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侵境,日本屠殺明使,朱元璋何以吞下這股邪氣?

2020-12-06 倚門獨望

歷史並沒有真正的科學價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別人。——喬治·屈維廉(英)

文章類型/歷史見聞

字數|841,閱讀約2分鐘

眾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恨惡如仇,與他從小受苦受難有關。於是,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場景,洪武年間的官員們在官位上擔驚受怕,薪水很低。

他對官員要求嚴格,卻對百姓充滿尊重。但是,我們發現了一個現象。當沿海地區遭到倭寇的侵略時,朱元璋並沒有太多還擊。相反,他將日本列為絕不會進攻的國家之一。為什麼?

歷史上,日本和中國有過很長的蜜月期,如漢唐時期。也有過不相容的時期,如元朝兩徵日本。如果說朱元璋吸取了元朝兩次侵略日本的教訓,放棄進攻日本,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洪武年間,倭寇長期騷擾大明東南沿海。同時,朱元璋的駐日使節也殺了幾個。如前所述,朱元璋嫉惡如仇。即使犯了大明之罪,也能殺死大明的使者。朱元璋能咽下這口氣嗎?

歷史告訴我們,朱元璋真的吞下了這個妖氣。面對倭寇多次騷擾明朝,朱元璋派使臣要求日本回應,「驕橫自大,殘害鄰裡,偷竊百姓。神假手於人,禍患終有一天。臣奉至尊之命,動文與君。君若不審巨微,作井底之蛙,鏡中望天,自以為大,豈無疑源?」。

日本也不甘示弱,對朱元璋的指責也是這樣回答的,「乾坤浩蕩,非一主獨大,宇宙闊泛,諸州分治」。蓋天下者為天下,而非一人之天下。我生活在一個遠為弱小的日本國家,一個只有不到60個城市,不到3000個政府區的小國。我還是很滿意。陛下是中華之主,萬乘之王。他擁有數千個城市和數百萬個政府區域。他仍然心存不足,常常意味著滅亡。「。

據史料記載,朱元璋看到日本的回信,「天子的表,大怒」。當時,李文忠曾建議日本去日本報仇。朱元璋深思熟慮後拒絕了他的請求。至於原因,《明史》的記載也很簡單,只有10個字:「終學蒙古,不增兵。」

但事變後,朱元璋改變了原來的對日策略,加強了對沿海地區的保護,終於利用日本支持胡惟庸叛亂的機會。於洪武徹底斷絕與日本交往20年,並將日本列為「無朝廷國家」。

參考文獻:《明太祖實錄》,《皇明祖訓》,《明史日傳》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真理因為像黃金一樣重,總是沉於河底而很難被人發現,相反地,那些牛糞一樣輕的謬誤倒漂浮在上面到處泛濫。

