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谷智軒】
「這些年的等待,總算到頭了。」一位長期關注融捷股份(002192)旗下鋰輝石礦山的投資者對觀察者網表示。
上周五(22日),上述公司發布公告稱,與甘孜藏族自治州政府籤訂了《建立鋰資源開發利益共享機制協議書》(下稱:《協議書》),提到在其子公司融達鋰業環保安全整改通過驗收的前提下,雙方盡力促成甲基卡礦山於今年4月15日前恢復生產。
今日(25日)開盤,融捷股份出現強勢一字漲停板,並堅持到了收盤,報27.25元/股,成交量僅6719手,成交額1830.80萬。
觀察者網注意到,融達鋰業在2013年啟動康定甲基卡鋰輝石礦山擴產計劃時,因用地問題導致當地村民利益糾紛,導致礦山於2014年冬歇期結束後一直未能恢復生產。本次《協議書》的發布,將這座「亞洲最大鋰輝石礦山」的復產提上了日程。
此外,比亞迪本月初公告收購融捷股份旗下東莞德瑞32.5%的股權,後者是一家集專業研發、製造、銷售為一體的鋰電池設備生產廠家。
融捷股份25日的一字板
按照《協議書》,甘孜州政府將及時幫助融達鋰業解決生產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政務或社會治安方面的矛盾和問題,建立保障後者礦山穩定持續開發的管理、運行和利益共享機制。
在融達鋰業環保安全整改通過驗收的前提下,雙方將盡力促成甲基卡礦山於2019年4月15日前恢復生產。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條件和政策允許的情況下,融達鋰業將根據甘孜州政府制定的《甘孜州鋰產業發展規劃要求》,不斷加大鋰產業投資力度,有效擴大採選規模,做好鋰產業深加工,全力打造甘孜州鋰產業鏈。
《協議書》還確立了雙方的利益共享機制,規定從2019年至2023年,融達鋰業從鋰精礦產品銷售產生的收入中提取利益共享資金給甘孜州政府,並按約定的時間支付。期滿後,若融達鋰業仍繼續生產,該利益共享機制繼續有效。
如此看來,在長達4年的等待後,投資者們即將迎來融達鋰業的復產。
甲基卡礦山採石場實拍 圖自華泰證券研究所
根據中泰證券及華泰證券研報,甲基卡礦山位於四川省甘孜州康定、道孚、雅江三縣交界處,是亞洲目前最大的偉晶巖型鋰輝石礦區。
融達鋰業持有甲基卡鋰輝石礦134號脈採礦權證,原礦儲量為2899.5萬噸,折合碳酸鋰儲量約102萬噸,原礦品位達1.27%,鋰證載開採規模為105萬噸/年,折合碳酸鋰約2.3萬噸/年。
該礦脈部分礦體呈正地形裸露地表,其本身南高北低,相對高差90米,適宜於露天開採,且礦區附近水資源比較豐富,是國內少有的高品質鋰礦資源。
從鋰輝礦石中提煉出來的碳酸鋰,是鋰電池的重要原材料之一。近年來,得益於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的蓬勃發展,碳酸鋰的價格水漲船高。
根據亞洲金屬網近日數據,工業級和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分別為6.85萬元/噸、7.85萬元/噸。由此計算,融捷股份旗下的碳酸鋰資源總價值至少達700億元。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報導指出,即便融捷股份趕在今年復產,但如今的碳酸鋰市場遠不如2016年的風光。
但也有業內人士對該媒體表示,如今碳酸鋰市場不如往昔,但這並不影響融捷股份復產後的盈利能力,因為目前碳酸鋰價格的毛利率仍然不低。其進一步表示,他關注融達鋰業的復產已3年,若最終復產成功,相信融捷股份能迎來估值重構的機會。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