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何不讓朱棣繼承皇位?朱元璋:給誰都行,唯獨朱棣不行

2020-12-16 騰訊網

自乞丐走向帝王,朱元璋是我國歷史上最傳奇的上位者,也是出身最低微的君王。可謂是親身詮釋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但是就算是當上了天下之主,也不能避免親人離別的痛苦。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其嫡長子,太子朱標逝世。

立儲疑雲

這個孩子是朱元璋的第一個孩子,也是其最報以厚望的孩子。朱標當上儲君已經近三十年,在其死後。朱元璋的身體已經不是很好了,這個帝王必須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立誰為帝國儲君?綜合各方面考慮,他最後決定立朱標嫡子朱允炆為皇太孫。

但是熟知明朝歷史的我們都明白,在朱允炆上位之後沒多久。公元1402年,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以藩王的身份進京奪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自此以後明朝天子血脈自正統太子朱標一脈變為燕王朱棣一脈。

這也不免令後世之人為朱元璋感到可惜,因為其當初如果不立皇太孫的話,也許就不會導致朱家內部同室操戈,骨肉相殘呢?並且其自己在世時就有承認,朱棣是最像他的一個孩子。那麼還為什麼不選擇燕王朱棣而選擇一個孩子呢?

嫡長子繼承制

古代宗法制度中,嫡長子繼承制是其一個基本原則。也是中國古代各個封建王朝中使用的最廣泛的傳承制度。這也是當時「家天下」王朝算最為成熟的制度了。

且在明朝政權建立之前的元朝,因其是少數民族政權。當時元朝國祚短暫的原因之一就是其皇位繼承制混亂,汗王的兒子鬥做一團。而作為推翻元朝政權的朱元璋自然會吸取教訓,撥亂反正。將「嫡長子繼承」作為自己王朝的傳承之都,朱棣不嫡不長,自然不會再朱元璋的考慮之中。

朝堂風波

在公元1932年太子朱標病逝後,底下其他皇子之間自然是風雲變幻,暗潮洶湧。紛紛都想要一爭皇位。特別是朱標的兩位嫡親弟弟,秦王朱樉以及晉王朱棡。若是朱元璋一旦釋放出擇其一位立儲的想法,必然將引起一場激烈的儲位之爭。

當時天下穩定沒多少年,朱元璋為了給太子理清後路又大開殺戒。清理功臣,就是為了穩固皇權。但同時也給朝堂與社會帶來了動蕩與影響。這時候的朝堂已經經不起再一次的動蕩,不如早日定下儲君,安撫動蕩。

執政理念

且這時候的朱元璋因朝堂的動蕩,最希望的就是繼位帝王是一位「仁君」,在自己的安排之下可以在穩固皇權的同時又施以「仁政」,抵消自己後期為集中皇權所做的暴政影響。而燕王朱棣因常年戍守邊疆,在戰爭中塑造了其強硬的行事風格。

在朱元璋看來其更適合打江山而不是守江山,所以燕王朱棣的執政理念與朱元璋並不符合。本來太子朱標是最好的人選,但是其不幸去世。這時候被太子朱標一手帶出來的朱允炆自然就是其最好的選擇了。

小結

綜上所述,在朱元璋的心中。不僅僅是燕王朱棣,除了太子朱標一脈的嫡子其他人都沒有資格繼承國祚。可他千算萬算也沒有想到,朱允炆年少輕狂。竟敢在其皇位還沒有坐穩的時候就開始著手削藩,並在其兵權上交以後依舊趕盡殺絕。朱棣造反也在情理之中了。