相關焦點

  • 朱棣比朱元璋聰明,做了兩件事讓日本臣服了100多年
    ,但說到底還是與朱元璋施行的海禁政策有關係,任何事情一味的禁止與封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不如放開,合理的引導才是最佳辦法。清朝時候的閉關鎖國政策最後遭殃的還是清政府,幾次與外國的較量,敗的一塌糊塗,就是這一政策導致的惡果。  而永樂大帝朱棣就比他老爸朱元璋聰明。他只做了兩件事,就解決了倭寇的問題,還讓小日本乖乖的臣服中國100多年,我們來看看。
  • 明朝倭寇橫行,到底是倭寇厲害,還是明軍戰鬥力下滑了?
    倭寇如果說倭寇厲害的話,明朝軍隊不能與之對抗,好像又不符合現實,因為在100多年前,朱棣手下劉江在望海堝之戰中一次消滅倭寇2000多人,嚇的倭寇100多年不敢冒犯明朝沿海地區。那麼我們從這100年的時間中分析一下明軍與倭寇勢力的變化,來看看到底是倭寇厲害了,還是明軍戰鬥力下滑了。明軍方面明朝作為一個龐大的帝國,有著200多萬的常備軍,鑑於明朝北方邊境長期的不穩定性,這麼多的常備軍確實也應該。
  • 朱元璋北伐,為復仇下令屠殺某地人?真相不僅在史書中
    沒想到古道熱腸的山東人偏偏和這位日後的大明天子過不去,讓他遭受了種種羞辱,於是自尊心受到嚴重傷害的朱重八發誓日後一定屠殺這地的人。當然,傳說他復了仇。大軍進入山東後,進行了地毯式的剿殺,可謂雞犬不留。這還不算,收兵後,他看哪裡有炊煙升起,就帶兵再血洗一次。在這樣的反覆殺戮下,山東終於赤地千裡。
  • 日本公開3封649年前的遺書,眾人才恍然大悟,難怪朱元璋沒打日本
    然而在我國明朝時期,明太祖朱元璋曾經派使者去日本,欲解決當年兩國的問題,日本非但不聽,還斬殺了明太祖派去的使者,這可是一件大事,朱元璋聞言大怒,決定起兵攻打日本,結果到最後又不打了
  • 此人本是明朝高官,為蕩平倭寇曾獻一計,若採納日本必將亡國
    眾所周知,自明朝中期以後,一些日本浪人跨海而來,屢次侵犯中國東南沿海地區並掠奪財富。面對倭寇肆虐的嚴峻形勢,明廷果斷出手,最終在胡宗憲、戚繼光等人的努力下得以平息倭亂,保住了東南地區的太平。▲明太祖朱元璋劇照由於明太祖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明確將日本列為「不徵之國」,要求子孫後代不得恣意徵討,明廷也就並未組織兵力反攻日本列島。
  • 元朝開始的倭寇,明朝尤為嚴重,為什麼清朝卻銷聲匿跡了呢?
    公元1308年(元武宗至大元年)倭寇在慶元「城郭,抄略居民」。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倭寇欺負中國的記載。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中國沿海各地,均受到了倭寇的荼毒。元朝也曾施行過海禁,但時間較短,政策不延續,管理也不嚴格,對外貿易興盛。
  • 日本肆無忌憚參拜靖國神社,囂張的根源竟是朱元璋!
    日本第一次正式蔑視中國事情發生在中國明朝開國初年,在中國歷史上每個朝代都有外患入侵或騷擾,而明朝開國之初最大的外患是倭寇的騷擾。朱元璋於公元1368年即位之初就派出使臣出使日本,當時的目的有兩個,第一是大明天朝已經建立,希望日本能來朝拜;第二是希望日本天皇能夠治理一下匪患,不要讓倭寇總來大明沿海騷擾。
  • 戚繼光對抗的倭寇首領全是中國人,為什麼還成他是民族英雄?
    戚繼光抗擊的倭寇,倭寇就是日本人,所以說戚繼光是民族英雄當然是合理的。主要是這些倭寇的將領卻都是中國人,如汪直徐海等。那麼中國人為什麼要跑到日本去率日本人來中國沿海興風作亂呢?重點來講一下為什麼中國人要跑去日本做山大王,又為什麼當時倭寇幾十年一直在中國沿海作亂。
  • 在明朝沿海肆虐的倭寇,為何清朝不見了?是誰搞定了他們?
    提起明朝的戚家軍,想必很多人都很熟悉,他們正是因抗擊倭寇而聞名於世。而在整個明朝時期,倭寇一直都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歷朝皇帝都將防備倭寇作為重中之重。 在嘉靖朝,倭寇對中國沿海的侵擾更是達到了頂峰,這才有了戚家軍的橫空出世。但令很多人沒想到的是,在明朝肆虐沿海的倭寇,在清朝卻突然消失了。
  • 歷史老師不會告訴你,朱元璋差點把日本給滅了,最後為何收手了?
    當年明朝剛剛建立,一切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日本的懷良親王竟然一而再,再而三地讓倭寇趁機侵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搞得烏煙瘴氣,民不聊生,剛開始朱元璋還算理智,派了使者前去談判,結果對方竟然殺了使者
  • 朱元璋為何要「海禁」?是有意閉關鎖國,還是時勢所逼
