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中的空中自行車道
道路兩側自行車廊道
地面自行車道
自行車網絡結構示意圖
前晚7時,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發布了深圳將規劃建設高架獨立自行車快速路的消息。是的,你沒聽錯,架在空中,全程高架,專門給自行車走的路。
記者從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發布的《深圳市慢行系統骨幹網絡布局及試點實施方案》中獲悉,深圳將建10個自行車區域網絡,然後通過高架獨立自行車快速路、地面獨立的自行車快速路及位於道路兩側的自行車幹線主廊道三種方式,將上述自行車區域網絡進行串連,打造全市慢行骨幹網絡。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蔣偲
強化自行車交通在
中等距離通勤出行功能
「目前,由於既有自行車道網絡規劃主要以『片區單元發展』模式,為實現中短距離出行,本次以優先保障各城市發展組團之間聯繫暢通為主,並通過『串聯各組團中心、銜接重要交通設施、與自然資源相結合』 三個基本原則打造慢行骨幹網絡。」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告訴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作為一座年輕和充滿活力的城市,深圳自然條件優越,十分適宜發展慢行交通,慢行交通分擔率長期保持在50%以上,但是受城市高快速路建設影響,自行車交通不連續以及慢行過街設施不足等問題比較突出,缺乏高品質慢行骨幹通道和自行車道,制約了深圳的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發展。
為此,深圳新一輪總規及在編《自行車交通發展規劃》對慢行交通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過去明確的慢行交通作為短距離出行及軌道交通接駁功能的發展定位基礎上,將強化自行車交通在中等距離通勤出行功能,完善片區自行車道和慢行品質建設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慢行交通在中等距離出行中的可達性和出行效率,豐富市民出行選擇併兼顧市民健身休閒需求。
據悉,此次規劃把深圳市慢行骨幹網絡主要分為「慢行幹線主廊道、自行車快速路」 兩個等級。其中自行車快速路主要是結合需求走廊,串聯城市重要組團中心及口岸、鐵路、軌道樞紐,並布設在環境優美和景區路段,承擔通勤和休閒功能,斷面形式為單獨設置,路口相交形式為立交;慢行幹線主廊道主要是基於現狀或規劃道路,提升原規劃中部分主廊道及連通道,強化跨片區中等距離自行車出行功能,串聯城市辦公、居住熱點及重要軌道站點,斷面形式為採用護欄、綠化帶等設施隔離,路口相交形式以平面交叉為主,局部採用立交。
龍華-福田 龍華-南山
自行車道規劃已通過
該負責人表示,深圳市政府於2019年出臺的交通擁堵綜合治理行動計劃中,提出將「慢行復興、三網融合」作為一項重要的治堵策略,明確提出推動跨區或跨二線關通勤自行車專用路建設,以滿足組團間主要通勤路徑跨片區自行車通勤和休閒需求。同時,深圳市交通局編制了龍華到福田及龍華到南山跨區自行車道規劃,已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為進一步完善相關網絡,打破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瓶頸,計劃在全市進一步開展高品質的慢行骨幹網(包括自行車快速路網絡)規劃,以改善市民出行環境,鼓勵人們選擇綠色出行方式。
記者了解到,自行車高架專用道是指自行車享有獨立行駛路權,不受行人及機動車幹擾,全程與其他交通方式無交叉路口,保證出行便捷和安全,方便與其他交通站點及公共建築物銜接的高架車道。通勤出行型(代表車道:倫敦自行車道)是目前最常見的類型,連接城市主要的居住區與商務辦公、商業區,主要是為了滿足市民通勤需求和日常出行需求;休閒遊憩型(代表車道:廈門自行車道)一般設置在城市主要公共空間,聯繫城市旅遊資源點、公園和廣場、濱水空間、休閒商業區等;局部節點型(代表車道:荷蘭自行車道)主要是為了解決局部自行車通行問題,避免與行人和其他交通方式衝突而設置的自行車高架,如跨越十字路口、軌道、城市高速路或快速路、河流等。
因此,為充分徵求廣大市民出行意願,同時也為了更好地支撐慢行骨幹網規劃研究工作,現開展全市慢行骨幹網相關調研工作,後續具體線路和規模的規劃將在充分調研國內外城市自行車交通發展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問卷調研結果,並綜合評價城市空間結構、道路建設基本情況、地形、生態、環境等資源分布以及未來需求分析等情況來進行確定。最終規劃成果也將進一步徵求專家、市民的意見,並按照輕重緩急制定相應實施計劃,以期規劃建設一個廣大市民滿意、高效便捷的慢行骨幹網絡,從而促進深圳市慢行交通進一步發展,以更健康、安全和經濟高效的方式滿足城市交通發展需求,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他山之石——
國外自行車專用道建設案例
城市自行車高架專用道是什麼樣的?來看看這些城市是怎麼做的。
自行車高架專用道有四大主要特點:(1)獨立路權,全程無交叉口。設置專門的高架用於自行車行駛,避免與機動車和行人的路權衝突,全程與其他交通方式無交叉,保障自行車行駛的快捷和安全。
(2)設置靈活,受用地限制小。
(3)通行速度快。自行車高架專用道的設計時速25km/h以上,高於部分城市高峰時期主幹道的汽車通行速度(如廣州高峰主幹道平均時速僅為20.2km/h),大大節約市民的通勤成本。
(4)低碳環保,綠色出行。
倫敦自行車高架路(SkyCycle)
隨著過去10年間騎自行車的人越來越多,倫敦提出沿著原有市郊鐵路走廊上方,建構220km寬15m的天空自行車道,其中提供超過200個進出口給單車客通行,預計可滿足近600萬名使用者,每條車道1小時更能容納12,000名使用者的需求。
哥本哈根自行車高架(Cykelslangen)
Cykelslangen位於哥本哈根市Fisketorvet購物中心,全長235m,連通了海港大橋和城市公路,將步行和自行車流線獨立,方便了快速騎車人士超過緩慢的運貨自行車及在碼頭駐足的行人,避免行人與自行車使用人的衝突,快速到達購物中心主入口。
荷蘭自行車高架環島
坐落在荷蘭埃因霍溫的The Hovenring,正在成為這個城市的新地標。這座自行車天橋由ipvDelft事務所設計而成,猶如飛碟一般龐大的它打破了人們的常識,以獨特的形式為路人和騎行者提供了便利。橋塔高70米,有24根鋼電纜以及一個圓形橋面組成,耗費了大約1000噸鋼材。到了夜間,在照明管等的作用下,The Hovenring變得尤為美麗。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