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比朱元璋聰明,做了兩件事讓日本臣服了100多年

2021-01-08 網易

2020-12-26 23:52:16 來源: 妞兒社會見聞

舉報

  中國明朝的歷史可以說就是一部與倭寇鬥爭的歷史,但說到底還是與朱元璋施行的海禁政策有關係,任何事情一味的禁止與封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不如放開,合理的引導才是最佳辦法。清朝時候的閉關鎖國政策最後遭殃的還是清政府,幾次與外國的較量,敗的一塌糊塗,就是這一政策導致的惡果。

  而永樂大帝朱棣就比他老爸朱元璋聰明。他只做了兩件事,就解決了倭寇的問題,還讓小日本乖乖的臣服中國100多年,我們來看看。

  朱棣奪取帝位後就想和周邊鄰國搞好關係,放開了海禁政策,但也沒有指定相關的貿易政策,致使海盜和倭寇比以前更猖獗,勢力發展越來越大,派官兵去海上圍剿,但這些悍匪很聰明,採取遊擊戰,你來他就躲,你一走,他就又來了,搞的官兵們無計可施。

  朱棣決定採取「以夷制夷」的辦法,讓本國統治者來管理本國的匪徒,這些倭寇來中國沿海搶劫,很多是受本國統治者的縱容,既然他們能放他們出去,當然也能收回來,自古「民怕官,下怕上」。於是朱棣就派鄭和來解決這件事,這次是下東洋,在下西洋之前。

  公元1404年,鄭和帶兵10萬,乘坐打造的樓船巨艦,乘風破浪,浩浩蕩蕩駛向日本。到達日本海面,兵甲齊整,擂鼓震天,日本朝野震驚。當時日本的實際統治者是足利義滿將軍,他雖然也是武將出身還沒有見過這個陣勢。

  

  鄭和首先向日本國宣布了永樂大帝的意思,「使其自行剿寇,治以本國之法」,說的很明白,讓日本統治者抓獲在中國犯事的倭寇,用日本本國的法律來處置他們。鄭和船隊的這個陣勢讓足利義滿將軍害怕了,也知道本國的盜匪確實做錯了事。於是他就下令逮捕倭寇的大頭目,為了表示本國治理犯罪的決心,採用「蒸殺」的辦法來嚴懲倭寇。估計這種處死犯人的方式也是從中國學的,類似於中國的燙鑊之刑。這是做的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是「許以貿易」,但不是像以前無限制的開放,雙方籤訂了《勘合貿易條約》,由明政府頒發一種貿易證書,日本商船到達中國,拿到證書,方可進行朝貢貿易,這樣就對貿易做了明確的規定和實施辦法,在有規則的前提下做生意,這樣雙方都有利可圖。

  

  足利義滿畫像

  同時,足利義滿還接受了明政府授予的「日本國王」的稱號,答應臣服於明政府,態度謙卑,並用厚禮朝貢明朝。這種朝貢體制一直延續到1549年,算起來也有100多年的歷史。

