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倉,走不出北上廣深

2020-12-14 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十裡村」(ID:shilipxl),作者天涯住在十裡村,36氪經授權發布。

是不是家裡東西多了,感覺堆不下。

是不是覺得出租房太小,有點擁擠?

是不是有些東西暫時用不到,又不想丟掉?

那咋辦呢?

最近京東上線「京小倉」,引發了行業的討論。既有大魚入局的擔憂,又有風口要來的錯覺!

迷你倉,即針對個人、家庭或小微企業提供的小型倉儲服務。用戶可以選擇不同儲物尺寸和時間進行存儲,比較靈活方便。

其實,迷你倉儲在中國內地發展已有10年,但一直不溫不火。目前哪怕是京東、順豐、萬科都相繼入局,也不建議創業者隨便入坑。

圖:某迷你倉 4000元/年起

01 是癢點,而非痛點

我們通覽目前市面上主流的迷你倉,在宣傳用戶需要的理由上,主要強調:

a、雜物多,佔生活空間

b、保存不當,易發黴

c、貴重物品,不安全

d、老舊物件捨不得扔

這些點,的確是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但真的是過不去的坎,無法容忍的嗎?

真的像手機沒電感覺失聯,打不到車感到無助那樣難受嗎?

★ 對於個人來說:真的覺得家裡小,東西太多,實在做不到斷舍離,還得付費找個地方存起來的,真是少數。

除了個別人對生活空間、品質有追求、有貴重物品的人外。絕大多數人是能夠忍受的,大不了不要的東西都扔掉。

而且對於個人來說,現在二手回收、二手物品置換如此方便,很少有家裡東西放不下的情況。

★ 對於企業來說:迷你倉提到企業文件、票據、辦公用品、宣傳資料等佔用了辦公空間,所以需要一個倉儲。

但至少按照我多年來的從業經驗,小企業幾乎沒有啥資料會多到放不下辦公室,尤其是網際網路企業。而類似方太這樣的生產製造企業,都有自己的儲物室、大倉庫。

尤其是檔案、文件、票據,這些幾乎不佔空間,關鍵是隨著電子化、數據化程度的提升,以後紙質類文件會更少!因為電子存檔、更環保、便捷、便宜。

所以企業文檔存放,最大的挑戰和改善是電子化,而非空間大小。

另外從價格來看,也並非實惠。像杭州許多地方,辦公場地每平米便宜的2塊多也有。如果真的放不下,租個大點就行,取用還很方便。

所以單從存放文件文檔,這方面的需求不現實,只適用於極個別企業。

02 有需求,不代表有大生意

迷你倉從2008年進入中國上海,至今也有10年之久,但整體發展比較緩慢。

相關數據顯示,迷你倉2016年總市場規模在1.5億至2億元之間。2017年總市場規模在2億-3億元人民幣,2020年預計在6、7億左右的規模。

迷你倉企業提到個人搬家、裝修、書畫紅酒等收藏,這種情況是的確存在的。但這是偶發性、個別性需求,不是常規性、大眾性需求。

偶發性的需求,無法保證業務的穩定和持續性,自然在業務體量上就很小,也容易分散。

何況搬家、裝修、雜物存放其實都是有替代方案的,比如租個更大的房子就搞定了,這樣取用都很方便。

大眾迷你倉管理中心副總經理劉軍曾表示,大眾迷你倉目前仍處於虧損期,而且也不是暴利行業。

所以市場上很多迷你倉的創始人鼓吹,迷你倉業務未來將會有千億市場,不知道是怎麼算?僅從個人倉儲市場來看,這樣的規模不知道何年何月。

03 美國行,中國不一定行

中國的投資人或創始人,總喜歡拿國外的項目來對比。去看一個項目行不行,先會去美國或者海外找同款。

迷你倉就起源於美國。資料顯示,美國迷你倉設施總量達2.4億多平方米,門店多達54000個。其中有6家個人存儲領域的公司上市,市值超400多億美金。

但真的不是所有的項目都適合中國,總有水土不服的。

在美國:

a、租房、搬家都是常態:數據顯示一個美國人一生平均搬家11.7次。而全美每年約有17%的人搬家,約合5000萬人口。其中60%的人在州內搬,40%遷往其他州,流動性很高。而他們搬家的原因可能是工作、可能是氣候、也可能是為了低稅收等

b、高度重視個人隱私:另外,國外對於個人隱私的重視程度遠遠高於國內,每個人都追求個人的私密空間。因此在過往很多迷你倉成了個人興趣愛好、隱私等地方。

c、大件東西多,不便宜:而且美國許多迷你倉其實一點都不迷你,許多倉都是存放大家電、大家居。美國地便宜,但許多商品不便宜,比如一個爐灶、一個大家居要上千美金,真的捨不得扔啊!

