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廈門大嶝島旅遊,人們大多是參觀戰地觀光園,或到大嶝小鎮淘點臺灣貨。其實,在大嶝還有一個鮮有人知的地方,那就是抗戰時內遷的金門縣政府舊址,看似沒啥亮點,那一幢幢頗具特色的閩南古厝倒是有很高顏值的觀賞與探究價值。
大嶝金門縣政府舊址位於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大嶝島田墘村。1937年10月,日本侵略軍佔領金門島。1938年初,金門縣政府遷此借用民居辦公,直至抗戰勝利後遷回金門島。
金門縣政府總部舊址,位於大嶝田墘北裡131號,建於清末至民國初年(1910~1920年),坐東朝西,兩落紅磚古厝民居,面闊11.7米,總進深31米,建築面積約362.7平方米。前落面闊3間,雕磚貼面,菱形紅磚裝飾牆面,上部為清水煙炙紅磚院牆,門楣上方鐫刻「滎陽衍派」四字。正面院牆水車堵裝飾著彩繪泥塑,有鳳鳥吉祥圖案和「居之安」、「和為貴」楷書文字。裙堵為花崗巖石砌築,底部是櫃檯腳石柱礎,前面花崗巖磨麵石埕。中為天井,兩側櫸頭。後落面闊3間;進深3間,進深11米;高8.5米。中為廳堂,硬山頂,燕尾脊,脊堵裝飾吉祥花卉。步通兩端板頂上各有一間用清水煙炙磚砌築的馬鞍脊小閣樓。
抗戰時期大嶝島上的金門縣國民黨總部舊址包括:金門縣政府總部、文書房、保安隊、會議室、鹽兵樓、國民黨縣黨部、縣黨部書記處等7處12棟建築,是兩岸同胞共同抗日的重要史跡。
「金門縣政府舊址」為12幢典型的閩南紅磚古厝建築群,包括當年縣政府總部、文書房、保安隊隊址、縣政府會議舊址、縣政府鹽兵樓、國民黨金門縣黨部、國民黨金門縣黨部書記處共7處12棟建築,總建築面積2698.6平方米,以紅磚建築為主,大都是「燕尾式」和「馬背式」。這些舊址分布都比較集中,相距都在百米內,大都是兩層建築,除了明清建造的之外,很多是民國建築。
據翔安區文史專家張再勇介紹,1937年10月26日,日軍佔領金門島,金門縣政府被迫撤離金門島,遷往大嶝島,借用民居辦公,同時,國民黨金門縣黨部也遷至此。抗戰勝利後,金門縣政府於1945年10月3日遷回金門島。在8年中,先後有9名金門縣縣長在大嶝就職。雖歷經炮火,但這片建築群至今仍基本保留完好。2009年,在大陸第三次文物普查中,「金門縣政府舊址」12幢閩南古厝被列為當年文物普查重要新發現,福建省政府、廈門市政府也把「金門縣政府舊址」批准為「涉臺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上報國家文物部門申報涉臺文物保護。
PS:大嶝島是嶝島群島中的最大的一個島嶼,也是廈門最大的衛星島,位於廈門市翔安區東南海面,面積約13平方公裡。大嶝島原屬金門縣,由大嶝島、小嶝島、角嶼、哈白島組成的嶝島群島。1949年起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控制,現屬廈門市翔安區大嶝街道。
★微信公眾訂閱號:優品旅行
★微信公眾服務號:優之旅
★微信:youzhilv
發送信息即可查到相關報價(如:優品)
點擊【閱讀原文】關注服務號:優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