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5-28 22:48:02
因為融達鋰業過去幾年停工,融捷股份錯過了碳酸鋰價格的最黃金時期。受益於新能源產業鏈的爆發,碳酸鋰價格在2015年開始大漲,電池級碳酸鋰均價一度達到14.3萬元/噸。
每經記者 胥帥 每經編輯 陳俊傑
盼著盼著,終於等來了復產。融捷股份(002192,SZ)日前公告披露,接到康定市政府通知,同意公司全資子公司甘孜州融達鋰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融達鋰業)康定甲基卡鋰輝石礦山於5月16日開工。
雖然坐擁亞洲最大、品位最高的固體鋰輝石礦之一的甲基卡礦山礦脈,但融達鋰業一直無法將其更多地變現,礦山在2014年冬歇期結束後停產至今年5月。實際上,為了復產,融捷股份已投入大量資金用於環保技改等。而同時,融捷股份似乎也錯過了碳酸鋰的黃金周期。
按照融捷股份實控人呂向陽的設想,將甲基卡的鋰礦拉到邛崍加工,可以免去高額的上遊成本。為此,其還規劃建設總投資百億的相關產業園項目。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探發現,項目完工尚需時日。
「產業園沒建成,我們還可以賣給其他鋰鹽生產商。」 融捷股份有關人士表示,目前尚不能估計融達鋰業產能何時能達到滿產負荷。
呂向陽或可鬆一口氣了,融達鋰業甲基卡礦山終於要復產。
當然,融捷股份的投資者們也十分關心甲基卡礦山的復產進展。股吧或是其他證券投資平臺,一直都流傳著復產的猜測。每年還會有部分投資者赴融達鋰業所在的塔公鄉,試圖一探究竟。
復產一事去年有了轉機。融捷股份去年11月披露,與甘孜州政府達成初步共識後,重點就是徵地和利益共享問題。這也是導致融達鋰業遲遲不能復產的難題。
外界還關注項目的環保問題,主要是融達鋰業尾礦庫的環保設施。
「硬巖型鋰礦尾礦堆放和三廢排放不達標,會汙染當地環境。」熟悉甲基卡礦山情況的四川地質調查院副總工程師付小方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鋰輝石伴生的鈹等稀有元素還存在劇毒。
「融達鋰業主要是整改尾礦庫,專家設計整改方案,這麼多年都在整改。」一位熟知融達鋰業情況的不願具名人士向記者透露。
據《四川經濟日報》報導,目前融達鋰業已投資3000萬元開展環保技改,並已竣工驗收;採選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水土保持手續已辦理完畢,尾礦庫下遊水質監測點位選定、水質在線檢測設備選型及合同籤訂已完成,安全生產許可證延期手續已通過省級專家評審,284畝永久工業用地土地徵佔用報批手續已辦理完畢。
融捷股份獲得該礦是10年前的事。
2009年9月,融捷股份以7310萬元收購融達鋰業51%股權,進入鋰礦採選行業。2013年初,公司收購融達鋰業剩餘49%股權。
甲基卡礦山於2014年冬歇期結束後停產,此後,融達鋰業業績一直不穩定。2016年,融達鋰業營業收入為44.58萬元,淨利潤虧損1325.33萬元。2017年,融達鋰業營業收入為5742萬元,淨利潤為1731.7萬元。去年,融達鋰業營業收入為1.15億元,但淨利潤虧損342.7萬元。
2016~2018年,融捷股份營業收入分別為2.48億元、2.79億元、3.83億元,淨利潤分別為530.54萬元、3618.1萬元和-703.63萬元。
實際上,記者注意到融達鋰業2017年的淨利潤為1731.7萬元,這更多是因為庫存鋰精礦委外深加工成鋰鹽產品後銷售產生的利潤。
多年後,融捷股份終迎來甲基卡礦山復產的好消息,這正是公司和投資者們所願意看到的。
針對環保技改等,融達鋰業投入了大量資本開支。這些付出無疑是值得的,因為融達鋰業康定甲基卡鋰輝石礦山是全球少有可開採的「富礦」。
位於四川省甘孜州康定、道孚、雅江三縣交界處的甲基卡鋰礦床,是亞洲目前最大的偉晶巖型鋰輝石礦區。在川西地區眾多硬巖型鋰礦床中,甲基卡鋰礦規模最大、埋藏淺、品位較高,經濟價值大。
目前,開發甲基卡礦山的企業主要是融達鋰業、雅江斯諾威、天齊鋰業子公司。已投產的主要是融達鋰業,據測算,其掌握的礦產資源儲量達2899.50萬噸,開採期限為28年。
融達鋰業擁有的甲基卡鋰輝石礦134號脈也屬最優質。「它的礦體呈正地形裸露地表,本身就是露天的,非常好開採。」付小方對記者表示。
露天開採的僅是原礦。根據融達鋰業的採礦流程介紹,公司經過「爆破-採剝-二次破碎後運到選礦廠」的採礦流程,採用磨礦-浮選聯合工藝流程為主線的選礦新工藝生產出鋰精礦。
多位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融達鋰業生產的鋰精礦品位較高。
據介紹,融達鋰業生產鋰精礦品位(Li2O%)達到了5.5以上。真鋰研究創始人墨柯表示,全球最大的鋰輝石生產商泰利森(天齊鋰業控制公司)生產鋰精礦的含鋰量在6%出頭。