據了解,其中租用了自存倉的美國家庭數量百分比為9.5%,60%的自存倉空間由家庭用戶使用。

所以在美國,存儲物品的需求一直就很普遍,在美國還有迷你倉經紀人這一崗位。

在中國:

a、在中國除了工作,頻繁搬家的情況很少。就算是工作更換,大多數是提前找好了住所或者先搬到朋友親戚家暫借幾宿,也不需要搬啥家居、大家電之類的。

在36kr2017年的一篇採訪中報導,空間號推廣的小區平均倉儲需求在3 %左右,也就是一個500戶的小區,只有15戶有租倉需求。

b、國內許多存儲的需求都是偶發性的,而且也是短暫性的。在美國每次搬家或者其他情況,都需要,而且算得上是迷你倉的忠實用戶。但在國內,最長可能就2、3個月的暫存,1、2年內都很難出現所謂的復購。

c、中國人講究安居樂業,父母親和個人都會想辦法安定下來,哪怕是買個小點的房子。就算買了大房子,很多家庭的空間都成了雜物間。有時候不是空間少,而是不會收拾整理。連自己房子都收拾不好,哪還想著花錢搬東西出去呢?

國內這幾年不是出現了職業的收納整理師嘛,還有專業的收納培訓課。告訴你怎麼打掃家庭衛生、如何整理櫥櫃、做好收納,聽說都是月入過萬那種哦。

04 走不出北上廣深

目前來看,幾乎所有的倉儲品牌都布局在北上廣深,個別在杭、渝等地。

因為這些城市人口多、收入較高,接受新事物開放程度高。而且生活在這些城市的流動人口多,個人生活空間小。

圖:部分公司城市分布

只有生活空間小,受擠壓才想著改善空間。只有收入高,有多餘的錢,才願意花錢找地存放東西。

而在三四五這樣的地方,大家生活空間不小,房租便宜,但收入少。相比於雜物佔用點空間,大家更願意把錢用在吃喝玩樂上。

何況他們不存在斷舍離的優柔寡斷,許多東西夠用就好。

所以京東京小倉,所謂集合了全國600個物流高標準倉庫資源,根本沒啥意義。

一、這些倉幾乎不能用於用戶個人倉促,而市區京東快遞點很難使用改造。

二、許多在四五線地方的倉庫,對於地方用戶來說根本沒需求。

三、京東許多倉庫距離市區那麼遠,太麻煩。

所以,京小倉目前真正的倉庫,也僅在北京地區上線,服務於2B客戶。後續才考慮上海、廣州等城市。

既然很難走出北上廣深,不僅要面對來自租房、買房條件的改善、以及斷離舍的生活態度轉變。更重要的事情,這樣自然是可預見的天花板,僅靠北上廣深,千億市場又何時才能實現?

05 租不起也難賺錢

另外一個關鍵因素,就是錢。

A、個人租不起

租要錢:目前迷你倉有按照寄存箱和包倉兩種方式,都是按照體積收費,平均算下來,3元/m/天。

不同地區也有差異,有的甚至更多,主要還是看所在位置的租金成本。

圖:某倉部分收費價格

以上海為例,14m每個月需要支付2683元,作為一個普通上班白領真的有這麼多的雜物衣服要堆放嗎?或者作為一個家庭既然長時間不使用,花2700元左右的費用,能不能租到一個便宜的小房間呢?或者多花1500元,是不是能改善一下目前租住的房間呢?

若是在杭州,2500元,除核心市區外,至少可以租一個16㎡左右的房子,若是郊區至少是兩室一廳了。

圖:杭州某租房平臺價格

取送要錢:想要寄存,儘管宣傳說手機下單上門取送,其實並非如此簡單。

若是涉及到東西多的話,就有搬家費、打包費、樓層費、運輸費、拆裝費、人工費、進出庫等費用。

圖:某倉部分收費

而且許多迷你倉都離市區、小區都很遠,一般都要次日上門。這些取件、收費和叫達達或貨拉拉相比,既不方便,還貴。

B、企業難賺錢

從個人倉儲來說,偶發性、短暫性、分散性的需求,對企業來說不是件好事情,自然賺錢就困難很多。

杭州也有迷你倉,但是數量不多,以樂存和樹袋熊兩家為代表。

其中樂存創始人曾告訴記者,開一家300平方米的門店,含租金成本大約是80萬元左右,按照他的測算,當整體體量達到8000至10000立方米左右,才能實現盈利。

而樂存從2015年成立至今,僅有杭州8家門店共,520多個小倉,總計3000多立方米,遠遠不夠。

圖:部分企業融資

在2017年中國個人倉儲行業發展報告顯示,若購置商業用地並改造為個人存儲倉,其投資回報周期為9.5年;若為租賃後改造再出租的二房東模式,其投資回報周期4.5年。前提租金收益是運營成本的五倍,滿租率超過30%情況下。

