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歲的長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立朱棣為太子?其實原因很簡單

2020-12-12 騰訊網

37歲的長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立朱棣為太子?其實原因很簡單

37歲的長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立朱棣為太子?其實原因很簡單

37歲的長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立朱棣為太子?其實原因很簡單

大家都知道,五千多年的中華歷史中,能夠從平民成為九五之尊皇帝的沒有幾個人,劉邦和朱元璋就是如此,坦白來說,朱元璋的起點比劉邦還低,劉邦至少還是一個亭長,而朱元璋卻是出身清貧,後來更是做了乞丐。但是最後卻打敗了各地的農民起義軍,將蒙元驅逐到北邊,建立了大明王朝,據史料記載,朱元璋在成為皇帝之後,兒女眾多,有26個兒子和16個女兒,由於長子朱標和燕王朱棣表現突出,天資聰明,深受朱元璋的寵愛,特別是朱標,朱元璋更是一心一意將他作為接班人在培養。

據史料記載,朱標為人十分寬厚,並且溫文爾雅,更為重要的是他的性格十分溫和,對待兄弟們也是十分友好,除此之外,由於他治國理政能力突出,深受朝中文武大臣的尊敬,威望也十分高。作為皇帝的朱元璋自然是看在眼裡,喜在心裡,於是便將一些國事開始交給他打理,欲圖培養他的治國能力,但是讓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朱標卻突然因病早逝,時年僅僅37歲,當時朱元璋痛不欲生,十分懷念長子朱標。

其實在歷史上,燕王朱棣的能力並不在朱標之下,特別是在軍事才華方面,朱棣身先士卒,能徵善戰,是一位有勇有謀的將軍,因此也深受朱元璋的寵愛。當時朱標去世後,太子之位已經空出來了,燕王朱棣其實是最佳人選,其他的皇子要麼好吃懶做,要麼為非作歹,要麼不服管教,根本就是爛泥扶不上牆,朱元璋其實心裡也想著是否立四子朱棣為太子。於是有一次在朝會的時候,朱元璋當地群臣的面商議儲君之事,曾公開說道,「四子朱棣十分像我嗎,立他為太子怎麼樣。」剛開始的時候,群臣都不敢說話,因為他們心裡很清楚,這些皇子藩王們,都擁有重兵,無論是主張立誰為太子,都會得罪其他人。

後來,終於有一個人開口了,此人便是時任翰林學士的劉三吾,他嚴肅地對朱元璋說道,「如果立燕王為太子,那麼將其他的皇子置於何地。」這句話著實驚醒了朱元璋,史書記載他竟啞口無言,因為朱元璋非常清楚,中國封建社會盛行的是嫡長子繼承制,長子去世需立皇長孫,就算要另立太子,也要立二子和三子,再這麼輪也輪不到身為四子的朱棣。於是在劉三吾苦口婆心的勸諫下,朱元璋最終立皇長孫朱允炆為儲君,當然這並不是說劉三吾有多麼忠誠,而只是藏有自己的私心,畢竟朱棣像朱元璋一樣,嚴刑峻法,而朱允炆卻像朱標一樣的仁厚善良,在朱允炆的手下做官自然是要輕鬆和舒服多。

為何說朱允炆是一個仁義之君呢,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初,便頒布了嚴刑峻法的《大明律》,但是因為法律過於苛刻,天下不滿之情頻發,朱允炆親自向朱元璋請求修改《大明律》中的嚴刑峻法,因為此事朱允炆深得天下民心。坦白來說,朱棣之所以不能做太子,除了因為他非嫡長子,還因為他的脾氣十分暴躁,和朱元璋的性格非常像,如果朱棣承繼大統,那麼很有可能出現兄弟相殘的悲劇,作為父親的朱元璋自然是不願意看到的。於是朱元璋最終下定決心,立皇長孫朱允炆為儲君。為了讓朱允炆順利繼承皇位,朱元璋開始為他掃除前進的障礙,利用藍玉案和胡惟庸案處決了數萬人,為朱允炆的順利繼位作出了重大貢獻。

