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臨死前,為何不提朱高熾,也不說朱瞻基,卻說:夏原吉愛我

2020-12-12 靜者為王的江湖

在大明所有帝王中,有兩位帝王死得最讓人心酸。一位是崇禎帝,本非亡國之君,卻最終吊死煤山,最後的遺言是: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勿傷百姓一人。

另一位就是明成祖朱棣,因為包括崇禎在內,都好歹死在了家裡(京城),可朱棣卻死於北徵途中的榆木川(內蒙古海拉爾),堪稱是人都死了,卻還在為子孫打天下。

《大明風華》雖改動了很多歷史,但關於朱棣之死,卻反應的比較真實。同時也給予了這位帝王極高評價——朱棣人雖死於榆木川,但魂魄卻一身盔甲,騎著馬,緩步行走於朱明王朝的赤色天地之中,依如生前一樣堅毅而不可阻擋。

不過唯一遺憾,或是說,讓觀眾不解的是,為何沒有給出朱棣的遺言?而是直接選擇了,讓朱棣魂歸京城,催朱高熾繼位。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朱棣臨死前,既沒有提太子朱高熾,也沒有說皇太孫朱瞻基,而是莫名其妙地說了五個字:夏原吉愛我!出自《明史·夏原吉傳》)那麼,這夏原吉是誰?

夏原吉堪稱是三朝元老,早在朱元璋時期就擔任了戶部主事,建文帝登基後,任戶部右侍郎,直到朱棣稱帝時,才終於升任為戶部尚書。

三朝皆供職在戶部。那麼戶部在明朝時主要管啥?「掌疆土、田地 、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所以夏原吉才是妥妥的大明財神爺,根本不是《大明風華》中的太子朱高熾。

自然,關於朱棣的一切舉措,就都繞不開財神爺夏原吉了。比如鄭和下西洋、遷都北京、北徵漠北……朱棣想幹啥,都必須要先跟夏原吉通氣。根本不是《大明風華》中,總是朱高熾跑出了,拿銀子說事,試圖否決朱棣。這吃力不討好的事,都是人家夏原吉在幹!

就說朱棣這最後一次親徵漠北,反對最激烈的就是夏原吉,幾乎指著朱棣鼻子吼:還打?往次出徵,老大你知道損失有多慘嗎?「軍馬儲蓄十喪八九」,且國內還總有災禍,這都需要拿出錢來。再說老大你這身體,也不適合出徵了,不能再打了!

結果氣得朱棣都蹦了起來,敢這麼對我說話:罷官,抄家,下獄——當然,千萬別殺了。就這樣,夏原吉被扔大牢裡反思去了。朱棣在掃除了夏原吉這個最大障礙後,毅然出兵了。

果然事實證明,夏原吉是對的。朱棣已是花甲老人,身體出現問題。這才在臨死前,想起了夏原吉,說出了那五個字。其用意非常簡單,就是赦免夏原吉,他才是真正為我朱棣考慮的人。

分析:從上面的史料中,其實很容易判斷出,朱棣在這次出徵之前,其他皇子和重臣的態度,那就是都在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比如朱高熾,雖史書也好《大明風華》也罷,都把他表現得那麼仁德和孝順,但實則從朱棣這遺言中,已經能判斷出,他當時的真實狀態,就是如履薄冰。畢竟他若當時敢死諫,結果必然是別想當太子了。

至於朱高煦和朱高燧,應是巴不得老爸出去。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有機會。倘若朱棣正常死於北京,必然是朱高熾登基,毫無障礙,屬於正常程序了。

這點後來在朱高熾死後,朱瞻基自南京趕回北京登基時,已經表現出來了。漢王朱高煦,就派人半路截殺朱瞻基,他想回京繼承皇位。結果朱瞻基棋高一著,給躲過去了。

而重臣們,更是如此,反正都是打工。與其在朱棣這樣的老闆手下,真不如跟著朱高熾舒坦,這是必然。哪怕楊士奇等,都會有這種想法。

結論:「夏原吉愛我」,朱棣的這五字遺言,堪稱是很悲涼的遺言,為大明帝國玩了命,哪料臨死前卻發現,只有夏原吉一個人,才是一心一意為自己和大明著想。不然,就憑夏原吉那官職,堂堂大明財神爺,多肥的美差,若有一點私心,撐得他逆朱棣的龍鱗。

孤獨的朱棣,是帶著一股悲涼心情,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而剛正無私的夏原吉,也由此得到了歷史的尊重。所以,倘若真有一種愛,能穿越歷史久久迴蕩的話,那也唯有大義擔當的無私之愛!