    那麼我們先來說說這第一點,朱元璋是不是在刻意的「閉關鎖國」,若是結合明朝在十四世紀的風土民情以及歐洲十四世紀的國情來看。可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並不是,明太祖朱元璋所下達的「海禁」舉措,雖然在洪武初期確實看起來是有著「閉關鎖國」,然後自己發展自己不顧其他國家的模樣。但是從洪武中後期他所下達的一系列指令來看,其所針對的目標幾乎都指向了一點,也就是明初橫行的「倭寇」。
  • 明朝:臺灣人民與明政府一起抗擊倭寇
    1387年  (明洪武二十年)  在倭寇的襲擾下,明政府撤銷臺灣行政和防務的巡檢司,移臺灣島上居民於漳、泉二州,實行海禁。  1563年  (明嘉靖四十二年)  明政府恢復澎湖巡檢司,派兵駐守澎湖列島,再次有利地抗擊了日本的侵略。
  • 朱元璋要滅日本,劉伯溫為什麼拼死不讓呢?他跟日本有什麼關聯?
    如果朱元璋對日本一樣採取斬盡殺絕的手段,日本是不是早就被滅了呢?1368年朱元璋稱帝,此時萬邦來朝,大明國威到達頂峰,而此時的日本卻又窮又弱,進入了戰國時期,群雄割據,百姓窮得吃土,日本武士在各地軍閥和大名的支持下,在大明四處搶劫,這就是「倭患」問題。
  • 日本學者:「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中國」,這是為何?
    而有日本學者提出了「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中國」的言論,崖山是我國廣東省的一處,這裡曾經經歷了崖山海戰,崖山是宋朝最後的倔強,不過這場戰爭最終以蒙古人獲勝告終,本是一場遵循歷史的朝代更迭,為什麼會被日本人說成「崖山之後無中華」?
  • 從朱元璋到鄭和再到戚繼光,那場跨越200年的中日貿易戰爭
    而明初,由於早先和張士誠多年的戰爭,朱元璋的痛恨張士誠之餘,也痛恨支持張士誠的商人,再加上朱元璋的農本位思想,使得朱元璋對於貿易十分不感興趣。幾乎就是採用了禁絕的形式來阻止貿易。日本那邊想自己生產太慢,和明朝做生意又行不通,那就只能搶了。
  • 明朝中期的「倭寇」究竟是怎麼來的?
    我國和日本自古就有「交往」,當然,大多數都是在兵戎相見,其中以日本對我國的發起的挑釁最多。今天,歷史君就和大家侃侃明朝中期擾亂東南沿海治安的倭寇究竟都是些什麼人!「倭寇」,一詞,最早官方記載是在元朝時期,但「倭」字明顯比「倭寇」要出現的早,上世紀80年代,有日本農民在京都附近挖出一枚金印,上書:「漢倭奴國國王印」,這枚印章的出土是我國和日本最早的官方來往的見證,怎麼回事呢?
  • 為何元、明、清的開國皇帝都恨日本,卻都沒打敗它?
    二、朱元璋的忍耐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痛恨日本。原因有二。其一,明朝建國以後,高麗、安南、佔城等小國立刻遣使赴明稱臣朝賀,唯獨日本人不理不睬;其二,日本倭寇「乘中國未定,寇掠沿海。」圖:朱元璋官方畫像朱元璋當即派使者下國書到日本,命令「日本國王」:不取締倭寇,就發兵把你抓起來!結果,控制九州的南朝徵西大將軍懷良親王砍掉了使者的腦袋,回書桀驁不馴,朱元璋遭到了小邦赤裸裸的羞辱,卻想了又想,不敢天子一怒發兵徵討。
  • 朱元璋為什麼不敢攻打日本?一封和尚的遺書公開,原來這才是真相
    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不是從現代開始的,也不是從清朝開始的。實際上,自唐太宗皇帝去世以來,日本就已經蠢蠢欲動。中國歷代皇帝中,可以說朱元璋最恨日本人。那麼他為何放過日本,背後到底有何隱情?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時候,朱元璋為了表現大國的威嚴,每年派遣使節到他周圍的小國要求他們進貢,但唯獨偏偏日本就不服氣,聽到和沒聽到一個樣。
  • 怪不得叫做倭寇,來看看曾經的日本人到底有多矮?
    日本在侵華戰爭期間將中國人稱為「支那豬」,那時候日本人完全沒有將中國人當做「人」來對待,屠殺中國人成為了侵華日軍的日常玩樂。在南京大屠殺當中,日軍甚至進行了殺人比賽,比賽的內容是看每天誰殺的中國人多。之後中國軍民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入侵,經歷了長達十四年的抗戰,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近代歷史上對外戰爭的第一次真正勝利。從此「支那豬」的稱號從世界上消失了。
  • 倭寇,一個王朝的謊言
    500多年前這地方有著一個聲震中外的名字——雙嶼港,史籍中,這裡中外商船雲集,白銀滾滾,被歷史學家稱為「16世紀的上海」。然而,與島上的計程車女司機談起雙嶼,她卻一無所知,說到倭寇才聽懂了:「聽說島上以前有許多。」這並不能怪她,因為就在雙嶼港最繁榮的歲月裡,曾遭遇了一場極為慘烈的鎮壓和荼毒——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明右副都御史朱紈派遣2000多官兵直撲雙嶼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