筆者認為,當年朱允炆繼承大統之後,眼見藩王勢力過於龐大,嚴重威脅中央王朝的統治,這才不得已開始了削藩舉措,但是卻讓朱棣有了發動靖難之役的藉口,據史料記載,當時建文帝可是正規軍,朱棣是反叛軍,但是朱允炆因為心底宅心仁厚,並且不願意背上殺害叔叔的罪名,這才給了朱棣篡位的機會。除此之外,按照中國古代嫡長子繼承制,即使長子是弱智,也必須繼承皇位,這樣江山很容易滅亡,我們大家熟知的晉武帝傳位給傻瓜兒子,最終葬送了西晉王朝就是如此,立太子還是應該能者居之。最後要說的是,雖然朱棣是靠不正當手段取得皇位,但是在他統治期間,中國出現了少有的永樂盛世,中國儼然成為了世界性大國,和唐太宗是一樣的人,他們也許取得權力的方式不對,但是他們真心對老百姓好,使得百姓安居樂業,也算的上是一代明君。

相關焦點

  • 太子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立兒子朱棣而是立孫子朱允炆為儲君?
    朱元璋一生有26個兒子,長子朱標從13歲開始就被立為太子作為國家未來儲君重點培養。在朱元璋眼裡,朱標性格和善,能選賢任能,接納忠言,是一個難得的守業之君。經過多年的精心培養,朱標各方面也得到了很大提升,朱元璋心裡也很欣慰朱標具備了繼任大統的能力。但是公元1392年,太子朱標因病久治不愈,最後英年早逝。
  • 朱棣為什麼在朱標死後沒有被朱元璋冊封為太子
    最近熱播的大明風華相信各位或多或少都看過,演得是明成祖朱棣以及他的兒孫,今天來說一下朱棣為什麼在朱標死後沒有被朱元璋冊封為太子可能有朋友不明白了,憑什麼要等到朱標死後?朱標死之前不能被冊封為太子嗎?還真不行。為什麼?
  • 太子朱標早逝之後,朱元璋為何不讓更有能力的朱棣繼承皇位?
    朱元璋在太子朱標死後,為什麼沒有立更有能力的兒子朱棣繼位?反而立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朱允炆好像是歷史上唯一一個皇太孫吧。至於為什麼沒有立朱棣為太子,我認為可能有兩個原因。古時講究立長、立嫡,不立庶立長、立嫡的規矩在歷朝歷代都非常重視,如果長子是嫡出,沒有什麼大的錯誤的情況下,一般都會選擇長子繼承皇位。其實在民間,也有這些講究,比如有長子、長孫、長房的說法。舊社會,一個家族搞祭祀祖先的典禮時,一般都是由長子領頭。這也說明嫡長子在一個家庭中地位比較高。記得袁世凱在擔任北洋大臣、直隸總督的時候,他的母親去世,等袁世凱將其母親的靈柩運回老家項城的時候。
  • 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傳位給朱棣?朱元璋:我也想但我不敢
    立長立嫡的傳統根深蒂固,越過二子、三子直接傳位給四子是取亂之道朱標死後,對待皇位繼承人的選擇,朱元璋一開始也很猶豫。朱棣的能耐大,也頗得朱元璋的心意。但最大的難題是:朱棣排行老四,長子朱標雖然不在了,但還有二子秦王和三子晉王。這兩兒子不成器,繼位不可能。
  • 為什麼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不把皇位傳給朱棣,專家:誰都行,就他不行!
    說到選擇皇位繼承人引起的國家動蕩,就不得不提朱元璋了。朱元璋對皇位繼承人的選擇一直以來就被人們津津樂道,尤其是朱棣,既有野心又有能力,但是太子朱標死後,晚年的朱元璋死活就是不把皇位傳給他,結果就導致了因爭奪皇位而起的靖難之役。
  • 朱標去世以後,朱元璋為何不立兒子朱棣,而傳位給孫子朱允炆
    朱標去世以後,朱元璋為何不立兒子朱棣,而傳位給孫子朱允炆在一般人眼中,皇帝駕崩後肯定傳位於子,朱標本是馬皇后和朱元璋所生的嫡長子,按照古代所推崇的嫡長子繼承,朱元璋登基以後,太子之位唯有朱標才有資格坐,不過朱標的命不太好,朱元璋還沒有歸西他就先去了