相關焦點

  • 明成祖朱棣有三個嫡子,為何偏偏選最不像自己的朱高熾當太子?
    其實明成祖朱棣一直不喜歡這個嫡長子,他更中意的是次子朱高煦,但是最終朱高熾還是有驚無險的繼承了皇位。那麼,不討喜的朱高熾為何會成為朱棣的繼承人?通過《明史·本紀第八·仁宗》和《明實錄·仁宗昭皇帝實錄》等一些史料,我們不難找到答案。
  • 朱棣奪得皇位後,為何把皇位傳給體態肥碩的朱高熾
    朱棣的次子朱高煦生於洪武十三年(1380年),他與哥哥相反,生性彪悍、言行輕浮不愛讀書。朱棣起兵時,他跟隨朱棣爭當先鋒。曾經在朱棣被困白溝河時率精騎搭救出危在旦夕的朱棣;東昌之戰,朱棣隻身敗走,又是朱高煦突出奇兵,擊退南軍解救朱棣;朱棣與舅父徐輝祖交戰時大敗,朱高煦再次驅騎奔來力敗南軍。
  • 明仁宗朱高熾真心喜歡兒子朱瞻基嗎?
    說到朱高熾,作為明成祖朱棣的長子。從小就是不討老爹喜歡的孩子,相對於自己的弟弟們朱高煦和朱高燧,自己就是朱棣「眼不見心不煩」的存在。當然朱高熾也是因為兒子朱瞻基的原因,才有後來被冊封為皇太子榮登皇位。朱瞻基一出生就深受爺爺成祖朱棣的喜愛,更是將他培養成未來的皇位繼承人,可能隔代親的原因,爺爺深愛這個大孫子。當然朱瞻基也從小聰慧、能文善武,朱棣遠徵蒙古,還不忘帶著這個孫子,教他帶兵打仗知識。後來朱棣更是聽從當時文學大儒解縉的勸告,以「好聖孫」說服朱棣封朱高熾為太子。
  • 為什麼朱棣要把皇位傳給朱高熾,卻不傳給戰功顯赫的朱高煦呢?
    朱棣為啥把皇位傳給胖子朱高熾,與4個人有關。 哪4個人呢? 我是風雲,我來回答。 仁愛睿智的朱高熾 朱高熾,是朱棣的長子,從小身體不好,身形較胖,性格內斂,不像弟弟朱高煦會刻意討好父親朱棣。
  • 大明風華:朱高熾用死化解了朱瞻基的戾氣與怨憤,胡善祥藏男人?
    其次,漢王與趙王舉兵造反並且攻下了濟南,朱高熾與朱瞻基在打與不打上產生分歧,實際上朱高熾的做法是對的,備而不打,畢竟雙方力量懸殊,朱高熾與朱瞻基手中的軍隊都是預備部隊屬於二線;
  • 明成祖朱棣,為什麼要將皇位傳給又胖,身體又有殘疾的朱高熾?
    其貌不揚、身有殘疾的朱高熾,最終卻被朱棣立為太子,幾經曲折之後,朱高熾還是繼承大統。為何英明神武的朱棣偏偏選擇朱高熾作為繼承人呢? 甚至大臣們會以立太子事宜為己任,一旦皇帝在繼承人問題上有分歧,雪片般的奏摺就會飛到皇帝的辦公桌前,也會令皇帝不堪其擾。在考慮繼承人問題上,朱棣主要考慮的就是立嫡長子朱高熾,這個在明面兒上最靠譜,哪怕朱高熾有殘疾,立他為太子有理有據,大臣們也會認同。
  • 朱棣臨終前頻喊一死囚的名字,太子哭著將他釋放,後迎來大明盛世
    「夏原吉!夏原吉!」這大概是朱棣在臨死前說的最後一句話。在公元1424年8月份的時候,朱棣在北徵蒙古的路上病入膏肓,等到了榆木川的時候,朱棣已經到了人生最後的時刻,但是口中仍然喊著「夏原吉」這個人的名字,不過,此時的夏原吉,正在死牢中等待著他的最終結果。
  • 朱高煦戰功顯赫,朱高熾肥胖遲鈍,為何朱棣還把帝位傳給朱高熾?
