單位——僧兵。

日本的僧兵武士

近代划水

到了近代以後,作為近畿地方代表城市,大阪獲得了成為日本陸軍六大鎮臺的兵源地資格,被授予了日本早期6大師團之一的大阪第四師團。剛組建的大阪師團,在戰場上表現也確實對得起王牌的稱號。在日俄戰爭中的沙河和旅順等戰役上作戰頑強,其中在進攻旅順高地的過程中的,大阪第八聯隊的傷亡高達80%,但依然不下火線。被人稱為的戰不敗的大阪第八聯隊(後來一些日本媒體為了噁心他們,稱之為敗不怕的第八聯隊)。

日俄戰爭時期的日軍

但是在進入20世紀20年代以後,大阪師團就陷入了怪圈,先是在的駐地的時候由於兩個士兵在舞廳和人發生矛盾,師團長寺內壽一帶人砸了人家的歌舞廳,在講究軍民關係和諧的日本。這樣做無疑是給打臉軍部,而其他軍隊也因為大阪師團的這種作風開始疏遠他們。

隨後,大阪人組成的大阪師團在關內戰場,全程打醬油,在東北駐屯的時候,作戰不積極,華東掃蕩作戰的時候,帶頭倒賣軍事物資,在2次長沙會戰中帶頭撤退,導致友軍深陷國軍包圍圈。被軍部踢到了到了太平洋作戰以後,就徹底放飛自我……沒有優勢兵力和炮火支援堅決不進攻,在泰國駐紮的時候也是一如既往的倒賣物資。

長沙會戰中的日軍

總之,從抗戰開始後的大阪師團就是日軍中的一個另類,在別的地方的人,玉碎在太平洋的時候,大阪師團正將自己的商業帝國在東南搞得有聲有色。

雨田君說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大阪人被「昭和男兒」除名,從戰國時代的猛將,變成了近代戰爭的「軟腳蝦」

雨田君覺得是歷史原因。戰國時候大阪作為關西和德川家對抗的前沿,在德川幕府之後勢必要降低和消除大阪人的「尚武」精神,那如何讓他們不「尚武」呢?只能是「養豬」策略,讓大阪人從「士」變成「商」。於是大阪就成了當時江戶時代日本對外開放的重鎮(類似於清朝的廣州),這也開啟了大阪人的商業天賦,從此大阪商人的名號開始響徹日本,當然這也讓大阪人的價值觀更加的西方化,打仗先要保存自己,更加重視生命。

還有一點就是大阪作為當時的國際性經濟都市,人的思想比較現代化,和當時的日本格格不入,當其他地方還在被武士精神荼毒的時候,大阪人卻搞特立獨行,自然不是「招核男兒」自己人,再說了自己在太平洋拼死拼活,而大阪人卻在東南亞吃香喝辣……

不過在這裡雨田君要說的是,調侃歸調侃,大阪師團雖然另類,但幹下的壞事同樣也不少,在30年代的平頂山慘案中就有他們的影子在裡面,而且他們也是對別國的侵略者,切莫因為他們的另類,而忘了他們的原罪。

