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因為遭遇磨難,備受打擊下選擇歸隱山林,從此過上了隱居的生活。但其實,這樣的生活並非是所有人都能忍受的。有幸生在這個科技爆發的年代,許多高科技成了現代人賴以為生的依靠。生活的失意,也令不少人想過那種與世無爭的生活,也因此,隱士也開始多了起來。
在一些不良商家的誘導下,一些景區推出了隱士生活的體驗套餐。有了媒體的造勢,加上營銷宣傳,也吸引了不少人前來體驗生活。在人們的印象中,隱士就應該身處桃源,處處鳥語花香。景色不好的地方,又怎麼可能會成為隱士們的首選呢?
要知道,如今人們的要求實在太多了。想要與世無爭,還得風景秀麗,最重要的還得是有名的大山大河。放眼全國境內,真正能滿足這些「隱士」挑剔的需求的,恐怕也就只有終南山了。也因此,近年來,終南山上出現了一大批前來「修行」的「隱士」。他們是真的看破紅塵了麼?
終南山在國內歷來就有著相當的名氣。甚至還有不少文獻記載了終南山的傳說。為此,自古以來,就有著大量的文人墨客選擇在此歸隱。最有名的當屬道教的創始人老子。相傳,當年老子就騎著青牛,於此處歸隱。而人們所熟知的玄奘法師,後來也在此處歸隱。也因此,終南山對於佛道兩教而言,都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其實終南山之所以如此有名,跟它秀麗的風景是分不開的。身處我國境內的中部偏西所在,終南山四級分明。雖然主峰同其他山峰相比並不算拔尖,但是終南山頂端終年潔白一片的積雪,也為它平添了一絲風採。
正因為如此,才吸引了歷朝歷代的隱士來此修行。憑藉著得天獨厚的環境,能夠陶冶性情,鍛鍊心境,感悟人生的哲理,待有所得後,再出世建立自己的一番業績。而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有:姜太公、張良等人。
何為隱士呢?根據文獻記錄,隱士多為一些學識淵博的名士。也就是說,想自稱隱士,首先你得是個知識分子。也因此,大字不是一個的粗人住在山裡,那可不算隱士,最多也就算隱居。此外,作為隱士,還得不慕名利,並且不會被外物所輕易撼動。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了卻執念,對俗世沒有想法了。
但是這樣的生活,試問有幾個人能真的長期堅持下來。雖說終南山風景秀麗,但是離開了科技的便利,許多人連基本生活都維持不了。古人講究苦修,也就是要戒除欲望,長期清心寡欲,對於現代年輕人而言,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頓頓野菜,到了晚上一片漆黑,甚至連洗澡水都是冷的,冬天冷夏天熱的生活,有幾個人能受得了的。只怕是幾隻蚊子就咬的你死去活來的。雖然許多人逞一時之快,來到終南山隱居。但是三分鐘熱度一過,只怕第二天就忍不住想走了。其實若是有的選,適應了現代生活的人,根本不會選擇過苦日子。何苦呢?自己給自己找罪受呢?
也因此,雖然有許多人十分嚮往古代文人隱士的風骨,希望能夠效仿他們。但是更多人根本無法忍受山裡生活的不便。還有些人甚至根本不是來體驗生活的,而是選擇通過作秀的方式,通過包裝自己,從中牟利。隨著越來越多紛擾進入大山深處,最終隱士也成了人們消遣的一種談資。
據不完全統計,如今「隱居」在終南山的「隱士」高達萬人。這些男男女女包攬了終南山各處。但是這些隱士們不但沒有絲毫清修的打算,目的就不純粹。還有人以此為賣點,打著修行的名義賣貨。甚至還有一些「修行」速成班,實在令人啼笑皆非。
而這些來此隱居的隱士們,過度的商業化,也打擾到了整座山的寧靜。隨著時間的遞進,相比要是不加以管制,終南山就真的成了群魔亂舞的汙糟之地了。此前提過,隱士是在遠離塵世的地方安靜的清修。不論目的如何,既然選擇隱居,體驗生活也好,想清淨一段時間也罷,最少要有點樣子吧。
古語有云:小隱隱於市,大隱隱於野。若是被繁重的生活壓迫的喘不過氣來,來到青山綠水的地方住一段時間倒也沒什麼,但是若是心裡放不下,即便到了真正的桃源,也不會得到安寧。更可惡的是一些打著隱士隱居的名義進行牟利的人,正是因為這些人,才敗壞了隱士的名聲。
引用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