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古藺縣:按單抓藥摘窮帽

2020-12-11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標題:四川古藺縣:按單抓藥摘窮帽

幹部下村先摸底,有針對性地幫貧困戶做好脫貧規劃;根據不同村組的特色,確立短期脫貧項目與長期脫貧項目相結合的思路,確保脫貧不返貧

「全鎮15個村1個社區,其中8個是貧困村,按照『苦幹三年、脫貧摘帽』的要求,這8個村在2018年之前必須全部脫貧。」作為鄉鎮脫貧攻堅的第一責任人,四川古藺縣雙沙鎮黨委書記王慶心裡有一本「明白帳」。

地處川黔交界、烏蒙山系大婁山北側的古藺縣是革命老區,也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當地幹部介紹,古藺縣今年計劃減少貧困人口23493人,完成貧困村摘帽22個。縣、鄉、村一級一級籤訂責任書,立下了「軍令狀」,把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擺在首要位置,把扶貧力量投入第一線。

幹部下村,先進行摸底,再有針對性地幫貧困戶做好脫貧規劃,給他們算好經濟帳和政策帳。「東山村村民彭興明,父母都患病,以前外出打工,現在想回鄉搞養殖,我們就幫他爭取資金;寨坪村村民蔡明,家裡原先種了5畝烤菸,養了幾頭豬,我們給他提供的脫貧思路是擴大規模,實現增收……」王慶說。

針對貧困戶不同的致貧原因和實際情況,「按單抓藥」才有效果。拿到了5萬元的扶貧貸款和3000元產業發展周轉金,彭興明養起了林下雞,2000多隻雞一年純收入能達到2萬元左右;蔡明家的烤菸面積也從5畝擴大到30畝,還養了50頭種豬,人均純收入達到了5000元。

在脫貧攻堅中,黨員的帶動作用極為明顯。太平鎮九龍村老黨員王江宏年齡雖大,觀念不老。2015年,九龍村幾個產業帶頭人經過多方考察引進了葡萄種植,打算大面積推廣。一直靠種玉米為生的村民卻直犯嘀咕:地裡從沒種過的東西能成活嗎?就算種出來了,能賣個好價錢嗎?儘管幫扶幹部一遍遍挨家挨戶地做工作,就是沒人肯種。王江宏聽說後,主動找到幫扶幹部:「我看這個項目好,政策也優惠,我是黨員,就算貸款、借錢也要帶頭種。」自家只有2畝地,他又租了8畝地來種,一畝收入4000多元。如今九龍村近90戶村民都種上了葡萄,全村種植面積達500畝。

光靠貧困戶個體勢單力薄,難以形成氣候,抵禦各類風險。太平鎮先引導農戶大規模種植特色農產品,再將其發展為各村支柱產業。九龍村的葡萄,城武村、高泥村的核桃、甜橙和薏仁,目前已打開了知名度。太平鎮還組建了濟難攻貧應急隊伍,以村為單位,以黨員為主體,為貧困戶提供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民房改造、產業發展等在內的幫助。雙沙鎮採取黨組織進駐專業合作社的方式,增強群眾信心,讓貧困戶願意跟著幹。自從加入了村裡的生態蛋雞養殖基地,彭興明再也不用為資金、技術、銷路等問題發愁了。「以前一隻雞最多賺5元,現在有技術指導,死亡率降低了,還少了二道販子這個環節,一隻雞淨賺10元。」彭興明一臉欣慰。

要實現一村一鎮全面脫貧,產業發展是關鍵。根據不同村組的特色,雙沙鎮東山村確立了「長短結合、種養結合」的思路,既有生態蛋雞養殖一類的短期脫貧項目,又有秋豔香桃這樣的長期脫貧項目,確保脫貧不返貧。太平鎮也在進行旅遊規劃,將紅色旅遊和生態農業結合起來,把部分貧困戶吸引到場鎮從事二、三產業。「大河有水小河滿,只有集體富了才能帶動大家富。」太平鎮黨委書記郭計宏說。(記者 吳葉柳)