— the end —

相關焦點

  • 漢代男兒:勇猛尚武志向高遠,言必稱大丈夫,冒險精神後世少有!
    因為他發現,哪怕是東晉最傑出的人群,士族也沒有秦漢時期的那種冒險開拓的精神。士族們再怎麼高遠的志向,比起前人,就如同小丘陵和巍峨泰山去比高一樣,談多了也不過自欺欺人。那麼,漢代的男兒,到底是怎麼樣的勇猛呢?志向又如何的高遠?又有多麼強的冒險精神?
  • 盤點日本戰國時期的「五虎上將」,真田幸村排第二,雷神排第三
    日本戰國時期,真的堪稱「萬村大戰」,那鬥得叫一個激烈,拋開規模不說,單論戰爭頻率的話,恐怕中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都比不上;在如此高強度的戰鬥中,還是有一些天賦異稟的猛將湧現了出來,現在就來盤點下日本那個時期的「五虎上將」。
  • 抗戰時期我軍的經典軍歌一覽
    抗戰軍歌下面我們就盤點一下,抗戰時期,中國軍隊的著名軍歌。遠徵軍2、《新一軍軍歌》有"天下第一軍"的美譽的新一軍,是抗日名將孫立人將軍所帶領的一支鐵軍,抗戰時期,曾撤至印度,也稱為中國駐印軍。在對日寇大反攻的時候,新一軍在緬北橫掃日軍,數次大破日軍。
  • 作為戰國時期人才輸出基地的魏國,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玩死的?
    戰國七雄爭霸,最終由秦國橫掃六國完成大一統的千秋偉業,這其中當然要歸功於秦國君主的深明大義,同時也少不了手下將領的高素質高情操,但殊不知,秦國打天下倚仗的幾位名人包括商鞅,張儀和範雎竟然出奇的都是來自外國,而且竟然是同一個國jia魏國這真是造化弄人。
  • 被錯認為《八佰》勇士對手:抗戰打滿全場,日軍頭號王牌第三師團
    戰爭電影《八佰》也將觀眾回溯到1937年的淞滬會戰的硝煙中,作為淞滬會戰的收官之戰,在敵眾我寡的困境中,勇士們浴血奮戰,通過於他們的狙擊,告訴國人抗戰還在繼續。日軍老字輩王牌名古屋現在是日本三大商業圈之一(另外兩個是東京和大阪),在2017年的時候所屬的愛知縣(豐田總部)已經超越大阪成為僅次於東京的經濟強縣。按照日本二戰師團編成地越富裕戰鬥力越弱(參考東京第一和大阪第四師團)的屬性來看,名古屋師團戰鬥力應該挺弱才對。
  • 如何評價戰國時期黃歇的一生?
    春申君黃歇是戰國四公子中唯一一位非王族出身,也是其中唯一一位沒有善終的公子。當然,他和羋月也沒有盪氣迴腸的愛情。他是如何走向權力巔峰?又為何會死於非命呢?少年老成,化幹戈為玉帛公元前298年,秦國以楚懷王為質,逼迫楚國讓利。沒想到楚國立楚懷王的兒子為新君,是為楚頃襄王。
  • 抗戰時期號稱日軍「窩囊廢」的大阪師團真的很垃圾嗎?
    眾所周知,日軍在抗戰時期為了更加方便的入侵中國,一直在向中國不斷地派遣部隊,自1937年「七七事變」以後,日軍當時總共24個師團就派了21個師團駐守在中國,佔到其陸軍編制總數的87.5%。到1945年日軍投降的時候,日本陸軍師團總數已達99個,而部署於中國的也多達38個師團,佔其陸軍編制總數的38%,而部署於太平洋戰場的也才37個師團,其他像朝鮮,衝繩,本土等地區部署的師團多不過十多個,少到一兩個,可以說日本是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對付中國上面,而大阪師團就是其中之一。
  • 歷史類春秋戰國時期小說推薦
    今天主推歷史類春秋/戰國時期(不排名次,春秋/戰國時期的經典小說都太少了,可能是這段時期太特殊,太璀璨,史料太少,以至於沒有一定的筆力駕馭不了這個時期,所以春秋和戰國混在一起寫了)1.履身是時,望蒹葭蒼蒼,秋水伊人何在,城隅桑林,靜女正踟躕,關關雎鳩,更有君子好逑——好男兒,夫復何求?大爭之世,天下正問鼎重,慶忌未死,天下又如何?
  • 他,戰國第一美男,對陣戰國第一勇士,冥冥之中卻成就了千古姻緣
    他是當時天下第一美男子,又是戰國時期最後的大將,其與立花宗茂並稱為戰國最後的兩員大將。他就是戰國首屈一指的美貌之將——片倉重長。片倉重長乃伊達政宗家臣得兼景綱長子。當年德川家康為能儘快掃除豐臣家的勢力,使自己在有生之年儘快稱霸天下。
  • 戰國時期,韓國是如何兼併鄭國的?
    鄭國是春秋初年小霸的那個鄭國,韓國是三家分晉的這個韓國(不是今天的韓國),在戰國時期,韓國是如何兼併鄭國的呢?圖-三家分晉的形勢三家分晉後,趙國都城在晉陽,魏國都城在安邑,韓國的都城在平陽。韓國都城平陽在韓國邊遠地區,四周全是魏國的領土,而魏國在戰國初年大殺四方,令韓國兄弟坐立不安。公元前416年,韓武子遷都宜陽。這次遷都既要躲避魏國的鋒芒,也想將戰略中心轉移到洛陽盆地來。韓國領土除了被魏趙包裹,南部還與楚國接壤,但韓國單獨去挑戰楚國是不可能的。
  • 日本戰國三傑一死,德川家康註定已無敵手,一統天下勢在必得
    上面說到,德川家康和織田信長的聯軍在其家臣,日本戰國第一猛將,日本的猛張飛——本多忠勝的幫助下,同時隨著日本戰國第一名將,戰國第一兵法家——武田信玄的暴斃。一步步進行著武裝統一天下的步伐。武田家族又在日本的歷史戰爭風雲中,存活了八年。
  • 古人常說「七尺男兒」,那「七尺男兒」究竟有多高?