    朱棣也算是雄才大略的皇帝,一生徵戰,最後被朱元璋派往駐守北平,作為大明王朝的屏障,更是締造了「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為弘揚中華文化立下了不世之功。題主問:朱高煦戰功顯赫,朱高熾肥胖遲鈍,為何朱棣還把帝位傳給朱高熾?
  • 朱棣死後,朱高熾當上了皇帝,為何當了不到9個月就去世了?
    明仁宗朱高熾,他是明成祖朱棣的長子,再朱棣還是燕王的時候,他就被冊立為了燕王世子,朱高熾從小就很聰明,當年他父親朱棣造反的時候,他負責留守朱棣的封地,他僅帶著上萬人的守軍就抵擋住了李景隆五十萬的大軍,很有軍事才能,也曾多次出戰,立下了很多的功勞,後來朱棣當上了皇帝,他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太子
  • 大明風華:2點讓朱高熾改遺詔,皇上太子不合,朱瞻基被貶去南京
    ,可以說將《大明風華》看作是朱瞻基的成長史一點也不為問過。 首先朱高熾是歷史上有名的仁君,從該劇開篇,朱棣誅方孝孺十族,朱高熾勸諫就能看出其心性,其次針對朱棣執意第五次北伐,朱高熾一改在朱棣面前唯唯諾諾的表現,力勸朱棣放棄北伐讓天下得以休養生息。
  • 朱瞻基:朱棣的「好聖孫」,堪稱「最完美皇帝」,卻開廢皇后先河
    比如說一人多面的朱棣,不僅是英明神武的明成祖,還是心狠手辣的奪皇位的逆臣賊子,更是不棄糟妻的好丈夫;同時還原了仁德尊儒的大胖子朱高熾、善舞好鬥的野心家朱高煦等人物。但在這些皇帝中,有一個顛覆了我們的認識,他被稱為明朝「最完美皇帝」,但是卻開創了明朝廢除皇后的先河,他就是朱棣的「好聖孫」朱瞻基。
  • 朱棣十分討厭朱高熾,為何還將皇位傳給他?
    還有一次,朱元璋讓朱高熾審閱幾份官員的奏章,朱高熾文武文件分開,還相應地做了報告。朱元璋被朱高熾的文才和能力所打動,朱元璋很喜歡朱高熾,還指定燕王世子是朱高熾,朱棣的選擇權直接被剝奪啦!朱高煦從小生性兇殘,目中無人,非常囂張。有一次,朱元璋召朱高煦去京城學習,但朱高煦不肯學,言行輕佻,招呼都不打一聲,直接打道回府啦!
  • 《大明風華》中楊士奇向朱棣隱瞞太子的病情,朱高熾:你腦袋還在...
    他已經在朱棣面前和公開場合表示支持朱高熾,一旦朱高熾這一脈不能當皇帝,那麼楊士奇肯定會遭到滅頂之災。楊士奇向朱棣隱瞞此事,看起來對朱高熾比較有利,但並不表明楊士奇忠於朱高熾,而是表明楊士奇只是做出了一個對他自己比較有利的選擇。 朱高熾命不長久,如果楊士奇成功將朱瞻基扶上皇位繼承人,他將有從龍之功,將獲得更大的聲譽和權勢。
  • 明成祖朱棣死後,朱高熾繼位,他為什麼想再將都城遷到南京?
    明成祖朱棣死後,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朱棣的長子朱高熾繼位,朱高熾是朱棣和皇后徐氏(徐達長女)的長子,就是明仁宗,年號洪熙,朱高熾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朱高熾作為朱棣的長子,生性沉穩安靜,喜歡讀書,也許是因為久坐讀書,導致缺乏運動,朱高熾身體非常肥胖,而且,體質也比較弱,導致行走不便,經常需要兩個人攙扶著行走。
