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被點燃,可穿戴設備「叫好又叫座」?

2020-12-16 騰訊網

一直 「叫好不叫座」的可穿戴設備,近期開始持續升溫。

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總出貨量達到1.25億臺,同比增長 35.1%。中國市場出貨量為3293萬臺,同比增長15.3%。可穿戴設備市場兩位數的增長不僅表明市場需求強勁,還表明了許多人正在首次獲得可穿戴設備。可穿戴設備不再「叫好不叫座」?

市場增速超過預期

儘管今年受到疫情衝擊,但全球可穿戴設備呈現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消費者對智能手錶、手環、耳機等可穿戴設備需求強勁。

IDC數據顯示,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在2020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長35.1%,總出貨量達到1.25億。排在前四名的廠商依次為蘋果、小米、華為、三星。

而對於中國市場來說,今年第三季度,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293萬臺,同比增長15.3%。基礎可穿戴設備(不支持第三方應用的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2616萬臺,同比增長16.6%;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677萬臺,同比增長10.6%。

推動增長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蘋果、三星、華為等品牌的智能手錶和真無線耳機新產品發布,激發消費者購買慾。二是受全球疫情的影響,由於旅行、外出就餐和其他休閒活動的支出減少,消費者在電子產品上的支出有所增加,這種支出的變化則是另一個催化劑。

三星電子公司高級副總裁Taejong Jay Yang表示,雖然由於疫情爆發,大多數消費者今年計劃減少支出,但可穿戴設備的銷售額與去年相比增長了30%以上。這個數據表明,即使數百萬消費者在重新評估自己的消費習慣,但他們仍然會優先考慮可穿戴技術產品而不是其他產品。且在疫情期間,越來越多的人會購買可穿戴設備用於監測個人健康,今年全球可穿戴設備的銷售額增長了30%以上。

IDC研究表明,可穿戴設備市場兩位數的增長不僅表明市場需求強勁,還表明了許多人正在首次獲得可穿戴設備。這意味著,未來可穿戴設備用戶將有更大的設備更換機會。同時,由於一些用戶具備多種設備(如耳機和手錶)的需求,可穿戴設備市場將持續升溫。

智能手錶創增速新高

從具體品類的增長態勢來看,2020年前三個季度,全球智能耳機和手錶市場取得了較大增長,手環取得了小幅增長。

在中國市場,IDC數據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成人手錶市場出貨量450萬臺,同比增長76.8%,創下近一年來增速新高。其中智能手錶市場在Apple Watch的新品帶動下恢復增長,同比實現25.5%的增速。

IDC中國研究經理潘雪菲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未來,中國成人手錶市場發展將朝著輕量智能化和場景融合化發展。

首先,成人手錶的功能拓展性和生態開放性是大勢所趨,需要第三方開發者的技能賦能,推動其使用場景的豐富性。然而基於手錶在低功耗、長續航以及數據傳輸量小等使用需求和特點,輕量化的作業系統將成為成人手錶大規模邁向智能化的重要一步。

其次,成人手錶作為貼合人體的智能設備,是消費IoT硬體的重要一環,其交互方式將不僅局限在語音和屏幕交互上,更會在體感、傳感等交互方式上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因此,智能手錶和各場景的入口設備(包括智慧型手機、智能電視、智能音箱、智能車機等)的聯動和融合,也使其成為未來豐富人機互動方式的重要一環。

而從品牌角度看,中國市場表現最好的前五廠商分別為華為、小米、蘋果、步步高和索尼。

華為今年第三季度的出貨量為941萬臺,同比增長60.5%,市場份額佔比28.6%,同比提升了8.1%。TalkBand 6產品推動其手環產品線再創新高。手錶方面,不僅華為GT系列保持了強勢表現,榮耀手錶也在新品的推動和線下渠道的跟進下實現顯著增長。小米第三季度出貨量為724萬臺,同比下降7.7%,市場份額佔比為22%。小米新品手環5助力小米位居國內手環市場第一位,且持續發力海外市場。蘋果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586萬臺,同比增長66.1%,市場份額為17.8%。Apple Watch 6和SE系列進一步拉動其手錶產品創下出貨量新高,而AirPods系列在逐漸向高端型號遷移的同時,依然呈現穩步增長態勢。步步高旗下小天才在兒童手錶市場上依然強勢,在第三季度這一兒童手錶傳統銷售旺季,穩居兒童手錶市場第一的位置。索尼作為音頻廠商,憑藉其逐漸智能化的耳機產品線發展,躍居到市場第五位。

