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加油!中國加油!
由寧德市總工會、寧德市文明辦聯合舉辦的「見字如面」—最美「家」書有獎徵集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爆發,改變了無數生活軌跡。為了這一次疫情,有多少人舍小家顧大家,又有多少人在默默的堅守和付出。
「江水三千裡,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在這特殊的時刻,一聲來自家人的問候,一封來自前線的家書,都彰顯出這些前線英雄的深情與大愛。
戰疫在一線的醫護人員
他們衝鋒陷陣
他們舍「小家」保「大家」
他們是逆行的英雄
我們要感謝並銘記他們
但我們也不能忘了
那些在後方
默默無聞的奉獻者
警察、記者
交通執勤人員、社區工作者、
志願者、清潔工、
超市工作人員
……
他們默默堅守在
防控疫情的崗位上
看似是最普通的工作
卻也是「危難之處顯身手」!
1
親愛的兒子
你也是平凡中最美的不平凡人
兒行千裡母擔憂!這是一封來自古田六中的一位母親,寫給堅守在廈門地鐵的兒子蘭琪琦的家書,母親在家書中這樣寫道:「親愛的兒子,你也是平凡中最美的不平凡人,你和你的同事加班加點,你在你自己的崗位上奉獻自己。你們盡職盡責站好每一個崗,做好每一件事。平凡是生命的底色,就如有人說過:『不要光讚美高聳的山峰,平原和山丘也一樣不朽』。字裡行間有道不盡的家國情懷,也有說不完的思念和牽掛。千言萬語化作一句「待春暖花開之時,一定要和你一起,看一場電影,賞一次春花,放一回紙鳶」……
附家書全文:
吾兒:
如晤 !
今年的冬天似乎特別漫長,大家都在等待著春暖花開,走出家門的那天。兒子,今天你又發信息給我,照例問安問好。你剛畢業在廈門地鐵工作,雖離家不遠,但我們也一個多月沒見面了。原先是因為需要加班,推遲一兩天回家,沒想到武漢冠狀肺炎曝光,隨著1月23日武漢封城,你在一個月前買的回家的動車票也只好退了。從你出生到現在,你是第一次沒與家人一起過年。除夕那天,你拍照過來,你與公司的同事一起在食堂包餃子、過除夕。一張張還未全部脫去稚氣的純真的臉蛋(同事幾乎也是剛剛大學畢業),一個個滿面笑容地在包著餃子,有模有樣。擺滿了一大桌子,有的臉上手上都沾著麵粉。我笑著說:「真能幹!比我包的好。」面對著家裡的一桌子菜,我也感慨萬分。兒子,正如你所說「我們不能去武漢支援,我們地鐵人也要守住一方平安。」
是啊,平安是福,平安是真,一個人能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平安一生就是最大的福分。「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那些逆行者是平凡中偉大之人。2月10日,我們古田醫院派出了兩名年輕姑娘支援武漢。聽說是2017屆畢業的,她們臨危受命。這兩位姑娘大不了你幾歲,看著照片上的兩位女孩,雖然是戴著口罩,卻眼神堅定。我熱淚盈眶,潸然淚下。這兩位姑娘是偉大的,他們的父母又是何等地無私偉大,把女兒送到最需要的前線——武漢。照片裡,其中一位母親飽含淚水跟自己的女兒告別。武漢不哭,我們古田人把最堅硬的龍鱗給這兩位姑娘,哪怕傷痕累累,我們在後方祈禱她們早日凱旋,平安回來。兒子,英雄就在我們身邊,也許他們並不需要關注,也許他們並不需要銘記,他們是與我們相同的普通人,但他們在平凡中選擇了無私與付出。
親愛的兒子,你也是平凡中最美的不平凡人,你和你的同事加班加點,你在你自己的崗位上奉獻自己。即使因為疫情封城封村,出行人極少,你們也盡職盡責站好每一個崗,做好每一件事。平凡是生命的底色,就如有人說過:「不要光讚美高聳的山峰,平原和山丘也一樣不朽」。
晚飯後,我又來到天台散步,外面的世界真的很靜,靜得出奇,少有人跡。我聽著歌曲,人在遊蕩,心在沉淪。鋪天蓋地的疫情消息,好的壞的,最終都是揪心的。聽到對面樓傳來打電話的聲音,句句也是說到疫情。「看抖音不出門要運動」,那個人也是在跟自己兒子通電話吧。何時才能結束這人類自己造成的災難,都說等到春暖花開之時。是呀,「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到時一定要和你一起,看一場電影,賞一次春花,放一回紙鳶。
祝:
一切平安!