相關焦點

  • 彌勒這裡發「羊財」摘「窮帽」啦!
    彌勒這裡發「羊財」摘「窮帽」啦! 近年來雲南立新公司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積極發展黑山羊訂單養殖業努力做強做大黑山羊產業公司每年向廣西、江西、四川
  • 吳金華:不等不靠摘窮帽 脫貧致富奔小康
    吳金華:不等不靠摘窮帽 脫貧致富奔小康 2020-09-21 1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川古藺縣大手筆投入保教育均衡,破解「窮財政」困局難題
    近年來,古藺縣牢固樹立「抓教育均衡發展就是抓最根本的精準扶貧」理念,始終把發展教育事業作為斬斷古藺窮根的治本之策,深入實施貧困縣辦大教育發展戰略,將教育事業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舉全縣之力通過上爭外引、自身籌措、融資貸款等系列舉措補齊教育短板,近5年累計投入教育經費28.24億元,推進縣域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
  • 涇川:紅牛搬「新家」 群眾摘「窮帽」
    原標題:涇川:紅牛搬「新家」 群眾摘「窮帽」  通訊員 楊靈奇 溫改琴  寬敞明亮的房屋,乾淨整潔的牛舍,幾頭牛在圈舍裡安然吃草……一幅安靜祥和的景象
  • 【脫貧之星】吳金華:不等不靠摘窮帽 脫貧致富奔小康
    【脫貧之星】吳金華:不等不靠摘窮帽 脫貧致富奔小康 2020-09-21 1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挪窮窩 摘窮帽 央視《焦點訪談》聚焦怒江州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原標題:《焦點訪談》挪窮窩 摘窮帽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西北部,景色壯美,但這裡卻曾是中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95%以上的面積都是高山峽谷、耕地稀少、自然環境惡劣。易地搬遷是改變當地貧困群眾生活的重要途徑,可有些人卻寧願窮在大山,也不舉家搬遷,成了移民搬遷的難中之難。
  • 休寧縣陳霞鄉:發展產業「摘窮帽」 脫貧致富「奔小康」
    產業發展激發了貧困戶的內生動力,產業收入助力貧困戶「摘窮帽」、「奔小康」,產業扶貧成為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的根本之策、長久之策。
  • 嶽西溫泉:身殘志堅摘窮帽 脫貧不忘謝黨恩
    摘掉窮帽,好日子念黨恩王家長通過自力更生,於2018年順利脫貧。在他摘掉窮帽的同時,還不忘幫助鄰裡致富。他主動邀請當地三位家庭困難的村民幫忙經營肉鋪,幫助他們增加家庭收入。
  • 張家口宣化縣3.7萬貧困人口摘窮帽
    張家口宣化縣3.7萬貧困人口摘窮帽 2013-09-10 11:20:15 來源:張家口新聞網
  • 龍華區遵譚鎮:送雞苗建雞場 助力「小白」摘窮帽
    原標題:送雞苗建雞場 助力「小白」摘窮帽在幫扶單位的幫助下,遵譚鎮扶貧戶蔡澤財建起了養雞場,對未來充滿信心。在自己的努力和幫扶幹部的幫助下,2017年,他「摘」下貧困帽。「蔡澤財屬於因學致貧,如今孩子有了教育幫扶,不僅少了後顧之憂,他自己也有了產業。」看著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的蔡澤財,作為幫扶單位人員的龍華區總工會常務副主席周運方感到欣慰不已。
  • 2020-09-01【徒步長徵路】→四川古藺縣德耀鎮•
    天氣:晴【記錄地點】四川•瀘州•古藺縣德耀鎮秀山居客棧樓下房間【線路裡程】今天由古藺縣城區金蘭街道沿S309省道徒步至德耀鎮行程約30華裡。累計:徒步4140華裡+乘車840公裡。三渡赤水河於茅臺鎮,四渡赤水河於四川的古藺縣太平鎮,然後直奔貴陽經息烽縣和修文縣、金沙縣去畢節市、六盤水市進入雲南的曲靖市有了場搶渡金沙江和以後的大渡河等。註:雲南的威信縣因當年紅軍折返回遵義故此就不去了,明後天徒步進入雲南的敘永縣找到G321國道南下再次進入貴州的畢節市和六盤水市。
  • 2020-09-06【徒步長徵路】→四川古藺縣雙沙鎮白沙會議
