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服役時間最早的五代機是美國的F22,服役時間是2005年,但是它也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就開始研製的戰機,數十年過去以後,就只有3個國家掌握了五代機的關鍵技術,也就是中美俄。五代機的圖片資料相信大家都已經看了不少,比較細心的人大概也注意到了,我國的殲20看上去似乎要比另外三款五代機更大一些。其實你沒看錯,殲20的確是全球機體最大的五代機,所以造成這種情況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內幕並不簡單!
通過對比機身長度我們可以發現,美國的F22長18.9米,F35長15.7米,蘇57則是19.8米,也就是將近20米的樣子,所以我國的殲20的機長又是多少呢?已經是突破20米大關了,達到了21.5米,和嬌小的F35相比,我們的殲20就顯得「健壯」了不少。中國又不是前蘇聯,對武器裝備的體型也沒有什麼特殊的要求,不會一味求大,所以我國把殲20設計成這樣的體型,相信也是因為有實際需求。
對於五代機來說,隱身性能是相當關鍵的,因為它低可檢測性本身就是它的最大特點之一,為了把隱身能力最大化,五代機都用的是內置彈艙。既然殲20的體長是最長的而體型也是最大的,所以它的內置彈艙也比別的五代機要大一些,雖然大不了多少,但是在戰場上,哪怕是多一枚飛彈,都有可能成為決定戰場的關鍵。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航發其實不太先進,高新航發我們現在也還沒有發明出來,但是如果速度不夠快的話那就不能被稱作是五代機了,所以為了彌補這種差距和不足,我國創意性的採用了鴨翼布局。因為要對氣動布局進行一些改動,戰機如果太小的話反而沒法達成這種效果,所以乾脆就做了加長的處理,這麼一來即使我們沒有先進航發,也可以在速度上和美俄的五代機一較高下,這就是為什麼殲20必須要做得更大一些。
我國其實一直都沒放棄過先進發動機的研製,如果以後要加裝新式發動機的話,體型大一點改裝起來也更加方便一些。我國的科研人員真的是考慮的非常周到了,一早就為將來做好了打算。等到以後先進發動機正式裝備了,殲20的表現肯定會比現在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