  當然這種朝貢制度還是建立在國家實力的基礎上,沒有強大的國家做後盾,一切外交關係你都屬於弱勢地位,正應了那句話「弱國無外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朱元璋為何不讓朱棣繼承皇位?朱元璋:給誰都行,唯獨朱棣不行
    公元1402年,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以藩王的身份進京奪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自此以後明朝天子血脈自正統太子朱標一脈變為燕王朱棣一脈。 這也不免令後世之人為朱元璋感到可惜,因為其當初如果不立皇太孫的話,也許就不會導致朱家內部同室操戈,骨肉相殘呢?並且其自己在世時就有承認,朱棣是最像他的一個孩子。那麼還為什麼不選擇燕王朱棣而選擇一個孩子呢?
  • 朱元璋死後,不管新的皇帝是誰,朱棣都會謀反
    在明朝的歷史上,我們都知道朱棣篡位,其實朱元璋是沒有想法將皇位留給他的,但是他確實想做皇帝,所以他就篡位做了皇帝。那麼它才會需要幾個條件呢,首先他篡位所需要的第一個條件,那麼一定是朱元璋所賦予他的,那就是朱棣的姓名是朱,畢竟對於朱元璋來說,他不想要他自己的江山,留給別的性別的人,他只想讓他的江山永遠姓朱,而朱棣是朱元璋的兒子,所以說這第一個條件,它一定是符合的。
  • 朱棣一開始的廟號是太宗,為什麼嘉靖要把朱棣改為明成祖呢?
    《古董局中局2》開播,在第一集中,許願鑑別販賣文物團夥的一個瓷器時,根據瓶底「大明洪熙元年成祖遺制」幾個字,成功判斷出這個瓷器是贗品,原因就是,洪熙是朱高熾的年號,在朱高熾當皇帝的時候,朱棣的廟號還是太宗。直到100多年後嘉靖年間,才將朱棣的廟號改為明成祖。
  • 朱棣造反的時候朱元璋的兒子都在做什麼?
    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以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儲君,朱允炆繼位後,難以壓服手握重兵的叔叔們,採取削藩政策。朱允炆繼位不到一年,燕王朱棣就起兵靖難,表面上口號是:根據《皇明祖訓》「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之惡。」誅除奸邪,為國「靖難」。
  • 37歲的長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立朱棣為太子?其實原因很簡單
    37歲的長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立朱棣為太子?其實原因很簡單 37歲的長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立朱棣為太子?其實原因很簡單 37歲的長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立朱棣為太子?
  • 朱元璋死後360天,朱棣從鵝圈抱出上萬兵器,奪走大明嫡孫江山
    爺爺朱元璋駕崩前50天,晉王朱棡也去世了。因此,朱元璋臨終前,對小孫子朱允炆是放心的。他還專門給了朱棣一封詔書: 朕諸子獨汝才智,秦、晉已薨,系汝為長,攘外安內,非汝其誰?——《明史紀事本末》 什麼意思呢?秦王、晉王已死,朱元璋對朱棣也放心了。在他看來一個燕王,是威脅不到朱允炆地位的。
  • 朱棣的皇后是誰?永樂大帝朱棣的賢內柱徐皇后
    明朝的永樂大帝朱棣,就後福不淺,取到了人人羨慕人人敬仰的賢妻,那就是徐皇后。這就要謝一謝朱棣的父親朱元璋了,可能就有人會問,這又跟朱元璋扯上了什麼關係呢?小編在這裡告訴大家當然有關係了,而且關係大得很。徐皇后是徐達的長女,而徐達這是朱元璋的部下。當朱元璋聽說徐達有一女兒,聰明賢惠,通情達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好讀書被稱之為當時的儒士才女。
  • 朱棣為什麼在朱標死後沒有被朱元璋冊封為太子
    最近熱播的大明風華相信各位或多或少都看過,演得是明成祖朱棣以及他的兒孫,今天來說一下朱棣為什麼在朱標死後沒有被朱元璋冊封為太子可能有朋友不明白了,憑什麼要等到朱標死後?朱標死之前不能被冊封為太子嗎?還真不行。為什麼?
  • 永樂大帝朱棣為何成為藩王篡位第一人,明太祖朱元璋錯在哪?
    朱棣畫像02 為何造反能成功?朱棣畫像朱棣為什麼會冒著風險下決心做造反謀逆的事,而且最後還成功了。所以他做了很多事情、很多的安排、很多的政策都是希望能夠幫助朱家維持住統治,但是很多事的想法是比較理想主義的,等實現起來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矛盾,甚至會挖坑,朱元璋同志就挖了不少的坑。
  • 太子朱標早逝之後,朱元璋為何不讓更有能力的朱棣繼承皇位?
    朱元璋在太子朱標死後,為什麼沒有立更有能力的兒子朱棣繼位?反而立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朱允炆好像是歷史上唯一一個皇太孫吧。至於為什麼沒有立朱棣為太子,我認為可能有兩個原因。每次馬皇后訓斥朱元璋的時候,朱元璋低著頭就像個小孩子一樣不敢反駁,還一個勁地勸老婆不要生氣,這說明朱元璋和馬皇后夫妻二人感情很好。朱元璋對馬皇后所生的兒子朱標當然也很喜歡,因為畢竟是他們的第一個兒子。所以在朱標13歲的時候,朱元璋就將朱標冊立為太子。並請名士宋濂做朱標的老師,對他進行精心的培養。