  • 燕王朱棣能力最強,太子朱標死後,為何朱元璋不傳位給燕王?
    公元1398年,大明帝國的開創者朱元璋因病去世,年僅22歲的皇太孫朱允炆即位,是為建文帝。朱元璋在位之時,為了達成自己朱家天下朱家人守的理念,在誅殺功臣的同時,大肆分封自己的兒子,這也造成了建文帝時期,藩王們的勢力過大。
  • 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選朱棣為太子?他上面兩個哥哥是何結局?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詩人眼中的明太祖朱元璋,是那種文韜武略樣樣在行的優秀人士。其實朱元璋的政治功績後人都知道,但是朱元璋即便是創建了明朝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了明朝政治幾百年的基礎。但是朱元璋其實也是有遺憾的,就比如說作為個人而言,朱元璋是丈夫,是父親,也是爺爺。
  • 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傳位給朱棣?朱元璋:我也想但我不敢
    立長立嫡的傳統根深蒂固,越過二子、三子直接傳位給四子是取亂之道朱標死後,對待皇位繼承人的選擇,朱元璋一開始也很猶豫。朱棣的能耐大,也頗得朱元璋的心意。但最大的難題是:朱棣排行老四,長子朱標雖然不在了,但還有二子秦王和三子晉王。這兩兒子不成器,繼位不可能。
  • 為什麼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不把皇位傳給朱棣,專家:誰都行,就他不行!
    說到選擇皇位繼承人引起的國家動蕩,就不得不提朱元璋了。朱元璋對皇位繼承人的選擇一直以來就被人們津津樂道,尤其是朱棣,既有野心又有能力,但是太子朱標死後,晚年的朱元璋死活就是不把皇位傳給他,結果就導致了因爭奪皇位而起的靖難之役。
  • 朱標死後,朱元璋知道朱棣更適合繼承皇位,為何還要選擇朱允炆?
    朱元璋有26個兒子,按照傳統嫡長子繼承是不可能了,因為長子朱標早逝,這不僅影響了皇位的繼承,更影響了朱元璋日後擇儲的心思。朱元璋雖然兒子不少,但成器的不多,朱元璋在世最愁的應該就是皇位繼承問題。朱標為馬皇后所生,血統毋庸置疑,而能力也讓人欽佩。朱元璋登基之初便冊立朱標為皇太子,朱標年僅13歲便成為名義繼承人。
  • 朱標死後,朱元璋明明還有朱棣這個優秀的兒子,為何要傳位孫子?
    朱標死後,朱元璋明明還有朱棣這個優秀的兒子,為何要傳位孫子?朱元璋給朱標請來了最好的老師,教他習文學武,並且得益於朱標一直是在軍隊中成長的,所以對軍事也十分的精通,後來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後就直接將朱標立為太子,這時候朱元璋有心培養太子,並且他也逐漸的年邁心力不足,所以毫不避諱的把權力交給朱標,要知道其他的皇帝即使立了太子也不敢過多的放權,就是擔心太子掌握了太多的權力之後對自己產生威脅,進而引發蕭牆之禍,但朱元璋卻對此毫不在意
  • 朱元璋為何不讓朱棣繼承皇位?朱元璋:給誰都行,唯獨朱棣不行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其嫡長子,太子朱標逝世。 立儲疑雲 這個孩子是朱元璋的第一個孩子,也是其最報以厚望的孩子。朱標當上儲君已經近三十年,在其死後。朱元璋的身體已經不是很好了,這個帝王必須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立誰為帝國儲君?綜合各方面考慮,他最後決定立朱標嫡子朱允炆為皇太孫。