拓展更多應用可能

伴隨5G加速到來,傳感器和算法技術的升級,不僅持續吸引更多用戶嘗試或更新腕式設備,也在推動監測數據種類多樣化的基礎上,為今後在運動、健康乃至醫療方面的服務拓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可穿戴設備市場與運動、健康和醫療行業的聯動,將成為提升設備附加值和拓展設備營銷渠道的重要方向。

主流廠商都看到了巨大的長期潛力,因此對醫療保健行業給予了極大的關注。目前幾乎所有廠商都在可穿戴產品上增添監測與健康相關的功能。

蘋果的Apple Watch Series 6配備了ECG應用程式和血氧監測等健康功能。三星今年首次亮相了Galaxy Watch 3,包括血氧監測儀,以及睡眠和血壓追蹤等功能。

11月,小米科技以「智能可穿戴設備+牛奶」的創新模式推動科學飲奶,小米智能可穿戴設備檢測人體數據,並通過監測數據和人體健康綜合指數,通過營養健康科學算法、智能科技物聯技術等來精準地匹配人體所需要的營養元素,並通過進一步提供更好的營養補給來增強國民身體素質。

12月,華為創立西安運動健康科學實驗室,創新研究方法,為智能穿戴產品創造更多科學體驗。

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可穿戴設備應加強與運動應用服務合作。例如通過手環產品實時了解身體指標變化並進行追蹤分析,成為越來越多線下健身房加強會員黏性的方式之一。此外用戶規模較大的運動應用也逐漸推出自有品牌的手環產品,打造運動場景服務閉環。

可穿戴設備也可與大健康行業機構合作,腕式可穿戴設備也逐漸開始與保健、保險業的合作,從而增加與其用戶的互動體驗,提升服務增值空間。與此同時,規範的保健和保險類企業能夠為腕式可穿戴設備提供更多數據分析應用的場景,進一步拓寬營銷渠道。

三星Taejong Jay Yang表示,三星將繼續與其他醫療保健公司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以繼續研發和改進產品。今年,三星與一家保險公司合作開發了AIA Vitality醫療應用,通過提供保險折扣鼓勵人們過上健康的生活方式。

另外,腕式設備產品與專業醫療機構的合作,已經逐漸成為市場發展的趨勢。專業醫療機構能夠提升腕式設備產品的數據準確度和專業性,而與新興科技行業的合作將為傳統醫療行業的數位化轉型提供更多嘗試性案例。手錶在數據監測的豐富性和服務功能的接入體驗方面更具優勢,因此成為多數與專業醫療機構合作案例中所選擇的產品。

市場研究公司IDTechEx數據顯示,到2025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預計將增長到近700億美元。