  • 太子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立兒子朱棣而是立孫子朱允炆為儲君?
    朱元璋一生有26個兒子,長子朱標從13歲開始就被立為太子作為國家未來儲君重點培養。在朱元璋眼裡,朱標性格和善,能選賢任能,接納忠言,是一個難得的守業之君。經過多年的精心培養,朱標各方面也得到了很大提升,朱元璋心裡也很欣慰朱標具備了繼任大統的能力。但是公元1392年,太子朱標因病久治不愈,最後英年早逝。
  • 明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傳位朱棣,而選擇了皇孫朱允炆?
    大部分藩王都束手就擒了,老老實實接受朱允炆削藩的命令,可是燕王朱棣卻很不配合,不接受這道旨意」。朱元璋讓朱標當太子,朱棣還是非常認可的,畢竟朱標是嫡長子。但是現在朱標都不在了,朱元璋也不讓自己當繼承人,甚至把皇位隔代讓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當繼承人,朱棣心裡非常不服氣,憑什麼?
  • 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傳位給朱棣?朱元璋:我也想但我不敢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朱元璋經過百般思量後,選定的繼承人是皇長孫朱允炆,即後來在靖難之役中敗給朱棣的建文帝。那麼大家就好奇了:朱元璋有沒有想過直接傳位給朱棣?如果傳位給朱棣是不是就可以避免「靖難之役」的骨肉相殘?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這個問題。
  • 朱元璋臨終前連喊三聲朱棣來否,為何朱棣就在南京城外不進城呢?
    但是朱元璋和朱允炆都清楚,還有一個威脅那就是燕王朱棣,甚至可以說朱棣的威脅要遠遠高於秦晉二王,這兩位與朱標一母同胞,還有顧忌叔侄之情的可能,燕王就肯定不會的,感情沒那麼近。關於朱元璋病逝前是否秘密召朱棣回京,這個其實正史中的記載也語焉不詳,沒有準確的定論,我們就權當是召了吧!
  • 馮勝築造一座城,朱元璋苦心經營,朱棣輕鬆放棄,明朝被動二百年
    這以後,朱元璋決定在大寧設置北平行都司,下面設立營州五屯衛。如此一來,北平行都司就和遼東都司連成了一片,從鴨綠江口向西,過遼陽、廣寧、大寧、開平、察罕腦兒,一直到黃河,構成了一道連貫的北方防線。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進一步把大寧周圍的廣大區域劃分為三部分,分別設置泰寧衛、朵顏衛、福餘衛等三個指揮使司,隸屬於大寧。
  • 朱元璋臨死囑託要善待此功臣後人,建文帝朱棣:將此人兒子殺掉
    徐達從山後刨出一兜地瓜,他把地瓜分成兩袋,一大袋給了朱元璋,自己只剩下一小袋。由於這件事,朱元璋非常感動,兩人的友誼也更深了。朱棣長大成人後,一度迫於生計出家當和尚,徐達則仍留在家鄉務農。之後朱元璋從軍,加入郭子興的起義軍,並被重用。郭子興命朱元璋去徵兵,朱元璋回到了家鄉,發現徐達仍以務農為生,非常貧困。所以他說服徐達,把徐達納入軍隊。
  • 靖難之役如果朱棣的對手是朱元璋,他會贏嗎?答案很顯然
    朱元璋是一個優秀的領導,朱棣是一個優秀的將領。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雖然徐達、常遇春是名將,但是每次出徵之前朱元璋已經為他們規劃好了作戰方式,可見朱元璋有運籌帷幄的能力。
  • 朱棣能幹世人皆知?朱元璋將皇位傳給朱允炆,真犯糊塗?
    正是這麼一位令後世膜拜的曠世英豪帝王,他在臨終前做的一件事,不少人都認為這是他一生在江山社稷的安排上,所做的「最大錯事」,那就是,他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孫子,朱標的兒子朱允炆,也就是皇太孫,而不是傳給自己文韜武略皆勝於眾人的皇四子朱棣!如若那樣的話,歷史上的「靖難之役」就不會發生,而且,歷史也一再證明朱棣的治國理政能力確實強於皇太孫朱允炆百倍不止。
  • 明朝建都:朱元璋鍾意開封卻只能選南京,朱棣天子守國門定都北京
    朱元璋由於出身和政治原因,始終著力於控制江淮,仰仗江南人力和財力,於是洪武二年又決定在家鄉臨濠(鳳陽)建都。此前的群臣會議上,君臣把歷代王朝的都城長安、洛陽、開封、應天府等拿出來比較了一番。元朝舊都大都(今北京)卻一直不入朱元璋的法眼,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朱元璋的眼光仍然只盯著江淮和江南,而沒有把經營北方作為重點。
  • 如果朱元璋時期就選擇遷都北京,燕王朱棣還有機會造反嗎
    明代的都城先後經歷過兩次變遷,第一次定都是在南京,朱元璋統一南方之後,便建都於南京,之後歷經了朱元璋和朱允炆兩代。等到了朱棣靖難之役之後,便遷都到了北京,而北京也開始成為了大明的政治、軍事中心。如果說在朱元璋的時候就將京城遷都到了西安或者北京,那麼燕王朱棣還有機會造反嗎,還有機會從朱允炆的手中奪取皇權嗎。接下來我們就按照朱元璋遷都北京之後的政治形勢分析一下朱棣是否還有機會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