很多迷你倉也許能做到30%的滿租率,但租金收益是個問題。否則,滿租率要達到80%以上,才有機會盈利。所以國內很多迷你倉都租在地下室,儘量節約成本。

新三板深圳迷你倉倉儲股份有限公司,即大眾迷你倉,成立於2011年,在北上廣深布局超過50家門店。

在2019年8月28日發布的2019半年度報中顯示,公司營業總收入1635萬元,比去年同期1308萬增長24.99%。但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87萬元,去年同期虧損263萬元。

而2017年財報顯示,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1950萬元,同比增長64%;虧損537萬元,同比擴大5%。

06 專業時代,不是巨頭通吃時代

儘管如此,仍然有諸多大牌企業爭相布局。

萬科依託社區和物業優勢2011年就推出了萬物倉,順豐曾在香港推出順箱,失敗後又於2018年10月份在上線迷你倉,而最近京東也在北京上線京小倉。

如果純粹是個人存儲業務,說實話並不適合所有大企業來玩,因為2C來說,幾乎都是沒優勢,也很難發揮主業務優勢來輔助。

所以,不僅是此業務,也包含市面上許多新項目。個人建議是,不是所有業務巨頭都要自己親自下場來玩的,很多時候看起來大,其實都是陪玩和炮灰。

就比如年初再次起飛的社交電商,京東推出京喜,阿里的淘小鋪,360喜上街(掛了)等等,最終結果都可想而知。

07 不是大生意,但不表示沒機會

我一直強調,如果純粹是針對個人的倉儲服務,難度很大。但不代表完全沒有機會,場景很重要。家庭場景難,戶外場景可摸索。

a、景點/車站/機場/商場等

這種場景下,不是換季、雜物處理,而是臨時性的短暫寄存。

很多人逛景區和商場,有時候一家人出去總是大包小包十分不方便。目前許多類似這樣的場所,在寄存服務方面還不是很方便,安全。有的可能只能放個小物件,但放不下行李箱,或者兩個人的背包。

另外,在一些辦公樓或園區,我們一般東西只能放在前臺或者收發室。能不能放在寄存櫃?目前快遞櫃只有快遞小哥能用。如果個人也可以臨時寄存,然後發個取件碼朋友,是不是也方便?

以上這些類似的場景可以多思考,雖然也只是偶發性,但人越集中,這種數量就越多。

b、個人原有空間拓展

許多家庭都有車位,但是車位長時間是空位。如何在原有空位上,為家庭存儲增加幾平方,合理利用,其實也能緩解存儲緊張。

其中來自杭州的空間號,目前就是做車位的空間拓展改造。唯一坑爹的就是,價格太貴。

號稱自己開發的儲物空間,一個竟然賣4999!真坑!

車位利用是在拓展空間上一個極其細分的場景,那麼類似這種個人持有或者可利用的場景是否還有,值得想像。

c、專業倉

這也是針對特定人群的服務,在場地、服務等方面有更多專業性的要求。

比如酒水倉、名貴珠寶首飾、字畫古玩、服飾倉、玩具倉等等。

根據部分人群的特殊喜好,針對的,定製性的服務,很多人個人沒有存儲條件,但可能會願意出更高的價格請專業服務。

目前市面上有一些銀行、資產管理等公司提供一些類似服務,但並未普及。

也許未來隨著新事物的逐漸增多,此類需求會增加。

而且很有可能以後的個人倉儲,不僅是私人的儲藏所,更有可能變成儲物館、交易館。(純屬臆想)

d、小微企業倉儲

除了2C可再思考,在2B領域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中大型空間的存儲已經證明了。尤其針對電商企業,倉儲、物流、保險等一條龍。