    古人常說「七尺男兒」,那「七尺男兒」究竟有多高?文/歷史菠蘿蜜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三國演義是許多人都很喜歡看的,不論是小說原著還是電視劇,都非常吸引人。許多人都在看電視劇的時候,也許會發現總是有人說「我堂堂七尺男兒」,怎樣怎樣的。那七尺到底有多高呢,今天就跟隨小編一起了解一下。想要了解七尺男兒有多高,首先要會換算,尺與我們現在的長度單位有什麼差別,是怎麼換算的。在戰國時期,一尺大約就是23釐米左右,七尺男兒也就是161釐米,也就相當於現在社會一個普通女生的身高,可見當時戰國時期的七尺男兒並沒有多麼高大威猛。
  • 古人常說的七尺男兒是多高?古人都比現在的人高嗎?
    說起七尺男兒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在咱們看電視劇的時候就會經常聽到這個詞,所謂的七尺其實就是在說他們的身高,就跟咱們現在說的釐米和米一樣,都是單位,就是不知道咱們現在這些人和幾千年前的古人在身高方面是不是存在些差距了,到底是幾千年前的人高呢,還是幾千年後的咱們這些現代人高呢,這個問題就值得人深思了
  • 8.1建軍節《新戰國英雄》揭秘古代大閱兵
    春秋戰國時期,連年戰亂不斷,對軍隊的要求十分嚴格。畢竟,一支軍隊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了戰爭的勝負。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建軍節,舉國歡慶,中華民族素來是禮儀之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男兒的熱血灑遍沙場。今日,趁著8月1日建軍節,讓我們跟隨著經典傳奇國戰網遊《新戰國英雄》走進古代大閱兵的世界吧!
  • 藏經閣: 戰國末代悲劇英雄 日本第一兵真田幸村
    雖然夕立子無法想像真田幸村被喚醒的時候是如何一臉懵逼面對將近千年後的科幻世界,也沒法想像他是如何瞬間上手高端武器,分分鐘打爆外星機械的,但設定就是這樣的,認真了你就輸啦!所以本次第20期的VR藏經閣,夕立子就和大家來談一談這個以悲劇英雄著稱,並成為武士題材中著名勞模(出現率很高的意思)的日本戰國末期名將——真田幸村。
  • 左玉河:如何正確認識抗戰時期國民黨的民族主義
    請您先簡要介紹一下抗戰時期國民黨的民族主義的內涵? 左玉河:抗戰全面爆發後,中華民族面臨著生死存亡的空前危機,蔣介石及國民黨意識到「國家民族之最後關頭」已經到來,故順應時代潮流與包括中共在內之各黨派團結抗戰,確立「三民主義暨總理遺教為一般抗戰行動及建國之最高準繩」,並對三民主義作了適合抗戰需要的新闡釋。
  • 日本戰國時期,大名是如何僱傭家臣呢?你知道多少?
    不過說到日本戰國時期,那簡直就是亂世之中的亂世,各種勢力交錯生存,錯綜複雜,軍閥割據,不論是上層公卿,還是下層的平民,可謂是民不聊生,戰門之處,往往是血流成河,不忍直視,而且日本戰國和中國古代戰國時的「秦國」一樣,幾乎都是採用軍功制。
  • 日本戰國時期五大名將,第二位被譽為「日本戰國第一兵法家」!
    明朝中後期,日本處於曠日持久的混戰當中,史稱戰國時代。日本的戰國時代,以1467年應仁之亂開始,至1615年大阪之戰后豐臣氏被滅為止,時間長達148年之久。現在我們來看看日本的五大名將!他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大名、天下人,著名政治家,繼室町幕府之後,近代首次以天下人的稱號統一日本的日本戰國三英傑之一。2.武田信玄「甲斐之虎」武田信玄戎馬一生,徵戰無數,以貧瘠的甲斐地區為根據地,陸續攻佔了信濃、美濃、上野、駿河等地區,將武田家勢力發展到最大。他熟讀孫子兵法,作戰有勇有謀,被譽為「日本戰國第一兵法家」。武田信玄作為日本戰國時期的偶像派戰國大名,人氣著實很高。
  • 古人常說「七尺男兒」,那「七尺男兒」究竟有多高?你知道嗎?
    想必很多朋友就會脫口而出,對,這個神秘的詞就是「七尺男兒」~在很多的歷史作品中,男主人公常會自稱「我堂堂七尺男兒....」來展現男性的自尊。值得一提的是,現在的一尺約等於33cm,所以用這個標準算下來,一個普通的七尺男兒,身高就有兩米三!楚霸王項羽有2.64,關二爺和呂布有2.97,而孔夫子得有3米!如果古今的標準相同,那我們這些炎黃子孫豈不是越活越「縮水」了?
  • 日本戰國時期 三座最有名的難攻不落城
    二戰時期,日軍以擅築防禦工事而著稱。日軍修築的大量暗碉明堡等防禦工事,讓我國及盟國的軍隊吃盡了苦頭。而日本這擅築防禦工事的本事,是有歷史淵源的。在日本的近世史上,經歷了長達近一百五十年之久的戰國時期,長期的戰亂與割據,就使得其練就了擅築防禦工事的本領,而這種本領從日本戰國時期的那些有名的難攻不落城,就可以看出端倪。日本人修的城跟我國修的城區別很大,以下圖加藤清正修築的熊本城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