母親:蘭柳娟
2020年2月26日
2
社區工作者
你們是萬家燈火的護佑者
這一封「家書」,是福鼎市稅務局的範曄寫給她的朋友崔琳的,崔琳是福鼎市太姥山鎮寒碧社區一名社區工作者。作為社區工作者,他們身處社區防控「戰場」的第一線,責任重大,這封家書,是對朋友安危的牽掛,同是也是對所有像崔琳、張大姐一樣的社區工作者們的「逆行守護」的致敬!他們在千門萬戶緊閉、眾人足不出戶之時,不顧安危、不分晝夜、不怕繁難,守住了離居民最近的一道防線。他們是萬家燈火的護佑者,是閩東大地的守衛者。我們跟著範曄的家書,來看看這些「守護者」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吧。
崔琳姐:
你好!自從你搬新家後我們兩個多月沒見面了,很是想念。崔伯伯李阿姨都好嗎?
在這一個月以來,我和大家一樣,過著抗疫期的「宅家」生活。在這段時間裡,馬路上行人寥寥,街邊的店鋪也大多關了門,顯得分外冷清。在這樣的非常時候,街區裡出現最多的就是你的同行社區工作人員啦!你們真是這個特殊時期的最美逆行者!今天在朋友圈裡看到了你發的復工工作照,戴著醫用口罩、別著紅袖章的你在社區裡巡視的樣子真是太幹練了,為你點讚!你在的社區臨近工業園區,外來人口聚集,危險係數也高,一定要注意安全防護呦!充足的休息也是很重要的,就像從前崔伯伯常對你說的,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嘛!
你還記得二樓的張大姐嗎?她還是那麼有幹勁,永遠是社區工作中的熱心腸。雖然她現在已經從社區主任的位子上退了下來,但還是堅持在社區抗疫的最前線上。在這一方面,她平常的好人緣可派上了大用處。這不,前些日子,林家的老婆婆在家裡呆膩了,怎麼著都直嚷嚷著要去公園跳廣場舞,誰勸都不管用。但張大姐卻有妙法子,你猜是怎麼著?她讓老婆婆家的孫子林寧在手機上安裝了一個多人連麥的視頻直播軟體,找來了王大姐、許大姐等老姐妹組成立一個「東門社區老姐妹在線舞蹈團」。通過視頻連麥,幾個老姐妹們每晚七點準時家中在線練舞,還邀上了剛從實驗小學退休的「舞步達人」楊老師做編舞與領舞,比之前反而更有組織,也更熱鬧了。老婆婆這一來可算不再鬧著出門了。張大姐兩天前又專程到林家問了老婆婆的狀況。老婆婆說,弄了這些天,她在手機連麥時也學會找角度了,往手機屏前一站一個準,保是個不擋屏!這事一傳開,社區群裡的大傢伙兒都紛紛舉一反三,在各家年輕人的幫忙下,什麼「閒話交流連麥直播」、「卡拉ok連麥直播」等「老年之家」線上活動都在社區裡陸續推出。隨著這段時間上班族們的相繼復工,這些線上活動更是熱鬧了。大傢伙都誇張大姐有頭腦,想出了這一個妙法,讓宅在家裡的老年朋友們都趕上了一回網際網路科技的新潮。
聽張大姐說,她這個法子也是從別的社區和單位借鑑來的。現在我們東門社區的社區活動也越來越多採用線上「雲互動」的方式了。她上次還提起你在社區裡當志願者那會兒的事情,你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大家的「智多星」,有點好奇如果你遇到這事,又會想出怎樣的法子呢?你在社區工作時是不是也遇到了類似的事情呢?下次見面時,記得要說給我聽聽哦!