京東、順豐布局小微倉儲,更重要的一個考慮就是小微企業的倉儲需求。

但可能局限在特殊行業的企業,比如電商、直播、展會服務、婚慶、演出演繹、安保等。

這類企業,他們需求穩定、周期長、付費意願高。只要做好保管、運輸等服務,口碑好了,也許會更有機會。

相關焦點

  • 迷你倉,不「迷你」
    迷你倉最早在我國的出現,則是在1997年的香港,因為土地面積有限,寸土寸金的香港便成為了迷你倉生根發芽的最好選擇,用來解決空間不足的燃眉之急。我國專注迷你倉業務的公司如雨後春筍般逐漸嶄露頭角,其中以2012-2014年較為集中。迷你倉的出現正趕上共享經濟在國內發展蓬勃的時期,以共享經濟的方式開始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站穩腳跟並逐漸被一線城市所接受,乘著共享經濟的快車走上利益最大化的快車道。
  • 中國迷你倉的資本江湖
    深圳的大眾迷你倉在2011年11月成立,北京的考拉迷你倉成立於2012年2月,廣州的百寶倉成立於2012年12月。自此,迷你倉這個新興行業在中國四大一線城市落地生根。一門新興的行業,如果沒有資本的加持,要走好走遠會十分困難。迷你倉作為近年新興起的倉儲業態,一開始就受到資本的青睞。從資本的來源劃分,可細分為外資、內資、港資。
  • 迷你考拉倉:北上廣房價7萬,我們「送」你幾立方!
    空間雖小,也想體面地生活     如果你是一位家庭主婦,又生活在北上廣深這類一線城市,你就會深有體會。因為面對高漲的房價,你只能在面積上做出妥協。所以,家裡每一個角落都要充分利用。     你既要預留足夠的儲物空間,又要保證外觀整潔、取用方便,這絕對是個燒腦的活兒。
  • 資本再布「迷你倉」 「水土不服」待破局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近兩年,中國迷你倉年複合增長率已經超過70%,不少資本熱投其中,不過,2017年之後,投融資方面幾乎再無大動作。不少迷你倉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相比國外迷你倉遠高於一般物業的盈利率,國內迷你倉似乎面臨「水土不服」的尷尬。
  • 順豐又要搞事情,秘密上線迷你倉,三通一達慌不慌?
    「迷你倉」是什麼倉?跟普通倉儲有啥不一樣的嗎?順豐又在秘密布局新業務,欲意何為?文/楊俏 億歐專欄作者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們對生活空間的需求逐漸增大。而現在城市住房面積狹小,人們生活空間與個人消費用品的使用越來越負相關,個人用品數不勝數沒有空間存放。
  • 聽說現在流行用自助倉?
    自助倉,又稱迷你倉或微倉儲,通過分割大型倉儲區域形成獨立儲物空間,為個人或者小B端客戶提供倉儲服務。這種倉儲形式最早誕生於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具有強大遷徙性的美國人已經非常習慣在不同城市間搬家時運用迷你倉來存放自己當地的生活和辦公物品。時至今日,在美國已存在一萬餘家自助倉庫。
  • 搬倉鼠迷你倉登陸天津 體驗價僅需99元_手機網易網
    個人有重要物品沒地兒存,常規的倉庫太大根本不適合個人存儲使用?家庭裝修家具不知道放在哪?商戶需要庫房儲存物品,又不想佔用有效經營面積?這些之前看似難解的問題,隨著搬倉鼠迷你倉登陸天津將被徹底解決。作為共享經濟的又一股清風,共享倉庫的概念在近一兩年來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興起。
  • 「迷你倉」待破局 國外收益率超8% 國內仍虧損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近兩年,中國迷你倉年複合增長率已經超過70%,不少資本熱投其中,不過,2017年之後,投融資方面幾乎再無大動作。不少迷你倉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相比國外迷你倉遠高於一般物業的盈利率,國內迷你倉似乎面臨「水土不服」的尷尬。  順豐布局智能迷你倉  「迷你倉」也被稱為「自助倉儲」,在歐美地區已經比較普及。
  • 定製「衣物倉」成新寵!這種自助智能迷你倉深圳也有
    這裡是金剛迷你倉的車公廟門店,開門的王賦源是這家迷你倉品牌的創始人之一。 迷你倉的新體驗 迷你倉又叫自助倉儲、私人倉儲,經營者將大型倉庫分隔成多個獨立的小型儲物空間,主要面向有儲存需求的個人、家庭和企業。
  • TVB裡的迷你倉你造嗎?成都也有了
    TVB裡的迷你倉你造嗎?  迷你倉,釋放你的居住空間  私人自助倉儲一詞源於英文self-storage,港澳臺地區稱為迷你倉,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私密性,盛行於地價房價高企,寸土寸金的大城市,以釋放人們的居住空間。顧客可以根據存放物件的體積,到私人自助倉儲企業選擇對應體積的存儲倉位租用。