  • 朱高煦想學他爹朱棣造反,被侄子朱瞻基罩在銅缸裡,活活烤死
    朱允炆拿下了幾個實力相對較弱的藩王之後,實力雄厚的燕王朱棣坐不住了,前幾個藩王,被殺的被殺,被逼自盡的自盡,朱棣覺得自己不能坐以待斃,於是,開始裝瘋,企圖矇混過關,躲過朱允炆的屠刀。朱高熾雖然是大哥,但是,身體多病,加上很肥胖,走路都需要兩個人攙扶,而朱高煦被封漢王,經常跟著老爹朱棣一起徵戰沙場,作戰勇猛,朱棣很喜歡這個兒子,覺得朱高煦很像他。皇帝一般都喜歡像自己的那個兒子,所以,朱棣不喜歡太子朱高熾。
  • 朱棣政變奪權,開創永樂盛世,為何他會把皇位傳給朱高熾?
    朱棣原本沒有繼位的可能,可他趁著自己侄子剛剛上位根基不穩的時候,起兵成功推翻了侄子的統治,自己順利奪取皇位,永樂朝正式開啟。 朱棣吸取這些教訓,對繼承人的選擇肯定是非常慎重,他最後讓老大朱高熾來繼位,這麼做也讓很多人都沒有想到。 他的子嗣有限,都是他和徐皇后的孩子,既然都是嫡出子,長幼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朱高熾依靠長子的身份,順利取得了太子的位置,可他底下的兩個弟弟一直都不服氣,論能力他們不比老大差多少,況且在靖難的過程中,他們都立下很多的戰功。
  • 朱高熾在位不到一年,是什麼讓他徵服了朱棣,贏得了史官的好口碑
    就在朱棣為此猶豫不決時,解縉等人卻向朱棣大讚朱瞻基,這讓朱棣堅定了選擇朱高熾的決心。大明需要寬仁的守成之君,只有朱高熾這樣的皇帝,才能讓皇位平穩過度三代。 解縉等人大讚朱瞻基也表達了文官集團和百姓的夙求:推崇儒家。
  • 朱瞻基:不戀女色不煉丹修道,卻在壯年英年早逝,或是蛐蛐惹的禍
    只是,他一生既不愛煉丹修道,也不沉迷女色,更不熱衷口欲,卻在壯年早逝,這是怎麼回事?,都對帝王的出身附加上種種異象,最有名莫過於劉邦赤帝子的身份,而到了朱瞻基這裡也不例外,據說朱瞻基出生前夜,祖父朱棣夢見父親賜予自己象徵著帝王身份的大圭,是個吉兆,因此朱瞻基一出生就深受祖父朱棣的喜愛。
  • 大明風華:漢王為何放著富貴王爺不做偏要尋死,趙王才是朱棣心腹
    )的蛻變之旅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除此之外,朱瞻基與孫若微的似愛非愛的的戀情引發觀眾熱議。 在《大明風華》最新的劇情中,雖然朱瞻基成功登上帝王,但是作為二叔的漢王朱高煦卻遲遲不肯認罪,即便是朱瞻基同意解除對他的圈禁,但是漢王放著富貴王爺不做,偏偏求死,這是為何呢?
  • 36歲臨終前的朱瞻基,為何選9歲的朱祁鎮為繼承人?他的弟弟們呢
    導語:明宣宗朱瞻基是一代明君,他爺爺朱棣通過暴力將皇位搶來以後,一直猶豫不決到底要把皇位傳給誰。因為朱瞻基的父親朱高熾是嫡長子,但是各方面都比不上他叔叔朱高煦。可是朱棣最後因為朱瞻基比較聰明,所以就選擇了朱高熾作為自己的接班人,因為好聖孫的說法選擇繼位人,其實歷史上還有不少。所以我們從這件事中,就可以看得出朱瞻基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帝王。這個聰明的帝王,在26歲登基以後,開創了仁宣盛世。