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終南山》
在我國著名詩人王維的筆下,終南山是巍峨壯觀,綿延不絕的,置身於終南山中猶如置身於一片奇幻的境界,可見終南山是一片秘境。太乙終南山位於陝西境內的秦嶺山脈段,是我國的重要地理標誌和景點。「壽比南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等說法都皆出自於此山。從古到今,終南山都是給人一種隱秘絕麗的感受,古時便有不少人選擇此地作為隱居之地。如今到了現代,人們對山的熱情並沒有消退,反而呈現出漲勢,「終南山」有上萬人隱居,難道他們當真都是看破紅塵?可當地村民卻都說皆是假象。
眾所周知,一般人想要與世俗隔離逃離這浮躁的社會,便會選擇一處與世隔絕的地方繼續生活,遠離世俗的紛爭。鮮少有人是真的出於對山林生活的嚮往才選擇隱居的,大多數還是有著自己各種各樣的原因而選擇這種生活,而中國歷來的隱居聖地那便是終南山了。大多數人不明白為何那麼多人選擇去此地,究竟有何魅力呢?
想要一探終南山的秘密,最好的辦法就是走上一遭。終南山是我國傳統的宗教道教的發源地之一,所以有許多道士在此潛心修行,尋求道家所追尋的超脫思想,與天地為伍,與自然共體。傳說終南山是聖人降臨的地方,來此傳道解惑,為凡夫俗子指引方向,因此終南山也逐漸成為了眾人心中的聖地。縱觀歷史上的各類傳聞,不乏有許多名人名士來到終南山歸隱,完全拋棄世俗,享受與世無爭的超脫之美,細數下來,竟然也有五千人之多,其中更是有老子,姜子牙,王維等人物。
不過,隨著近代人跟風而至終南山或是選擇有利可圖的隱居行為的盛行,人們也用一詞「終南捷徑」來諷刺他們。所謂隱居,便是參透了紅塵世俗,想要自我救贖,選擇走上簡單的隱士生活,尋求內心的平靜和安定,不問世事,不問過往。有人說,隱居生活是自己和自己的過去和解的過程,繁華終究是稍縱即逝卻也迷人眼,在這個物質膨脹的世界,人們都變得極度的不安和現實,找不到自己的方向,隨著大潮流起起伏伏,當嘗試了新鮮感後,剩下的卻只有內心的空虛感和空白。
許多人在面對這個車水馬龍的世界時,激烈的競爭讓他們感到疲憊不堪,收穫甚微,所以有人便想著逃避,冠上隱居的名號,為自己的逃脫行為找藉口,美其名曰是看透了這個紅塵世界,過另一番生活,其實就是逃避,逃避自己的內心,逃避別人的期盼,為何說他們是逃避呢,因為他們的確都不知道自己內心究竟想要的是什麼。
據統計,終南山上目前已經有近萬名所謂的「隱居」人士,難道他們都當真看破了紅塵,不問世事,只想尋求靜謐之所嗎?而當地的村民卻對此直搖頭,表明這些不是真正的隱居生活,實乃假象。隱居就表明要遠離社會,自給自足,居住的場所也是簡陋不堪,一切都得靠自己。這不是一時的興起,也不是玩樂,而是對自己的考驗。
讓人頗為震驚的是,居然還有「隱居培訓班」類的商業培訓拔地而起,為那些尋求隱居利益的人帶去方便。而終南山也成了一些人牟利的工具,他們把自己偽裝成一名修行之人,借著直播自己修行的生活博取屏幕前觀看者的支持,這樣的「隱居」似乎摻雜了更為複雜的東西,這種行為也無疑會給那些真正尋求內心平靜的人帶來傷害。晉代《反招隱詩》一詩中對於隱士就頗有見解,詩中提到:小隱隱陵藪,大隱隱朝市。可見真正的隱士即使周遭環境風起雲湧,也依舊能淡然處之。
參考資料:《反招隱詩》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