  • 每月花幾十元租一個「迷你倉」,來存放不常用的物品,你覺得有必要嗎?
    河南商報記者 陳薇每月花幾十元租一個「迷你倉」,把家中閒置的小孩玩具、衣物甚至是家具放在裡面——類似這樣的需求,你有嗎?「迷你倉」業態已經在國內經營了10年,但一直不溫不火。迷你倉,究竟誰會需要?
  • 迷你倉日漸風靡,濟南市場反遇冷
    近年來,迷你倉的出現讓這個問題迎刃而解,你只需花一定的費用,就可以在你所居住的城市裡租賃一個在一段時間內專屬於你的小倉庫,隨時存取,隨心所欲。那麼,這樣一種新奇的倉儲模式市場發展情況如何?記者近日進行了採訪。發展趨勢  國內市場悄然流行  迷你倉,又稱自助式倉儲,或私人倉儲,可提供企業、個人等各類需求的倉儲服務。
  • 自助倉迷你倉庫是什麼?與傳統倉庫有什麼區別
    迷你倉,又稱為自助倉,在歐美已經是非常流行的一種自助倉儲服務,租用迷你倉已經成了他們的生活方式,香港97年開始了有迷你倉,大陸2010年首次出現迷你倉,其中大眾迷你倉是首批做迷你倉的企業,並且在2016年在新三板上市,目前迷你倉企業主要分布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二線城市有部分企業在開展迷你倉業務
  • 迷你倉行業報告: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14億元,一二線城市用戶居多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迷你倉」還是一個新鮮的詞彙,租一個迷你小空間來存放閒置的物品,以讓原來的居所有更多的空間,這便是「迷你倉」。近日,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發布了《2020年中國迷你倉行業發展現狀及標杆企業案例分析報告》,圍繞中國迷你倉行業發展背景、現狀、用戶行為、典型案例、發展困境及趨勢等進行分析解讀。
  • 中國迷你倉的擴張之路
    從「百寶倉」統計的數據看,國內的迷你倉現主要集中分布在四大一線城市以及杭州。其它的1.5線城市、省會城市,迷你倉這個行業才剛剛起步。「百寶倉」已經發布了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迷你倉品牌的資料,這次,我們發布搜集到的其他城市迷你倉品牌數據。
  • TVB裡的迷你倉,杭州也有了 家裡東西放不下,花點小錢租個迷你倉
    「不曬不行,怕發黴,幾百本書,輪番要曬上好幾天。」秦元還有一個煩惱,一整面牆的書櫃都塞滿了,舊書捨不得,新書放不進。前一陣,秦元發現,現在杭州有創業公司推出了個人倉儲服務,每個月花上百來塊錢租一個「迷你倉」,就能把家中的雜物,放進恆溫恆溼的小倉庫裡,花小錢讓家變得更整潔寬敞,你心動嗎?
  • 家裡東西放不下,租間私人迷你倉
    本報訊(記者 張希) 當物流業開始大肆比拼雲倉的時候,一種服務於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私人自助式迷你倉庫近來越來越受到歡迎。「萬物倉還有空間嗎?」「快點定,只剩最後兩個了。」近日,家住奧體萬科光明城市的周先生在小區內將小套住房置換成大套,舊房子馬上要交出去,可新房還要裝修兩個月,家具等物品無處騰放,這可怎麼辦?
  • 尋倉記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迷你倉顧問給出一個數據
    尋倉記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迷你倉顧問給出一個數據,移動網際網路普及率佔全國勞動力人數的45%,他們催生了私人倉儲空間的概念。在迷你倉大數據新近發布的一份《中國自助倉庫行業研究報告》中,截至2020年,中國一線城市自助倉庫行業已聚集了28餘家自助倉庫品牌、超過60個網點、十萬個託盤位,但這與潛在的市場估摸相比仍有巨大的差距。
  • 京東「迷你倉」為浙大等高校提供存儲服務
    畢業離校在即,他總共整理出了5箱行李,畢業班的同學們都很苦惱,為這些東西的去處想了很多方案,如果合租一個短租房或者存放在同學家裡都很麻煩,而寄回老家租房後再從老家寄回杭州,不僅費時且費用也不低。一次偶然的機會,王熠在知乎上看到了京小倉的介紹,通過京東APP搜到了京小倉,於是趕忙進行網上預約。
  • 上海有哪幾家迷你倉?
    上海的迷你倉發展得比較早。從公司成立的時間看,德國資本背景的MiniCC成立時間最早,現在已經發展為上海地區最具規模的迷你倉企業。上海本土企業好易倉緊跟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