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十分討厭朱高熾,為何還將皇位傳給他?

2020-12-16 歷史說點

朱棣一生有四個兒子,最有機會繼承皇位的是長子朱高熾,次子朱高煦。

朱高熾從小喜歡讀書,喜歡安靜不想動,對練武這種事很討厭。有一次,朱元璋派朱高熾天剛亮就去檢閱軍隊,朱高熾說:「早上天氣太冷,讓士兵吃完早飯再檢閱。」

還有一次,朱元璋讓朱高熾審閱幾份官員的奏章,朱高熾文武文件分開,還相應地做了報告。朱元璋被朱高熾的文才和能力所打動,朱元璋很喜歡朱高熾,還指定燕王世子是朱高熾,朱棣的選擇權直接被剝奪啦!

朱高煦從小生性兇殘,目中無人,非常囂張。有一次,朱元璋召朱高煦去京城學習,但朱高煦不肯學,言行輕佻,招呼都不打一聲,直接打道回府啦!朱元璋對他非常厭惡。

朱高熾是歷史上有名的胖皇帝,胖到什麼程度呢?走路要兩個人攙扶,還經常軟弱生病。在英勇善戰的朱棣眼裡,連走路都不能自理的人,簡直廢物一個。

朱棣也有讓朱高熾減肥,讓他每天吃七八分飽。結果,人沒瘦下來,還把朱高熾餓得整天沒精神。管飯的人看朱高熾可憐,偷偷留點給他吃,後來被朱棣知道,管飯的人直接被拿去煮啦!結果朱高熾還是沒能瘦下來。

朱高煦最像朱棣啦!在靖難之役中,經常救朱棣於危難之中,甚至朱棣還跟他說:「世子多病,你多努力,還是有機會的。」

朱棣當上皇帝以後,立皇太子的問題擺到了朱棣面前,這時候朱棣猶豫啦!

朱高熾仁愛,儒雅,得到了文臣的擁戴,還是朱元璋親自選定的燕王世子。封建社會,長子繼承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朱高熾長子朱瞻基,深得朱棣的喜愛,解縉就是用了一句「好聖孫」,讓朱棣決定立朱高熾為皇太子。

朱高煦雖然得到朱棣喜愛,還有部分武將的支持,但不是長子。立朱高煦為皇太子對朱棣而言,會失去更多,首先就不符合「長子繼承制」。朱元璋當初選擇把皇位傳給孫子,不把皇位傳給兒子。很大原因就是因為「長子繼承制」的原因,朱棣最終也沒立朱高煦為皇太子。