    天氣:陰雨【記錄地點】四川•瀘州•古藺縣雙沙鎮客運站旁老地方餐旅館3樓頂樓梯過道房間【線路裡程】今天由敘永縣麻城鎮沿G321國道徒步至古藺縣雙沙鎮行程約30華裡。累計:徒步4270華裡+乘車850公裡。
  • 2020-08-31【徒步長徵路】→四川古藺縣•乘車抵達縣城
    天氣:晴【記錄地點】四川•瀘州•古藺縣古藺勝藺街瑞昌旅館2樓附—1房間【線路裡程】今天由貴州習水縣同民鎮乘車抵達醒民鎮跨省大橋邊徒步過橋進入四川古藺縣太平鎮改乘公交車抵達古藺縣城區距離約50公裡。累計:徒步4110華裡+乘車840公裡。
  • 四川瀘州古藺縣:一個不起眼的小縣城與紅軍長徵的歷史淵源
    四川瀘州古藺縣:一個不被人關注的小縣城,竟然有著如此深厚的歷史淵源。說起瀘州老窖,大家也許並不陌生,但提起瀘州市的古藺縣,大家難免有幾分模稜兩可,不知所云。古藺縣位於四川省瀘州市,四川盆地南端,與雲貴高原接壤。古藺縣原名永寧縣,其歷史源遠流長,可以從一萬多年前追溯到漢秦唐宋元明清再到現在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1935年古藺縣因著名的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四渡赤水赤水而再次聞名於世。古藺縣是唯一見證中國工農紅軍長徵時四渡赤水的縣。
  • 四渡赤水紀念館助力習水土城統一村摘「窮帽」刻不容緩
    原標題:四渡赤水紀念館助力習水土城統一村摘「窮帽」刻不容緩 12月27日,四渡赤水紀念館扶貧攻堅工作組組長羅永賦,副組長袁正綱、劉軍,辦公室、陳列室、藝術團、研究中心、物管部抽調的同志到土城鎮統一村開展區域情況調查。
  • 探索建立林長制 四川古藺縣、鄉、村三級林長積極守護綠色家園
    近日,四川古藺印發《古藺縣林長制管理專項整治推進方案》,進一步明確各級各部門對森林資源的管理保護責任。在科學做好林業資源管理保護的部署下,古藺縣積極探索建立林長制,以制度促管理,以責任促成效,讓各級林長當好「造林人、護林人」,共同守護綠色家園。據了解,該《方案》明確各項管護工作的牽頭單位和責任單位,建立由縣領導任鄉鎮總林長和鄉鎮高風險林區林長,鄉鎮主要領導任副總林長和風險相對較低林區林長的責任體系,明確縣、鄉、村三級林長、副林長、管護隊長和管護成員的責任。
  • 從21.21%到0 瀘州古藺縣東山村貧困戶「摘了帽子」
    瀘州觀察 郭蕎璐 四川在線記者 魏馮11月23日,瀘州市古藺縣雙沙鎮東山村,村民們自發幫忙著推土搬運。這條正在修建的鄉村公路,在去年暴雨中損毀,經瀘州市發展和改革委籌措好資金後,得以重新修建。被當地村民飼養在敘永山間的龍遊飛雞。郭蕎璐 攝東山村,原為省定重點貧困村, 2014年貧困發生率21.21%。
  • 別稱「郎酒之鄉」——古藺縣!
    古藺縣境內居住有漢、苗、彝、回等13個民族,是全省雜散居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縣之一。2014年,古藺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6.7億元,比2013年增長10%。古代為西南夷地,系彝、 古藺縣 古藺縣 苗、羿人聚居地。 唐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納溪縣以南設置羈縻藺州,古藺屬羈縻藺州地域。 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古藺屬潼川府瀘州。
  • 江西萍鄉市王家源村 環境好了窮帽摘了
    興衰因煤而富 煤竭而窮煤礦開採歷史逾百年、面積7平方公裡、戶籍人口千人左右的王家源村,最多時居住了兩萬餘名礦工。彼時,一條街上4家銀行、5個商場,餐館林立,影院爆滿。「靠路邊賣早點都能發家致富。」聊起往昔,王家源村黨支部書記徐建國說。
  • 2020-08-18【徒步長徵路】→四川古藺縣二郎鎮•四渡赤水之二四渡
    •瀘州•古藺縣二郎鎮順河街便宜餐旅館202房間【線路裡程】今天在古藺縣二郎鎮遊覽長徵渡口和鎮區及郎酒廠大門行程約10華裡。【今日記實】講述長徵路上的故事:上午由貴州習水縣的習酒鎮沿跨省大橋(二郎大橋)徒步到對岸的四川古藺縣的二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