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可能會詫異,中芯國際的創始人是張茹京。了解他的人應該知道他是中國臺灣省人,那是不是說中芯國際實際上是臺灣企業呢。其實這種說法是完全沒有根據的,而且我們可以看一下中芯國際目前的股份情況,這樣你就能夠了解,到底它是哪類企業?
截止到2019年,中芯國際最大股東是大唐電信,佔據了19.14%的股權;中投持有中芯國際11.6%的股權,是第二大股東;上海實業和臺積電則分別佔股8.2%和6.543%。
確實,在2000年,來到上海的張汝京,是帶著融資的10億美元,那時候他憋著一口氣,一定要重整旗鼓,不亞於臺積電的晶片代工廠,創辦了中芯國際。
其實,除張汝京還帶來400多名來自全球多個國家的優秀工程師,這才是他優秀的地方,也是被人所稱讚的地方。
實際上,中芯國際的股份架構,已經告訴我們,雖然它並非是國企,但是從股份架構來看,它一定是我國的企業。其實,張茹京能夠將晶片代工帶到上海,就已經讓我們解決了國內晶片代工的問題。
我們也知道得非常清楚,因為華為被臺積電斷供,華為的麒麟處理器可能會成為絕版,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件非常無奈且心痛的事情。如何解決麒麟處理器的問題,成為目前我們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而中芯國際目前所帶來的14nm工藝製程的晶片,雖然說不能解決麒麟處理器高端的需求,卻能滿足中低端的需求。N+1,N+2的方案,能夠讓它的綜合表現可以接近7nm工藝,未來我們也相信,中芯國際一定能夠成為媲美臺積電的存在,甚至會超過臺積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