朱棣在北徵返京途中去世,在大臣們的精心安排下,沒有發生流血事件。皇位順利過渡到皇太子朱高熾手中,朱高熾接過朱棣的皇位,稱為明仁宗,成為了大明王朝的第四位皇帝。

朱高熾當皇帝不到一年就去世啦!很多人對朱高熾的死有很大爭議。雖然當皇帝時間不到一年,後世他的評價卻很高。

相關焦點

  • 朱棣奪得皇位後,為何把皇位傳給體態肥碩的朱高熾
    明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從建文帝手中奪得了皇位。那麼,朱棣是如何把皇位傳給朱高熾的。朱棣三子,各有所長朱棣發動了「靖難之變」奪走皇位的第二年,改元永樂,並改北平為北京並遷都北京。朱棣有四個兒子,其中一個早夭。
  • 朱棣政變奪權,開創永樂盛世,為何他會把皇位傳給朱高熾?
    朱棣原本沒有繼位的可能,可他趁著自己侄子剛剛上位根基不穩的時候,起兵成功推翻了侄子的統治,自己順利奪取皇位,永樂朝正式開啟。 朱棣吸取這些教訓,對繼承人的選擇肯定是非常慎重,他最後讓老大朱高熾來繼位,這麼做也讓很多人都沒有想到。 他的子嗣有限,都是他和徐皇后的孩子,既然都是嫡出子,長幼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朱高熾依靠長子的身份,順利取得了太子的位置,可他底下的兩個弟弟一直都不服氣,論能力他們不比老大差多少,況且在靖難的過程中,他們都立下很多的戰功。
  • 為什麼朱棣要把皇位傳給朱高熾,卻不傳給戰功顯赫的朱高煦呢?
    朱棣為啥把皇位傳給胖子朱高熾,與4個人有關。 哪4個人呢? 我是風雲,我來回答。 總結: 1 朱棣的皇位來之不易。 2 朱棣很珍惜自己的皇位。 3 朱棣是個不錯的皇帝。 4: 朱棣絕不會把皇位傳給一個不靠譜的人。
  • 明成祖朱棣,為什麼要將皇位傳給又胖,身體又有殘疾的朱高熾?
    永樂大帝朱棣,皇位得之不易,為什麼選了又胖又殘疾的兒子繼位? 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朱高熾登基為帝,只是在位時間很短,也只有一年。朱高熾長相很一般,還肥頭大耳,另外朱高熾腿腳有問題,也許曾得過小兒麻痺,行走的時候需要有人攙扶。
  • 朱高煦戰功顯赫,朱高熾肥胖遲鈍,為何朱棣還把帝位傳給朱高熾?
    朱棣也算是雄才大略的皇帝,一生徵戰,最後被朱元璋派往駐守北平,作為大明王朝的屏障,更是締造了「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為弘揚中華文化立下了不世之功。題主問:朱高煦戰功顯赫,朱高熾肥胖遲鈍,為何朱棣還把帝位傳給朱高熾?
  • 朱高熾在位不到一年,是什麼讓他徵服了朱棣,贏得了史官的好口碑
    此後,朱棣雖然通過戰爭奪走了侄子的皇位,但連年徵戰致使民生凋零,文官集團和百姓對仁君執政的夙求變得更加強烈。 朱高熾的優勢 從推崇儒家,反對酷刑,以仁治國的特點而言,朱高熾和朱標很像。
  • 明成祖朱棣有三個嫡子,為何偏偏選最不像自己的朱高熾當太子?
    其實明成祖朱棣一直不喜歡這個嫡長子,他更中意的是次子朱高煦,但是最終朱高熾還是有驚無險的繼承了皇位。那麼,不討喜的朱高熾為何會成為朱棣的繼承人?通過《明史·本紀第八·仁宗》和《明實錄·仁宗昭皇帝實錄》等一些史料,我們不難找到答案。
  • 明仁宗朱高熾在繼承皇位之後,僅一年就離世,死亡原因是什麼
    還有人認為他本人對於皇帝的位置一直是無欲無求,因為自己突然坐上皇位,可能會給自己帶來許多的心理壓力,所以這也導致自己的突然爆猝。還有一個觀點認為他的死亡原因直接和自己的兒子有關係,因為在自己死後自己的兒子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做上皇位,朱高熾的兒子就是明宣宗朱瞻基。
  • 朱棣臨死前,為何不提朱高熾,也不說朱瞻基,卻說:夏原吉愛我
    不過唯一遺憾,或是說,讓觀眾不解的是,為何沒有給出朱棣的遺言?而是直接選擇了,讓朱棣魂歸京城,催朱高熾繼位。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朱棣臨死前,既沒有提太子朱高熾,也沒有說皇太孫朱瞻基,而是莫名其妙地說了五個字:夏原吉愛我!(出自《明史·夏原吉傳》)那麼,這夏原吉是誰?
  • 明成祖朱棣死後,朱高熾繼位,他為什麼想再將都城遷到南京?
    明成祖朱棣死後,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朱棣的長子朱高熾繼位,朱高熾是朱棣和皇后徐氏(徐達長女)的長子,就是明仁宗,年號洪熙,朱高熾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眾所周知,明朝最開始都城是在南京,朱棣靖難之役後,登基為帝,將都城從南京遷回了北京。值得注意的是,朱高熾繼位為帝後,曾一度想將都城再遷回南京,這在當時無疑是一件大事,但是,後來為什麼又沒有遷都成功呢?
  • 《大明風華》中楊士奇向朱棣隱瞞太子的病情,朱高熾:你腦袋還在...