相關焦點

  • 小天才,一匹可穿戴設備市場的黑馬
    如今,兒童可穿戴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除了小天才這種專注於兒童手錶領域的廠商外,還有更多的品牌加入競爭行列中來。自小天才首款產品上市後,它成功點燃了這一市場。IDC發布的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的報告顯示,在2016年小天才電話手錶的出貨量達到了360萬支,僅排在小米之後位居第二,而Apple Watch在中國市場的出貨量為只有149萬支,位居第五。而2015年小天才的出貨量只有107萬支,2016年出貨量同比增長234.9%。
  • 【可穿戴】人工智慧賦予可穿戴設備智慧
    可穿戴設備本身不值錢,通過設備獲得數據才是核心,任何智能可穿戴設備是利用數據提升產品服務價值,通過運用物聯網連結和數據將產品作為一種服務方式提供給用戶。可穿戴設備是物聯網最大消費類產品,作為物聯網領域一部分,聯網、交互是可穿戴設備最基本功能,對於可穿戴智能設備後端支撐的人工智慧、雲端運算是可穿戴設備實現科技體驗最大的核心支撐技術。
  • 可穿戴設備市場:華為甩開小米、蘋果?
    華為消費者CEO餘承東的一條微博,讓可穿戴設備再次登上熱搜。餘承東在微博中表示,華為腕上穿戴設備銷量增長迅猛,市場份額已經超過蘋果、小米,位居全球第一。實際上,從今年下半年開始,華為就開始在可穿戴市場頻頻發力了,這讓同樣位居國內可穿戴市場前列的小米、蘋果,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
  • 全球可穿戴設備電池:國光電子佔領20%市場份額
    近幾年各個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紛紛推出自己的移動穿戴設備,使可穿戴設備競爭日益激烈。今日有外媒報導了今年第一季度的可穿戴設備市場數據,該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7%,共計1970萬件。
  • 小米Q2印度可穿戴設備市場份額46% 保持第一
    據外媒報導,市場研究公司IDC周四稱,在2018年第二季度,小米在印度可穿戴式設備市場佔有領導地位,擁有高達46%的市場份額,繼續保持第一。報告顯示,第二季度印度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突破100萬部,同比增長66%,環比增長40%,成為印度可穿戴設備領域表現最好的一個季度。前三大品牌保持住了他們各自的位置。手環佔據了第二季度印度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的近90%。除了手環,可穿戴計算手錶的出貨量也環比增長34%。
  • 見微知著,可穿戴設備了解你身體的「小動作」
    不過,該研究的出現,也從一個側面表明可穿戴設備疾病預測方面具有應用可能性。在今年6月知名調研機構IDC發布的中國可穿戴設備的季度報告中,在2020年的第一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的出貨量為1762萬部,同比下降11.3%。儘管如此,業內研究人員還是對於可穿戴設備在今後5年內的回暖充滿信心。
  • 失去市場頭名,最早的可穿戴設備公司Fitbit如何收復失地?
    記者| 楊瑩Fitbit是全球最早的可穿戴設備公司之一,也是曾經的市場「領頭羊」。但是,如今跌下頭名位置的Fitbit,正在打一場艱難的翻身仗。國際數據研究機構IDC的數據顯示,2018年Fitbit全年售出1390萬部可穿戴設備,同比下降9%;全年營收15.12億元,同比下降6%。Fitbit市場份額的下降離不開可穿戴設備市場的激烈競爭。曾經Fitbit一家獨大的智能手環市場上,如今出現了手機廠商、網際網路公司和運動品牌同場競爭的場景。
  • 全球可穿戴設備電池:國光電子佔領20%市場份額
    近幾年各個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紛紛推出自己的移動穿戴設備,使可穿戴設備競爭日益激烈。今日有外媒報導了今年第一季度的可穿戴設備市場數據,該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7%,共計1970萬件。
  • 可穿戴設備之父為何看不上手環們?
    文/穆楠阿萊克斯·彭特蘭(Alex Pentland)被稱為可穿戴設備教父,在學術上,他在制定大數據與可穿戴設備的通用標準;在產品上,谷歌眼鏡。乃至人臉識別技術均為他的在 MIT 實驗室的學生主導。另一個層面來說,就是我們到底需要可穿戴設備做什麼?用 alex 的原話說,目前的設備不能告訴人們「真正」所需要的信息,比如手環可以告訴你的心率,但普通用戶不需要知道心率,他想要的是身體到底有沒有問題,睡眠質量如何,以後該如何調理等,要做到這些,就需要大數據層面的應用,缺少軟體與數據的支持,穿戴設備更像是個硬體玩具而已。
  • 可穿戴設備低功耗設計的秘訣是什麼?
    日前,諾基亞宣布以1.9億美元收購可穿戴設備商Withings的消息不脛而走,這讓沉寂已久的可穿戴設備又一次被推向了聚光燈下。諾基亞的加入看似加劇了競爭,但正是因為這一資本的注入可穿戴設備行業又增添了些許活力,同時也給正在動搖以及堅守的企業打了一針強心劑。中投顧問最近發布的行業報告中顯示,未來五年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的年均增長可達35%,智能手錶和智能手環兩種形態依然有很大的市場上升空間。
  • Juniper:可穿戴設備獲得成功的10大因素
