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李柘遠是源自一年前我購買的一個微課程。
當時在一個微信平臺裡看見《哈佛學霸的超實用學習法》,感覺不錯就買來聽聽,沒想到內容真的超級有用,並且被他的個人成長經歷和超正面的三觀所吸引。
那麼,李柘遠是誰呢?
李柘遠,1991年生,18歲從廈門考入美國耶魯大學,22歲入職全球頂尖的投資銀行高盛,23歲獲選世界經濟論壇全球傑出青年,2019年入選2019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現獲得哈佛大學商學院錄取,已赴美攻讀MBA。
如此優秀的簡歷,簡直就是我們口中「別人家的孩子」的典型。然而,就是一個這麼優秀的人,卻是來自普通的單親家庭,在母親一個人的撫養下成長起來。
與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孩子不同,李柘遠一無背景、二無資源,不是富二代,也不是ABC。究竟他的媽媽做了什麼,讓這樣一顆原石能夠挖掘自己的優勢,最終成為閃閃發光的金子?
好的親子關係,勝過不完美的家庭關係
每一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家庭是完整的,可是有時候並不總是事如所願,有些家庭難免會出現裂痕。我們不能保證孩子擁有一個完整的家,但可以做到讓他擁有一段良好的親子關係。
李柘遠的媽媽就是這麼做的。李柘遠說:「我和媽媽的關係特別好,不像母子,而像朋友。」這句話道出了他和母親的相處模式,就是朋友般的相處,不是專制式的鎮壓。
許多單親家庭的家長,都習慣用權威教育來對待孩子,這樣孩子會更加容易出現反叛心理,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只有尊重孩子,平等地與孩子相處,才能放下敏感的情緒,讓孩子用柔軟的內心接受世界。
重視早期教育,浸潤在書香氛圍中成長
李柘遠的媽媽是一名英語老師,在懷孕的時候,由於天天講歐美文化課,未出生的李柘遠便天天進行著這樣的胎教。李柘遠出生後二十來天,母親就經常給他唱簡單的兒歌,在他4、5歲的時候,睡前經常念《三國演義》、《水滸傳》等經典名著,而且不會因為他是幼兒園小孩就刻意把語言變幼稚。小小的李柘遠,從小便在媽媽的文化薰陶下成長,很早就能分辨出故事種哪裡有不正確的地方,這種能力的培養與媽媽早期教育密不可分。
「無為而治」,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李柘遠的媽媽充分給予孩子做決定的權利。李柘遠說,初中以後媽媽便採取撒網式的教育方法,很多時候重要的決定都是讓他自己做的,包括第一次出國去韓國玩,高一開始準備美國本科申請等。
當時李柘遠只是在廈門一所普通的中學念書,清華、北大已是很多人的夢,更何況世界一流的耶魯、哈佛,更是想都不敢想。可是李柘遠偏偏有這股偏往虎山行的勁兒,他把考上最棒的大學定位人生中第一個目標,並稱之為「第一個十年計劃」。沒有先例不代表不會成功,李柘遠鎖定自己的目標,並為之刻苦努力,最終獲得耶魯大學的橄欖枝,也成為了廈門歷史上第一個本科直接在耶魯大學讀書的學生。
面對孩子人生關鍵時刻的選擇,李柘遠的母親所做的就是支持他的決定。儘管很多人勸他不要痴心妄想,但是母親還是義無反顧的相信自己,這讓李柘遠更加為自己的決定而負起責任,通過科學的方法獲取成功。
李柘遠很感謝自己的母親。雖然是單親家庭,但是家庭教育從來沒有缺失。愛是一個孩子最需要的東西,而李柘遠的母親給予了他比別人更多的愛。而從小母親身上的堅強品質和解決事情的能力,也給了幼年的李柘遠樹立了很好的榜樣,讓他成為一個正面向上的人。
其實,李柘遠的母親在他一路成長的過程中,貫徹的正是以尊重孩子為前提的教育,建立朋友式的親子關係,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只有孩子有自己的思想,能夠分析權衡自己的優缺點,才能為自己的未來做出正確的規劃,並在母愛的鼓勵下,擁有勇往直前的決心和背水一戰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