    他已經在朱棣面前和公開場合表示支持朱高熾,一旦朱高熾這一脈不能當皇帝,那麼楊士奇肯定會遭到滅頂之災。楊士奇向朱棣隱瞞此事,看起來對朱高熾比較有利,但並不表明楊士奇忠於朱高熾,而是表明楊士奇只是做出了一個對他自己比較有利的選擇。 朱高熾命不長久,如果楊士奇成功將朱瞻基扶上皇位繼承人,他將有從龍之功,將獲得更大的聲譽和權勢。
  • 朱棣能幹世人皆知?朱元璋將皇位傳給朱允炆,真犯糊塗?
    他驅除元蒙,統一華夏,而且是作為一位貨真價實的農民起義領袖的帝王身份存在,屬於真正的來自民間的皇帝。正是這麼一位令後世膜拜的曠世英豪帝王,他在臨終前做的一件事,不少人都認為這是他一生在江山社稷的安排上,所做的「最大錯事」,那就是,他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孫子,朱標的兒子朱允炆,也就是皇太孫,而不是傳給自己文韜武略皆勝於眾人的皇四子朱棣!
  • 朱棣死後,朱高熾當上了皇帝,為何當了不到9個月就去世了?
    明仁宗朱高熾,他是明成祖朱棣的長子,再朱棣還是燕王的時候,他就被冊立為了燕王世子,朱高熾從小就很聰明,當年他父親朱棣造反的時候,他負責留守朱棣的封地,他僅帶著上萬人的守軍就抵擋住了李景隆五十萬的大軍,很有軍事才能,也曾多次出戰,立下了很多的功勞,後來朱棣當上了皇帝,他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太子
  • 明確皇位繼承人不過是一種障眼法,私底下的教育才是朱棣想要的
    太孫在明朝開國的時候就出現兩個,一個是寵愛過度的結果朱允炆,朱元璋非要把皇位傳給自己嫡長子一脈。另一個是為了斷了二兒子想當太子的野心。第一個是真實的寵溺,而第二個就有點拿自己的兒子不當回事了。朱棣劇照今天我們主要點一點朱棣為什麼要立太孫,除了想斷兒子做皇帝的路,其實也就是為了讓朱高熾一脈好好做皇帝實施的障眼法。誰還沒有一個好兒子,好孫子啊!
  • 最有資格立為太子的朱高熾被朱棣踢出局,憑藉這四大優勢反敗為勝
    況且朱棣的長子朱高熾,這時已經二十多歲了,又是當年太祖朱元璋冊立的世子,就是燕王繼承人,按照明朝「立嫡以長」的傳統,朱高熾是太子的不二人選,完全應該順理成章地當上太子。朱棣登基後不但沒有立即冊立朱高熾為太子,反而多次拒絕了大臣的有關建議。朱高熾是最有資格當太子的,可是幾乎卻被父皇踢出了局外。朱高熾作為長子為何不能順利當上太子呢?
  • 明成祖最喜歡二兒子朱高熙,為何還要傳位給殘疾的老大朱高熾?
    ,戰功卓著,還多次救過朱棣的性命,朱棣得救後非常感慨的說:努力罷!啥意思,意思就是你大哥朱高熾身體不好,他如果掛了,皇位就是你的。   三、後繼有人,朱高熾的長子朱瞻基敏慧異常,深得朱棣的喜愛,在明成祖朱棣對考慮傳位給大兒子朱高熾還是次子朱高熙的時候,大明第一才子解縉說了三個字「好聖孫」,朱棣馬上聯想起朱瞻基,這樣明朝至少三代不會出現大的波折,所以朱棣最終下定決心,選擇了朱高熾。
  • 朱棣為立太子舉棋不定,大臣只說了三個字,他就有了自己的主意
    ,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而且有不同人選,在立太子時如果不更好的處理這件事情,往往會造成後代會自相殘殺,就像唐朝時的玄武門之變,另者膽顫心寒,恐怕在自己朝代會出現類似於玄武門之亂說到朱棣,他做皇帝也是最終靠自己的實力,奪取了屬於自己的皇位,在起初是看好自己的長子朱高熾,因為他仁義,人緣好
  • 朱棣讓顧成輔佐太子,朱高熾也求他,皆遭拒絕,後來證明他真英明
    朱棣讓鎮遠侯顧成輔佐太子朱高熾監國,顧成連忙推辭道:「太子仁明,廷臣皆賢,輔導之事非臣所能及。」他不願意摻和進太子與朱高煦之間的奪嫡爭鬥中。後來朱高熾覺得心中不安,又單獨找到顧成,希望他能夠幫助自己,顧成再次推脫道:「殿下只要竭誠孝敬皇上,愛恤百姓,萬事在天,一幹小人不用在意。」
  • 大明王朝之最窩囊的太子(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熾)
    太祖朱元璋還對朱高熾及朱棣說了一句「好聖孫」,正是因為爺爺的這句話才保住了他皇太子的地位,最終順利登基成為「明仁宗」。 相反,教授朱高熾的老師們十分欣喜的是,他更專心致志於經籍、文學、以及仁孝方面,所以使得燕王府的文臣都很是喜歡,但是就因為這樣缺少運動才使得他比較肥胖身體也不怎麼健康,但是對於登基後實施仁政也是這個時候打下的基礎。
  • 朱元璋為何不把皇位傳給能幹的朱棣?專家:誰都可以,唯獨他不行
    除了早早的就確立繼承者之外,朱元璋還把自己其他兒子都派到其他的封地上去。這樣一來,既可以保證邊疆的安全穩定,也可以使得其他諸皇子對太子不會構成太大的威脅。儘管如此,朱棣還是給太子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早在1370年的時候,朱元璋就封朱棣為王。1380年朱棣打敗北元乃兒不花之後更是為自己迎來了其他的聲望。朱棣其實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但是他並不是朱元璋的嫡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