時間不早了,就寫到這裡吧。我下周也要去單位上班了,還記得你喜歡寧德小魚乾,我下次回來再帶一些給你嘗嘗。等到春暖花開的時候,疫情應該也結束了。到時候我們一起去河間公園踏青吧,就這樣約好啦!
祝:
工作順利!
你的朋友:範曄
2020年2月27日
3
志願者們,你們好樣的!
在防疫期間,總有這樣一群身影,他們身穿紅馬甲、戴著口罩,他們穿梭在這座城的各個地方,各個角落。他們無私奉獻、不求回報,他們的故事感動著我們每個人。他們就是,最勇敢、最可愛的防疫志願者們。謹以此信,致敬在防疫後方默默奉獻的的志願者們!
屏南縣文化館文化志願者陳守溢致「防疫路上的志願者」:
年初四,春節還在進行著,人們還沉浸在節日的氛圍中。屏南縣慈善總會的志願者們聽聞疫情爆發的訊息後,沒有絲毫的遲疑,立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隊伍,主要負責接收和發放防疫物資及防護品臨時儲備倉庫的管理。為了確保寶貴物資數目的準確無誤,志願者們對抗疫物資實行3核對的制度。志願者們沒日沒夜地忙碌,只為換來一個平安的屏南。
短短幾天,竟有六十多名志願者報名參加了活動。「新冠肺炎」是種傳染性病毒,一旦得病,有可能將面臨死亡。但志願者們卻說:「如果怕就不來了,來了就要全力以赴,保一方平安。」這仿佛是一句宣誓辭,告訴屏南人民,志願者們與大家同在,直至戰勝疫情。放下了家庭,放棄了休息時間,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志願者們堅守在醫院(疫情防護工作站設在縣醫院),疫情期間醫院肯定是第一危險區,但志願者們不顧自身安危,堅守在防疫一線,寸步不離。志願者們把工作站當成了家,二十四小時駐守,有序地進行抗疫物品的登記、發放與管理。寒夜裡,有好幾個深夜,防疫物資將從遠方運到,但到貨時間不確定,志願者們只好在值班室一直守著,不敢入眠,直至貨到。他們用實際行動,表達著對家鄉的熱愛,對生命的尊重。起初的那些天,天寒地凍,即使是在白天,也是極為寒冷。但志願者們沒有畏懼,始終準時到崗。那麼冷的天,志願者們一直站立在寒風中搬運物資。屏南縣慈善總會的包著瓊會長已經60多歲了,防疫期間還患上了結膜炎、牙疼,但也不肯放下手中工作好好休息。當你看到一個60多歲的老人長久地站立在寒風中,你的淚水一定會止不住地往下流。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志願者們不顧白天黑夜,總是風雨兼程,隨叫隨到,及時完成任務。正是這樣的一群人,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奉獻」精神。這些志願者雖說不是閃亮的明星,但卻值得我銘記在心。雖說許多參加防疫工作的志願者我叫不出名字,但我依舊要對他們說聲「謝謝」,感謝他們為屏南的平安默默奉獻著。
那天寒風中,我仿佛看見志願者們站立成了一面旗幟,迎風飄揚,是一個大寫的「人」字。許多人都是別人生命中的風景,而志願者們這段防疫經歷,必定會成為自己生命中一道難忘的風景,點綴這多彩的人生。
戰疫一線的醫護人員
他們在前線搶救生命
我們要感謝並銘記他們
但是我們也不能忘了
這些各行各業的平凡工作者
他們是在後方守護生命
有了千千萬萬的「他們」
才能讓我們度過嚴冬
迎來春暖花開
來源:寧德市總工會、寧德市文明辦
[ 這裡是寧德網,感謝您的閱讀 ]
寧德網移動端矩陣
「你說我辦」新聞熱線:2876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