    ,市場研究機構Juniper曾在去年發布報告稱,2013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的規模為14億美元,而到2018年有望增至190億美元。而市場研究機構IDC在今年早些時候也曾發布報告稱,2014年全球可穿戴設備的年出貨量預計將達到1900萬部,而到2018年將會達到1.119億部。  但是,也有業內人士並不像Juniper和IDC這樣如此看好可穿戴設備市場的未來,他們認為該市場未來的增速不會太快。
  • 智能可穿戴設備需要一顆「九轉大還丹」!
    對於智能可穿戴設備 消費者有話要說時至今日,除了已經在人們視野中出沒多次的智能手環和智能手錶、智能服裝、智能跑鞋等可穿戴設備也是常常見諸網頁報導中。另外,由於VR/AR的發展,相關可穿戴設備也引起了人們的興趣,勾起了人們的購買慾望。從上面的數據來看,整體上,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市場情況還是相當不錯的,呈現一個上升趨勢。
  • 可穿戴設備獲得成功的10大因素
    4月25日消息,可穿戴設備市場將在未來幾年呈現大幅增長的態勢,市場研究機構Juniper曾在去年發布報告稱,2013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的規模為14億美元,而到2018年有望增至190億美元。而市場研究機構IDC在今年早些時候也曾發布報告稱,2014年全球可穿戴設備的年出貨量預計將達到1900萬部,而到2018年將會達到1.119億部。  但是,也有業內人士並不像Juniper和IDC這樣如此看好可穿戴設備市場的未來,他們認為該市場未來的增速不會太快。
  • 2020年中國可穿戴設備行業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 華為躍居第一
    隨著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的逐漸興起,可穿戴設備出貨量不斷增長。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也迎來高速增長,2019年我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到9924萬臺,同比增長35.6%。其中,智能可穿戴設備僅佔18%,可供企業開發空間還很大。
  • 可穿戴設備之父為何看不上手環們?
    文/穆楠阿萊克斯·彭特蘭(Alex Pentland)被稱為可穿戴設備教父,在學術上,他在制定大數據與可穿戴設備的通用標準;在產品上,谷歌眼鏡。乃至人臉識別技術均為他的在 MIT 實驗室的學生主導。另一個層面來說,就是我們到底需要可穿戴設備做什麼?用 alex 的原話說,目前的設備不能告訴人們「真正」所需要的信息,比如手環可以告訴你的心率,但普通用戶不需要知道心率,他想要的是身體到底有沒有問題,睡眠質量如何,以後該如何調理等,要做到這些,就需要大數據層面的應用,缺少軟體與數據的支持,穿戴設備更像是個硬體玩具而已。
  • 溯古知今一圖盡覽可穿戴設備前世今生
    可穿戴技術可以說是今年科技界最火熱最受關注的話題。今年的GoogleI/O大會,可穿戴設備也是重點議題之一。從活動追蹤/健身類的品牌,到谷歌眼鏡,再到OculusRift,可穿戴市場已經逐漸渡過了早期群雄逐鹿的階段,逐漸開始進入巨頭捕食時代。
  • 2019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戰報:小米華為激戰,蘋果趁機反撲
    作者:虎龍吟3月17日,IDC發布了最新的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9924萬臺,同比增長37.1%。其中,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2761萬臺,同比增長25.2%。從產品形態看,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依然是智能手錶、智能手環和無線耳機三分天下的局面,三者的出貨量市場份額非常接近。小米、華為和蘋果依然是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的三強,三者之間雖然有一定的差距,但都沒有絕對的優勢,誰也不敢掉以輕心。
  • 可穿戴設備的情感化互動設計研究
    ,對於可穿戴式設備而言,「好用」的評價逐步取代「實用」。提供更舒適的穿戴、如何將多種交互手段和情感化的交互方式融入到可穿戴設備中將成為日後討論的重要議題。本文謹以可穿戴設備的情感化互動設計為研究方向,通過例舉情感化交互的種類與融入方式等,對現如今可穿戴產品進行一定的分析總結,並對未來情感化互動設計發展進行展望,希望能夠為可穿戴設備的互動設計提供一定的理論積累。
  • 盤點國內兒童可穿戴設備十大品牌
    2015年,對於正處於市場萌芽期的可穿戴設備來說是其蓬勃發展的一年。而在剛剛過去拉斯維加斯CES(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上,眾多廠商向世界展示了他們最新研發的電子產品,當然也包括悄然興起的可穿戴設備。
  • 2020年Q3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分析:出貨量同比增長15%
    中商情報網訊:近日,IDC最新發布《2020年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報告顯示,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293萬臺,較上年同期增長15%。排名前三廠商分別是華為、小米與蘋果。華為得益於智能手環、智能手錶強勢表現,帶來可穿戴設備高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