  • 朱元璋為何在朱標死後不繼續從兒子中選太子?這樣能避免戰亂嗎?
    從「靖難之役」中建文帝和朱棣的交鋒過程、結果,以及朱棣繼位後的作為來看,朱棣很明顯比建文帝更適合做皇帝。很多明朝歷史愛好者就有疑問,既然如此,當初朱元璋為何不直接就傳位給朱棣?這樣就能避免一場戰亂,沒準還能保全愛子朱標的後代。
  • 《朱元璋》電視劇中,如果朱標不死,會是朱棣的對手嗎?
    在電視劇《朱元璋》中,朱標本是被朱元璋寄予厚望的太子,如果朱標不死,明王朝肯定就是他的,然而後來朱標卻英年早逝,朱允炆繼位,才給了朱棣謀反的機會,很多人都會假設,如果朱標不死,會是朱棣的對手嗎?其實這根本是不可能的,如果朱標不死,朱棣永遠不可能有機會稱帝,甚至還會死心塌地的輔佐朱標,原因如下。一、朱標是皇長子,是正統,繼承皇位名正言順,而朱棣則不然。
  • 明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傳位朱棣,而選擇了皇孫朱允炆?
    公元1398年即大明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因為自己的首選繼承人太子朱標已經去世了,所以由朱元璋的皇太孫朱允炆繼承大統,這就是後來的建文帝。根據《明史》記載:「朱允炆登基以後需要維護皇權,開始緊鑼密鼓的進行削藩,撤銷明朝藩王的權力。
  • 朱元璋丟根荊棘讓太子朱標撿,他反駁說12個,竟靠這東西保住性命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從一個放牛娃,逆襲成為一國之君後,開始大肆屠殺功臣,目的只有一個:防患於未然,確保他所開創的大明王朝能萬代傳承下去。而在對外屠功臣的同時,對內立太子也是一件頗為頭疼的事。明太祖朱元璋有26個兒子,其中嫡長子朱標仁慈寬厚頗有明君風範,其他兒子也很優秀,晉王朱棡和燕王朱棣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 朱元璋為何不把皇位傳給能幹的朱棣?專家:誰都可以,唯獨他不行
    除了早早的就確立繼承者之外,朱元璋還把自己其他兒子都派到其他的封地上去。這樣一來,既可以保證邊疆的安全穩定,也可以使得其他諸皇子對太子不會構成太大的威脅。儘管如此,朱棣還是給太子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早在1370年的時候,朱元璋就封朱棣為王。1380年朱棣打敗北元乃兒不花之後更是為自己迎來了其他的聲望。朱棣其實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但是他並不是朱元璋的嫡長子。
  • 朱標兄弟達二十六人,朱元璋立其為太子,為何無人爭奪太子之位?
    朱標是朱元璋用半輩子心血培養的,兄弟們根本不會去和朱標爭皇位,朱棣他們都是朱標一手帶大,長兄如父。在朱元璋眼裡他和馬皇后所生的兒子就是和其他兒子不一樣,攻打南京時朱標出生,朱元璋立馬在附近的山上了個碑,到此山者,不患無嗣。 朱元璋自封吳國公時朱標就是世子,稱帝後第二件事就是立朱標為太子。
  • 朱標38歲不死的話,朱棣敢篡位登基嗎?朱元璋留給他的資源太多了
    導語:朱標,朱元璋的嫡長子,生於1355年,卒於1392年,享年38歲。在洪武元年,也就是1368年,年僅14歲的朱標,被朱元璋立為皇太子。朱棣,朱元璋的四兒子,生於1360年,卒於1424年,享年65歲。在洪武三年,也就是1370年,年僅11歲的朱棣,被封為燕王。1380年,21歲的朱棣就藩前往北方,為大明王朝鎮守邊疆。這倆孩子是朱元璋兒子當中,最優秀的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