相關焦點

  • 朱元璋為何不把皇位傳給能幹的朱棣?專家:誰都可以,唯獨他不行
    除了早早的就確立繼承者之外,朱元璋還把自己其他兒子都派到其他的封地上去。這樣一來,既可以保證邊疆的安全穩定,也可以使得其他諸皇子對太子不會構成太大的威脅。儘管如此,朱棣還是給太子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早在1370年的時候,朱元璋就封朱棣為王。1380年朱棣打敗北元乃兒不花之後更是為自己迎來了其他的聲望。朱棣其實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但是他並不是朱元璋的嫡長子。
  • 為什麼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不把皇位傳給朱棣,專家:誰都行,就他不行!
    朱元璋對皇位繼承人的選擇一直以來就被人們津津樂道,尤其是朱棣,既有野心又有能力,但是太子朱標死後,晚年的朱元璋死活就是不把皇位傳給他,結果就導致了因爭奪皇位而起的靖難之役。因此很多人認為,如果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朱元璋在立嗣上所做出的選擇其實是非常錯誤的,如果當初選了朱棣當太子,也就不會有後面的靖難之役,而且後來朱棣也確實把明朝治理得井井有條,使明朝的綜合國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 朱標死後,朱元璋知道朱棣更適合繼承皇位,為何還要選擇朱允炆?
    1398年,朱元璋辭世。世人對於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總是充滿無數疑問,而其中很多問題確實讓人費解。就好比朱元璋明知道朱棣不會屈就,卻仍將皇位傳給朱允炆。朱元璋有26個兒子,按照傳統嫡長子繼承是不可能了,因為長子朱標早逝,這不僅影響了皇位的繼承,更影響了朱元璋日後擇儲的心思。朱元璋雖然兒子不少,但成器的不多,朱元璋在世最愁的應該就是皇位繼承問題。朱標為馬皇后所生,血統毋庸置疑,而能力也讓人欽佩。朱元璋登基之初便冊立朱標為皇太子,朱標年僅13歲便成為名義繼承人。
  • 朱棣能幹世人皆知?朱元璋將皇位傳給朱允炆,真犯糊塗?
    實際上,朱元璋將朱家江山的「接力棒」交到皇太孫朱允炆手裡,並不是犯了糊塗,當然,也不是朱元璋十分看好朱允炆,而是,從歷史的角度,事情發展到最後,朱元璋其實是出於無奈。因為連他都不知道接下來如何做更合適了,總之左右為難騎虎難下,最後,索性按照歷史以來的皇位繼承傳統往下走選擇小的吧。
  • 太子朱標早逝之後,朱元璋為何不讓更有能力的朱棣繼承皇位?
    古時講究立長、立嫡,不立庶立長、立嫡的規矩在歷朝歷代都非常重視,如果長子是嫡出,沒有什麼大的錯誤的情況下,一般都會選擇長子繼承皇位。其實在民間,也有這些講究,比如有長子、長孫、長房的說法。舊社會,一個家族搞祭祀祖先的典禮時,一般都是由長子領頭。這也說明嫡長子在一個家庭中地位比較高。記得袁世凱在擔任北洋大臣、直隸總督的時候,他的母親去世,等袁世凱將其母親的靈柩運回老家項城的時候。
  • 明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傳位朱棣,而選擇了皇孫朱允炆?
    大部分藩王都束手就擒了,老老實實接受朱允炆削藩的命令,可是燕王朱棣卻很不配合,不接受這道旨意」。朱元璋讓朱標當太子,朱棣還是非常認可的,畢竟朱標是嫡長子。但是現在朱標都不在了,朱元璋也不讓自己當繼承人,甚至把皇位隔代讓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當繼承人,朱棣心裡非常不服氣,憑什麼?
  • 37歲的長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立朱棣為太子?其實原因很簡單
    37歲的長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立朱棣為太子?其實原因很簡單 37歲的長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立朱棣為太子?其實原因很簡單 37歲的長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立朱棣為太子?
  • 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傳位給朱棣?朱元璋:我也想但我不敢
    以仁孝敦厚著稱的朱標,一直以來都是朱元璋默認的皇位繼承人。從朱元璋對朱標的培養就可以看出,他對朱標的期許有多深。朱標死時,朱元璋已經是64歲的老人了,白髮人送黑髮人,朱元璋老年喪子的痛苦自然不必說。但還有一個更大的難題擺在面前:皇位繼承人的位子又空了,選誰來接班,是個大難題。
  • 《朱元璋》電視劇中,如果朱標不死,會是朱棣的對手嗎?
    其實這根本是不可能的,如果朱標不死,朱棣永遠不可能有機會稱帝,甚至還會死心塌地的輔佐朱標,原因如下。一、朱標是皇長子,是正統,繼承皇位名正言順,而朱棣則不然。因為朱標作為皇長子,很早就跟朱元璋打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可以說得到了一群老臣的擁護。而且朱標宅心仁厚,治理國家又非常得民心,可以說是文武雙全,即可以帶兵打仗,也可以治理國家,這是其他皇子所不具備的,是當時繼承皇位最合適的人選。