鋰精礦主要銷售給下遊鋰鹽廠,用於鋰鹽(碳酸鋰)及深加工產品。融達鋰業證載開採規模為105萬噸/年。但融達鋰業今年實際開採量或難達到這一規模。
近日,融達鋰業總經理呂斌對外表示:「預計今年將產出鋰精礦3萬噸,實現產值1.5億元左右;2020年底,力爭實現鋰礦採選105萬噸/年的產能,生產精礦20萬噸/年,實現年產值8億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融達鋰業的效益還需要看碳酸鋰的價格,碳酸鋰和鋰精礦猶如麵包和麵粉的關係。
鋰精礦是新能源產業鏈的上遊,對於融捷股份而言,掌握上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鋰精礦的上遊市場毛利率遠高於下遊;另一方面,國內主要從澳大利亞進口鋰精礦,融達鋰業復產則可解決公司原料自給問題。
只是,因為融達鋰業過去幾年停工,融捷股份錯過了碳酸鋰價格的最黃金時期。
受益於新能源產業鏈的爆發,碳酸鋰價格在2015年開始大漲,電池級碳酸鋰均價一度達到14.3萬元/噸。觸及高點之後碳酸鋰進入下跌態勢。根據生意社信息,2019年5月22日四川榮鋰科技電池級碳酸鋰的報價為81000元/噸。
在碳酸鋰價格上漲的黃金周期,相關上市公司業績也是飆漲,最為典型的自然是天齊鋰業和贛鋒鋰業。2014年~2017年,贛鋒鋰業淨利潤由8572.74萬元增加至14.69億元。同期天齊鋰業的淨利潤更是由1.31億元增加至21.45億元。
成甘工業園區,融捷投資相關項目還處於初建階段 每經記者 胥帥 攝
融達鋰業的鋰精礦會在自身的產業鏈消化,為下遊基礎鋰鹽做供應。融捷股份一直在做一體化產業鏈布局,這也是公司實際控制人呂向陽的打算。
呂向陽出生於安徽省,16歲進入某銀行安徽分行工作。不到30歲辭職,是上世紀80年代「下海」經商的其中一員。
呂向陽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比亞迪實際控制人王傳福的表哥。1995年,呂向陽出資250萬元和其表弟王傳福共同創立了比亞迪公司。
看到了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潛質,呂向陽瞄準了上遊鋰礦。2015年,呂向陽夫婦通過定增發行入主融捷股份。當時,和呂向陽一同認購增發股票的還有寧德時代投資有限公司。
目前,融捷股份與比亞迪的交易主要通過控股子公司東莞德瑞,後者是公司新能源鋰電設備生產裝備業務平臺。融捷股份年報披露,東莞德瑞與關聯方比亞迪建立了合作關係。
從呂向陽目前布局版圖看,融捷股份主打鋰礦上遊,中遊鋰冶煉及下遊鋰電池生產應用則在上市公司體外。
這些體外項目主要是融捷股份控股股東融捷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融捷投資)在邛崍的布局。
融捷投資已於此前在成(都)甘(孜)工業園區籤訂160億元的投資協議,擬建設融捷集團新能源汽車電池產業園和融捷新能源電池總裝兩個項目,以全面推進鋰產業深加工,延伸鋰產業鏈條。該產業園包含了電池級鋰鹽及鋰金屬材料、鋰電池正負極材料等。
5月16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上述項目所在的成甘工業園區。記者注意到,這些項目的投資主體公司分別是成都融捷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融捷能源)、成都融達金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融達金屬)、成都融捷鋰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融捷鋰業)。
其中,融捷能源的投資總額20億元,佔地137畝,主要是總部經濟及鋰電池正、負極材料項目;融達金屬項目投資總額20億元,主要是鋰電池正極前驅體材料生產項目;融捷鋰業項目的投資總額20億元,主要是電池級鋰鹽及鋰金屬材料項目。
除開融捷鋰業有融捷股份參股之外,其餘兩家公司均由融捷投資全資控股。
目前,上述項目均是在建工程,挖掘機和塔吊正繁忙作業,部分用混凝土搭建的建築物已成型。
融捷鋰業項目對面,約2公裡外,還有一處在建工程。記者了解到,這是融達金屬的產業配套用房建築工程。「好像是員工宿舍樓。」現場工人表示。
目前,在建工程尚處於建設之初,無法看見產業園的雛形。有多位工人表示,「完工還早,估計要幾年」。
在一些投資者看來,上述獨立於上市公司的體外項目可帶來對融捷股份未來更大的想像力,也就是融捷投資將上述體外項目裝入上市公司。融捷股份目前市值剛過50億元,股本為2.6億股。
一接近呂向陽的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呂向陽在投資運作方面頗有一手,屬於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