  • 朱元璋臨終前連喊三聲朱棣來否,為何朱棣就在南京城外不進城呢?
    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的長子朱標因病去世,年已七十的朱元璋非常傷心。朱元璋看到朱允炆十分孝順,於是沒多久就立朱允炆為皇太孫。很多人對朱元璋隔過兒子傳孫子的做法十分疑惑,這是因為不了解古代的繼承制度。在異族沒有入侵之前,華夏文明的繼承制度一直都是嫡長子、嫡長孫繼承制度。
  • 明成祖的生母究竟是誰?太子死後,朱棣有沒有繼承皇位的可能?
    朱元璋作為一個草根出身最後奪得天下的人,本事是毋庸置疑的,與他的治國、打仗能力相比,朱元璋的生育能力也是強的可怕,他總共生了26個兒子,長子朱標,是朱元璋選擇的繼承人,四子朱棣,勇猛善戰頭腦也靈活,很像年輕時的自己,如果朱標不是英年早逝,估計就沒有後來的永樂皇帝了。
  • 朱棣為什麼在朱標死後沒有被朱元璋冊封為太子
    最近熱播的大明風華相信各位或多或少都看過,演得是明成祖朱棣以及他的兒孫,今天來說一下朱棣為什麼在朱標死後沒有被朱元璋冊封為太子可能有朋友不明白了,憑什麼要等到朱標死後?朱標死之前不能被冊封為太子嗎?還真不行。為什麼?
  • 明朝靖難之役,為何發生?朱允炆明明穩坐皇位,又為何敗給朱棣?
    眾所周知,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他登基之初,就按照嫡長子繼承制的繼承制度,將嫡長子朱標立為了太子,一直作為儲君人選悉心培養。但是沒想到最後,朱標居然因病去世,而這時朱元璋已是萬年,他深知立儲成為了眼下自己最急需解決的大事。
  • 明朝朱元璋為什麼不將帝位傳給燕王朱棣?看完這個你就知道了!
    歷史已經證明:朱元璋隔代傳位皇長孫朱允炆是一個錯誤的選擇,建文帝朱允炆根本不是當皇帝的材料。而通過「靖難之役」武力奪取皇位的明成祖朱棣被證明是一代雄主,那麼朱元璋為什麼不將帝王直接傳給朱棣呢? 朱元璋秉持「嫡長子繼承制」為大明皇位傳承制度,朱棣成功繼位的條件很苛刻。
  • 朱元璋死後,不管新的皇帝是誰,朱棣都會謀反
    在明朝的歷史上,我們都知道朱棣篡位,其實朱元璋是沒有想法將皇位留給他的,但是他確實想做皇帝,所以他就篡位做了皇帝。那麼它才會需要幾個條件呢,首先他篡位所需要的第一個條件,那麼一定是朱元璋所賦予他的,那就是朱棣的姓名是朱,畢竟對於朱元璋來說,他不想要他自己的江山,留給別的性別的人,他只想讓他的江山永遠姓朱,而朱棣是朱元璋的兒子,所以說這第一個條件,它一定是符合的。
  • 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選朱棣為太子?他上面兩個哥哥是何結局?
    朱標是朱元璋的嫡長子,然後在封建思想之下,很多手中握有重權的人都受嫡長子繼承制度的影響。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朱元璋對於自己的嫡長子是非常重視,都不能夠用寵愛這種程度來形容了。朱標出生於1355年,當時朱元璋收到自己嫡長子出生的消息,非常高興。朱元璋此時的軍隊是紮營在一座山上,當即朱元璋就在一塊山石上刻下了這樣一句話:到此山者,何患無子。
  • 朱棣十分討厭朱高熾,為何還將皇位傳給他?
    朱棣一生有四個兒子,最有機會繼承皇位的是長子朱高熾,次子朱高煦。朱高熾從小喜歡讀書,喜歡安靜不想動,對練武這種事很討厭。有一次,朱元璋派朱高熾天剛亮就去檢閱軍隊,朱高熾說:「早上天氣太冷,讓士兵吃完早飯再檢閱。」
  • 太子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立兒子朱棣而是立孫子朱允炆為儲君?
    按正常的邏輯,長子死了應該由次子或者是有能力的兒子繼位,朱元璋為何要逆向思維選擇了孫子繼位了? 朱棣在所有兒子中能力是比較強的一個,朱元璋也比較欣賞他的英勇,朱棣繼承了朱元璋的性格特點,和他一樣比較強硬,嗜殺,作戰勇猛,在這方面是無人可及的,在朱元璋眼裡,朱棣適合開創基業
  • 朱棣奪得皇位後,為何把皇位傳給體態肥碩的朱高熾
    大明王朝,自朱元璋起事徵戰了16年,先稱王后稱帝推翻元朝,開拓了276年的大明王朝,歷經了16位皇帝。明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從建文帝手中奪得了皇位。那麼,朱棣是如何把皇位傳給朱高熾的。
  • 大明皇位誰來坐?皇太孫朱允炆或燕王朱棣
    朱棣和建文帝你更支持誰了#明朝皇帝#太祖太祖朱元璋為禦侮防患,在位期間曾兩次分封諸子為藩王朱棣攻下南京後,在拒絕了他的支持者們反覆幾天的勸進之後,於1402年7月17日即皇帝位,但不是繼承朱允炆的帝位,而是繼承明太祖朱元璋的帝位(廢除建文年號,建文四年改稱洪武三十五年)。下令大力搜索齊泰、黃子澄等建文朝臣五十餘人,朱棣還令盡復建文所改的一切太祖皇帝制定的成法和官制,以表明其起兵目的在於恢復祖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